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上,要采取多種教育形式和方法,達到更好的效果。文學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教育形式。通過故事、圖片、兒歌讓孩子知道什麽是應該做的,什麽是不應該做的,讓孩子初步了解和區分正確的行為和錯誤的行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美的文學不僅能陶冶孩子的情操,還能讓孩子明白什麽是真善美。教育他們做壹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比如我班有個不衛生的小男生。他每天來學校的時候,口袋裏都裝滿了東西。他每天都會檢查自己睡覺的床上有沒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老師幾次告訴他,他還是老樣子。針對這種情況,我每天花十分鐘告訴孩子“妳喜歡誰?”、“小豬變幹凈了”、“母親河哭了”等等。過了壹段時間,他真的變了很多。他的同學喜歡和他壹起玩,他的老師喜歡和他成為好朋友。
二、讓孩子進入角色,加強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培養孩子的衛生習慣和自理能力離不開感覺器官的活動,這些活動在訓練和鍛煉中促進感覺器官的不斷發展和能力習慣的不斷形成,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遊戲是兒童感覺器官教育的基本形式。在遊戲過程中,孩子最容易進入角色,接受教育。通過遊戲,孩子會體驗到所學的東西,加深印象,逐漸融入日常生活和學習,形成良好的習慣。例如,在學習了“豬小弟變幹凈了”這首歌後,孩子們開始註意自己的形象。等他們指甲長了,頭發長了,會主動讓媽媽去剪。他們看到其他朋友的臉臟了,就會學著歌詞對他說:“快去洗洗。”聽了“小池塘”的故事,孩子們明白了,如果每個人都扔壹點東西,池塘就會變成臭池塘。這樣壹來,上課亂扔垃圾的現象明顯減少,丟在地上的玩具也能主動撿起來。並將它們應用到家庭生活和幼兒園生活中。家長普遍反映孩子進幼兒園後衛生懂事。
第三,註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創造環境。
在進行教育引導的同時,教師應該更加註重自己的榜樣作用。老師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權威的,孩子會亂模仿。好的教師風範會影響孩子的壹生,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孩子們會模仿老師的言行,壹個溫和的老師往往會贏得孩子們的喜愛。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老師應該耐心細致地關心他們,而不是粗暴地訓斥他們,幫助他們改掉壞習慣。所以,壹個好的老師的示範作用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在儀容方面,教師要著裝整潔,神清氣爽;語言要讓孩子感到親切;行為上熱情大方,經常幫助孩子,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老師也可以根據條件組織室內室外活動,讓孩子得到體育鍛煉,促進孩子身體的正常發育,讓他們長大後成為有生活能力的公民。家長也要正確引導孩子,學習兒童家居安全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