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東漢中後期,為何會出現外戚與宦官輪流把持朝政的局面?

東漢中後期,為何會出現外戚與宦官輪流把持朝政的局面?

東漢前三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和漢章帝劉炟,這三個皇帝都有能力維系皇權,而劉秀活了62歲,劉莊活了48歲,劉炟活了31歲,皇帝的壽命越來越短。

漢和帝時,東漢王朝由穩轉亂,朝政日衰。從這時期,王朝內部出現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權的局面,造成東漢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專制制度。漢和帝以後,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大的十幾歲,小的還不滿周歲。

他們不能親理朝政,只好由母後臨朝,而母後則多請自家人幫助掌權,這便形成了外戚專權。隨著小皇帝長大,對外戚專權日益不滿,便指使身邊的宦官誅殺外戚,宦官又乘機壟斷朝政。待皇帝壹死,外戚便再立壹個新的小皇帝,於是開始下壹輪的爭奪。就這樣,東漢政權像走馬燈似地在宦官、外戚手中倒來倒去。從漢和帝到漢獻帝,宦官、外戚之爭達6次之多。

漢章帝劉炟 19歲繼位 34歲崩 漢和帝劉肇 10歲繼位27歲崩 漢安帝劉祜 13歲繼位35歲崩 漢順帝劉保 11歲繼位31歲崩 漢桓帝劉誌 15歲繼位36歲崩 漢靈帝劉宏 12歲繼位 34歲崩。

漢桓帝劉誌和漢靈帝劉宏稍微長點,分別活了36歲和34歲,但恒靈二帝是著名的昏君,把王朝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由此我們看出,自從漢章帝劉炟之後,皇帝不僅年幼,而且繼位年齡也小。這就留下了權力真空。那麽,這個權力真空誰來填補? 首先是外戚。皇帝年幼,太後臨朝稱制,外戚上位。

先皇去世年紀不大,新皇繼位年紀更小,就造成了“主幼母少”的局面。而母親身後是母親的家族,也就是外戚,這些人要出來,打著輔助理政的旗號,內外勾結,把持朝政。先後出現了竇、鄧、閻、梁、何等太後及家族外戚勢力專權亂政。

必經像西漢武帝那樣的偉大君主不多,東漢沒有哪位皇帝自己死前把繼位皇子他娘壹起帶走。話又說回來,即便是漢武帝那樣的偉大君主,其托孤之臣也有亂政之實。所以說到底,還是小皇帝太小,直到清鹹豐托孤的顧命八大臣,也存在子幼而外戚朝臣相爭的問題。

東漢第壹個把持朝政的外戚是竇氏。竇氏是漢章帝的皇後。章帝死後,和帝繼位,竇太後臨朝。以竇太後的哥哥竇憲為首的竇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權。他們依仗權勢,為非作歹,激起了許多正直官吏的不滿。隨著和帝年齡增長,與外戚的矛盾日益火銳,永元六年(94)六月,和帝在宦官鄭眾的謀劃下將竇氏壹網打盡。鄭眾被破例封為剿鄉侯,受和帝倚重,從此宦官得勢。 

東漢外戚專權時間最長,為害最深的是以梁冀為首的梁氏。在梁氏專權後期,延熹二年(159),桓帝在宦官的幫助下,誅滅了梁冀及其家族勢力。首事的5名宦官同日封侯,人稱“五侯”,他們對權力、財產亦是極為貪婪。

但人總是要長大的,長大成人後的皇帝自然不高興皇權旁落,要君臨天下就要奪回權力,權力失衡就必須再平衡。而皇帝能依靠並有效的力量只有宦官。於是,東漢便上演了外戚與宦官兩大勢力集團,壹方唱罷,另壹方登場,直到同歸於盡的鬧劇。

兩大勢力集團第壹次較量是和帝時,宦官和外戚竇憲的競爭,結果皇帝獲得權力,宦官集團勝,竇憲被處死,外戚失敗。第二次是安帝時,宦官同外戚鄧氏競爭,這次又是外戚失敗。第三次是順帝時,宦官孫程等同外戚閻顯競爭,結果閻顯等皆下獄被殺,宦官大勝。

第四次是桓帝時,宦官單超等同外戚梁冀鬥爭。梁冀這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靠著外戚身份壹躍掌握實權,此人素來殘暴不仁、肆意妄為,連皇帝都說他是專橫跋扈的將軍,可憐小質帝因此被梁冀派人毒死了。這實在太恐怖,繼位的漢桓帝怎能不提心吊膽?於是依靠宦官單超等人幹掉這個跋扈將軍,梁冀被誅,滿門抄斬。 當外戚被消滅時,皇帝盼來的並非大權在握,而是宦官弄權。

年輕的皇帝雖然依靠宦官進行權力再平衡,不過權力到來時,掌握權力的並不是皇帝自己,而是宦官。比如靈帝時,以張讓、趙忠等人為首的“十常侍”。他們把持朝政,賣官鬻爵,禍害百姓,無法無天,卻無人敢管,甚至靈帝本人都說:“張常侍(張讓)乃我公,趙常侍(趙忠)乃我母。” 巧合的是東漢皇帝都是短命鬼,所以,當皇帝逝世後,換了個名字的外戚們又卷土重來,於是東漢政治就陷入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時代。王朝被外戚和宦官們搞得是亂七八糟,派系鬥爭的結果是沒人顧老百姓的死活,民眾水深火熱。

而當外戚和宦官鬥得死去活來的時候,王朝的文官集團們又幹嘛去了? 可惜,兩漢並沒有隋唐以後可以遠遠不斷地,並且原則上可以不論出身的為帝國輸送人才的科舉制。兩漢的察舉制和薦舉制換來的雖然是壹批讀書人,但事實上是壹批帶著嚴重派系色彩的利益集團。東漢時,士人通過察舉而當官,被舉薦的人成為舉薦者的門生故吏,他們為了利益,不惜攀附和賄賂,從而形成小圈子、關系網,結成利益集團。

東漢後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壹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他們不僅世居高位,而且壟斷仕途,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形成士族地主利益集團。 雖然士人集團是壹群趨炎附勢的人,但畢竟也是讀書人,氣節還是有的,所以,他們實在看不下去,可惜,結果是“黨錮之禍”。黨錮之禍後,清正的官員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錮。當國家的知識精英們遭受大面積的打壓後,結果必然是小人們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苦難不堪的老百姓實在忍無可忍,於是有了“蒼天已死,歲在甲子”的黃巾起義。黃巾軍推了這個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壹把,東漢也就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