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元年,江、浙郡國旱,京西大旱。二年,臺州春旱。興化軍、漳、福州大旱,首種不入,自春至於八月。
乾道三年春,四川郡縣旱,至於秋七月,綿、劍、漢州、石泉軍尤甚。四年夏六月,旱,帝將撤蓋親禱於太乙宮而雨。時襄陽、隆興、建寧亦旱。八月,詔頒皇祐祀龍法於郡縣。五年夏秋,淮東旱,盱眙、淮陰為甚。六年夏,浙東、福建路旱,溫、臺、福、漳、建為甚。七年春,江西東、湖南北、淮南、浙、婺秀州皆旱;夏秋,江、洪、筠、潭、饒州、南康、興國、臨江軍尤甚,首種不入。冬,不雨。九年,婺、處、溫、臺、吉、贛州、臨江、南安諸軍、江陵府皆久旱,無麥苗。
淳熙元年,浙東、湖南郡國旱,臺、處、郴、桂為甚。蜀關外四州旱。二年秋,江、淮、浙皆旱,紹興、鎮江、寧國、建康府、常、和、滁、真、揚州、盱眙、廣德軍為甚。三年夏,常、昭、復隨郢金洋州、江陵德安興元府、荊門漢陽軍皆旱。四年春,襄陽府旱,首種不入。五年,常、綿州、鎮江府及淮南、江東西郡國旱,有事於山川群望。六年,衡、永、楚州、高郵軍旱。七年,湖南春旱,諸道自四月不雨,行都自七月不雨,皆至於九月。紹興、隆興、建康、江陵府、臺、婺、常、潤、江、筠、撫、吉、饒、信、徽、池、舒、蘄、黃、和、潯、衡、永州、興國、臨江、南康、無為軍皆大旱,江、筠、徽、婺州、廣德軍、無錫縣尤甚,禱雨於天地、宗廟、社稷、山川群望。八年正月甲戌,積旱始雨。七月,不雨,至於十壹月:臨安、鎮江、建康、江陵、德安府、越、婺、衢、嚴、湖、常、饒、信、徽、楚、鄂、復、昌州、江陰、南康、廣德、興國、漢陽、信陽、荊門長寧軍及京西、淮郡皆旱。九年夏五月,不雨,至於秋七月,江陵、德安、襄陽府、潤、婺、溫、處、洪、吉、撫、筠、袁、潭、鄂、復、恭、合、昌、普、資、渠、利、閬、忠、涪、萬州、臨江、建昌、漢陽、荊門、信陽、南平、廣安、梁山軍、江山、定海、象山、上虞、嵊縣皆旱。十年六月旱,至於七月,江淮、建康府、和州、興國軍、恭、涪、瀘、合、金、州、南平軍旱。十壹年四月,不雨,至於八月,興元府、吉、贛、福、泉、汀、漳、潮、梅、循、邕、賓、象、金、洋、西和州、建昌軍皆旱,興元、吉尤甚。冬,不雨,至於明年二月。十四年五月,旱。六月戊寅,有事於山川群望。甲申,帝親禱於太乙宮。七月己酉,大雩於圜丘,望於北郊,有事於嶽、瀆、海凡山川之神。時臨安、鎮江、紹興、隆興府、嚴、常、湖、秀、衢、婺、處、明、臺、饒、信、江、吉、撫、筠、袁州、臨江、興國、建昌軍皆旱,越、婺、臺、處、江州、興國軍尤甚,至於九月,乃雨。十五年,舒州旱。
紹熙元年,重慶府、蘄、池州旱。二年五月,真、揚、通、泰、楚、滁、和、普、隆、涪、渝、遂、高郵、盱眙軍、富順監皆旱,簡、資、榮州大旱。三年夏,郢、揚、和州大旱;秋,簡、資、普、榮、敘、隆、富順監亦大旱。四年,綿州大旱,亡麥。簡、資、普、渠、合州、廣安軍旱。江、浙自六月不雨,至於八月,鎮江、江陵府、婺、臺、信州、江西、淮東旱。五年春,浙東、西自去冬不雨,至於夏秋,鎮江府、常、秀州、江陰軍大旱,廬、和、濠、楚州為甚,江西七郡亦旱。
