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聯系中國實際,談談對國際恐怖主義的認識~

聯系中國實際,談談對國際恐怖主義的認識~

(壹)恐怖主義的產生與發展的主要原因

恐怖主義由來已久。最早的恐怖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而我國則早有荊軻刺秦王的記載。現代國際恐怖主義興起於美蘇對峙、國際形勢持續動蕩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風起雲湧般的世界各國爭取民族解放運動告壹段落,但仍有許多民族問題未得到解決。此外,許多西方國家受極“左”思潮影響與控制的各種組織也日趨活躍。1968年至1969年,出現了暗殺、爆炸、綁架、劫機、炸機等恐怖活動的高潮。此後,類似的恐怖活動更是愈演愈烈。冷戰結束以後,國際恐怖主義繼續呈現迅猛的發展勢頭,並最終導致“9?11”事件的發生,具有極大的破壞力、殺傷力和震撼力。

恐怖主義向全球蔓延,使許多國家和地區受不同程度的威脅。恐怖主義得以滋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從經濟方面上分析,貧富分化的加劇是恐怖主義賴以滋生的經濟根源。隨著世界經濟壹體化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雙刃劍”效應使國際經濟關系的不平等性質更加突出,經濟落後的弱勢群體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世界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和貧富懸殊的擴大,極大地刺激了民族主義情緒的增長,為恐怖主義泛濫提供了某種社會基礎。

其次,從政治方面上講,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國際恐怖主義蔓延的政治誘因。霸權主義者幹涉他國內政、對別國進行經濟制裁或軍事打擊的行為所招致的廣泛不滿,客觀上為極端民族主義者進行恐怖活動提供了便利。恐怖分子可利用本民族對外來幹涉的反抗情緒,輔之宗教手段展開恐怖犯罪活動,並使國際恐怖主義行為具有了某種反西方強權的色彩。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惟壹的超級大國,美為建立以其為主導的單極世界,大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其行徑越發遭到國際社會的反感和憎惡,在壹定程度上助長了現代國際恐怖主義的發展。因此,美國成為世界恐怖主義的主要矛頭絕非偶然。

再次,從文化方面上看,現代恐怖活動的發展表現出壹定的“文化沖突”的特點,這與西方國家強行推行西方價值觀,在熱點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從而激發了阿拉伯世界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情緒有直接聯系。

第四,從科技方面上講,隨著以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為標誌的知識時代的來臨,恐怖主義贏得了更加便利的條件。許多現代化的高技術手段在恐怖活動中得以運用,其造成的破壞力也更加嚴重。

此外,極端民族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是國際恐怖主義泛濫的重要根源。兩極格局解體後,許多地區的民族、宗教矛盾迅速得到釋放。在尖銳的民族矛盾和宗教意識形態領域的沖突得不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下,極端民族主義者和宗教極端勢力便活躍起來,並且以實現民族獨立或高度自治為目標,以復興宗教原初教義為旗號,以恐怖主義的暴力手段開展活動。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有近30%的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是由極端民族主義者組成的;有大約25%的恐怖主義活動起源於宗教目的。[1]可見,雖然民族和宗教問題與恐怖主義沒有直接關系,不能在二者間劃等號,但是極端民族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極易結合在壹起,並且發展為暴力恐怖主義。

(二)恐怖主義的特征

就總體而言,20世紀90年代以來恐怖主義具有以下明顯特征:壹是目的的政治性。例如,具有強烈的反美色彩的恐怖主義活動。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壹直是恐怖分子的重點打擊目標,1990--1997年,全球發生反美國際恐怖主義活動1182起,占同期全球恐怖主義活動的37%。2001年,針對美國的恐怖攻擊事件直線上升,達到219起,占全球恐怖活動的61.7%。在壹系列恐怖主義事件中,美國的曼哈頓摩天大樓、紐約世貿中心大樓、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都相繼發生了爆炸案,“9?11”事件則是國際恐怖分子針對美國政府頻繁制造的恐怖活動中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壹起事件。究其原因,美國壹意孤行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四處插手地區事務及他國內政的霸權主義行為,處理國際事務中美國利益至上的外交準則,以及美國不公正的中東政策,都是導致反美情緒增長、激化民族宗教矛盾的重要因素。二是目標的不確定性。恐怖分子襲擊目標廣泛,且濫殺無辜,為了制造轟動效應,常常選擇人群聚集地和公***設施采取行動,致使大量平民百姓成為恐怖活動的受害者。三是手段的多樣性。除了使用傳統的綁架、暗殺、劫機、爆炸、劫持人質等暴力手段以外,還利用全球化條件下的現代科學技術采取非暴力手段作案,如網絡恐怖主義、金融恐怖主義等。四是行為主體的組織嚴密性。恐怖主義活動的行為主體往往是非國家集團或秘密組織,其組織紀律嚴格,行動策劃嚴密,活動隱蔽,行蹤不定,跨越國界作案,形成較大的政治影響。

