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是壹場無需解釋的蛻變,這蛻變必然打破幸福,經歷痛楚,百轉千回之後,縈繞在心頭成為少年時的渴求。在這場蛻變中,稚嫩的面孔最終被歲月所洗禮,單壹的表情變得豐富,卻是壹場無可奈何的“沈醉”。時常想起兒時的歡樂,心中便不免徜徉起幾分歡樂,糅雜著些許惆悵。那惆悵,定是古已有之,代代相傳的吧:那歡樂定然也是黃粱壹夢,須臾片刻之後,更多的仍是感慨。
長大是壹場愈演愈烈的話劇,這話劇徐徐拉開帷幕,主人公也壹壹登臺,亦步亦趨地走向歲月深處。在這場話劇中,那些主人公必會多磨多難。而我們,天生就是這部戲的主角,誰都知道人生路,禍福皆相伴。可又有幾人能臨其危而心不驚呢?於是時間賦予我們的使命,便是“曲折中前進”。壹次次的失敗過後,自己站起來,學會微笑著面對生活,學會堅強,生活的強人就是用冷酷的銼刀壹刀刀雕刻出來的。在這後面,有多少隱忍的淚水,我們不得而知,只是記得無數個也玩苦悶的掙紮。最終,生命完成這神聖的使命,時間沒有表情,而生命卻因堅強而茁壯成長。
我從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生活在父母營造的溫馨家庭裏,壹點壹滴地接受他們對我的愛,我也漸漸地體會到這種無私的愛其實就是他們對我無私的奉獻。
奉獻是什麽?可能就是給予吧,因為把愛、財富、知識、貢獻無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來奉獻人類、社會、國家,造福於民,用之於民。父母為孩子奉獻真誠的愛心,社會各界人士向貧困災區捐獻財物也是壹種奉獻精神;科學家、發明家、教師和各個行業人士奉獻出他們的知識和力量,英雄們甚至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貢獻了自己的可貴的生命,等等這些都是壹種奉獻精神。
是吧,要是人人都奉獻壹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優美的歌聲便我們陷入了深思。每個人都奉獻出壹點愛心,世界都將是多麽的美好。人類實際諒是生活在奉獻與索取之中,然而,要想為社會、國家、人類作出奉獻就必須向社會索取知識和能量。
其實,我們索取知識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在學校學好功課外,還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發現,書海中去尋求、吸取,人海中去理解、領悟,求知中去摸索、思考,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能量,才能為人類作出貢獻。
愛因斯坦、愛迪生等都是科學家、發明家,他們的壹生都在科學的領域中奉獻自己的才智,但也同時向科學中探索來獲取知識和能量,直到生命終止。
而我們青少年兒童所要做的也就是去認真地學習、不斷地去探索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也為父母、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的奉獻。 愛我校園 無悔青春
每當我們走近那座高聳的石麟大樓和兩翼如飛的可珍講堂時,我就想起了那位浙大老校友——鄭潤生先生。
鄭先生1942年至1946年就讀於西遷時期的浙江大學農經系,50多年後事業成功的他回報母校,捐贈100萬美元建造了學院科技信息大樓即“石麟大樓"。然而,在對鄭先生回饋母校、造福桑梓的愛校之情欽佩之余,我也有些疑惑。是什麽力量令母校的兒女對她如此魂牽夢縈,無限摯愛?
坦率地說,剛來學院的那段日子,我對她的感情十分復雜。有喜悅,有憧憬,但也有不安與惶惑。繼承浙大優良傳統,令人充滿了喜悅和憧憬;但是對於新建不久的她,我又覺得有些陌生,不免有些不是滋味。
我常常在深夜叩問自己“我到寧波理工來想做什麽,今後要成為什麽樣的人?"
我向浙大老校長竺可楨詢問答案。詢問那位站在求是園中默默註視著我們的老人,依稀中我仿佛看見了“求是"校訓飄揚的旗幟。我向老壹輩浙大人詢問答案,蘇步青如是說:“這裏的學風,艱苦樸素;這裏的學生,聰明勤勉;這裏的教師,誠懇踏實,我為自己能在浙江大學工作過而感到光榮。"
我向年輕壹代的浙大人詢問:商戰明,1995屆校友。我在網上註意到他的名字,不是因為他是浙大1897網站的創始人,而是感動於他的人生夢想。他說“我不是什麽勇士,但我會認真選擇自己的路。我必須非常努力地工作,賺很多錢,然後給母校捐款,越多越好,我夢想著有壹天,在自己兩鬢斑白的時候,能回到母校,走進自己捐資興建的‘1897’紀念館,輕聲吟唱著‘大不自多,海納江河’,然後熱淚盈眶。"
“求是"代表了壹種文化,壹種思想,壹種力量,壹種信仰,壹種偉大的精神,她屬於所有有誌之人。求是精魂,這是浙大人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不竭的精神源泉。於是,我不再仿徨,也不再疑惑。
為了我們的精神家園,為了我們壹生的夢想和約定,為了理工學院的美好明天,我的答案清晰而堅定:“愛我校園,***鑄求是之魂,為母校騰飛獻身,無悔求是青春。"
如果/向往高遠的藍天/那麽,生長吧/不知不覺/妳會發現自己已是棵堪稱棟梁的大樹/或是/壹簇為世界帶來芬芳和美麗的鮮花/即使/妳長成了壹株小草/妳也會看見/正因為有了千萬個妳/才綠滿天涯……
年輕與夢想齊飛
第壹次邁進校園的感受至今記憶猶新:全新的教學區、高聳的鐘樓、嫩青的草坪……這是怎樣年輕的學校啊!當時我很困惑,在這麽年輕的學院裏,我能幹些什麽又能學到些什麽呢?
於是我開始在校園裏尋找:課堂上,老師們才高八鬥,談吐不凡,老師的博學無私與學生的樸實好學形成了良好的互動,課堂上的氛圍融洽而又和諧;綜藝晚會上,妳方唱罷我登場,臺上精彩不斷,臺下掌聲陣陣;圖書館裏座無虛席,同學們如饑似渴地吸取著書本上的知識,認真而又投入;操場上,足球比賽、籃球對抗,輸了,別泄氣!贏了,祝賀妳!握壹握手,頃刻,賽場上又是壹片歡聲笑語。
難以忘記,為了推行熄燈制度,學校老師每晚巡邏值班到深夜;難以忘記,為了監督教學質量,學校領導經常深入教學區,認真檢查每個教室的課堂情況;難以忘記,為了規範同學們的就餐行為,老師和學生幹部們壹起,每天早早來到理工河邊進行監督檢查……
是的,理工還年輕,但這是活力的象征!是的,理工還稚嫩,但她將前途無量!我發現自己愛上她了,我已經把自己植根在這片土壤上了,將內心烙上了理工的印記。
那麽,我們該為她做些什麽呢?為了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有的同學參加了社團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有的同學擔任學生幹部為學院的學生工作盡了壹份力量;有的同學發揮特長為學校獻技獻藝;還有的同學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動為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
壹個人的努力對於整個學院的發展來說如滄海壹粟,但是如果把每顆愛校之心聚集起來,力量將無窮。畢業後再回首美麗的母校,我們就可以無悔地說:“我無愧於大學四年生涯,我為我的學院驕傲!"
年輕與夢想起飛,這不僅是壹種信仰,更是壹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