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排行: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壹,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占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占全國漢族胡姓13%。
■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媯姓,以人名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胡公滿受封於陳國,春秋末被楚國所滅,其後人有的以胡為氏。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樣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由此可見,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舜後裔,黃帝子孫,並非後來入侵中原的“五胡”後代。
2、出自姬、歸姓,以國名為氏:
① 壹個是姬姓胡國,在河南省漯河市東。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並了胡子國。
② 壹個是歸姓胡國,在安徽省阜陽。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
春秋末期,這兩個胡國先後被楚國所滅,其國君的子孫都以胡為姓,國人都以胡為氏,稱胡氏,形成兩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為胡姓。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胡(紇)骨氏,入中原後改為漢姓,稱胡氏。另漢代太禦胡廣,本姓黃,後改為胡姓,其子孫以胡為氏。又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復姓胡母氏。胡母氏這壹復姓,得姓於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復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復姓漸漸被“胡”這壹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復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壹胡母復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壹。
4、古代北方匈奴族後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黃帝後裔的這壹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為數不少。漢代以後,特別是五胡亂華之時,進入中原的外族,紛紛改姓“胡”氏,為漢族胡氏沖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後來胡姓的繁衍,又多了壹支世系。如後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後世子孫皆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滿。相傳上古五帝之壹的舜是顓頊的後代,因生在姚墟(今山東菏澤東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媯汭河(今山東省永濟南),所以後代又有媯姓。以媯為姓的後裔中有被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帝舜的後裔媯滿於陳,建立陳國,奉守帝舜的宗祀。媯滿所建的陳國即今河南省淮陽縣壹帶,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陽、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媯滿雲世後謚曰胡公,稱胡公滿。公元前478年,陳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以媯滿謚號為氏,稱胡氏,此為河南胡氏。故胡氏後人尊胡公滿為胡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當然是周初的封地陳國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至漢時,遷入陜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壹族,在後漢時已成為壹大望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胡姓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胡姓遂遷入福建。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臺灣。臺灣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臺南、臺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壹,居第十三位,在臺灣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占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占全國漢族胡姓13%。
■歷史名人
胡安:漢初著名教育家,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壹。
