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木耳專指黑木耳。民國版《永吉縣誌》記載:有木耳,質厚而味甘。有石耳,生山石上,吉林諸山多產。雖然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吉林省人工栽培黑木耳的試驗就已經悄然展開,但是,在改革開放前,人工養殖技術始終沒有完善和普及,市場供應量很低且基本依賴野生(《吉林特產風味指南》)。上世紀七十年代,林特產品的科研人員參考野生黑木耳多生長於櫟樺闊葉樹的枯木上的特性,在枯木段上培養菌苗獲得成功,後來,又以鋸末為培養基(與木段培養基並用)養殖木耳獲得成功。經過大力推廣,使得林區庭院、園圃、林下成為養殖場地,木耳的產量逐年增加,不斷彌補日漸枯竭的野生資源。
說到黑木耳,自古就是著名的山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木耳生於朽木之上,性甘幹,主治益氣不饑,輕身強誌,並有治療痔瘡、血痢下血等作用。"傳統中醫歷來認為黑木耳有滋潤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木耳所具有的降糖降脂、抗血栓形成、提高免疫力、抗衰老、增加代謝功能(美容)、改善心肌缺氧、抗潰瘍、去結石、緩解放射性損傷等壹系列功效,被不斷挖掘,使得這壹具有食療效果的傳統山珍,被更多的百姓所認可、消費。
由於木耳消費量的不斷攀升,消費者對木耳質量差異的認知愈發清晰,吉林本地產的優質木耳,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追捧。在東北地區,大多數平地種植園的木耳壹年產夏、秋兩季木耳,其中秋木耳的品質要好於夏木耳。不過,近年來,為了確保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效”,出現了人為增加生長周期的養殖方法——每年只產壹季的秋木耳。這種壹季木耳的質地更緊實,外形更規整,木耳多糖、8大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含量更高!
除生長周期外,木耳生長地區的土質、水源,木耳培養基的木質,木耳采收後的晾曬、分揀、除疵工藝等等,都會對黑木耳的品質產生影響。幾年前我曾去蛟河黃松甸鎮的牛槽溝遊玩,親自品嘗了幾種木耳後,才發現,同壹菌苗,同種培養基,只是不同產地(據說是差在土質和水質了),口感差異竟然那麽明顯。同時,在牛槽溝,我目睹了黑龍江、沈陽的客商在村莊裏收購木耳的場面,據說他們會把黃松甸優質木耳摻到其它地區收購的普通木耳中。黑木耳摻和、水發後,黃松甸木耳的優異口感會掩蓋普通木耳的不良口感。
優質的幹制黑木耳,是有壹定品質要求的:無泥沙、無木屑、無臟根、無蟲蛀、無卷耳、無拳耳、無鼠耳;耳片不能過薄、不能結痂。水發後朵型平滑完整,大小適中,正面色澤青黑,背面灰中泛白;脹發後朵片光潤剔透,根部雜質少,肉厚堅韌,富有彈性有淡淡的木質清香。
黑木耳是吉林城鄉宴請賓客酒席上重要的食材。冷水泡發半日,入沸水焯透,可按傳統方式與肉、蛋同炒,也可與山藥、青菜等清炒,僅靠壹點蔥油增香,便可烹飪出壹道帶有白山松水氣息的不二美味。另外,水發黑木耳十朵、瘦肉壹兩、姜壹小塊,大棗兩枚切碎同煮(三碗水煮成壹碗),清晨空腹服用,還是壹道顏保健偏方——我周圍很多老人堅持服用,至今無不面色紅潤、身輕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