《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原話: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當是之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
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遊士,欲以並天下。李斯為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譯文:
秦始皇帝,是秦國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孫子的身份生活在趙國邯鄲城,在那裏看見呂不韋的妾,十分喜愛,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在邯鄲出生的。出生後,起名叫政,姓趙。在他十三歲那年,莊襄王去世,政繼承王位做了秦王。
這時候,秦國的疆域已吞並了巴郡、蜀郡和漢中,跨過宛縣占據了楚國的郢都,設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東,占據了河東、太原和上黨郡;往東到滎陽,滅掉西周、東周兩國,設置了三川郡。
呂不韋為相國,封十萬戶,封號是文信侯。招攬賓客遊士,想借此吞並天下。李斯為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秦王年紀小,剛剛登上位,把國事委托給大臣們。
《秦始皇本紀》出自《史記》卷六,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
擴展資料
《秦始皇本紀》以編年記事的形式,記載了秦始皇及秦二世壹生的主要活動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真實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後四十年間風雲變幻的歷史場面。
這篇本紀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動為中心,逐年敘寫,簡中有繁,概括與重筆相間,通篇讀來,不僅給人以歷史的原貌,還可以使人感到壹切都是歷史的必然,兩代帝王的形象活脫脫地呈現在眼前。
寫秦始皇,首先簡要地歷數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勝利的基礎上,調兵遣將,乘勝進擊,並吞六國的過程,中間穿插記敘了粉碎嫪毐呂不韋集團、李斯上書諫逐客、尉繚獻計、荊軻行刺等事件。
然後依次敘寫他統壹天下後的言行和事件,壹方面列舉了諸如議帝號、改歷法服色、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壹法律、統壹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陸梁地、北擊匈奴、修築長城、鹹陽宮關於學古與師今的壹場大辯論、焚書坑儒等等。
另壹方面又列舉了秦始皇不惜巨資派人入海求仙、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和驪山陵墓、隨意殺戮無辜等等。
百度百科--秦始皇本紀
2. 文言文版秦始皇暴政簡述過 秦 論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壹。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於殊俗。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壹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並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歿,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侵弱,觽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並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借使秦王計上世之事,並殷周之夡,以制禦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而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饑者甘糟穅,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
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壹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汙穢之罪,使各反其鄉裏,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
即四海之內,皆讙然各自安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
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觽,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於觽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鹹不安其位,故易動也。
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
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
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於戮殺者,正傾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秦並兼諸侯山東三十余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觽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
3. 《史記.秦始皇》的主要內容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的開國皇帝。姓趙氏(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史記·秦本紀》)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壹大業,建立起第壹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壹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鹹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漢民族的實際肇始人,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壹帝”。
公元前259年,1歲,秦始皇出生;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即位,年僅13歲; 公元前238年,22歲,他正式親政,並除掉呂不韋、嫪毐集團;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30歲—39歲,他先後用十年時間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39歲—50歲,他先後自稱皇帝、統壹制度、修築長城,為中國歷史做出重要貢獻; 公元前213年,47歲,他焚詩書; 公元前212年,48歲,他坑術士; 公元前210年,50歲的秦始皇駕崩於巡遊途中。
4. 文言文秦始皇之死《過秦論》是最好的介紹: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dí),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壹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重點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5. 請告訴我壹下有關描述秦始皇嶺的古文好嗎--據《史記》載:地宮中“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
以水銀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據《漢書》載:地宮以“石槨為遊棺,人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河,黃金為鳧雁。
珍寶之藏,機械之變,棺樟之麗,宮觀之盛,不可勝原。 ”“下砌三泉,合采金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被以金玉,飾以翡翠,中成觀遊,上成山林。”
--據《三輔故事》載:“周圍七百步,以明月為珠,魚膏為脂燭,金銀為鳧雁,金蠶三十箱,四門施徽。” --據《三秦記》載:“始皇冢中,以夜明珠為日月,懸日月珠,晝夜光明。
”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寫道: 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
穿三泉,下錮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據說是壹種四腳魚,生在海中)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緊接著對秦始皇陵的建設和遭到破壞情況作出記述的,就是漢代另壹位史學大手筆 班固,他在《漢書·劉向傳》中寫道: 始皇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三墳,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裏有余,石礅為遊館,人魚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 ……項籍燔其宮室,營於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藏槨。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經註》中,也有類似的記述: 秦始皇大興厚葬,營造家壙於驪戎之山,壹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藏焉。 斬山鑿石,下錮三泉,以銅為槨,旁行周回三十余裏,上畫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獄、九州,具地理之勢。
宮觀百官,奇器珍寶,充滿其中。……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
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 晉代張華的《博物誌》,很可貴,它收錄了修築秦始皇陵時的壹首民歌: 運石甘泉口,渭水為不流;千人唱,萬人謳,金陵余石大如(土區)。
明代的工部主事都穆,是個喜歡探尋古跡的人,他“奉使至秦”,對秦始皇陵考察後,有了新的補充和記錄。在《驪山記》中曾寫道: 始皇陵內城周五裏,舊有四門,外城周二十裏,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並峙,人曰:此南門也。
右門石樞猶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項羽、黃巢皆嘗發之。 老人雲: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虛冢耳。
其他如《西京雜記》、《三秦記》、《三輔故事》、《山陵雜記》、《長安誌·郡國誌》等典籍中,關於這座人工山的傳聞和記載,都有壹定的篇幅。 。
6. 漢代帝王古文簡介漢朝第壹位皇帝漢高祖劉邦簡介,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號沛公,謚號高皇帝,廟號高祖。
沛郡豐邑中陽裏(現屬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氏。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
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達大度,知人善任。
公元前二壹六年,時年三十壹歲,為泗水亭長。公元前二○九年壬辰歲九月,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壹位將軍項羽,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余,第壹個攻進秦國的首都鹹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項羽突圍不果,自殺於烏江邊.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壹了中國。
公元前二○六年乙未歲稱帝於洛陽,建立漢王朝,自此 *** 在地理上再次統壹,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後遷都於長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於公元前壹九五年丙午歲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壹歲,葬於陜西省西安鹹陽縣東,稱長陵。
妣呂雉,卒於公元前壹七九年壬戌歲,葬於長安鹹陽縣東陵。劉邦有幾個兒子?漢高祖劉邦原配夫人皇後呂雉,此外還有夫人戚氏、薄氏等眾多的妃嬪。
劉邦與她們***生育了8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封齊王)、二子劉盈(即孝惠帝)、三子劉如意(封趙王)、四子劉恒(即文帝)、五子劉恢(封梁王)、六子劉友(封淮陽王)、七子劉長(封淮南王)、八子劉建(封燕王)。劉邦立誰為太子?劉邦之後的皇帝是誰?漢高祖劉邦的太子是劉盈(漢惠帝,西漢第二任皇帝)。
劉邦***有8個兒子。劉盈是其次子,為劉邦與原配夫人呂雉(呂後)所生。
劉盈生於秦始皇帝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劉邦當上漢朝皇帝,就立劉盈為太子,這時的劉盈才九歲。
7. 秦始皇壹生詩句古風 秦王掃六合原名:古風(其三)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寫題記?在這裏面直接選就好了。。。歷史名篇,經歷白千年的淘洗,留下來的,必定是精華啊,多麽概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