胡遵:文武雙全,位居於車騎將軍。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奮,他在晉宣帝時屢立戰功,官做到鎮南大將軍。他的女兒胡芳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貴嬪,從此成為外戚,權勢更加顯赫。南北朝時期,拓跋氏統治的北魏對清河崔、範陽盧、太原郭、河東柳幾個大姓重重打擊,而胡奮後裔胡國珍之女卻成為北魏皇太後,胡姓於是步入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從胡遵以後的二百多年中,安定臨涇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將軍、太守者多達十余人,還出了兩位皇太後、皇後,盛極壹時。
胡瑰:後唐著名畫家,河北省涿縣人。尤工畫馬,用筆清勁細密,而骨骼體狀都生動有神。
胡瑗: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江蘇省泰縣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體達用”之學,開宋代理學的先聲。
胡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現代學者、思想家及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獲英美各大學致贈名譽博士學位三十五種。任北京大學教授時,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文學改革。曾任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及校長、駐美大使、國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章實齋年譜、先秦名學史、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丁文江的傳記等數十種,另輯成胡適文存。
胡安國:字康侯,建寧崇安人,宋經學家。官至中書舍人兼侍講。王安石廢棄春秋,安國以為其乃先聖傳心之要典,故仍潛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著有春秋傳、資治通監舉要補遺等。
胡大海:明代大將,江蘇省泗洪人,官封魏國公。隨朱元璋壹起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胡以晃:太平天國傑出將領,廣西人。封護國侯,旋改護天侯,晉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潤芝,號貺生,湖南益陽人。道光間進士,累官至湖北巡撫,時洪楊軍事盛,林翼創厘金,通鹽運、改漳漕、增裕府庫,固守武昌,為各省戰爭之根據,治軍明紀律,又加意將才,嘗曰:兵之囂者無不疲,將之貧者無不怯。又曰:才者無求於天下,天下當自求之。世以為知言,後卒於軍,謚文忠,有讀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誌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運動領袖、***和國主席。生於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縣。1911年至法國,1920年加入法國***產黨,創辦流浪者雜誌。1923年至蘇聯受訓,成為第三國際幹部。1924年至廣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聯盟。1930年回國,成立印度支那***產黨,抗戰期間被民國政府逮捕,後獲釋回越南,從事**遊擊戰。1954年大敗法軍,建立北越政權,後協助南越***黨分子成立越南***產黨,1975年越南南北統壹,成立越南***和國。
胡耀邦: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產黨和中華人民***和國的領導人。湖南瀏陽人。1933年入中國***產黨。曾任***青團湘東南特委兒童局書記、少***中央局秘書長。次年參加長征,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書。到隔陜北後,任少***中央局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代理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縱隊政委、華北野戰軍兵團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軍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國建立後,歷任中***中***川北區委書記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團中央第壹書記、中***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中***陜西省委第壹書記。1975年任中科院黨組負責人,著手整頓科學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中央黨校副校長、中***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曾組織推動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領導了全國範圍的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發展農村經濟的壹系列方針政策,為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作出重要貢獻。1980年後任中***中央總書記、中***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辭去中***中央總書記職務。是中***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十壹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9年4月病逝於北京。
■郡望堂號
