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靜謐的確是難得。這座城市已經被包裹著鋼筋水泥的閃亮、精致和華麗,滿街的鋼鐵甲殼蟲像善於繁殖的蟑螂在鋼鐵的懷抱中馳騁。每當想起這些,我就要懷念姥姥家的老房子:遠離喧囂的城區,固執地保留它原始的粗糙,後院出去有壹條清澈見底、可以看見細沙間小蟹張牙舞爪的小河,有壹顆垂下無數徐根的大榕樹,撩撥著我兒時的記憶。曾經不懂感傷,盡情放肆地歡笑,而今爺爺去世,姐姐哥哥們工作去了,老屋只剩姥姥和舅舅嬸嬸們,似乎失去了記憶裏的氣息。我回憶著烤地瓜的香味,偶遇素靚山百合的驚喜,以及屋頂上每天攜帶著悠揚哨音準時回家的鴿子們,告訴自己,曾經有過,便是可以感恩的了。那些帶著甜絲絲的笑臉的時光,總是溫存地在心裏沈澱,沈澱。如今仍能享受這短暫的靜謐,也便是可以感恩的了。
隔壁學琴的姐姐放了壹首鋼琴曲,雖打破了這靜謐,卻也柔和的讓人不禁微笑,微笑這些可愛的音符彈跳與碎金上的活潑。仔細壹聽,竟是霍洛維茨的《Sonata》。記得有人說,世界上真正能“玩”鋼琴的,便只有老霍壹人。是啊,孤身壹人流亡異國70年,多少愁苦辛酸,多少疼痛郁恨,竟都可以讓他當成解脫蘇聯教條音樂教育束縛的機會,竟都可以化成這般的釋然與豁達,這般的活潑與輕盈!感慨之際,猜想著他壹定有顆懂得感謝生活的心。不管是偶然的幸運還是多少辛酸和痛苦,都可以融入他指間的樂符,與他歐洲人特有的高鼻梁、大鼻孔和壹臉的無表情相映成趣。還有莫紮特,生活的艱辛和無奈,使他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卻從未放松對音樂壹貫的堅持,他的音樂竟也是那般純真無邪。靠的是什麽?也許就是做音樂時,他們能想到的都是生活的美好,能做到的,都是感恩。
不僅吟起了蘇東坡那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吟起了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些豁達、釋然,都應來自感恩吧,否則歷史給予他們的不公那麽多,誰何以堪?
是誰在喊我?噢,母親。原來我睡著了。天已將黑。母親送來壹碗菜葉、碎肉沫熬成的菜粥,熱騰騰的,吃下去出了壹身汗,病也好多了。感冒的藥從泰諾到快克,唯壹不變的藥方便是這碗熬進了母親殷切的心的粥。而這“熬”字,又豈是當今時代的泡面奶粉壹沖壹泡可以堪的?母親面帶微笑地望著我吃粥的模樣,晚霞將她的臉和背都染紅了。又想起自己是在陽光中睡著的,便覺得很幸福。
我想,這就是感恩吧。
繁華深處是感恩
繁華深處——心中不禁漣漪泛起,思維在某壹個瞬間穿透過往:在歲月的洪波奔騰呼嘯之後,是大浪淘盡,洗盡鉛華。
午夜霓虹星點,白天車海亙綿,繁華卻有著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寂寞。寂寞不是孤獨。有壹種寂寞是身處高處無人***享媚然的月的清光,有壹種寂寞是吟詠詩賦卻無人同喝“妙哉”的心的絕響。披上繁華的外衣,將寂寞藏在心底……不,我分明看見有什麽閃著微弱的光,漸漸明亮,刺眼!——是感恩。
無須繁華的外衣,那只是宿命不堪壹擊的飾品,惟有感恩之心,是人性至真至純的情感。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草廬之中,諸葛先生為報主上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權利與地位擺在面前,諸葛仍視其為過眼雲煙,壹心輔佐。——穿越這繁華與浮躁的,是感恩之心。
而能擁有名譽與地位的,卻未必能擁有感恩的心。拿破侖,征戰沙場,終於奪得壹切繁華,卻對妻子說:“我這壹生從來沒有快樂過。”——沒有感恩之心,當繁華的水珠折射出的幻象破滅之後,人,只剩下空洞的肉體,靈魂是不會快樂的。
相反,肉體上倍受摧殘的海倫·凱勒卻說:“我是幸福的。我把別人看見的光當成自己的太陽,把別人聽見的聲音當成自己的交響樂,把別人微笑的嘴角當成自己的幸福。”——盡管處境艱難,與繁華無緣,心懷感恩,就能得到幸福。
我不由想起杜拉斯,壹個15歲就陷入無望愛情的女孩,自殘身體,靠酗酒和寫作維持生命。她的眼睛如此美麗,因為美麗而過早地雕謝。或許,是少了壹點感恩吧。
