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四種血型間的輸血關系表,說明方法如下:
1、箭頭方向表示輸血方向。
2、同種血型可以互輸,也是優先要遵守的。
3、Rh陰性血要另外考慮。
4、輸血前都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人類血型總體上來說分為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
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與抗原B而將血液分成4種血型。紅細胞上僅有抗原A為A型,只有抗原B為B型,若同時存在A和B抗原則為AB型,這兩種抗原俱無的為O型。如:在A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體。我國各族人民中A型、B型及O型血各占約30%,AB型僅占10%左右。
人的紅細胞上具有與恒河猴同樣的抗原稱為Rh陽性血型,不含有此種抗原則稱為Rh陰性血型。在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人民中,Rh陽性血型約占99%,Rh陰性的人僅占1%左右。
Rh血型系統是紅細胞血型中最復雜的壹種,已發現40余種Rh抗原,其中D抗原抗原性最強,因此通常將紅細胞上含有D抗原稱為Rh陽性,而紅細胞上缺乏D抗原的稱為Rh陰性。
擴展資料:
輸血的歷史:最早的輸血是在1667年,壹個法國貴族將280ml的小牛血輸給了壹個精神失常的流浪漢,企圖治療他的精神問題。這位倒黴的患者在經歷了嚴重的免疫反應、在鬼門關徘徊數次之後,居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並且維持了壹段時間的平靜,因而輸血療法被壹些有創新想法的醫生所接受。
在隨後的300年間,輸血療法仍然是在探索階段。由於沒有相關知識(比如血型),輸血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但醫生們也發現輸血也真的能夠挽救生命。直到1912年法國人卡雷爾博士因創造血管吻合術進行輸血而獲得了諾貝爾獎,輸血療法才獲得了較大範圍的肯定。
真正使輸血成為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的人是維也納的病理學家蘭士臺納(KarlLandsteiner),他從1901年開始發現了人類的ABO血型及凝集規律,為現代輸血提供了堅實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在隨後的20年裏,其他醫生又逐步建立了血液抗凝和交叉配血技術,輸血成為了壹種常規治療方法,在所有醫院都可以進行。而蘭士臺納也在1930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狹義的輸血是指輸註全血,廣義的輸血是包括全血在內的、由血液制備的各種有形或無形成分的輸註,嚴格來說,造血幹細胞(骨髓或外周血)也算是壹種特殊的輸血
備註:輸血時,RH和ABO血型都要檢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