1、郡望
安定郡:① 漢代設置,治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又有安定縣,在今甘肅涇川北,並屬於安定郡。東漢移治臨涇(今鎮原東南),廢安定縣。十六國時,再置安定縣,並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涇州。唐後期曾改保定郡,縣亦名保定。金為涇川縣,為涇州治所。
② 蒙古以陜西安定堡為安定縣,1935年改子長縣(謝子長烈土),移治原縣治東的瓦窯堡。
新蔡郡:晉惠帝置,從汝陰郡分出,在今天河南省新蔡縣壹帶。
弋陽郡:隋置弋陽郡,武德三年改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縣。
定城、義陽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陽市。
中州、洛陽、戶縣:郡漢在今屬陜西省、河東等地。
2、堂號
淡安堂:得名是由於宋朝胡詮所著的《譚安集》。
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於西漢。郡治先在高平(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後徙臨涇,即今甘肅鎮原縣東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肅涇川縣北涇河北岸。唐初稱安定為涇州。後來成了胡姓的堂號,可見安定在胡姓歷史上的地位。此堂始祖源於胡質、胡威事跡。胡質,三國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為頓丘令,官至荊刺史,加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都督青、徐諸軍事。每建軍功賞賜,皆散於眾,無入家者,家無余財,惟賜衣、書篋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質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譽著聞當世。入朝,武帝(曹操)問:“卿孰與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稱善,累遷前將軍,以功封平春侯。胡質、胡威祖孫數均以忠慎清貞之譽著聞當世,而原籍淮海壽春縣,故胡姓門楣有題“淮海家聲”者。胡質、胡威父子為國鎮守邊關,均卒於安定(今甘肅省涇川縣等六個縣、寧縣四個縣),子孫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廬陵堂:廬陵堂胡氏的始遷祖是胡公霸,即胡杲。八傳至胡銓。胡銓的家族在宋代已成為大族,胡銓的兄弟胡鑄、胡鍔,兒子胡泳……,孫子胡樺、胡椅等人,雖然名聲不如胡銓顯赫,但都小有成就。江西吉水、湖南汝城縣三塘、浙江紹興厚寶等地的胡姓,都是胡銓的後裔。著名華僑領袖、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胡銓的第三十二代孫。
績溪堂:績溪堂胡氏因為近代出了大學者胡適而斐聲中外。據譜牒記載,他們是宋太祖開寶二年(公元969年)遷來的,始遷祖是胡昌翼的兒子胡延正。績溪胡氏壹度祭祀胡公滿,後來又改祀胡昌翼。胡適自己也說,他在孩提時參加過始祖昌翼公壹千歲的紀念祭典。
此外,胡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淮陽堂”、“敬愛堂”、“履福堂”、“篤敬堂”、“敦仁堂”、“本始堂”等。
■胡姓宗祠通用對聯
〖胡姓宗祠門楣題辭〗
蘇湖世第蘇湖流芳淮海家聲
“蘇湖世第”、“蘇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跡。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蘇省泰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奉為宋代理學先驅。史傳載:胡瑗“以經術教授吳中,範仲淹薦之,以白衣對崇政殿,授校書郎,以保寧節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數百人,禮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歸。”胡瑗從教較之宋代另壹著名教育家、理學家朱熹還早壹百三十多年。胡氏後裔為紀念胡瑗畢生從教,玄歌不輟、桃李芬芳之盛況及其卓著的業績,故於正大門上方題“蘇湖世第”或“蘇湖流芳”。
“淮海家聲”,出自胡姓安定堂始祖胡質、胡威事跡。胡質,三國魏寺春人,少知名。曹操召為頓丘令,官至荊刺史,加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都督青、徐諸軍事。每建軍功賞賜,皆散於眾,無入家者,家無余財,惟賜衣、書篋而已,以清畏人知著名。胡威,質子,官至徐州刺史,父子清慎,名譽著聞當世。入朝,武帝(曹操)問:“卿孰與父清?”威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帝稱善,累遷前將軍,以功封平春侯。胡質、胡威祖孫數均以忠慎清貞之譽著聞當世,而原籍淮海壽春縣,故胡姓門楣有題“淮海家聲”者。胡質、胡威父子為國鎮守邊關,均卒於安定(今甘肅省涇川縣等六個縣、寧縣四個縣),子孫留居安定,胡姓堂名安定堂源此。
〖胡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壽齊九老;
名列四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人胡杲,會昌年間官懷州司馬,後與白居易等人在各陽組織香山九老會。下聯下聯典指北宋初學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陜西路安定堡,學者稱安定先生。曾任國子監直講、太子中允、侍講,官至太常博士。在蘇州、湖州間講學二十余年,與孫復、石介提倡“以仁義禮樂為學”,並稱為“宋初三先生”。當時有明令以他的教學方法為太學法。著作有《論語說》、《春秋口嘆》。當時人稱富弼為真宰相、包拯為真禦史、歐陽修為真學士、胡暖為真先生。
春秋心典;
