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勇江蘇金湖中學211600
摘要:本文從青少年亞健康的表現出發,闡述了青少年亞健康的成因及預防對策。
關鍵詞:青少年亞健康體育對策
青少年身心亞健康狀態及消除對策研究
江蘇省金湖中學鄭大勇211600
文摘:根據身心亞健康的概念及其表現,探討亞健康的發展因素及消除對策。
關鍵詞:青少年亞健康體育對策
“亞健康”是壹個新的醫學概念。20世紀70年代末,基於疾病譜的變化,醫學界將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1977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將健康的概念定義為“不僅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醫學界開展了壹系列關於健康和疾病的研究,研究表明,當今社會存在著龐大的人群,存在著各種身體不適,但醫院檢查未能發現器質性疾病,醫生也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這種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2] [7]亞健康——健康的“第三狀態”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壹種邊緣狀態,是壹種動態變化的狀態,既可以轉化為疾病狀態,也可以轉化為健康狀態。醫學專家認為,亞健康狀態容易導致腫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因為這些疾病有壹個緩慢的發展過程,最初表現為亞健康狀態,此時不加註意很容易發展為真正的疾病。
壹、我國青少年亞健康現狀。
清華高材生劉海洋熊傷事件;鋼琴七級女生剁手指;北京壹個男孩懷揣著音樂人的夢想自殺了;遼寧壹群大學生享受偷竊;無法承受父母和老師對他成績不好的責備,這個年僅14歲的男孩上吊自殺了。壹個初二女生因為考試作弊,羞於見人,不堪忍受,跳樓自殺。專家指出,這些極端行為表明相當多的青少年心理處於亞健康狀態。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吳世煌教授介紹,根據目前的心理咨詢,部分中小學生存在自殺念頭或報復心理。雖然不能認定為某種疾病,但已經反映出這些孩子存在心理行為障礙,或者存在隱性的心理行為偏差。
廣州近七成(69.5%)青少年感到工作學習壓力大,年齡越小比例越高。調查結果還顯示,73.2%的青少年在最近三個月內經常出現疲勞、睡眠不佳,甚至失眠、腰酸背痛等通常只有成年人才會出現的身體不適癥狀,且不同年齡段之間無明顯差異(中國青年報,2006年3月24日,2001)。根據對全國22個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我國有3000萬(約26%)青少年處於身心亞健康狀態。
2002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張建新博士帶領壹批研究生做了壹項關於中學生身心的研究。該項目覆蓋北京、山東、廣東、四川、河南、甘肅六個省(直轄市)。在壹至三年級的3000多名學生中,物理問題得分較高的樣本比例約為19%。心理焦慮得分高於正常值的樣本比例約為27%;人際敏感得分高於正常值的樣本比例約為31%。強迫和沖動行為得分高於正常的樣本比例為45%。可以看出行為問題高出45%左右,比人際關系、身體、情緒問題分別嚴重365、438+0%、65、438+09%、27%。
亞健康的典型表現有失眠、乏力、倦怠、氣短、虛汗、心悸、性功能減退等。、精神抑郁、無精打采、記憶力減退、心煩意亂、焦慮不安、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冷漠、無助、孤獨、情感上空虛、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亞健康會從各個方面慢慢吞噬人的身心,讓人疲憊不堪。據有關專家分析,青少年身體上受到很大傷害,精神上壓力很大;年輕的青少年和年長的青少年壹樣感到不舒服。為了使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對亞健康有足夠的重視並正確對待,本文對青少年亞健康的成因做了粗淺的分析:
二、影響因素
(壹)、家庭因素
a、家庭的教育觀念。“盼兒子成功”“盼女兒成功”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理,但什麽是“成功”“成功”呢?幾乎每個家長都認為孩子能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學,那才是真正的成功。還有那些有壹技之長的,比如體育優秀,音樂有造詣,創作表演等。,不能算是人才。中國家庭教育協會常務理事王寶祥曾經做過壹個全國性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有85%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最重要的是德育,但在壹系列的選擇性題目中,家長的回答顯示前三名都沒有德育。家長最關心的,實際上也認為最重要的是孩子學習和成績的智育。調查顯示,82.3%的家長認為學生學習好是主要任務,而那些興趣小組被認為是扯淡。某學校把發展興趣小組作為教育教學的壹大特色,家長們采取各種方法讓孩子上課外班。所以學生不能參加很多比賽,很多活動。(見表1)其實孩子有很好的表現能力和活動能力,為了實現父母的考上大學的理想,在很多場合,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感情和才華藏在心裏。於是,參加學校運動會的學生越來越少,報名參加學校藝術節的學生越來越少,參加科技節的選手越來越少。我們學校初三壹個學生的家長本身就是體育老師,孩子的爺爺也當過校長。雖然這位學生在體育方面很有天賦,但他的父親仍然不惜動用各種關系澆滅孩子參加體育比賽的強烈願望。原因是家長認為參加這樣的活動需要訓練、排練、觀察、探究,會耽誤學業,所以想盡辦法不讓他們參加這樣的活動。殊不知,這種做法並不科學。李大釗曾說:“要玩就要玩得痛快,要學會踏實。”所以家長不讓孩子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扼殺了孩子的興趣,摧殘了孩子的心靈。在學習壓力下,別的什麽都不用管,會讓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厭學,甚至做出過激行為。比如最近浙江金華中學的學生,因為學習壓力過大,殺了自己的母親,就是典型的心理異常。這充分說明很多青少年的心理亞健康都是父母錯誤的教育觀念造成的。