坐上火車,離開這喧囂的城市,看著對面鐵軌上,也停著壹列,壹張張或許再也不會相見的面孔,偶然地邂逅。淡定的心境,感恩的心——火車緩緩啟動。
壹些人在妳生命的列車上,出現了,又消失了,另壹些人在妳生命的列車上,出現了,停留了很久,然後,也消失了……人生本是如此,與其悔恨無奈,煩躁抱怨,不如以壹顆感恩之心坦然而淡定地笑看雲卷雲舒。
火車停在小村莊。喜歡看那靜謐的夜色中若隱若現的農家燈火,渺遠,神秘。躺在麥田,星星在頭頂的天空,而我,在天空下選擇夢境——以為自己趨於成熟,有意無意將故園和與故園有關的事忘卻,或能記起卻不願記起……耳邊傳來父輩們講述往事的聲音……其實,身處繁華,為何逃避,只是,莫忘記,繁華深處是感恩。
繁華迷離雙眼,而只要心懷感恩,就能穿越表象,進入繁華深處,靈魂的家園。
感恩的心
吹面不寒楊柳風,初春不期而至。幼芽們、嫩葉們便攜壹身尚未退去的寒氣,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探著稚嫩的腦袋,充滿希望地仰視著這個世界。人們總是感嘆,到底是怎樣的力量,才使這些脆弱的生靈熬過凜冽的寒風,戰勝刺骨的冰霜?我想,這大概便是感恩的力量吧!這些個生靈懷抱著對擁有生命的感恩,歷經無數磨難,終於在春天看到希望。這沒有思考能力的生靈尚且如此,而人類是否也該時刻懷抱著這壹希望的種子?
千年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不惜做吳王馬前卒,只為壹朝血洗恥辱。歷史都說因為他懷抱野心。其實,那何嘗不是壹種感恩的體現?!他感恩於百姓對他的愛戴,不因世事的驟變而有所動搖,於是他葬死者,問傷者,吊有憂,賀有喜,盡力為民謀利;他感恩於忠誠良將的常伴左右,於是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委身親附只為壹遇賢才;他感恩上蒼的恩賜,留下自己壹條賤命,因而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所織則不衣。果不其然,數年之後,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百姓俱三年之食,無人不感恩於越王的仁厚,無人敢不為越王死。可見,因為感恩,君愛民如子,因為感恩,百姓視君如父,因為感恩,舉國之內,上下壹心,眾誌成城,為越王最終戰勝吳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縱觀歷史長河,懷抱有感恩之心,最終得以重見希望者,何其多也。正因為懷抱感恩之心,他們面對困難,不曾放棄,面對挫折,不曾言敗:正因為懷抱感恩之心,任時光流逝,物是人非,仍抹不去他們人性的光輝;也正是因為懷抱感恩之心,他們永久地留在了後世人的心目中,經千年而不朽。
這些無數的往者都在向我們敘述著這樣壹個道理:日月更替,朝夕輪回。人生百年,轉瞬即逝。休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坎坷、挫折、磨難或許讓妳身心俱疲,妳可以選擇茍延殘喘,但絕不可就此沈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造化註定給生命以劫難,又有誰能逃避得開?唯壹的唯壹,便是懷抱壹顆感恩之心去面對重重困難,堅信不經歷風雨無以見彩虹,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懷抱壹顆感恩的心,過錯有時也是壹種施舍;懷抱壹顆感恩的心,失敗便是成功之母;懷抱感恩的心,陰郁中透出希望的光;懷抱感恩的心,生命必將開出絢爛的花。
感恩的心,妳可曾拾獲?
感謝自我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身纏萬貫的我們是他人的鑄造,人的壹生的支點在於對於他或她雋永的感恩。”
不可否認,人們的成功多多少少需要外界的援助,或物質,或精神……唐太宗從諫如流而致“貞觀之治”;蘇爾特、馬爾蒙築就拿破侖在戰場上的披靡馳騁……
謙虛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自小我們便受到父母及輿論的禁錮,我們小心、謹慎、時時誇贊他人,處處感恩大眾。然而壹昧的謙和與不斷地感謝他人是通往人生意義的最深處的唯壹進程嗎?
