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米公布新壹輪組織調整,已經記不清小米第幾次組織調整了,據說,最近兩年,小米組織部已發出了50多封關於組織調整與幹部任命通知。
我們寫小米的文章很節制,最近兩年總***才四篇:小米第四次組織調整,要幹硬仗、從小米人事調整,看政委C位出道、小米造車,背後的組織能力夠嗎、我眼中的小米與雷軍。或許以後要加快節奏了。
簡單聊聊這壹輪小米組織調整的三點看法。
先上文件:
壹、小米組織調整最大贏家——許斐
小米這次組織架構調整,最大動作——把中國區的市場體系大整合,同時,對部分幹部進行調整, 最吸引眼球的應該是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中國區副總裁——許斐 。
大家看壹眼任命文件,許斐晉升為市場體系“壹把手”,連集團公關部都要跟許斐雙線匯報,許斐和雷軍之間,就隔壹個盧偉冰(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許斐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許斐是誰?
她是小米46號員工,最早的職務是MIUI產品經理,被米粉稱為 “最美工程師” 。許斐2007年畢業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工學碩士。
進入小米之前,2007-2010年,許斐先是在谷歌中國工作,任職產品經理,主要負責整合搜索,移動搜索,手機地圖,中文語音搜索等內容。
2010年谷歌退出大陸市場後,許斐機緣巧合就進入了小米。
再來看看許斐妹子當年在谷歌工作,期間出來參加壹個“谷歌工程師面對面”活動的壹個皂片,工程師的氣質拿捏的挺準的。
許斐在進入小米後,也曾在知乎替HR回答了壹些小米面試的問題,簡單明了。
隨著許斐職位上升,她社交賬號很早就不更新了,不過,或許以後大家能在小米更多市場活動、官方視頻看到她吧。
二、小米 為何深度政委化?
大家再看壹眼任命文件,妳會發現“小米組織部”“中國區政委”“集團參謀部”字眼不斷湧現。
這些概念原本屬於軍隊或體制內,在外企是沒有的,這些“玩法”壹開始也只是在華為,阿裏國內的新興的私營企業。
現在這個模式也已經被小米運用得“爐火純青”,幾乎所有部門都設置“政委”。
小米什麽深度“政委化”?
我們以前寫過從小米人事調整,看政委C位出道,綜合起來,有兩個判斷:
壹是隊伍大了,人不好帶了
壹家公司大了之後,企業文化、價值觀、使命、願景很容易被稀釋,不能每個人都埋頭做業績,只為“活下去”,得有人去做“長期主義”,去堅持壹些原則,看緊高壓線,又要去倡導壹些理想,為大家“活得更 健康 、過得更有質量”。
政委就特別適合幹這個,傳統HR太職能化了,做得不太好。
小米前幾年,時不時鬧出壹些市場宣傳、招聘發言等輿情,不管是團隊管理問題,還是價值觀導向問題,需要有政委來拎好這根線。
二是公司太了,幹部不夠用了
政委制,不僅僅是增加壹個部門,或增加壹個崗位,更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作為壹個組織培養幹部的機制,就像軍隊的政委,平時抓政治管思想搞文化,戰時是指揮官,隨時作為壹號位的替補。
小米的政委制、阿裏的政委制和華為的軍團制, 背後都有壹個推動力——為了解決公司發展,幹部不夠用、幹部打不動的“幹部備胎計劃”。
三、小米HR為何缺少存在感?
這裏,不是說小米的HR做得不好,想表達的是,在小米歷次聲勢浩大的組織調整和幹部任命,幾乎沒有提到小米HR高管的調整,比如,很多大廠都設首席人力官(CHO)、人力資源副總裁等。
小米目前對外公開的非業務類的高管名單中:雷軍是董事長,林斌副董事,王翔是集團總裁,劉德集團組織部部長,張峰是集團參謀長,王川是首席戰略官,林世偉首席財務官,唯獨沒有公開首席人力官。
有人說,2020年10月,雷軍微博公開壹個合影過,當時邀請了碧桂園背景的彭誌斌出任小米首席人力官。不過,據業內消息,2021年2月份,即彭誌斌入職半年後已離職,目前百度百科還沒更新。
地產HR大佬跨界到 科技 行業,沒有完成轉型,彭誌斌不是第壹個,除了個人原因,業內分析HR大佬跨界難核心原因:
壹是行業價值鏈的差異。
資金+土地+人才是地產核心三角,側重集團軍、重裝作戰模式,用戶+產品+流量是互聯網核心三角,更適合搞特種兵,輕騎兵、小組制模式,HR與人才指導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企業為什麽喜歡扁平化,扁平化的確管理效率高,但管理水平未必就有多高了。
二是人才模式的差異。
地產要求重資產+高周轉,人才梯隊+人才培養+人才激勵,壹環扣壹環,從頭部人才到腰部人才像壹架高鐵。互聯網要求找對方向+看準風口,持續叠代和創新,最核心是頭部人才(發動機),即創始人+核心團隊,人才模式像壹架波音飛機。
從這個角度也能理解,互聯網的確人才非常重要(頭部人才),而腰部以下的人才培養、人才留用未必真有多大的耐心,看看最近的元宇宙天價搶人就知道了。
當然,彭誌斌在小米沒有能順利落地,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小米集團組織部太強大了,而且小米還有參謀部,首席戰略官,留個彭誌斌的空間很有限,作戰半徑太小。
就像華為的幹部部、阿裏的政委,這些部門多多少少是跟傳統HR搶地盤的。盡管他們壹開始設立的初衷並不是搶HR地盤,也不是因為傳統HR做得不好。
簡單說,幹部部和政委制比傳統HR更有存在感,因為他們天生適合作戰,距離核心資源跟近壹些。
壹家公司最核心的生產要素中,除了資金(土地)、技術、供應鏈,就是人才和幹部,誰是他們的話事人,誰就是真正的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