理學宗功。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太學博士胡安國(1074-1138),字康侯,建寧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紹聖年間進士,歷官太學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兼侍講、寶文閣直學士。潛心研究《春秋》,著《春秋傳》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議論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書為科舉取士的教科書。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廢《春秋》,他說:“這是古代聖人的傳心要典,怎麽能讓皇帝不得讀、學士不得讀呢?”下聯典指宋代徽猷閣直學士胡寅,字明仲,建寧崇安人。宣和年間進士,靖康初年任校書郎、中書舍人、徽猷閣學士,崇尚理學,學者稱致堂先生。曾上書高宗,建議組織義軍,北上迎徽、欽二帝回朝。著有《讀史管見》、《斐然集》、《論語詳說》等。
欲正人心;
引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題聯。胡林翼,字貽生,號潤芝,湖南益陽人。官至貴州鎮遠知府。有《胡文忠公遺集》。
虞賓衍派;
溈汭流源。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虞賓、溈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壹。
系承胡公;
望出淮陽。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孫。
經資羽翼;
祠表賢良。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胡寧著《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書。下聯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賢良祠。
〖胡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淮海家聲遠;
蘇湖世澤長。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胡姓宗祠“安定堂”聯。
地據蛟潭勝;
家傳麟史風。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永定縣下洋鎮中川村胡氏宗祠聯。上聯典指該祠的地理位置;下聯典指南宋胡安國著《春秋傳》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獲麟”止,所以《春秋》被稱為“麟經”。
成名由吳母;
有妹媲劉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胡安國,其母乃吳羨門女,羨門六經教授生徒,安國成為大儒。下聯典指清·胡天遊,其妹胡石蘭、胡景素、胡臥雲俱能詩,比之劉家三妹。
萬惡淫為首;
百善孝為先。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黟縣西遞鎮西遞村胡氏宗祠“敬愛堂”聯。另:更多的安徽省黟縣西遞村胡氏宗祠“敬愛堂”、“履福堂”、“篤敬堂”、“敦仁堂”等堂聯,詳見《黟縣西遞村對聯 [皖]》胡姓宗祠堂聯的部份內容:/dispbbs.asp?boardid=112&id=47902。
〖胡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冬去松枝仍獨秀;
春來梅蕊已齊開。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胡安國事典。
古色新香畫別致;
月光清氣春宜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鶴頂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聯。
古來大千多奇彩;
月到十五分外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鎮守金華稱大海;
撰書禹貢號東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初將領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寧通甫,虹人。卒封越國公。下聯典指清代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號東樵,浙江德清人。壹生潛研儒家經典。所撰《禹貢錐指》,繪圖四十七篇,為《禹貢》最好的註釋本。
十年煙水持竿釣;
千古須眉下筆先。
——清·胡遠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畫家胡遠撰題聯。胡遠,字公壽,江蘇華亭人,號瘦鶴。善畫山水,有《寄鶴軒詩》。
文倔苞深宗二漢;
歌辭風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法、篆刻家胡震撰題聯。胡震,字鼻山,富陽人。工篆刻,得漢人風格。分隸亦古拙可愛。
文武世家源流遠;
帝裔宗枝翼葉長。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胡氏宗祠聯
南雄珠璣巷位於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壹巷”珠璣巷的得名始於唐代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後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絳環。自梅關開通以來,梅關驛道就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壹壹條大道,也是北上商貿交易和南遷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線,珠璣巷便成了這條驛道上的壹個重要墟鎮。前人楊廷桂在《南還日記》中描寫:“途中行旅如蟻,擠擁甚於觀劇。大量來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進入嶺南珠璣巷,又經此轉至珠江三角洲及廣西以至海外謀生,其後裔遍布嶺南、港、澳、臺和海外各國。”看來珠璣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發祥地,海外華僑的祖居。據珠璣巷南遷後裔聯誼會搜集的各地南遷後裔143姓族譜記栽,由珠璣巷播遷粵、港、澳、臺及海內外的後裔數千萬人,都承根認脈,均稱珠璣巷為“七百年前的桑梓鄉”。