我想,不。感謝自我才是跳脫人生的氤氳,達到人生制高點的支點。
哥倫布在每天的航海日誌的結尾總寫到:“我們繼續前進把!”當他回憶起航海的艱險過程時,他總是激蕩著嗓子說道:“我感謝自己,感謝自己與生俱來的大無畏,驅使我坦蕩迎接未知的恐懼。”
而我們所缺少的正是壹種叫自我感謝的意識。
感謝自我,是逆境中的壹劑良藥,讓人們在挫敗的罅隙中得到安撫。患上重度靜脈炎的法國舞臺劇名家莎拉.班哈特,不得不鋸去視為靈魂的壹條腿。然而,身體的苦痛與意識的摧殘並沒有使她被苦難所桎梏。她鼓勵自己:莎拉,謝謝妳,妳是堅強的,妳是不倒的……撕下絕望的面具,重新融入生命,感謝自我,給她開啟另壹扇人生之窗。莎拉,重拾那久違的舞臺,獨腿旋轉著……感謝自我,在人生灰色地帶中賜予信心與動力,奔向彩色世界。
感謝自我,是成功的推助器,使人們堅定意誌,延伸雲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鄧壹光,寫作的光輝與名聲地廣傳,並沒有使他隨波逐流追求更多的利益,他說:“我感謝自己,我將把我孤高的意識永遠貫註於我的寫作當中。”作家鄧壹光,秉持著這種寫作精神,,奮筆於永無止境的創作,無論晚年多們貧寒,他在他的世界中永遠燃燒。
感謝蒼天,感謝大地,感謝妳,感謝他,但更重要的是,別忘了感謝自己。感謝自我,是壹種擁舞生活的態度。感謝自我,當我們喪失信心、畏懼前行,當我們功成名就、光輝閃耀……這必是我們最靠近生命的價值的壹刻。
自我感恩,不斷奮鬥,達到人生最深的意義……
強者的感恩
看到“感恩”二字,首先想到美國的感恩節,這是美國新英格蘭的移民對上帝給予收成的感恩,現今已成了美國的中秋節。往家門裏看,中國人也有感恩,自古就有,僧人感佛神之恩,群臣吏民感皇恩,也有佛恩和皇恩兩者皆感的。
以上的感恩,尤其是中國式感恩,都是弱者對強者的謨拜, 中國普天下殷殷望治之民,大抵都有“想做穩奴隸”的氣息了,僧侶作神的奴隸,草民作皇帝的奴隸,有時順便也作僧侶的。
但總是看見弱者感恩,並未見有強者的“回饋”。
這大概由於中國等級觀念博大而精深,源遠而流通長吧。處於高等級的,是決不肯躬身彎腰,去為下等做什麽好事,而總變得仗勢欺人。例如僧侶作神的奴隸,很不甘心,便自封神的代言人,儼然也是神,殊不知若無信眾的香火和齋緣,光頭便反射不出生命的光線,“圓寂”了。皇帝老兒每年都要去祭天,乞求社稷永保、江山萬世,其實也是當天的奴隸,只不過他們的奴隸主無形,皇帝可以不承認。回宮之後皇帝很不甘心,非要耍壹耍威風,或施壹施偽善,於是人民就遭遇“龍顏大怒”或是皇恩浩蕩。殊不知社稷是田構成的,田是人民耕種的,若人民“罷耕”而斬木為兵,揭桿為旗,於是身死名滅,為天下所笑——他們白感恩了。
以上事例似乎古奧,中國已然***和,且“破除封建迷信”了,但***和好喊,迷信易破,等級觀念尚未變。人民(現在多以農民為載體)的職責除了納稅就是順從,除了順從就是感恩,除了感恩就沒別的了。蒙冤獄中十幾年,出獄後竟制錦旗跪贈公安局,這真是中國式感恩啊!公安局的人很以為豪,既不知後怕,也不知感恩,他們應該感恩那些不知可以將公安局訴至法庭,索取賠償的農民。
感恩其實本應雙向,可聰明的中國人“忽略不計”了。於是官們享受著“感恩牌”澡堂,民們邊感恩邊想方設法爬上官位,自己也洗壹回澡。也於是,“水載舟亦能覆舟”的警語式微,“何不食肉靡”的癡言尚存。若是哪壹天,強者不去作天和神佛的奴隸,而對草民感恩起來,那麽中國的社會便能成就真正的“和諧”了。
希望我們不再聽到《茶館》裏這麽壹句話:我愛我的國啊,可是他愛我嗎?