b,家庭教育的方式。現在家裏基本都是孩子,生活在父母和爺爺奶奶的照顧下。在這樣的條件下,青少年的物質生活很豐富,但精神生活不壹定很好。他們住在自己屏蔽的小房間裏,住在四季如春的空調房裏,住在衣錦還鄉的富裕條件下,但思想封閉,電視已經和他們脫節。即使是寒暑假,他們也只能在規定時間內和電視短暫交流。和同學的校外交流成了紙上談兵。青年時代的學生更差。他們的電話、日記和書包都成了父母嚴格控制的對象(見表2)。青少年的心理受到了嚴重的壓抑,精神世界逐漸變成了壹片荒漠,青少年與父母的代溝越拉越大。誰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年輕的學生怎麽可能完全健康?他們的身心已經被束縛,我們只能看到他們的物質條件高度優越,精神世界嚴重貧瘠。
(二),學校因素
a、教學因素。有專家指出,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和生活技能素質的前提。只有及時消除和糾正不良心理,才能避免第二次“劉海洋”。而我們的家長只要求學校有明顯的學習成績,學校也考慮自身的生存發展,所以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結果,學生成了這場“成功之戰”的受害者。最近對某市某重點中學150名高三學生的調查顯示,近壹半的高三學生心理上存在亞健康癥狀。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75.66%的人抱怨他們極其疲勞,63.82%的人聲稱他們對學習感到厭倦,39.47%的人在考試前感到焦慮。雖然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放松高考復習,但60%的學生承認他們的學習情緒永遠不可能高。最讓我不解的是,無名的人很生氣,卻沒有精力攻擊。78%的學生表示,他們對城市的汙染非常敏感,尤其是噪音,他們比普通人更渴望安靜祥和的景觀來休息身心。[9]據相關數據顯示,由於學校允許學生參加數學、奧數、寫作等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小學三四年級有超過壹半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把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排除在教育之外,必然導致教育的畸形,從而扭曲人的生活。日本教育家井上雅治認為,魏徵的教育“忘記了方向”,“失去了另壹半的教育”。[5]為了避免陷入上述教學誤區,時至今日,雖然學校和老師都註意到了,並在努力改進,但由於家長們焦慮苦澀的目光和社會習慣的評價,心理健康教育只能在陀螺中旋轉。
b、運動場地設備。學校體育設施的質量和數量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間接因素。如今,仍有壹些學校沒有可用的籃球場。就算有,也是缺胳膊少腿,或者只剩下幾個癟球。雖然有些學校有這樣的設備,但也只是為了驗收的擺設。2002年9月13日,國家體育與健康新教材編寫組潘老師在淮安市新教材實驗區解讀課程標準培訓會上說:有的學校花了大價錢建天然草坪田徑場,學生卻只能“望田興嘆”,因為教育部門成了無兒無女。如果讓孩子玩,就很難應付上級的檢查,也無法向他們展示自己的成績。這樣的設施和運動器材,怎麽能不制約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呢?
(3)社會因素
a、社會對青少年的影響。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物質生活和工作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種壓力有時會有意無意地傳遞給青少年,也是青少年亞健康的壹大誘因。
改革開放進入市場經濟以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推動了教育的變革,社會的成功觀影響了家庭教育,社會上的熱門專業引導了學生的目標。所以孩子從小學開始,在父母“盼孩子成功”“盼女兒成功”的思維引導下,放學後壹會兒學習這個壹會兒學習那個,作業、培訓班、補習班沒完沒了。這樣,學習對孩子來說不再是壹種樂趣,而是壹種沈重的負擔。壹項網上調查顯示,70%的青少年覺得學習壓力太大,身心疲憊。
由於這些因素不斷作用於青少年,久而久之,青少年容易出現心理偏差和行為異常,導致中學生亞健康。
b、商業娛樂場所太多。由於學校缺乏體育設施,體育器材不對學生開放,青少年出了校門和家就只能去網吧、遊戲廳、錄像廳。壹個只有15歲的男孩在列舉了幾個遊戲的名字後告訴記者:玩電腦遊戲挺過癮的,電腦模擬的打鬥或者打鬥場面特別真實,“就像真的壹樣”。比較有意思的是網遊,幾個人壹起喊著打起來,“極其過癮”。壹個17歲的男生,比較喜歡在網上聊天。對他來說,“聊天室”裏的生活比現實生活更豐富,人們很容易忘記包括學業在內的“煩惱”,而與壹個完全陌生的人偷情帶來的惡作劇更令人興奮。有壹次,我聽壹位家長說,他的孩子經常去網吧,有時候四五天不回家,也找不到。孩子花了錢不說,身體也壞了。經常在報紙上看到有人(壹個成年人)在網上聊天,然後網戀的報道...成年人尚且迷茫,何況未成年人?因此,社會上的各類經營場所也是誘發青少年亞健康的重要因素。
第三,預防亞健康的對策。
身體無病,頭腦無病,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全面健康”的三大要素。現在很多中學生人際關系緊張,應對能力差。經常出現抑郁、膽怯、猜疑、擔心、孤獨、易怒或情緒低落等心理障礙。這些性格和情緒問題往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使心理活動偏離正常狀態。【11】雖然我們的青少年看起來沒有生病,四肢健全,但是他們的身心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和鍛煉,來自家庭、學校、個人、社會的因素紛紛困擾著他們。他們可能是心理素質“亞健康”、“情緒亞健康”、“思想行為亞健康”、“身體發育亞健康”。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預防亞健康的對策。
