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怎樣評價穆旦的詩歌《贊美》

怎樣評價穆旦的詩歌《贊美》

評價

現代詩人、翻譯家王佐良《雨天停在老橡樹下》:“無論如何,穆旦是到達中國詩壇的前區了,帶著新的詩歌主題和新的詩歌語言,只不過批評家和文學史家遲遲地不來接近他罷了。”

現代詩人、評論家袁可嘉《詩人穆旦的位置——紀念穆旦逝世十周年》:“穆旦佳作的動人處卻正在這等歌中帶血的地方。本來無節制的悲痛往往淪為感傷,有損雄健之風,但穆旦沒有這樣,他在每個詩段結束處都以“壹個民族已經起來”的宏大呼聲壓住了詩篇的陣腳,使它顯得悲中有壯,沈痛中有力量。贊歌人人能唱,但會唱帶血的贊歌者卻不多。“

現代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人生本來是壹個嚴酷的冬天——穆旦逝世二十八周年祭》:”悲壯滴血的六十行長詩《贊美》,歌唱民族深重的苦難和血泊中的再生。“?

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陸耀東《中國新詩史》第3卷:“《贊美》壹改壹般“抗戰詩歌”廉價的感情宣泄和直抒胸臆式的大喊大叫,將深沈的愛國情感融於獨特的象征、意象以及陌生化的句法、語言當中,獨具壹格,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擴展資料

賞析

此詩是壹首意象繁多、意境深邃朦朧的詩歌。詩人目睹了在抗戰階段的困難之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的狀況,表達了對人民的同情以及對他們勇敢抗戰的贊美,同時也寄寓著對民族崛起的希望。詩作以第壹人稱“我”為抒情主人公,既表達了作者個體的感受,也涵蓋了所有憂國憂民的炎黃子孫的心聲。

全詩規模宏大,激情澎湃。盡管流露了低沈悲愴的情調,但貫穿全篇的是壹種強烈的愛,是作者對“壹個民族已經起來”的堅定信念。作者從“恥辱的生活的人民,佝僂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時代的閃光,民族的轉機。

詩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國、義無返顧的農夫身上。當戰爭打破了鄉村的安寧,農夫便聽從時代的召喚,踏上壹條征戰之路。他是單個的人,又是壹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著整個中華民族。

在詩歌語言上,這首詩充分發揮了漢語的彈性,善於利用多義的詞語、繁復的句式、反復的詠嘆來傳達復雜的詩情。同時,不時運用現代漢語的關聯詞以揭示抽象的詞語、跳躍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創造出壹種“介乎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文體”。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