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為撈個芝麻官
用今天的話講,宋江是黑白兩道都吃得開的人物。
他是鄆城縣負責案卷的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在鄆城的地面上,就是犯了殺閻婆惜的重罪,知縣、朱雷兩都頭及三班衙役主動擺平,只輕判了個發配江州。上了梁山,又兵不血刃奪了首領的第壹把交椅。
弄陰謀、搞權術,宋江是把好手。
在江湖上,宋江也好生了得。
但有好漢相投,“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視金如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這樣的“及時雨”,自然成為江湖上的“大哥大”。
宋江做事可謂深謀遠慮。
早早地在家挖了個地窖,以供緊急時躲藏,又讓父親告他忤逆,出了戶籍。樣壹個有膽有謀的好漢,為何被朝廷招安後,盡管竭力做事,卻終落個功敗垂成、人死友亡的悲慘結局?
與其他占山為王的草莽英雄不同,宋江當上山大王,處心積慮壹直想受招安,用的旗號是“呼保義”,而“保義郞”,不過是宋朝壹低級武官。在今天的許多人看來,宋江的這壹政治要求過於低微。
其實,宋朝因趙匡胤率武將兵變起家,壹直重文抑武。像宋江這樣的小吏(不是官),若不通過科舉,是永遠做不成官的。
梁山上的許多江湖人士、武將為何聚在壹起造反,也與朝廷這壹國策有關。當上首領後,還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幟,也是小小心心地表明自己沒有絲毫僭越。
宋江適宜做江湖大哥,對官場規則卻未必全懂,光“吏道純熟”不行,甚至起反作用。
當時的蘇軾有詩雲:“讀書萬卷不讀律”,表明當時的官場非常看不起“吏道”。妳強要跟壹群看不起妳的人玩,只有吃虧的份兒。
人的需求千奇百怪:得到了的不以為貴,而得不到的又朝思暮想。
梁山集團本是個民營企業,做得挺好,非要到官場上撈個小官。猶如現在的壹些初中尚未畢業的暴發戶,民了財,第壹件事是到大學裏混個博士,弄得俗不俗,雅不雅的,人看著別扭,自己還累得不行。
人常說,專業人做專業事,妳做民企做得好,到了國企就未必做得好;反之亦然,民企有民企的遊戲規則,國企人也未必玩得轉。
活人不能像宋江那樣,為自己的壹些不切實際的欲望所累。
3 關羽之死的另類說法
說關羽是劉備“假手於吳人”殺死的,人們從感情上難以接受,但此說或許有道理。
關羽死之前,已成為蜀漢陣營裏“最不利安定團結”的嚴肅。
關羽拒荊州要地,不貫徹軍師孔明《隆中對》所制定的“東聯孫吳,北拒曹魏”的戰略,與孫吳屢有摩擦。
而劉備、孔明都知道,唯有結好東吳,才有西蜀霸業。不執行這壹戰略,主公劉備何談霸業?
得罪孔明事小,若屢屢沖撞主公,關羽的處境就不妙了。
三國之中,劉備兵將最少,這壹點劉備自己明白,所以要拔除壹副求才若渴之態。
劉備拜馬超為左將軍,關羽不滿;拜黃忠為後將軍,擔心關有意見,派專人通知關,還拜關羽為前將軍,主公如此小心,關羽還是大罵:“大丈夫終不與老兵(黃忠)同列”是誰將黃與關同列?劉備。關怒罵黃,亦是罵主公劉備。
看比小說《三國演義》更真實的史書《三國誌》就更明白。
劉備對關羽的“誌驕意逸”亦有防備。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為了監視關羽,又派妻弟麋芳為南郡太守,派同鄉士仁為將軍屯駐公安。關羽失荊州,兩人立刻投奔孫權,是妻弟、同鄉畏懼監軍失職,將成為荊州失守的替罪羊。
《三國誌·廖立傳》中說“羽怙恃威名,作軍無法,(劉備)直以意突耳”,“使關侯身死無孑遺”。
設想:劉備在時,關羽如此驕橫,若劉備死後,如此驕將豈不是蜀漢壹患?何況後主阿鬥又是個扶不起來的東西。
《三國誌》還說:“關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義,必須是在君臣規則裏的義。
當年關羽從家鄉河東解縣投奔涿郡劉備,是在家鄉殺人“亡命”而來。
劉備將關羽匿藏於軍中,“恩猶父子”即是如此。
關羽的悲劇就在於僅僅把劉備當作義兄,君臣父子之禮全然不顧。而劉備乃壹代梟雄,同姓族兄劉表可叛,劉璋的益州之地可奪,妳關羽壹個異姓兄弟,若是不講君臣之禮,冒犯天顏,能不惹禍嗎?
關羽臨沮兵敗,荊州失守,孔明不以壹卒相援,或許孔明早就知道主公的心思,只是不願挑明罷了。
而龐統早就對劉備進言,若得西川,則可放棄荊州。
國學大師章太炎說過:“關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不除則易世(劉禪登基)所不能禦,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損關羽之命。”
章太炎之說不是定論,但功臣無過亦難免殺身之禍,若是驕橫,就更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
關羽死於劉備之手,亦是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