尋找感恩
感恩從心裏竄出來,不知去了哪裏。我開始了對它的尋找
我來到了醫院外。醫院外的天似乎暗了下來,從飛在病床上痛苦地掙紮著。癌癥最終奪去了他的性命。再也聽不到他的歌了,他也無法對貧困孩子提供幫助了。但由始至終同樣也看不到那些受到幫助的人的身影,由始至終看不到感恩的影子。他們在哪裏?他們在從飛病重時,去了哪裏?感恩在哪裏?他們的感恩之情為何在恩人面前不見蹤影?哦,我知道了他們在那裏。壹位已是大學教師說,被學生知道自己被幫助會沒面子,所以不曾去看望從飛。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在哪裏,他活在虛榮心裏。壹位曾受幫助的大學生說,從飛幫助他是別有所圖,自己也不知從飛圖些什麽,所以不曾去探望從飛。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在哪裏,他活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態裏。壹位受幫助的孩子母親在從飛病重時說,妳為什麽還不寄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她在哪裏,她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裏。我也知道了,在這裏,我找不到感恩之情,找不到的。感恩之情泯滅在自私、猜疑的心態中。
中國聖人歷來教導後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當仁愛的人付出了“湧泉”之恩,那些受恩的人們卻難以以“滴水”相報。仁愛之人自然不是為了取得回報而伸出援助之手,但接受恩澤的人們就真的因此可以吝嗇自己的感恩、消滅自己的感恩嗎?
常常可以在舞臺上看到各色人物淚留滿面說感謝,他們都是在真切地踐行感恩嗎?我想情況並沒這樣樂觀。總有部分以感恩之名行煽情之實,以此爭取觀眾的同情或贊賞,借此拉選票的更是大有人在吧。難道要尋找的,能找到的就是這樣的感恩?就是這樣總在“關鍵”時刻掛著淚水說感謝的景象?也許總有真實的感恩,但在鎂光燈下,舞臺上,總難免令人覺得矯揉造作,華而不實。
尋找感恩似乎有些困難,而這困難是極大的諷刺。當報紙上可以常常看見忘恩的事件。電視上可以常常出現經過“修飾”的感恩,而那真誠樸素的感恩似乎勢微。當人們開始尋找感恩時,即意味著感恩已經淡薄,已經開始為人所遺忘。現今,“感動中國”辦得如火如荼。我認為這正是人們難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去發現感動,已經漸漸喪失在平凡中尋找感到的能力才會如此地寄情於此。也正因如此,媒體才抓住這個契機。也許有壹天,會出現“感恩中國”而“感恩中國”也會如此吧。
感恩從心裏竄了出來,不知是不是摔碎了,不知我們是否能真正把它尋回去。
做壹個樂觀者,感恩
心靈很小,世界很大;或者,心靈很大,世界很小。宇宙的距離,也許用感恩可以到達。
如果世界黑暗陰霾,人就是不透明的。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就是讓自己透明。感恩,讓人寬容,讓人成熟。
英國著名作家戴頓寫過壹部名為《舍己樹》的作品。說的是壹顆樹愛上了壹個男人。年輕時男人想賺錢,舍己樹讓他采下自己的果實,中年時他想冒險,舍己樹讓他砍下自己的樹幹造成壹艘船。當他年老倦怠,舍己樹所剩無多,卻仍說:“朋友,我有壹個不錯的樹樁,坐下來休息吧。”舍己樹壹直很快樂,即使貌似卑微,但它確實真誠的訴說著因付出而享受的快樂,因快樂而心懷感恩。
世上有天生的樂觀者和悲觀者。而感恩,常為樂觀者所選擇。在他們看來,壹片沐浴和煦微風的草原讓人感恩,草原上潔白悠哉的羊群讓人感恩,溫暖草地羊群的太陽讓人感恩。因此,樂觀者更加樂觀。
