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王泰鑫高中畢業。他決心在育種上闖出壹條新路。壹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壹些養殖戶在旺季購買黃鱔臨時飼養,在淡季出售,獲得了巨大的季節性差價,但成活率低影響了效益。他認定這是個好項目,下定決心要突破水產養殖成活率低的難關。經過幾十次反復實驗,咨詢了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並到江西、湖北、江浙等地的特色水產養殖場參觀學習。王太新終於在1992年獲得了鰻魚養殖技術的新突破。那壹年,他在壹個100多平方米的簡易養殖場裏,臨時養了1000斤鰻魚,凈賺2萬元。被地區農業局評為“致富奔小康先進個人”,當選為第十壹屆縣人大代表。
最初的成功增加了王泰新的信心。1993年投資1000余元引進黃鱔良種,成功進行黃鱔良種自繁自養,總結出壹套投資少、占地少、效率高的養殖模式,已獲國家專利並出版專著。為了使黃鱔養殖產生更大的效益,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王太新對黃鱔進行了進壹步的良種選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僅1996就生產銷售黃鱔6000公斤;1997年初,他投資40多萬元在簡陽市小牌坊溝建設了壹個占地3335平方米的標準化黃鱔養殖場。蚯蚓和蠅蛆生態飼養黃鱔獲得成功,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在簡陽市科委的幫助下,他投資成立了公共養殖公司,聘請了多位專家教授作為技術顧問,開展黃鱔養殖新技術的試驗研究。經過13年的努力,王太新的公司從壹個小養殖場發展成為占地近萬平方米、擁有兩個現代化標準養殖場、員工數十人、汽車、電腦、員工住房等資產100余萬元的新型科技企業,成為池西南地區黃鱔苗種專業生產基地和養殖培訓基地。
壹方面,黃泰新在1999創辦了互聯網站,並於2003年8月更名為“中國黃鱔網”。另壹方面,他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全國數萬農民成為種養致富能手。第三個方面,采取“基地+培訓”的方式,對所有學員進行面授或函授,在短期內將學員培養成養鰻專家。王太新還毫無保留地把壹些關於鰻苗自繁自養、野生鰻暫養、鰻病防治的技術奉獻給學生,讓他們掌握先進的養鰻方法,保持技術領先。王泰新的成功事跡已經傳遍了千家萬戶。他的公司連年被簡陽市工商局、市消委會、市科技局評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用戶滿意企業”。2002年,他還被簡陽市政府評為“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