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腦膜炎:本病診斷主要根據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癥狀、腦膜刺激征腦脊液淋巴細胞數輕、中度增高,除外其他疾病,腦脊液病原學檢查:腦脊液壓力正常或增高,白細胞數正常或增高,可達(10~1000)x106/L,早期以多形核細胞為主,8~48小時後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質可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則可診斷。
2.細菌性腦膜炎:
1)化膿性腦膜炎:根據急性起病的發熱、頭痛、嘔吐,查體有腦膜刺激征,顱壓升高、白細胞明顯升高,即應考慮本病。確診須有病原學證據,包括細菌塗片檢出病原菌、血細菌培養陽性等。
2)結核性腦膜炎:根據結核病病史或接觸史,出現頭痛、嘔吐等癥狀,腦膜刺激征,結合腦脊液淋巴細胞數增多、蛋白質增高及糖含量減低等特征性改變,腦脊液抗酸塗片、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和PCR檢查等可作出診斷。
3.真菌性腦膜炎:診斷依據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病史,慢性隱匿病程,臨床表現腦膜炎的癥狀和體征,腦脊液墨汁染色檢出隱球菌可確診。
鑒別判斷
1. 腦膜癌病:系有身體其他臟器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腦膜所致,,過全面檢查可發現顱外的癌性病竈。極少數患者合並腦結核瘤,表現連續數周或數月逐漸加重的頭痛,伴有癇性發作及急性局竈性腦損傷,增強CT和MRI顯示大腦半球等部位的單發病,,腦脊液檢查通常多為正常。
2. 細菌性腦膿腫:是指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腦炎、慢性肉芽腫及腦膿腫包膜形成。根據腦脊液檢查、膿液細菌培養、CT檢查可明確診斷。
治療
總述
根據患者患病類型針對病因處理,病毒感染則抗病毒治療,細菌感染則抗生素、抗結核治療,真菌感染則抗真菌治療,聯合對癥、支持治療,並積極防治並發癥。
治療周期
壹般為2-3周,結核性腦膜炎減輕控制癥狀後需要抗結核治療約1年
1. 病毒性腦膜炎:本病是壹種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對癥治療、支持治療和防治並發癥。
對癥治療如頭痛嚴重者可用止痛藥,癲癇發作可選用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等抗癲癇藥物,腦水腫在病毒性腦膜炎不常見,可適當應用甘露醇。抗病毒治療可明顯縮短病程和緩解癥狀,目前針對腸道病毒感染臨床上使用或試驗性使用的藥物有免疫血清球蛋白和抗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藥物普來可那立。
2.細菌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
1) 抗菌治療應掌握的原則是及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確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廣譜抗生素,若明確病原菌則應選用敏感的抗生素。
(1)未確定病原菌:三代頭孢的頭孢曲松或頭孢噻肟常作為化膿性腦膜炎首選用藥,對腦膜炎雙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及B型鏈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療效比較肯定。
(2)確定病原菌:應根據病原菌選擇敏感的抗生素。
肺炎球菌:對青黴素敏感者可用大劑量青黴素,成人每天2000萬~2400萬U,兒童每天40萬U/kg,分次靜脈滴註。對青黴素耐藥者,可考慮用頭孢曲松,必要時聯合萬古黴素治療。2周為壹療程,通常開始抗生素治療後24~36小時內復查腦脊液,以評價治療效果。
腦膜炎球菌:首選青黴素,耐藥者選用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可與氨芐西林或氯黴素聯用。對青黴素或β-內酰胺類抗生素過敏者可用氯黴素。
革蘭陰性桿菌:對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腦膜炎可使用頭孢他啶,其他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可用頭孢曲松、頭孢噻肟或頭孢他啶,療程常為3周。
