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西柏坡培訓體驗

西柏坡培訓體驗

對,就是這樣。

學習教育規劃綱要更新人才培養理念(2010-09-07 09:39:00)

轉載標簽:夏景春老師的經歷與體驗教育分類:我感覺到了。

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教研骨幹研討會2010學習論文

學習教育規劃綱要更新人才培養理念

北京工商大學的夏景春

2010年8月9日至2010年9月3日,我被學校選派參加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重點研討會。在海澱區區委黨校,第五期研討班安排了8場現場報告、3場視頻報告、2場小組討論、4場自習、1場學員論壇,組織觀看了電影《第壹書記》,還組織到西柏坡等地考察。國防大學龔教授《核心價值觀與民族精神》、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楊毅、常修澤教授《中國經濟發展與轉型研究》等,視野開闊,論述深刻,聽後很有啟發。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研討班期間,我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教育改革和發展做了壹些思考。教育是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民族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綱要》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描繪了未來十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科學規定了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工作方針、總體任務、改革思路和重大舉措。這是21世紀初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的第壹個綱要,是指導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落實綱要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很重要的壹點就是更新人才培養的觀念。人才培養觀是人們對人才培養及其發展規律的總體看法或根本觀點。人才培養理念是壹切教育行動的先導,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根據《綱要》精神,本文擬就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問題談壹談自己的認識。

壹是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促進“德、智、體、美”的有機融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壹份1996的報告中指出,人的全面發展是“身心、智力、敏感、審美意識、個人責任和精神價值的發展”。全面發展的概念是針對片面的發展觀的。人的全面發展,就個人而言,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重智育輕德育;或者重視德育智育,輕體育;重德、智、體,輕美育,是片面的發展,不能稱為全面發展。在教育史上,人的全面發展是壹個永恒的主題,或者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人類逐步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歷史。人類從出生的那壹天起,就壹直在探索周圍的世界,從未停止過對自身全面發展的追求。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都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我們應該繼承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

全面發展是壹個教育過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必須緊密結合;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道德修養結合起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興趣和特長;把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與人格培養結合起來。換句話說,我們不僅要關註學生的心靈成長,還要關註他們的身體健康。既重視學生的知識獲取,又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要加強體育教育,保證學生的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感情;不僅要加強美育,還要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總之,全面發展的理念就是要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樹立人人成才的理念,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

人人成才這個概念有兩層含義。壹個是育人理念,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成長成才。第二,社會用人觀念,不應只以學歷、職稱、資格、身份、能力和業績為導向,樹立大人才觀,不拘壹格選拔人才。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只有克服片面的人才觀,才能把人才強國戰略變成自覺的實踐。

每個人都能成才,需要教育、社會和個人的努力。首先,我們應該發展社會教育。只有通過學習,壹個人才能成功。目前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為8年,而發達國家人均受教育年限為11-14年。為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企業要舍得花錢培養員工,個人也要註重終身教育的投入,才能成才。其次,要加快制度創新,營造開放、寬松、包容的社會氛圍,形成培養人才、聚集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環境。第三是個人努力。我生來就是有用的。個人要有強烈的成才願望,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人才類型;既要善於抓住成才的機會,又要敢於沖破各種傳統的、保守的、惰性的習慣勢力的束縛;我們應該堅持不懈,勇於競爭,不怕失敗。努力實現個人成功,既是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也是實現個人價值和全面發展的體現。

第三,樹立多元化人才觀,尊重個人選擇。

多元化人才觀是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壹格培養人才。應試教育造成了我國大量學生“高分低能”。升學考試的壓力仍然阻礙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改革以高考為代表的人才評價體系勢在必行。綱要提出,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加強人才選拔使用中的實踐能力考察,克服社會就業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綱要提出: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註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註重知行統壹,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註重因材施教,關註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開發每個學生的優勢潛能。《綱要》提出的教育教學改革思想,直指應試教育的弊端,有助於進壹步增強素質教育的理念,樹立多元化的人才觀。

第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時俱進。

所謂終身學習,就是妳壹生都要不斷學習、學習、再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新技術革命帶來了知識的突變,不僅知識總量以驚人的速度增加,而且知識的更新周期大大縮短。人類文明已經到了壹個新的轉折點。學習是生存之道。學習能力是個體在未來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對每個人來說,終身學習將成為壹種無限回報的投資。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既強調了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學習的普遍性,又強調了個體學習的終身性。只有全民族的終身學習,才能實現全社會人的全面發展。

學生在學校專註於學習。作為老師,他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學會學習。學會學習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獲得科學的思維方法、收集和整合知識的技能以及大膽創新的精神。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改變“教為主,學為輔”的教學方式,“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第五,樹立系統培養的理念,形成開放的人才培養體系。

“治天下者為人才,成天下人才者為教育。”教育是壹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須統籌安排。首先,小學、中學、大學要有機銜接,不僅是知識的銜接,更是學生素質的全方位培養,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第二,教學、科研和實踐要緊密結合。學校是教學單位,但也要重視科研,以科研促教學,把科研成果體現在教學中,尤其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要體現在前沿的課堂教學中。學校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實踐創造良好的條件。三是學校、家庭、社會要密切配合,加強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學校與科研機構合作、中外合作,形成體制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聯、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系。

上面提到的“五個觀念”中,有些其實是“老”觀念。比如,第壹個概念是新中國教育政策倡導的核心教育概念,第壹、第二、第四個概念也是中國多年來素質教育倡導的重點概念。之所以仍稱之為“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是因為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理念並未得到真正落實,中小學“應試教育”傾向愈演愈烈,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因此,我們有必要超越現實,堅決糾正“應試教育”的傾向,牢固樹立全面發展、人人成才和終身學習的觀念。“五個概念”中的第三個和第五個概念,真實地反映了近年來我國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思路,也觸及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區——教育體制和機制的改革。《綱要》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消除阻力,認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