〖胡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安國成名,本由吳母;
稚威有妹,不亞劉家。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胡安國,其母乃吳羨門女,羨門六經教授生徒,安國成為大儒。下聯典指清·胡天遊,其妹胡石蘭、胡景素、胡臥雲俱能詩,比之劉家三妹
舍己從人,大賢之量;
推心置腹,群彥所趨。
——清·曾國藩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大臣曾國藩(1811-1872)書贈胡林翼聯。
築堤溉田,起春陽頌;
輔君開國,奠盤石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秦州刺史胡烈的事典。下聯典指明初大將、右翼統軍元帥胡大海的事典。
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莫過壹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胡居仁(1434-1484)自題聯。
遺愛在人,蓮幕留圖紀南嘯;
藏書貽後,槐陰親手植東園。
——胡位鹹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績溪縣縣城胡氏宗祠聯。上聯典指該族七十二世祖胡原,明代人,曾在福建興化府做幕僚,平反壹大冤獄,當地士民繪“蓮幕圖”並作詩文贈他。下聯說該族七十六世祖胡有明,明代人,曾在縣城東建"東園書屋",並植槐、桂樹。其孫胡松,字茂卿,正德年間進士,嘉靖年間官至工部尚書。
姜水源長,伯祖啟航,陳留始發;
東山地沃,安石興苗,寶樹成蔭。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西省上猶縣胡氏宗祠“安定堂”聯。
宗風自衡麓以外,若五峰、若雙湖,類能為道學功臣,昭茲來許;
世變當海水群飛,或割地、或納幣,問誰斥和戎宰相,紹我先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湖南省華夏橋胡氏宗祠聯。上聯“道學功臣”,典指明代學者胡居仁,字叔心,號敬齋,余幹人。壹生以講學為業,曾主持白鹿洞書院,為明代程朱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壹。著作有《居業錄》、《易象耖》等。下聯典指南宋胡寅,主張抗金,曾斥責“和戎宰相”秦檜,被秦檜以“譏訕朝政”罪名貶官,秦檜死後才得以復官。
胡氏始祖―――胡公滿胡姓起源有三:壹出自媯姓,以謚號為氏,為帝舜之後裔,得姓始祖為胡公滿。相傳上古五帝之壹的舜是顓頊的後代,因生在姚墟(今山東荷澤縣東北)而以姚為姓,後又因曾住在媯?河(今山西永濟南,西流入黃河),後代中有以媯為姓的。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帝舜的後裔媯滿於陳,建立陳國,奉守帝舜的宗祀。媯滿所建的陳國即今河南省淮陽縣壹帶,包括今安徽北部的阜陽、河南中部的郾城等地,媯滿雲世後謚曰胡公,稱胡公滿。公元前478年,陳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以媯滿謚號為氏,稱胡氏,此為河南胡氏。二出自周時的兩個胡國。壹個為周初分封的姬姓小諸侯國;在今河南郾城。公元前518年左右被楚所滅,其中有相當壹部分原媯姓胡氏融合;另壹為歸姓國,在今安徽阜陽。公元前495年被楚滅,戰國時為楚邑。春秋時被楚滅掉後,其國君子孫中有稱胡氏的。三為他姓改胡姓。如西周時所立之國楚有胡廣,本姓黃,後改胡姓;北魏時改代北紇骨氏為胡氏。另外在敕敕勒族等少數民族中有胡姓。胡姓郡望主要有安定郡、新蔡郡、淮陽郡、吉州等。安定郡為漢設置,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固原)。相當今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衛、同心、固原等縣地。東漢時移治臨涇(今甘肅鎮原縣東南),西晉又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此支胡氏,開基始祖為漢武帝時守軍正丞胡建。新蔡郡,晉惠帝分汝陰置郡,治所在新蔡,相當今河南新蔡、息縣、淮濱、安徽臨泉等縣地。北齊改為廣寧郡。此支胡氏為安定胡氏分支,開基始祖為西晉尚書左仆射胡奮。淮陽郡,漢高帝十壹年置淮陽國、惠帝後改為郡。轄地相當於今河南淮陽、鹿邑、太康、柘城、扶溝等地。吉州為隋開皇十年置州,唐治所在廬陵(今江西吉安市)。相當今江西新幹、泰和間的贛江流城及安福、永新等縣地。胡姓堂號有“安定”等。胡姓最初主要發源地以今河南淮陽壹帶和今安徽阜陽壹帶為中心,漢代時開始向西遷入陜西、甘肅,向北遷入山西,向東遷入山東,後南遷入湖北、江西。其中,遷去甘肅省境內的胡建壹族,後漢時成為當地壹大望族,成為後世各地胡氏衍生的主要來源。隋初,胡氏在安定壹帶繁衍發展形成望族。其後裔胡奮在曹魏入晉以後,他的獨女被選為晉武帝貴人,使其家族更加顯盛,後來在今河南新蔡繁衍,成為當地壹望族。五代南唐時,胡氏壹支曲醴陵(今湖南省東部)德善鄉遷入吉州(今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蘇南京),其後裔以江西為中心,向西向南不斷遷徙發展,進入湖北、湖南等省。西晉末年遷入福建。後胡氏由福建遷入廣東等地。
/viewdiary.11110487.html
自己慢慢找:/simple/index.php?t1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