慶元二年五月,不雨。三年,潼、利、夔路十五郡旱,自四月至於九月,金、蓬、普州大旱;四月壬子,禱於天地、宗廟、社稷。六年四月,旱;五月辛未,禱於郊丘、宗社。鎮江府、常州大旱,水竭,淮郡自春無雨,首種不入,及京、襄皆旱。
嘉泰元年五月,旱。丙辰,禱於郊丘、宗社。戊辰,大雩於圜丘。浙西郡縣及蜀十五郡皆大旱。二年春,旱,至於夏秋。七月庚午,大雩於圜丘,祈於宗社。浙西、湖南、江東旱,鎮江、建康府、常、秀、潭、永州為甚。四年五月,不雨,至於七月。浙東西、江西郡國旱。
開禧元年夏,浙東、西不雨百余日,衢、婺、嚴、越、鼎、灃、忠、涪州大旱。二年,南康軍、江西、湖南北郡縣旱。三年二月,不雨;五月己醜,禱於郊丘、宗社。
嘉定元年夏,旱,閏月辛卯,禱於郊丘、宗社。二年夏四月,旱,首種不入,庚申,禱於郊丘、宗社。六月乙酉,又禱,至於七月乃雨。浙西大旱,常、潤為甚。淮東西、江東、湖北皆旱。四年,資、普、昌、合州旱。六年五月,不雨,至於七月,江陵、德安、漢陽軍旱。入年春,旱,首種不入。四月乙未,禱於太乙宮。庚子,命輔臣分禱郊丘、宗社。五月康申,大雩於園丘,有事於嶽、瀆、海、至於八月乃雨。江、浙、淮、閩皆旱,建康、寧國府、衢、婺、溫、臺、明、徽、池、真、太平州、廣德、興國、南康、盱眙、安豐軍為甚,行都百泉皆竭,淮甸亦然。十年七月,不雨,帝日午曝立,禱於宮中。十壹年秋,不雨,至於冬,淮郡及鎮江、建寧府、常州、江陰、廣德軍旱。十四年,浙、閩、廣、江西旱,明、臺、衢、婺、溫、福、贛、吉州、建昌軍為甚。十五年五月,不雨,嶽州旱。
嘉熙元年夏,建康府旱。三年,旱。四年,江、浙、福建旱。
淳祐七年,旱。十壹年,閩、廣及饒州旱。
鹹淳六年,江南大旱。十年,廬州旱,長樂、福清二縣大旱。
建隆中,京師士庶及樂工、少年競唱歌曰《五來子》。自建隆、開寶,凡平荊、湖、川、廣、江南,五國皆來朝。時西川孟昶賦斂無度,射利之家配率尤甚,既乏緡錢,唯仰在質物。乃競書簡劄揭於門曰:"今召主收贖。"又每歲除日,命翰林為詞題桃符,正旦置寢門左右。末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昶以其年正月降王師,即命呂余慶知成都府,而"長春"乃太祖誕聖節名也,"召"與"趙"、"贖"與"蜀"同音。
開寶初,廣南劉鋹令民家置貯水桶,號"防火大桶"。又鋹末年,童謠曰:"羊頭二四,白天雨至。"後王師以辛未年二月四日擒鋹。識者以為國家以火德王,房為宋分;羊,未神也;雨者,王師如時雨之義也;"防"與"房"、"桶"與"宋"同音。
周廣順初,江南伏龜山圮,得石函,長二尺,廣八寸,中有鐵銘,雲:"維天監十四年秋八月,葬寶公於是。"銘有引曰:"寶公嘗為偈,大事書於版,帛冪之。人欲讀之者,必施數錢乃得,讀訖即冪之。是時,名士陸倕、王筠、姚察而下皆莫知其旨。或問之,雲在五百年後。至卒,乃歸其銘同葬焉。"銘曰:"莫問江南事,江南自有馮。乘雞登寶位,跨犬出金陵。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燈。東鄰家道闕,隨虎遇明興。"其字皆小篆,體勢完具,徐鉉、徐鍇、韓熙載皆不能解。及煜歸朝,好事者雲:煜丁酉年襲位,即乘雞也;開寶八年甲戌,江南國滅,是跨犬也;當王師圍其城而曹彬營其南,是子建司南位;潘美營其北,是安仁秉夜燈也;其後太平興國三年,淮海王錢俶舉國入覲,即東鄰也;家道闕,意無錢也;隨虎遇,戊寅年也。
