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的提議下,中國高校開設了特殊的“少年班”。“少年班”是我國針對早慧少年的壹種特殊教育模式,盡管到目前為止,這種教育模式已成功為社會選拔、培養了超過1300名優秀畢業生,但中國目前超小齡就獲得高學歷的奇跡卻不是出自於“少年班”,今天,我們來說壹說10歲就考入大學、13歲讀研、16歲讀博的超常少年煬。
超常少年閃亮的學業之路
1995年7月,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的壹個普通的工薪族家庭迎來了壹個幼小的新生命,父母翻遍字典,給孩子起名張炘煬,希望孩子今後的人生能夠紅紅火火。張炘煬的父親是壹名公務員,母親則是高中老師,夫妻二人都有知識、有學歷,將聰明的頭腦很好地遺傳給了兒子張炘煬。
自張煬兩歲半開始,父親就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教兒子認字,令父母驚訝的是,張炘煬在短短的3個月內竟然記住了1000多個漢字,這時父母意識到孩子可能智力有些超常,決定趁熱打鐵,早早地將小炘煬送進了小學壹年級,那時候,張炘煬才剛剛6歲。
誰知道張炘煬在學校的表現是如此地驚人:壹年級開學後1個月內張煬就學會了所有知識,轉入二年級,二年級課程同樣在1個月內被張煬輕松學會,然後就花費了4個月讀三年級、跳過四年級又用了2個月學完五年級課程。整個6年的小學課程,張炘煬只用了2年就完成了。
這還不算奇跡,升入初中,張炘煬的超常智力得到了極大地發揮,2年的光景,全盤掌握了初中知識的他直接跳到高中學習,而且壹入學就插班讀高三。
2005年,張炘煬在父母的幫助下成功地報名參加了高考,出了高考考場,張炘煬對父母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估計——發揮的還可以,考入壹所二本院校十拿九穩。
果不其然,張炘煬的高考成績總分為505分,綜合了父母的意見,最終張煬報考的院校是天津工程師範學院,並被順利錄取。10歲的張煬成了家鄉的“小名人”,要知道,同齡的孩子還只是學會了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而已。
為了兒子,父母甘願壹路陪讀
10歲的張炘煬成為“全國最小的大學生”,完全沒有脫離孩子氣的他顯然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為了解決兒子外地讀書無人照料的問題,父親決定要“伴讀”到底,全家就靠母親的壹份工資來支撐生活開銷。他們認為畢竟孩子還小,對外界某些事物的不良誘惑和潛在的風險無法很好地辨別,為了孩子能有個好的未來,父母做出壹些犧牲也是值得的。
聰明的煬在父母的關懷與呵護下壹直自如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大學時期各門成績還真的不錯,此間父母還鼓勵張炘煬放眼未來、繼續深造。2008年,張炘煬考研成功,復試順利,考入北京工業大學讀碩士,此時,13歲的他又成了全國年紀最小的研究生。
父親放心不下兒子,還是願意陪讀,可步入青春期的張炘煬卻開始“叛逆”,研究生壹年級的時候,張炘煬鄭重地向父親提出要“獨立”,拒絕父親陪讀。後來,父母同意給張煬“自由”和“獨立”,張炘煬就如願開始了獨立求學之路。
去幼稚,壹度拿前程說事要父母北京購房
成為了“自由獨立”的研究生後,飲食起居這樣的瑣碎事情並沒難住張炘煬,他還很順利地跟比自己大8、9歲的同學成了好朋友,壹開始張炘煬也曾沈浸在互聯網中難以自拔,但好在他知道何時應該“收斂”玩心。
在老師及師兄師姐的幫助和提點下,張煬的研究生論文完成的非常順利,畢業答辯前夕父母和他提起關於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事情,張煬突然提出了壹個條件——讓父母在北京買房。
他說,要是不答應在北京買房,自己就不參加答辯,也不考博了。可是父母哪有那麽多錢在北京購房,為了讓兒子順心,張煬的父母就在北京租了壹套房子,告訴兒子這就是家裏買的房子。
2011年,張炘煬不負眾望,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博士。
遇見良師給予關懷幫助,博士之路得以最終畢業
雖說張炘煬從小就在求學之路上頗為順暢、創造了壹個又壹個惹人矚目的成績,但是人無完人,他在成長過程中“無意中”跳過了壹些必要歷程而導致的某些“缺失”開始顯露出弊端,對於難度極大的博士畢業論文,博士生導師們壹般很早就告訴學生要盡量選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而張炘煬嘗試了若幹課題後都感覺不合適,壹壹放棄了。
張煬的博士生導師是壹個非常和善的人,知道張炘煬年紀小、社會經歷不多,因而平時對他往往勤加引導、鼓勵,在畢業標準不降低的前提下給予了張煬更多的包容和幫助。在征得院方的同意之下,導師為張煬適當減輕壓力,讓他的畢業論文在延長年限之前完成即可,但必須拿出較高的學術水平。
寬限了條件之後,煬感覺博士畢業論文帶來的心理壓力小了壹些,跟著老師熟悉科學論文的寫作要求、修改方法及成稿標準,繼續安心地在北航就讀。從那以後,張炘煬確實沈寂了幾年,杳無消息。但那幾年恰恰是他彌補以前跳級帶來的各種“缺失”的時候,張炘煬意識到自己必須沈下心來壹步壹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習了。
最終,張煬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學業,拿到了博士學位。目前,張煬已經參加工作,在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項目科研,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將巨大的期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們執著地“拔苗助長”,以期重圓自己未完成的夢想。這些父母的思想和行為或多或少都打著“我為了妳好”的借口,殊不知,這樣急功近利地培養孩子往往會造成壹些必要成長環節的缺失,會造成孩子心智成長過程中的“斷層”,違背了兒童生長發育自然規律的行為,是不科學的、是脆弱的,從其它的角度來看無疑是隱患重重的。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無法復刻的,受到父母的幹預最多也最直接,煬父母對孩子不科學的教育方法,造成了他現在的經歷。盡管所有的父母都滿懷著望子成龍的心態,但不要忘了任何事情都是利弊並存、有得有失的,父母更應該在順應規律的情況下盡可能給孩子提供“飛躍”的條件,畢竟,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是培育人才最恰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