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社工實務:《老年社會工作實務》(壹)

社工實務:《老年社會工作實務》(壹)

1992年10月,第4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老齡問題宣言》,將1999年確定為"國際老年人年,這表明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已引起世人的廣泛關註。根據預測,2050年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峰值時可達20.7%。2001年6月2日,《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華人民***和國國家統計局)顯示,中國已經進人人口老年型國家行列。2025年,中國老齡人口的比例比世界平均高出3.9個百分點;2050年達到峰值時比世界高出4.5個百分點。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劇,中國的養老問題,特別是老年人照顧問題將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

壹 老年社會工作實務的歷史和發展

老年社會工作的產生不外乎兩個基本條件,笫壹,老年人或老齡問題層出不窮,迫切需要依靠政府以及政府以外的力量壹起來解決;第二,國家經濟發展到或多或少有能力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壹些福利性服務。中國的老年社會工作基本上也是在這種情形下誕生的,不過,在專業的老年社會工作產生之前,中國的老年社會工作經歷了較長時期的萌芽階段。

(壹)老年社會工作實務的歷史淵源

……

1.老年社會工作及其實務概念界定

從專業的角度而言,所謂的老年社會工作就是因應老年問題產生而產生的壹種專業服務活動。它是指受專業訓練的社會工作者在專業的價值理念的指導下,充分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為在生活中遭受各種困難而暫時喪失社會功能的老人解決問題、擺脫困境並同時推動更多的老……

2.老年社會工作的萌芽階段

中國的老年社會工作是在老年人照顧和老年人服務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而1979年前,國內各養老機構收養的對象基本都是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無生產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以下簡稱“三無”對象),費用均由政府負擔。以上海市為例,1963年,市民政局制訂《收容殘老政策範圍和審批辦法的規定》,規定收容的範圍是:市區常住戶口中無依無靠、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或基本不能自理;退休老弱殘職工中屬於本市常住戶口、無依無靠、生活不能自理、原單位已經撤銷無法安置的;本市市區居民中無依無靠、流浪乞討成性的殘老;倒流人口中無依無靠、已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確無外遷條件的;勞動教養對象中的殘老人員和無家可歸的無業遊蕩人員。審批程序是:由區民政科登記審查,報市民政局批準,殘老教養院負責收容。

1979年開始試行自費收養業務,此後自費收養的人數逐年增加。1992年,市和區辦社會福利院收養在院的對象***計2138人,“三無”對象為1000人,占47.1%;自費對象1138人,占52.9%。90年代開始,收養的“三無”對象逐年下降,1995年末全市收養在院的“三無”對象為854人,占32.1%,區辦社會福利院1995年末收養在院的“三無”對象為231人,占17.41%。

1980年,閘北區開封街道首創上海市第壹個孤老包護組。包護組的成員基本上是由孤老的左鄰右舍組成,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義務為孤老服務。服務的內容從孤老的衣食住行、縫補漿洗、疾病護理、直到後事料理,通過他們的服務,使孤老日常生活得到照料,體現黨和政府的關心。市民政局及時推廣開封街道的做法,孤老包護組很快在全市普及。1982年底,全市先後建立3000多個孤老包護組,散居在社會上的孤老基本上都有人關心和照顧。

家庭敬老室是社區照顧社會孤老的另壹種形成。它利用社會孤老的房屋,由社區居委會出資,進行改造和裝修,將鄰近的社會孤老集中在壹起,委派專人,負責照顧老人的生活。這種家庭式的安置照料老人的方式,順應了老人懷舊和戀家的心理特點,很受老人歡迎。1997年全市建立2061個家庭敬老室。此外,還先後創辦32個托老所,在托老人271人。

不過,上述老年照顧和老年人服務基本上停留在讓老年人吃飽穿暖以及不出意外的階段,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有質量、更自信、具有更廣泛的社會支持網絡和更具成長性,以及專業的理念和專業的服務介入,則尚未浮現出來和進入人們的視野。

