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範仲淹《嶽陽樓記》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詩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句子是: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3、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句子是: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作者概括“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壹種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因己而悲”的感情。遠離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誹謗和諷刺的悲傷。壹種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胸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辱偕忘的喜悅。
目的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
原文(節選):
《嶽陽樓記》宋代:範仲淹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釋義: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麽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
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麽他們什麽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壹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壹道呢 ?
擴展資料:
慶歷新政失敗後,範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嶽陽樓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範仲淹壹口答應,但是範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嶽陽樓。慶歷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嶽陽樓記》壹記敘文,都是看圖寫的。
壹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千古名文《嶽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釋義: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還會贊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釋義: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註給了範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勉。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壹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釋義: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沙鷗翔集,錦鱗遊泳(釋義: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
“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釋義:皎潔的月光壹瀉千裏,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沈入水中的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釋義: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釋義: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釋義: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壹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百度百科——嶽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