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楊五郎簡介】五郎楊延德最後怎麽死的?

【楊五郎簡介】五郎楊延德最後怎麽死的?

楊五郎簡介五郎楊延德最後怎麽死的?

楊延德,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五子,名楊春,字延德。北宋殿前大將,為楊家軍副帥。 年約二十二,武功在七子之上,卻不喜歡戰爭,天生慈悲心腸,壹心向佛,浸淫於學武中,大有宗師風範。

楊春,字延德,楊家將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人物;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五子,故稱“楊五郎”。官封宣威將軍、殿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金沙灘壹戰中只剩下自己單獨應戰,最後寡不敵眾,削發假裝僧人逃過追兵,但其後往五臺山為僧。又莆田(興化)地區有供奉楊公太師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3年),宋太宗親征遼國,下令三大主力軍——楊家軍(主帥楊 業)、潘家軍(主帥潘仁美)、呼家軍(主帥呼延贊)隨駕出征。楊家軍為前部先鋒,潘家軍為中軍保駕,呼家軍在後接應、供應糧草。

到了五臺山,楊業率七子上山拜佛,以求平安。方丈智聰禪師得道高深,見楊業以天下為已任,極為感動,不忍楊家遭受滅頂之災,卻又不敢道破天機,便勸楊業解甲歸田。老令公嘆道:“楊業並非貪功好戰之人,只因遼兵屢犯邊疆,不單我大宋子民,就是遼國百姓也是深受其害。

楊業唯有以戰止戰,逼迫遼國退兵,為天下百姓謀福祉。若宋遼兩國平息幹戈,友好往來,我楊業定解甲歸隱,不問功名利祿。”智聰禪師道:“我有壹言,留給將軍——金沙灘雙龍會;七子去六子回,” 老令公以為會有個兒子回不來,便請智聰禪師解說,禪師搖頭不答,老令公也不勉強,逐率七子下山出征。

楊家軍作為主力先鋒,所向披靡,遼兵節節敗退。遼國蕭太後為鼓勵士氣,親臨幽州前線,與宋軍對峙。蕭太後見楊家軍作戰勇猛,遼兵屢次攻打北宋都為其所敗,楊家眾將更是各個武藝高強,遼國上將蕭天佐、蕭 天佑 、韓延壽、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等都不是楊業的對手。於是蕭太後想出“以退為進”的計策,借口談判,請宋帝赴金沙灘商議,想誘出宋帝與楊家軍,布下天羅地網,準備壹舉擒下宋帝與楊家將。

楊業識破詭計,因長子楊延平長得與皇帝相象,便向太宗建議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裝皇帝與遼國蕭太後談判。奸臣潘仁美卻極力勸阻,說有損國體。最後在楊業的力諫下,太宗同意由楊延平代替自己,率軍遠赴金沙灘。而蕭太後也命天慶王代替自己,率領遼國精兵赴金沙灘,積極備戰。

金沙灘上,宋遼兩軍對峙,殺機四伏。談判過程中,天慶王看出皇帝是楊延平假扮的,計策已被天慶王識破,逐下令開戰。楊業沈著應戰,命楊家軍分成三路殺進。左路由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輝率領;中路由楊業、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領;右路由四郎延朗、五郎延德率領。

楊家軍奮力抗敵,從已時戰到巳時,突然遼軍劇增,將楊家將三路人馬分而圍之,使其左右前後不得相顧。楊業發現敵情有變,於是發令左右兩路向外突圍,同時派七郎延嗣沖出重圍,找主帥潘仁美,搬救兵求援。中路軍在激戰中被遼兵沖散,楊業且戰且退,戰至午時。當退至陳家谷時,余部只 剩下百十人,仍不見援兵。楊業以死相抗,最終全軍覆沒,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壹頭撞死在李陵墓前。

七郎楊延嗣回到宋軍大本營,請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潘仁美痛恨楊家,不肯發救兵,更恨七郎曾在擂臺上將其子潘豹打死,於是假意好言款待,將七郎灌醉後綁在芭蕉樹上,命軍士萬箭齊發,七郎被亂箭穿心而死。

六郎楊延昭在亂軍中反復沖殺,尋找父兄,終因遼兵甚眾,只好退出金沙灘,派兵打探,等待消息。原來“七子去六子回”並非有六人歸還,而是只有第六子楊延昭壹個人脫險。後來潘仁美追究楊家軍戰敗之罪,欲殺六郎。六郎在部下的保護下回到天波府,在家中“詐死”,假設靈堂,自己住在幕中由家人每天送飯,後被天官寇準發現請回家中。後人為楊家鳴不平,就將這壹故事編成《寇準背靴》的戲劇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

左路軍的大郎楊延平見天慶王在山上坐觀楊家軍困獸之鬥,旁若無人談笑風生,大怒,提弓拉弦,壹箭射死天慶王。惹惱了遼兵,被亂槍挑死。二郎因為救兄心切,被遼兵砍去馬腳,自己掀翻戰場,被千軍的亂馬蹂踏至死。三郎逃跑到蘆葦不到壹裏時,被蘆葦草內的長鉤套索,把延安的馬絆倒,延安傾倒離開馬鞍,此時被遼兵殺害。

右路的四郎楊延朗沖出重圍,半路又遇到遼將韓延壽、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圍繞,部下全部陣亡,四郎只身被捕。而五郎延德只剩單槍匹馬,後面喊聲不絕,遼兵乘虛趕來,延德想到當日到五臺山拜佛時,智聰禪師曾留給自己壹個小盒子,吩咐自己遇難則開,於是從懷中掏出盒子,只見裏面裝著剃刀壹把,度牒半紙。延德會其意,卸下戰甲、頭盔,掛於樹上,用剃刀剃光頭發,輕身走往五臺山去了。

五郎上了五臺山後,智聰禪師和他大談佛經,並說楊家雖有功於社稷,但在戰場上殺戮太重,以至遭受滅頂之災。勸五郎全心修佛,減輕罪孽。於是五郎從此出家,潛心修佛,為免壹 身武藝失傳,便將楊家棍、楊家刀、楊家三十六路梨花槍等楊家傳統武術傳於楊家子弟。在此基礎上楊五郎還發展了其他的僧人也加入,也為五臺山培養了壹批護院武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