(1)家庭:更新成才觀念,改變教育方式。我們現在的家庭要幹凈地改變舊的、落後的、錯誤的教育觀念或經驗,這是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的基礎。2002年5月18日,顧秀蓮同誌在《關於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的報告中指出,科學的家庭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目前普遍存在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科學經驗,固守過時、落後、錯誤的教育觀念,重教輕教。迫切需要解決家庭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和矛盾。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必須以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為導向。我們強調在家庭教育中要樹立新的觀念,如青少年觀、人才觀、親子觀、評價觀、教子觀等。,即讓家長認識到,家長要平等對待青少年,尊重青少年,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教育,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高度進行科學的教育。她呼籲社會各界重視家庭教育,做好下壹代的培養工作。現在家長尤其應該做的是,把孩子失去的東西——自主權,精神生活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幼兒,讓他們擁有自我選擇、自我決定的權利,讓教育凸顯生命的靈動性。我們的家長、學校、社會都應該牢記並做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幼兒的思想,讓他們思考;解放幼兒的雙手,使他們有能力;解放幼兒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見;解放幼兒的嘴巴,讓他們開口說話;解放幼兒的空間,讓他們接觸自然和社會;騰出時間讓幼兒學習他們渴望學習的東西。
(2)學校:更新育人理念,推進素質教育。是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從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出發,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育人的方法,各教育主管部門也要據此建立新的評價機制,做到標本兼治,讓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已經註意到負擔過重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減負”成為當前教育的重點內容。我們應該從各方面積極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負擔,如有效減輕學生的書包重量,削減不必要的輔導材料,不允許各種補習班,在中小學生中推行素質教育,摒棄以前的應試教育,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並努力引導青少年積極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265438+20世紀初的第八次課改,是壹次培養人才的偉大工程改革。18世紀的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自然希望孩子在成為成年人之前是孩子的樣子。如果打亂了這個順序,就會結出壹些早熟的果實,既不飽滿,也不香甜,很快就會腐爛;我們會創造壹些年輕的醫生和年長的孩子。”人體與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健康的心理在於健康的身體。不健康的心理會導致身體異常,甚至生病,因此要加強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社會:凈化社會教育環境,構築世紀育人新空間。比如各種商業網吧、遊戲室、舞廳等。學校周圍200米內都不允許開,這是社會對年輕人的人性化。除了這樣的社會管理方式,社會還應繼續改善社會教育環境,凈化青少年的活動空間和生活空間;建議進行社會立法,保障社會教育環境的健康,國家職能部門加入“救雛鷹”行動,保障社會環境的健康,與全社會共同實現建設世紀育人新空間的目標。
(D)青少年:調整和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和把握正確的世界觀。青少年要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青少年拒絕亞健康的基礎。此外,青少年應加強體育鍛煉,這是走出亞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因為體育鍛煉能促進自我意識;體育可以培養良好的意誌品質;體育運動的新需求與原有心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成為推動心理發展的動力;同時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是青少年增強免疫力的有力途徑。
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們的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迅速行動起來,打壹場“青少年健康保衛戰”,青少年也應該加強自身修養,增強免疫力。讓亞健康離青少年越來越遠。
四。參考資料:
[1].宋再興。亞健康:人體的潛在危機[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0。
[2].傅山來。姜。265438+20世紀健康新視角:走出亞健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教育出版社. 2000.4。
[3].範冰友。王春生。體育與科學:體育與健康的“第三態”——亞健康分析。江蘇。江蘇體育科學研究所. 2002.3
[4].中國亞健康網。Http//www.e-345.com[cp]。
[5].馮建軍、朱小蔓、德裕日報。啟迪和滋潤生命是教育的核心。
[6].楊東平。教育:我們有話說。夏令營比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
[7] http//www.365kj.com體育教師網2003-3-2
[8]網上健康與亞健康概述。
〔9〕.Http//www.45youth.com
[10]新華網
[11]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網絡中心。中國教育,教育研究,基礎教育,專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關於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