3.老年社會工作的顯現和初步發展

……

1987年北京市開辦了國內第壹家“臨終關懷醫院”——松堂關懷醫院,它的特色是治療醫生和臨床輔導相結合,通過治療醫生和心理輔導相互配合的治療方案,在持守對病人仁德慈愛的理會之下,松堂對老年病人進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關懷,安全、迅速、有效的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和疼痛的感覺,使病人放松和舒適,從而使他們從疼痛和異常的生理狀態中解脫出來,從焦慮和恐懼中解脫出來。松堂醫院另壹個特色就是和社會資源建立起聯方,讓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關註老年人。醫院的壹個做法是,讓多所大中專院校在醫院建立了“愛心小屋”,這些學生經常在空閑的時候來到我院,為老人們唱歌,表演節目,陪老人聊天談心,還給老人們慶祝他們的壽辰。同時醫院還與佛教、基督教協會建立了長期聯系,滿足老人們臨終助念等宗教需要。

1995年天津鶴童老年福利協會成立,是壹個民辦慈善福利服務型的社團組織,在天津和北京開設養老院,1998年,“鶴童”開始向低齡、健康型老人拓展服務,“鶴童”(音光)合唱團和“鶴童”(海河)晨練隊相繼成立。“鶴童”的專業化管理是把“不斷增進老年人自我照顧能力”作為出發點,其“讓躺著的老人坐起來、讓坐著的老人站起來、讓站著的老人走起來”的服務理念,使眾多的老年人受益。當時“鶴童”常年社會服務登記義工近千人次,這些義工中有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學生,他們為老人院的老人服務帶去了社會工作的方法。

1998年4月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在浦東新區政府、金楊新村街道協助下成立羅山敬老院,全面展開社區安老服務。敬老院註重老年人個性發展,通過各類活動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使安老服務不僅僅以關心老年人衣食溫飽為目標,並能夠進壹步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長處,鍛煉自我照顧的能力,豐富晚年生活。與此同時,開辦社區老年休閑中心,為老年人提供閱覽、名茗、聽書、交談、輔導等服務,通過展開多種形式的娛樂活動,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老年社會工作實務的專業發展

1.老年社會工作實務的發展

……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在深圳和市政府的大支推動和支持下,深圳的社會工作及其實務發展大有後來居上的態勢,2007年7月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深圳市鵬星社會工作服務社購買了7名社工,分別安排在兒童福利院(4人)院,老人院(2人)康復醫院(1人),為福利中心的老人、兒童及康復患者提供社會工作專業服務;2008年3月,深圳東西方社工服務社以民政局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深圳老人院派駐了若幹名具有社會工作專業背景的社會工作者,嘗試為老年人提供比較專業的服務。

在機構為老年人提供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中,社區層面的社會工作也在開展和探索之中。2004年1月上海市盧灣區在淮海街道進行社會化運作試點,該街道的老年活動室由上海市基督教青年會所屬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托管,政府購買老年教育、團隊活動等方式,老年活動室逐步進入良性發展之路。2005年7月20日河南省首家“社工進社區”試點工程在鄭州市金水區南陽新村豐樂社區正式啟動,綠城社工服務站(原豐樂社區社工服務站)掛牌成立,長者服務(長者社區關愛、長者院舍關愛)為該站主要服務項目之壹;2007年7月5日上述綠城社工服務站20余名社工及義工來到南陽新村轄區看望孤寡、留守老人;2007年7月20日上述綠城社工長者院舍項目組至頤和老年公寓開展長者院舍關愛活動。

2006年8月,新區社工協會受新區政府委托,成立了“樂耆項目組”並在浦東新區部分養老機構和社區開展老年社工服務,為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服務對象提供專業服務。“樂耆”項目組成立以來,***有工作人員20名,其中負責人1名、督導1名、18名社工分別服務於新區的13家養老機構、1家社區助老服務站、1家街道老年協會和助老服務社。在過往的壹年多中,社工通過自身的努力,通過建立檔案,掌握老人的個案信息;通過開展日常訪談,協助老人適應機構生活;開展個案服務,關註個別的需求;設計各種小組活動,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依托各類社區活動,凝聚機構的力量;社工還協助開展各項行政管理工作,幫助養老機構提升整體形象;引進新穎的機構管理理念,加強能力建設,提升專業水平;還著重做好溝通聯絡工作,保持信息渠道的暢通,讓服務結合需求,使操作更有方向。

2.相關法律和政策對老年社會工作實務發展的推動

……

縱觀近二十年來,中國老年社會工作從無到有,從萌芽到茁壯成長,其間也發展和形成了中國老年社會工作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的實務經驗值得總結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