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麽是液體彈道導彈和固體彈道導彈。所謂液體彈道導彈,就是采用液體推進劑作為火箭發動機燃料的導彈。而采用固體推進劑作為火箭發動機燃料的導彈稱為固體彈道導彈。
從二戰後至20世紀50年代末,美、蘇兩國研制出了第壹代戰略彈道導彈,如美國的“雷神”、“大力神”,蘇聯的SS-5、SS-6等,當時都是采用液體推進劑,從地面發射,在發射前要臨時加註推進劑,因此發射準備時間長、生存能力低。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壹些國家研制出的第二代彈道導彈仍然采用液體推進劑,但有了壹定的改進,如使用可儲存推進劑,以縮短發射準備時間,進而提高生存能力。與此同時,美國在研制成功核彈頭和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後,迅速將重點轉向研制固體彈道導彈,同時還解決了潛艇水下發射導彈的難題。而此時的蘇聯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究工作進度較慢。因此,這階段仍然主要采用可儲存液體推進劑(SS-24之前的地地導彈、SS-N-20之前的潛地導彈)。進入70年代後,美國的戰略、戰術彈道導彈已全部實現固體化,蘇聯大部分是固體化,但仍然有液體導彈。
為什麽固體彈道導彈受歡迎呢?主要原因還在於固體導彈造價較低,設備較少,反應較快。比如,液體導彈“大力神”Ⅱ射程11700千米,每枚成本高達2220萬美元,是射程相當的固體彈道導彈“民兵”Ⅰ(每枚成本560萬美元)的4倍。再從配套設備上講,射程只有300千米的液體彈道導彈“飛毛腿”使用車輛達8臺之多,而射程達5000千米的固體彈道導彈SS-20只使用3臺車輛。再說反應時間,美國液體彈道導彈“大力神”發射準備為15分鐘,而美國固體彈道導彈“民兵”Ⅰ反應時間只有1分鐘。
那麽,是不是固體導彈就沒有缺點了呢?固體彈道導彈也有缺點,這就是安全性不好,在制造過程中容易起火爆炸或固體推進劑的澆鑄質量不佳而引起爆炸,造成彈毀人亡。例如,美國“北極星”A-2固體彈道導彈,曾多次因藥柱缺陷而在發射臺上爆炸;“潘興”Ⅱ彈道導彈也有壹次因隔熱層處理不當導致爆炸;還有“三叉戟”Ⅰ固體彈道導彈也曾因第壹級發動機絕熱層故障而發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