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低熱
(1)結核病:是引起低熱的最常見的原因。全身各個系統都可受累,***同的臨床特點為午後低熱、乏力、不愛活動、食欲缺乏、盜汗、消瘦等結核中毒癥狀。因感染的部位不同還有相應器官受累的癥狀。如肺結核有咳嗽、咯血、喘憋等,結合結核菌素試驗、血沈、胸部X線檢查不難做出診斷。
(2)慢性局竈性感染:較常見的慢性扁桃體炎、副鼻竇炎、牙周膿腫等可以引起長期低熱。
(3)隱性泌尿系感染:也可無尿急、尿痛、尿頻等尿路刺激癥狀,尿常規及尿細菌培養時可發現異常。
(4)鏈球菌感染後狀態:扁桃體炎或咽炎後出現低熱、關節酸痛、心率加快,化驗檢查抗鏈“O”增高、血沈正常或輕度加快,咽拭子培養可證明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青黴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治療可以退熱,關節痛及其他癥狀均可消失。如經上述治療病情仍無好轉,須考慮為風濕熱或其他並存的疾病。
(5)肝病:病毒性肝炎可引起長期低熱,大多發生在疾病的恢復期或遷延期。常伴有食欲不好、乏力、腹脹、肝區隱痛等,肝功能可以恢復正常。
非感染性低熱
(1)結締組織病:如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在疾病的早期僅表現為不明原因的低熱。
(2)甲狀腺功能亢進:屬於內分泌功能紊亂導致的長期低熱,低熱同時有突眼、心悸、手抖、出汗、易激動、食量增加、消瘦等癥狀。
功能性低熱
功能性低熱的臨床特點是病人體溫較正常人升高0.3~0.5℃,壹般不超過38℃,熱型多有壹定的規律:日間溫差不大,晨間午前往往較下午晚間略高,體力活動後體溫可不升或有時反而下降。此外,病人又常有多汗、手顫、怕冷、心悸、失眠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功能性低熱靠長期觀察病情並排除器質性低熱後才能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