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的特點是:重視生物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圖表考查的比重明顯加大;註重生物學能力的考查;重視實驗的考查;註意聯系學科最新成就和社會熱點。高考生物學試題是從素質要求的角度去達成能力要求,表現出題目的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試題註重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註意學以致用。在高考復習中,由於新課程的信息量增大,復習難度加大,因此很多高中生在復習階段會出現由於復習不得法而造成學習成績相對下降的局面。在這裏我們給考生推薦的是三輪復習法。
三輪復習法把高三的復習時間大致分為三段,每段時間裏的復習目的各有側重,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第壹輪復習從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第二輪復習從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三輪復習從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硬實能力。
三輪復習方法建立在既能熟練掌握已有知識又能再度提高認知水平與能力的雙重目標的基礎上,可以使考生對先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再認識,對已有的信息的重新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
壹、第壹輪復習
第壹輪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綜合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在復習中,應靜下心來把生物課本梳理壹遍,加強和鞏固對知識的理解,並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自己構建壹些知識網絡,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學問,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另外,對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應有壹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具體的實驗題型才能臨陣不亂。
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途徑是多樣的。在許多教學輔導用書中也有歸納好的知識結構。但要將這些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就必須自己親自參與知識網絡的構建。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供妳參考:
1.核心輻射法
抓住壹個核心的知識內容,然後圍繞這個核心知識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聯系,使之形成由點到面的知識結構。這個核心的內容可以是壹個概念、壹個原理、壹個圖解、壹個實例。例如,光合作用的相關內容,可抓住課本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來構建:
(1)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的是什麽光?怎麽設計實驗證明?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光的強度,光照時間,光質)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不同光譜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設計實驗證明?
(3)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怎麽證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來自於原料中的何種物質?又有什麽辦法進行證明?
(4)光合作用的產物有哪些?如果光合作用合成了澱粉,如何證明?
(5)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的結構是怎樣的?有什麽特點?成分包括哪些?有什麽特點?這些成分在分布上有什麽特點?這種分布與功能怎麽聯系?只有葉綠體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6)葉綠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葉綠素的合成與分解?(聯系光、礦質元素、溫度等的影響)(7)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途徑是怎樣的呢?如果將壹植物從光下突然移到暗處,會發生什麽變化?如果將壹株植物突然不給二氧化碳,結果會如何?
(8)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光能的吸收、傳遞、轉化過程)
(9)環境條件對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什麽影響?(光的影響;二氧化碳的影響;礦質元素的影響等)
(10)C3植物和 C4植物在葉的結構上有什麽不同?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上有什麽不同?
(11)光反應與暗反應有什麽區別與聯系?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什麽區別與聯系?
2.穿線成珠法
以某壹生理過程或現象為線,把相關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鏈,這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壹種重要方法。例如,N 是生物體中蛋白質的重要成分,以“大氣中的氮氣→植物體中 N→人體中氮→尿素排出體外”為線條,可貫穿、聯結以下的內容:
(1)大氣中的氮氣被轉化為植物體可以吸收的氮的過程有哪些?
(2)什麽是生物固氮?哪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配置什麽樣的培養基可以將固氮微生物從其他微生物中分離出來?固氮微生物的氮源、碳源、能源各是什麽?
(3)為什麽有些植物能利用大氣中的氮氣,而有些不能呢?從理論上有沒有辦法讓小麥、水稻等不具有固氮功能的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呢?如果能實現,將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4)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哪種形式的氮?通過怎樣的途徑被吸收?通過什麽途徑被運輸?
(5)怎樣證明氮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氮在植物體內能否移動?如果缺氮首先受到傷害的會是什麽結構呢?
(6)氮在植物體內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植物體內合成蛋白質場所在哪兒?過程是怎麽樣的?合成的蛋白質類型受什麽控制?
(7)人體消化蛋白質的過程是怎麽樣的?消化後的產物是什麽?通過什麽途徑被吸收?(8)人體吸收的氨基酸在人體有哪些變化過程?最終以什麽途徑形成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過什麽途徑被排出體外的?
(9)人體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對健康產生什麽影響?
(10)人體排出的尿素通過哪些途徑被返回大氣中去?
這樣,把生物固氮、植物體對礦質離子的吸收和運輸、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質代謝、自然界中氮循環等知識都串在了壹起,形成了壹個知識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