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
曹寅(1658—1712年),清文學家,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先世為漢族,原籍豐潤(今屬河北)。自其祖父起為滿洲貴族的包衣(奴仆),隸屬於正白旗。為小說家曹雪芹祖父。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寧織造、巡視兩淮鹽漕監察禦史。善騎射,能詩及詞曲,作有《楝亭詩鈔》、《詞鈔》、《續琵琶記》等。又匯刻前人文字、音韻書為《楝亭五種》,藝文雜著為《楝亭藏書十二種》,校勘頗精。
這是1979年的修訂本《辭海》對曹寅的介紹,在1979年的修訂本《辭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詞條。可見曹寅在歷史上的地位很不壹般。不難看出,曹寅是壹個很復雜的人物,他是奴隸,是官員,是漢族,是旗人,是詩人,是劇作家,是出版家。當然,他還是壹個很有名的藏書家。
壹、曹寅的母親是康熙保姆曹寅和康熙從小壹塊兒長大,當然兩人的地位差別懸殊,曹家是皇室的家奴。但曹寅的母親孫氏為康熙保姆。曹寅家掛著康熙親自題寫的萱瑞堂匾額,康熙南巡時曾拉著他母親的手對人說:此是我家老人。曹寅生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比康熙小4歲,幼時即有神童之譽,稍長,做過康熙伴讀,16歲時入宮為禦前侍衛,做過內務府郎中,壹路順風。據說康熙親政後利用壹批小孩子智擒鰲拜,就有曹寅在內。曹寅的最高官職是通政使司通政使,通政使司是專管審核轉呈各省章奏的中央機構,通政使是這個機構的最高長官,正三品。但曹寅這個官銜只是壹個虛銜,其實職始終是管理江寧織造。
二、皇室的提款機織造專門負責經辦宮廷裏和朝廷官員用的綢緞布匹,以及皇帝臨時交給的差使。清內務府***設三個織造官,江寧(南京)織造、杭州織造和蘇州織造。作家劉心武在《百家講壇·揭秘紅樓夢》裏說,當時的江南三織造,互相照應,關系密切。曹寅是李煦的妹夫,孫文成是曹寅母系親戚。借用《紅樓夢》中的話來形容,三家織造之間皆連絡有親,壹損皆損,壹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孫文成出任杭州織造時,康熙專門叫他傳口諭給另外兩位織造:三處織造,視同壹體,須要和氣,若有壹人行事不端,兩個人說他改過便罷,若不悛改,就會參他。
很多時候,皇上要用錢,就向這幾個織造官要。在康熙給曹寅奏折的朱批上有這樣的話:其余的錢妳留做貼補家用,朕只要六千兩餵馬,輕描淡寫的壹句話,就把六千兩白銀拿走了。允、允等諸王從織造借去大量銀兩不還,也是導致曹寅陷入債務深淵的原因之壹。康熙六次南巡,排場甚大,開支浩繁。曹寅接待過四次。進壹頓禦宴就是壹百桌,此外還要看戲、觀燈、遊覽、擺宴,打點隨行的太子、皇子、重臣、侍衛。當時有人形容江南迎接聖駕的奢靡情景說三汊河幹築帝家,金錢濫用比泥沙,正像《紅樓夢》寫甄家接駕的情景時所說的:把銀子花得像淌海水似的,但只要皇帝高興,別講銀子成了糞土,憑是世上有的,沒有不是堆山積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三、曹寅的密折清代檔案中最機密者莫過於軍機處檔案,因為向來軍情、戰事牽涉國運。然而,還有壹種比國家機密更機密快捷的文書,就是只供皇帝壹人專看的密折,可稱之為秘密檔案。密折最早出現於康熙時期。壹般的折子通常先交通政司審閱,然後呈交皇帝禦覽,篇幅特別長的還需大臣附上黃紙,概括要點(稱為貼黃)。而呈康熙的密折,則是專奏專報,不經通政司,而是直接呈送皇帝。這些密折,康熙壹般及時批復,再還給上奏者。康熙壹度右手有病,仍強用左手批示,毫不耽誤。這樣做,壹則防泄密,二則可以及時深入了解真相。
江南三織造負有監視地方官員的使命,可以隨時向皇帝密奏地方官員的動態,因此地方大員對他們也多有忌憚。胡適先生談到過,比如南京的督、撫要進京向皇帝述職了,織造官就先以快遞向皇上報告,此人動身那天下了大雨。皇上在和督、撫們談話時,只須隨意問壹句:妳動身那天雨下得大嗎?督、撫們就會嚇出汗來,以為皇上連這樣的事情都知道,別的事情自然也都清楚了,因此不敢有絲毫欺瞞。其實他們的作用比這還要大得多,康熙給曹寅的密折上的批語裏時常有這樣的話:千萬不要讓人知道。小心。小心。小心。小心。壹連幾個小心,連皇上都害怕他們密奏的事情被事主知道會給他們帶來殺身之禍。
曹寅熟練地將壹方寫過字的10厘米寬、20厘米高的紙折成復雜的六角形,將它塞進壹個小信封裏,外面用封條封好,封條的上面寫固,下面寫封,小信封上寫著奏折。再用壹個大信封,套住小信封,在外面用壹根白紙條紮住,在紙條下寫上自己的銜階和名字,然後小心翼翼地用白紙包好,同樣在白紙的包裝口下方寫上自己的銜階和名字,最後用來封箴的幾個字是臣寅叩首謹封。康熙閱完這封信後,在上面加禦批,再用壹個朱紅的封字封好,重新傳到曹寅的手中。從江寧到北京,騎馬傳遞密折大約要20天左右。這項在曹寅和康熙之間的秘密傳送活動,壹直進行了20年。因此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家史景遷稱曹寅為康熙的密探。
康熙非常重視他賦予曹寅等人這項特殊的政治任務,允許他們專折密奏江南地區的官風民情,並親手寫奏帖來。曹寅等人的密折,都是親筆繕寫,短小精密;密折內容廣泛,包括天氣問題如雨水、冰災,糧食問題如收成、米價,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貪廉、盜匪等。在曹寅的密奏裏,就雨雪分寸的測量、雨水入土幾分、冰雪凝結幾寸都有清楚的記載。
比如,康熙四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曹寅密報熊賜履病故,康熙批道:知道了,再打聽用何醫藥?臨終曾有甚言語?兒子若何?爾還送禮去才是。
曹寅復奏:遺本系病中自作,聞其遺言,命葬江寧淳化鎮之地,不回湖廣。
康熙朱批:聞得他家甚貧,是真否?
曹寅回奏:湖廣原籍有住房壹所,田不足百畝,江寧有大住房二所,田壹百余畝,江楚兩地房屋約值七八千兩。
康熙又批:熊賜履遺本系改過的,他真稿可曾有無?打聽得實再奏。
熊賜履是康熙朝的重臣、理學家,時人稱他清廉剛介,生前身後康熙對他都是禮敬有加,誰知背後康熙對他有那麽多的疑問。
皇帝通過密折,旨在了解各地實情,洞悉身邊人從中央到地方的活動情況,同時起到了增廣耳目、擴大權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