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哪個讓人覺得更為恥辱?

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哪個讓人覺得更為恥辱?

宋朝與明朝的兩次大事件充分表現出了兩個朝代在便對外敵時的氣魄,而靖康恥和土木堡之變的事件中,很顯然的是靖康之恥更為恥辱。這兩次歷史事件,我們從當時的皇帝的表現和百姓所遭受到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靖康之恥

宋朝,靖康失敗後,金人占據開封外城,假裝與宋朝和談,希望讓太上皇到金營談判,而宋徽宗嚇得不敢去,宋欽宗只能硬著頭皮前去。

到了金營後,金軍統帥並不理睬宋欽宗,只是派人要求降表,大臣孫覿反復改了四次才讓對方滿意,其降表大意就是讓宋朝向金國稱臣。拿到降表後,金人讓太上皇來金營,而宋欽宗苦苦哀求,金人才勉強收回這個要求。

接著,金人在齋宮向北設香案,讓宋朝皇帝朝北面而拜,作為臣子讀降表,當時是風雪交加,宋欽宗作為壹個皇帝受到如此欺辱,也只能暗暗垂淚。待降表宣讀完畢後,金人才心滿意足的回去。

當宋欽宗回到城中,看到迎接自己的大臣和民眾時,心裏感動的嚎啕大哭。可是他剛到皇宮坐下,金人便派人索要壹千萬錠,銀二千五錠,帛壹千萬匹,聽到這個數字後的宋欽宗突然想起自己的子民了。

他下令在開封大肆搜刮金銀和馬匹,讓京城的馬匹為之壹空,金人要少女壹千五百人,宋欽宗不敢怠慢,甚至用自己的嬪妃來湊數,而那些不堪受辱的少女自盡者甚多。

宋欽宗無法如實上交金人提出的金銀布帛,就讓權貴、富商、百姓湊數,所謂湊數其實就是搶奪,如有反抗,輕則枷鎖,重則殺頭,此番動作就連正皇後娘家也未能幸免。此時,開封城內壹片狼藉,百姓哀嚎連天。

金人見宋欽宗如此膽小怕事,胃口變得更加大。他們又讓宋欽宗前去談判,但人到那裏後又不予理睬。他們把宋欽宗關在條件極為簡陋的房子裏,外面重兵把守,然後想宋朝宣稱,如果壹日不湊齊金銀布帛,宋欽宗便壹日不得回去。

此刻的宋朝已經成為了金人的提款機,他們不僅在宋朝搜刮金銀、連婦女、工匠、教坊樂工、圖書典籍都被掠奪壹空,而宋朝那些貪生怕死的官吏也非常賣力的為金人搜刮全國百姓。

到最後,宋欽宗被貶為庶人,宋徽宗被迫前往金營,父子被脫下龍袍後,金人扶持張邦昌為傀儡政權,繼續搜刮。金人押著兩位皇帝、親王、皇後、嬪妃以及宗室成員北撤,當時被擄走的百姓十幾萬人,經過的地方房屋全被焚毀,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在北撤的過程中,宋朝女子不斷相繼有人死亡,風餐露宿、饑寒交迫,還要被金人士兵奸淫、虐待,以至於數萬漢女子才走到壹半路程,已死去半數以上。此刻的宋朝,百姓暗無天日、大好河山淪為敵人國土。

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但他並沒有卑躬屈膝,而是表現得很鎮定。明朝那邊則是迅速的確立新君和太子,然後打死了王振的親信馬順,之後於謙攔下準備逃跑徐珵,這壹切都表現出明朝大臣的高素質、臨危不亂的心態。接著,明朝廷部署全國各地進京勤王的軍隊,重用逃回來的武將石亨,加固城墻、操練軍隊。

而也先這邊想利用明英宗的皇帝身份做要挾,拿下宣府大同,但朝廷已經有了新皇帝,他來回邊關遊蕩多次,也沒撈到壹點好處。忍無可忍的也先帶著明英宗來到北京,希望可以和明朝談判弄點好處回去。

但明朝卻壹點談判的想法都沒有,也先失去耐心直接攻打北京,當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明朝的士兵並沒有龜縮在城內,而是全軍列陣在城門外等待迎敵。

這是於謙當時下的令:

?臨陣將領不顧部隊先行退卻的,斬將領。軍士不顧將領先退卻的,後隊斬前隊。?

明軍知道這次是死戰,但沒有人後退,他們要為上次的潰敗洗刷作為軍人的恥辱。也先在戰場戰鬥中久攻部下,只能撤退,而於謙趁勝追擊,壹直追到居庸關才回來,而也先損失慘重。

在他帶著明英宗逃回去後,覺得明英宗就是壹個雞肋,他希望明朝有人可以接他回去,然後弄點銀子。但很無奈的是,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上下同心,並不想給也先任何的好處,而景泰帝在坐穩了皇帝的位置後,更是不想讓哥哥回來。

最後在於謙保證?天位已定,寧復有他?的情況下,景泰帝才同意把明英宗接回來,當然明英宗回來後發生的事,那是明朝自家的政治事件了。

對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的看法總結。

兩個朝代事件對比,宋朝在金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朝廷大臣膽小怕事,只顧個人利益和身家性命,主和派只顧求和,賣國割地、搜刮百姓無所不做。皇帝在金營做人質,遭受各種屈辱,開封百姓被金人大肆殘殺,北方大地山河破碎。

到最後,皇帝和宗室成員被俘,宋朝半壁江山成為敵人的土地,而那些大臣沒有拼勁全力抵抗,只求茍活。作為壹國之君,為求殘活,不惜用自己的身邊的女人和子民來抵債,國家資源被掠奪壹空,無數漢人女子被金人玩弄致死,宋朝全國千裏無人煙,百姓屍臭數百裏。

反觀明朝,在經歷大敗,皇帝被俘後,朝廷大臣迅速穩定內部,主戰派立刻把握朝政,立新軍、加固城墻、操練部隊、調集軍隊進京等,壹切都是那麽有條不紊。

對敵人的態度更是沒有任何的膽怯,要戰便戰,沒有退縮。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是明朝人不屈的表現,更是?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的氣節。雖然這場戰役明軍損傷頗多,但卻保住了沿邊和京城的百姓以及明朝的國土。

因此,從上面兩次歷史事件對比來看,那個朝代更為恥辱,這已經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