皇祐五年正月戊午,狄青敗儂智高於歸仁鋪。初,謠言"農家種,糴家收"。至是,智高果為青所破。
建炎三年四月,鼎州桃源洞大水,巨石隨流而下,有文曰:"無為大道,天知人情;無為窈冥,神見人形。心言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盈,地收人魂。"金石同類,類金為變怪者也。
紹興二年,李綱帥長沙,道過建寧,僧宗本題邑治之壁曰:"東燒西燒,日月七七。"後數日,江西盜李敦仁入境,焚其邑,七月七日也。
淳熙中,淮西競歌汪秀才曲曰:"騎驢渡江,過江不得。"又為犭枼舞以和之。後舒城狂生汪格謀不軌,州兵入其家,縛之。其子拒殺,聚惡少數千為亂,聲言渡江。事平,格亦伏誅。七年正月,余杭門外墻壁有詩,其言頗涉怪,後廉得主名,杖遣之。主管城北廂劉君暨以失察異言,坐削秩,其詩不錄。十四年,都城市井歌曰:"汝亦不來我家,我亦不來汝家。"至紹熙二三年,其事始應於兩宮。
嘉定三年,都城市井作歌詞,末句皆曰"東君去後花無主",朝廷惡而禁之。未幾,太子詢薨。
慶元四年三月甲辰,有郵筩置詩達禦前者,詔宰臣究其詩,不錄。
嘉泰四年,越人盛歌《鐵彈子白塔湖曲》。俄有盜金十壹者自號"鐵彈子",繆傳其鬥死於白塔湖中,後獲於諸暨縣。
漢乾祐中,荊南高從誨鑿池於山亭下,得石匣,長尺余,扃鐍甚固。從誨神之,屏左右,焚香以啟匣,中得石,有文雲:"此去遇龍即歇。"及建隆中,從誨孫繼沖入朝,改鎮徐州。"龍"、"隆"音相近。
太平興國中,京師兒童以木雕合子,中有竅,藏腋下有聲,號雲"腋底鬧"。後盧多遜投荒,人以為讖,其在肘腋而司國典也。
天禧二年五月,西京訛言有物如烏帽,夜飛入人家,又變為犬狼狀。人民多恐駭,每夕重閉深處,至持兵器驅逐者。六月乙巳,傳及京師,雲能食人。裏巷聚族環坐,叫噪達曙,軍營中尤甚,而實無狀,意其妖人所為。有詔嚴捕,得數輩,訊之,皆非。
政和七年,詔修神保觀,俗所謂"二郎神"者。京師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傾城男女負土以獻,揭榜通衢,雲某人獻土;又有飾形作鬼使,巡門催納土者。或以為不祥,禁絕之。後金人斡離不圍京師,其國謂之"二郎君"雲。
紹興元年十二月,越州連火,民訛言相驚,月幾望當再火。樞密院以軍法禁之,乃定。
嘉泰二年六月,故循王張俊家火。後旬日,市井訛言相驚,絳衣婦人為火殃下墜。都民徙避,晝夜弗寧,禁之,後亦不火。
慶元六年十月,瓊州訛言妖星流墮民郭七家,聲如雷。通判曾豐暨瓊山縣令移文驚擾,後皆坐絀。簽書樞密院事林存為似道所擯,道死於漳。漳有富民蓄油煔木甚佳,林氏子弟求之,價高不可得,因撫其木曰:"收取收取,待賈丞相用。"德祐元年,似道謫死,郡守與之經營,竟得此木以殮。
宋初,陳摶有紙錢使不行之說,時天下惟用銅錢,莫喻此旨。其後用交子、會子,其後會價愈低,故有"使到十八九,紙錢飛上天"之謠。似道惡十九界之名,乃名關子,然終為十九界矣,而關子價益低,是紙錢使不行也。