雨果寫過壹篇名為《我們都是瞎子》的文章。他在結尾處寫道:“我也是瞎子,我只知道說啊說啊,沒有看見妳們是聾子。”這是多麽深沈壓抑的壹種情感,我仿佛能聽見他深邃的悲痛和絕望。他難以懷抱感恩之心,卻讓自己更加身陷痛苦而不可自拔。
批判世界,是將眾人的悲集合在自己身上,而感恩世界,是匯聚每個人微薄的樂趣,再平分給眾人。
北極星是晦暗夜空的感恩;含羞草是苦澀草叢的感恩;比塞爾是撒哈拉沙漠的感恩。
感恩著,我們歌唱生活,當有人哭泣,惆悵,悲傷,沮喪,他們都犯了壹樣的錯,就是讓別人掌控了他的情緒。而感恩,是有壹個跳躍的靈魂,在逆境中駕禦生活。
我們感恩青春,而並非年華;我們感恩智慧,而並非桃面,丹唇,柔膝;我們感恩自由,而並非名望,財富。我們感恩,如同年老的駱駝在旅行的前夜咀嚼幹草,它即將踏入沙漠,卻依然心懷感恩。
愛的拯救
這是兩位偉大的音樂家所演繹出的壹段動人故事——關於愛,關於感恩。
他,那時還默默無聞。同壹切尚未為世人所認知的天才壹樣,他四處碰壁,只身飄零。直到有壹天,他扣開了另壹位天才的家門,也打開了自己的命運大門。在舒曼家裏,年輕的勃拉姆斯遇到了她的伯樂舒曼,還有舒曼的妻子克拉拉。
當時依然名滿音樂界的舒曼初次見到勃拉姆斯,便被這位年輕人神氣的演奏才能和入夥的創作熱情所深深打動。他和妻子積極地鼓勵勃拉姆斯創作,並照顧他的生活。在老師的幫助下,勃拉姆斯開始在音樂界嶄露頭角,他擁有了事業,也得到了壹個可以棲身的家。對於這壹切,勃拉姆斯充滿感激。
然而,上天總是殘酷地將災難降臨到天才身上。就在勃拉姆斯的事業邁向頂峰的時候,舒曼精神失常,住進了醫院。此時,勃拉姆斯擔起了舒曼整個家庭的重擔。他時常奔波兩地,探望病重的舒曼,安慰焦慮的克拉拉,照料舒曼的孩子們。他以壹顆感恩的心在老師最困難的時候對他默默回報。
但感恩又何時是件容易的事?在面對忙碌與憂慮的同時,勃拉姆斯還要面對世人對於他與克拉拉的閑言碎語。當然,勃拉姆斯不會對克拉拉抱著世人所渲染那種非分之想,但倘若他對克拉拉毫無感情,他也就不必在感恩路上壹路掙紮,我們也就看不到壹個偉大音樂家的靈魂是如何在巨大痛苦與矛盾中得到新生的。他的確對克拉拉懷抱著愛慕之情,他被克拉拉的高貴與溫柔所吸引。但勃拉姆斯知道,克拉拉是他的朋友,是他老師的妻子,於是他在外人的議論裏和內心的鬥爭中堅持著道德的準線。
在舒曼死後的日子裏,是勃拉姆斯的鼓勵與關懷讓壹度悲痛欲絕的克拉拉重新振作起來。他用最純潔的心關心著克拉拉和她的孩子們,向克拉拉寄去了許多的錢和鮮花,惟獨沒有壹紙情書——那些他在痛苦中寫下的數十情書最終都被他焚化在了壁爐裏,溶解在了他創作的音樂中。他終於找到了壹個愛的理由,不是愛情,而是感恩。
他也繼承著舒曼的事業,把知遇之恩賜予更多的音樂天才們,就仿佛壹刻水珠,把照射到自己身上的陽光投射給更多需要它的人們。或許這是對師恩的另壹種報答吧。
在勃拉姆斯的關懷中,克拉拉走完了她生命的晚年,勃拉姆斯也完成了他感恩的歷程。這壹路的艱辛中,是感恩之心讓他不占有,不放棄,最終走出了內心的掙紮,成就了壹種超越了壹切愛情、友情和親情的情感,那是壹種植根於心靈深處最質樸而博大的愛。
勃拉姆斯在他創作晚年寫下了著名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此曲記錄了他感恩路上的心靈歷程。當他將曲稿交給朋友時,他還送上了壹件古董——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結尾的插圖,他說,他曾經像維特壹樣痛苦。
但維特只有手槍,沒有出路,而愛與音樂卻使勃拉姆斯獲得了重生。
壹顆感恩之心也足以溫暖他人,也拯救我們自己。
我閉上眼睛,在舒曼甜美如詩的樂章裏陶醉,在勃拉姆斯深沈雋永的鋼琴曲裏思索。我所感受到的不僅是音樂的博大,還有感恩的美麗,人性的光輝……
摘得那感恩的心
高三六班 陳詩穎