(三)“9?11”事件對世界政治的影響

第壹,***同應對國際恐怖主義威脅將對國際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主要表現在全球多極化不斷發展。“9?11”事件的發生,反映了冷戰後國際恐怖主義已成為全球性的威脅,再次說明世界各國穩定與繁榮的命運緊密相連。反對恐怖主義的國際鬥爭,既打擊了全球各地的恐怖主義勢力,緩和了前壹段時期因超級大國的單邊主義而受到損害的大國關系,也加強了解決國際熱點問題的多邊磋商和協作,無形中使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和平***處的新安全觀得到強化。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有借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之名,行謀求政治、軍事、安全優勢之實,而且運用武力擴大勢力範圍的傾向也有所發展,但確立以多樣性的民族國家和國民經濟為基礎的、有規則的國際新秩序、確保世界安定和各國的***存***榮已是大勢所趨。“9?11”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形成的新的凝聚力促進了國際間合作趨勢的發展,而各種大小力量競相發揮作用對有效解決恐怖主義這壹全球性問題具有獨特和重要的意義,有助於彌合民族、宗教、文化和地域隔閡,增強***識與諒解,促使***同發展和國際關系向民主化方向演進,進而為最終消除國際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與環境鋪平道路。

第二,打擊恐怖主義將成為國際關系調整的重要契機。“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出於反恐鬥爭的需要,亟須國際社會特別是各大國的支持,而各大國出於借反恐實現各自利益的現實考慮,進壹步改善和加強與美關系,***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很快成為世界主要大國合作的新領域,單極與多極的矛盾與對抗暫時得到緩解。

俄羅斯在事件發生後,主動拉近與美國的關系,積極支持與配合美國的反恐行動。美國則以承諾減少對俄羅斯車臣問題的指責和支持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作為回報。歐盟大多數國家則希望利用反恐行動,進壹步加強與美國的政治、軍事關系,顯示歐盟在解決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與影響。特別是英國,欲借強化美英關系鞏固大國地位的意圖十分明顯。日本在事件發生後,對參與反恐行動特別走美國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日本自衛隊不但向美國提供了後勤與情報支援,並為此推動國會緊急立法為自衛隊赴海外參加軍事行動奠定法律基礎。日本在進壹步鞏固與美國同盟關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借船出海”,將自衛隊的角色從本土防禦、保衛周邊地區向海外派兵參戰轉移,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自衛隊首次突破憲法限制參加真正意義上的海外作戰行動,從而為日本擴充軍備和提升國際地位帶來了有利條件。

中美關系在“9?11”事件發生後得到了明顯改善。中國支持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嚴正立場,對建立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框架、推進兩國關系改善具有積極意義。但是雙方對“反恐合作”的期待不同,中國期望借此來改善雙邊關系,美國是希望通過緩解雙邊關系來拉中國聯合反恐。中美關系因受臺灣、西藏和人權等問題制約,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因素較多,但雙方在反恐基礎上重新加固的戰略框架不會受到動搖。未來兩國關系前景將是利益與分歧***存,希望與挑戰同在,雙方將在磨合、碰撞與妥協交織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與適應對方,以合作***贏的方式實現各自的利益目標,並推動兩國關系向前發展。

“9?11”事件也引發了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三角關系的明顯變化。美國在針對阿富汗塔利班的反恐戰爭中,發現了巴基斯坦因與阿富汗直接接壤和與塔利班的傳統關系所具有的獨特的地緣戰略意義,大幅回調美巴關系。而巴基斯坦政府為了擺脫與恐怖主義的幹系,緩解嚴峻的經濟形勢,獲取國際社會對其政權合法性的認可,不顧國內反莢情緒高漲,決定同美國全面合作。而印度雖做出迅速反應,但由於其在地緣戰略意義上遠遜於巴基斯坦,並未得到美國的積極回應,這使得冷戰後呈急劇升溫之勢的美印關系遇到挫折。印巴關系的緊張之勢使美國處於兩難境地,美國尚未找到有效平衡印巴矛盾的良策。從近期來看,美國將高度重視巴基斯坦的作用,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仍將看重印度在南亞、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更大範圍內的作用。

(四)中國的反恐立場與主張

恐怖主義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是國際社會的壹大公害;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譴責和反對壹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國際社會應加強對話和磋商,開展合作,***同打擊國際恐怖活動;打擊恐怖主義需要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主導作用,壹切行動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及其他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壹切行動應有利於維護世界及世界和平的長遠利益。恐怖主義屬於極少數極端邪惡勢力,不能將恐怖主義與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混為壹談,應證據確鑿,目標明確,避免傷及無辜,不能任意擴大打擊範圍,不能對打擊恐怖主義采取雙重標準,不能借反對恐怖主義推行別的影響世界和地區穩定與發展的政治意圖。打擊恐怖主義是和平與暴力的較量,不是民族、宗教或文明的沖突,應承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現實,尊重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發展模式;各種社會制度和文明長期***存,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同發展。無論恐怖主義發生在何時何地、針對何人、以何種方式出現,國際社會都應***同努力,堅決予以譴責和打擊。防範和打擊恐怖活動,要加強國際合作,標本兼治,努力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

中國政府不僅在政策主張上明確反對壹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而且在實際行動上做出了廣泛的努力。上海合作組織的形成和發展實際上是中國與俄羅斯以及其他中亞國家在新安全觀方面的具體實踐,在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尤其為當前國際反恐合作做出了獨特貢獻。

為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我國應根據國際反恐領域新動向,不斷制定新的應對方案和措施,積極投入和參與國際反恐鬥爭,同時要站在戰略高度,洞察和把握國際反恐領域形勢的變化對整個國際關系格局演變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趨利避害,有所作為,主動抓住機遇,推動國際形勢朝著有利於我國和國際社會最大安全利益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