2)激素治療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穩定血腦屏障。對病情較重且沒有明顯激索禁忌證的患者可考慮應用。通常給予地塞米松10mg靜脈滴註,連用3~5天。
3)對癥支持治療顱內壓高者可脫水降顱內壓。高熱者使用物理降溫或使用退熱劑。癲癇發作者給予抗癲癇藥物以終止發作。
結核性腦膜炎:本病的治療原則是早期給藥、合理選藥、聯合用藥及系統治療,只要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高度提示本病,即使抗酸染色陰性亦應立即開始抗結核治療。
(1)抗結核治療:異煙肼( INH)、利福平( RFP)、吡嗪酰胺( PZA)或乙胺丁醇(EMB)、 鏈黴素( SM)是治療結核性腦膜炎最有效的聯合用藥方案,兒童因乙胺丁醇的視神經毒性作用、孕婦因鏈黴素對聽神經的影響而盡量不選用。WHO的建議應至少選擇三種藥物聯合治療,常用異煙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輕癥患者治療3個月後可停用吡嗪酰胺,再繼續用異煙肼和利福平7個月。耐藥菌株可加用第四種藥如鏈黴素或乙胺丁醇。利福平不耐藥菌株,總療程9個月已足夠;利福平耐藥菌株需連續治療18~24個月。由於中國人為異煙肼快速代謝型,成年患者每日劑量可加至900~1200mg,但應註意保肝治療,防止肝損害。
(2)皮質類固醇激素用於腦水腫引起的顱內壓增高,伴局竈性神經體征和蛛網膜下腔阻塞的重癥患者,可減輕中毒癥狀,抑制炎性反應及減輕腦水腫。成人常選用潑尼松60mg口服,3~4周後逐漸減量,2~3周內停藥。
(3)藥物鞘內註射蛋白質定量明顯增高、有早期椎管梗阻、肝功能異常致使部分抗結核藥物停用、慢性、復發或耐藥的情況下,在全身藥物治療的同時可輔以鞘內註射,異煙肼50mg、地塞米松5~10mg、a-糜蛋白酶4000U、透明質酸酶1500U,每隔2~3天1次,註藥宜緩慢;癥狀消失後每周2次,體征消失後1~2周1次,直至腦脊液檢查正常。腦脊液壓力較高的患者慎用此法。
(4)降顱內壓顱內壓增高者可選用滲透性利尿劑,如20%甘露醇、甘油果糖或甘油鹽水等,同時需及時補充丟失的液體和電解質。
(5)對癥及全身支持治療對重癥及 昏迷的患者至關重要,註意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的平衡,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小量輸血或給予靜脈高營養,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抗驚厥,並需加強護理,預防壓瘡等並發癥。
3.真菌性腦膜炎:
1)抗真菌治療
(1)兩性黴素B:是目前藥效最強的抗真菌藥物,但因其不良反應多且嚴重,主張與5-氟胞嘧啶聯合治療,以減少其用量:成人首次用兩性黴素B1~2mg/d,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註,6小時滴完;以後每日增加劑量2~5mg,直至1mg/(kg.d),通常維持12周;也可經小腦延髓池、側腦室或椎管內給藥,以增加腦的局部或腦脊液中藥物濃度。該藥副作用較大,可引起高熱、寒戰、血栓性靜脈炎、頭痛惡心、嘔吐、血壓降低、低鉀血癥、氮質血癥等,偶可出現心律失常、癲癇發作、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等。
(2)氟康唑:為廣譜抗真菌藥,耐受性好,口服吸收良好,血及腦脊液中藥濃度高,對
隱球菌腦膜炎有特效,每日200 ~400mg,每日1次口服,5~10天血藥濃度可達穩態,療程壹般6~12個月。不良反應為惡心、腹痛、腹瀉、胃腸脹氣及皮疹等。
(3) 5-氟胞嘧啶 :可幹擾真菌細胞中嘧啶生物合成。單用療效差,且易產生耐受性,與兩性黴素B合用可增強療效,劑量50 ~ 150mg/(kg. d),分3~4次,壹療程為數周至數月。不良反應有惡心、厭食、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皮疹及肝腎功能損害。
2)對癥及全身支持治療:顱內壓增高者可用脫水劑,並註意防治腦疝;有腦積水者可行側腦室分流減壓術,並註意水電解質平衡。因本病病程較長,病情重,機體慢性消耗很大,應註意患者的全身營養、全面護理,防治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統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