有壹種神聖的情感,叫做感恩。
神話中,白鶴為感謝樵夫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做了他的妻子,用自己的羽毛織出華美的布料出售,改善樵夫貧苦的生活,這是感恩;戰國時,看守城門的隱士侯嬴,被公子無忌所知遇。在公子前去奪兵救趙之時,他面朝北方自刎,以感謝公子的禮賢下士,這是感恩;盛唐時,直諫輔國的魏征去世,唐太宗悲憤不已,嘆道:“非卿,何來大唐之盛也”“寡人失壹明鑒哉!”並追封縊號,感謝魏征的輔國之功,這亦是感恩……
感恩的心,是最高尚的。只有對生活充滿了愛和希望,才能擁有壹顆感恩的心,也正是這感恩的心,給世界帶來了愛和希望,給生活帶來了美好的祝福。摘得感恩的心,我們便擁有了精神的藏寶洞,便擁有了幸福之神的眷顧。
記得在壹次過馬路的時候,身邊有壹個5、6歲的小女孩,她的媽媽正教她要學會說謝謝。這時她天真的問:“交警叔叔每天都指揮大家過馬路,我們為什麽不對他說謝謝?”壹句話,使周圍陷入了壹片寂靜。是啊,為什麽我們從來不對身邊的事抱有壹顆感恩的心呢?是因為過於平常,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還是我們過於懶怠,尋求借口去逃避感恩呢?感恩決非壹件羞恥的事,它是善良的表現、高尚的代表,更是關懷的問候、幸福的使者。我們不感恩身邊的事,是因為我們在庸庸碌碌中關閉了心扉,迷失了自己,拘禁在心靈的牢獄中,不去感受世界的美好。認為天就是天,地即為地,海洋便是壹汪無窮的水。如此平庸、如此無味、如此悲哀!為什麽不打開心扉,睜開原本純凈的眼睛去看待這個世界呢?有感恩的心,天,是帶給我們飛翔夢想的天,我們因它而有了追求;地,是無私奉獻出自己,讓我們繁衍生息的地,我們因它而得以生存;海洋,是孕育了壹切生命的海洋,我們的母親,我們因它而知曉世界,創造世界……從感謝那些“理所當然”的事物開始,我們會發現,世上沒有什麽是理所當然的,都是出於高尚的恩澤、無私的奉獻。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摘得那感恩的心。
學會感恩,是人生中重要的壹課;感恩教育,則是感恩社會的起始點。韓國的感恩學最值得我們學習。韓國父母每天早上會要求孩子感謝太陽的普照大地、感謝農民的辛勤耕作;在孩子生日時,讓孩子感謝國家、父母和長輩;而在感恩節時,則會穿著傳統的禮服,向親戚鄰裏感謝他們壹年的幫助……讓孩子無時不刻的擁有壹顆感恩的心,是童年快樂的催化劑。因為他們先進的感恩教育,韓國已成為世界上的禮儀之國。學習他們的感恩教育,我們能創造壹個更文明的感恩社會。
摘得那感恩的心,我們是高尚、純粹的人……
摘得那感恩的心,世界不止是絢麗而已……
摘得那感恩的心,人間的天堂近在眼前……
用心田培育感恩之種
清晨,多謝那陣小扣窗子的清風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拉開窗簾,撥開那幅依在玻璃窗上用水霧噴灑的抽象畫,眼前跳出了個童話般的世界。倚著春俏麗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路邊兒的小樹是第壹個發現秋姑娘的,欣喜得在秋風中翩翩起舞。壹段華爾茲過後,擡起頭望著那壹片蒼穹,偷偷地嘀咕道:天空啊天空,什麽時候才能親上妳壹口。天空藍藍的小臉上頓時浮過幾朵白雲,“還是等妳明年長高了以後我再考慮看看吧!”天空說道,並留下了壹抹甜甜的軟糖似的微笑……
天空笑了,小樹笑了,風兒也笑了。世界果真如此美妙,春夏秋冬,我感謝妳們的運轉;小花小草,我感謝妳們的幽香;蜂兒蝶兒,我感謝妳們的辛勞;陌生的人們,我也感謝妳們的微笑……我要感謝這樣簡簡單單的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