宋以周顯德七年庚申得天下。圖讖謂"過唐不及漢,壹汴、二杭、三閩、四廣",又有"寒在五更頭"之謠,故宮漏有六更。按漢四百二十余年,唐二百八十九年。開慶元年,宋衤乍過唐十壹年,滿五庚申之數;至德祐二年正月降附,得三百壹十七年,而見六庚申,如宮漏之數。
建隆三年,有象至黃陂縣匿林中,食民苗稼,又至安、復、襄、唐州踐民田,遣使捕之。明年十二月,於南陽縣獲之,獻其齒革。乾德二年五月,有象至澧陽、安鄉等縣,又有象涉江入華容縣,直過闤阓門;又有象至澧州澧陽縣城北。
乾德四年八月,普州兔食禾。五年,有象自至京師。
雍熙四年,有犀自黔南入萬州,民捕殺之,獲其皮角。
開寶八年四月,平陸縣鷙獸傷人,遣使捕之,生獻十頭。十月,江陵府白晝虎入市,傷二人。
太平興國三年,果、閬、蓬、集諸州虎為害,遣殿直張延鈞捕之,獲百獸。俄而七盤縣虎傷人,延鈞又殺虎七以為獻。七年,虎入蕭山縣民趙馴家,害八口。
淳化元年十月,桂州虎傷人,詔遣使捕之。
至道元年六月,梁泉縣虎傷人。二年九月,蘇州虎夜入福山砦,食卒四人。
鹹平二年十二月,黃州長析村二虎夜鬥,壹死,食之殆半,占雲:"守臣災。"明年,知州王禹偁卒。鹹平六年十月乙酉,有狐出皇城東北角樓,歷軍器庫至夾道,獲之。
大中祥符九年三月,杭州浙江側,晝有虎入稅場,巡檢俞仁祐揮戈殺之。
天聖九年五月,宿州獲白兔。六月,廬州獲白兔。
明道二年六月,唐州獲白兔。
皇祐三年十二月,泰州獲白兔。
嘉祐三年六月丁卯,交阯貢異獸二。初,本國稱貢騏驎,狀如牛身,被肉甲,鼻端有角,食生芻果,必先以杖擊其角,然後食。既至,而樞密使田況辨其非麟,詔止稱異獸。
熙寧元年九月,撫州獲白兔。十二月,嵐州獲白鹿。四年九月,廬州獲白兔。
政和五年十二月,安化軍獲白兔。六月,泰州軍獲白兔。七年十月,達州獲白兔。
宣和元年十月,淄州獲黑兔。宣和七年秋,有狐由艮嶽直入禁中,據禦榻而坐,詔毀狐王廟。
紹興十壹年,海州屬金,悉空其民安江。後二十年,有二虎入城,人射殺之,虎亦搏人。明年,魏勝舉州來歸,亦空其民。漢龔遂曰:"野獸入宮室,宮室將空。"虎豕皆毛孽也。十三年,南康縣雷雨,群貍震死於巖穴中,巖石皆為碎。二十二年,劉彭老家貓產數子,皆三足。
乾道七年,潮州野象數百食稼,農設穽田間,象不得食,率其群圍行道車馬,斂谷食之,乃去。
淳熙二年,江州馬當山群狐掠人。十年,滁州有熊虎同入樵民舍,夜,自相搏死。
紹熙元年三月,臨安府民家貓生子壹,有八足二尾。四年,鄂州武昌縣虎為人患。五年八月,揚州獻白兔。侍禦史章穎劾守臣錢之望以孽為瑞。占曰:"國有憂。"白,喪祥也。是歲,光宗崩。
慶元三年,德興縣群狐入民舍。
鹹淳九年十壹月辛卯黎明,有虎出於揚州市,毛色微黑,都撥發官曹安國率良家子數十人射之。制置使李庭芝占曰:"千日之內,殺壹大將。"於是臠其肉於城外而厭之。
紹興六年四月,中京大雪、雷震,犬數十爭赴土河而死,可救者才二三。
淳熙元年六月,饒州大雷震犬於市之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