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濱海新區多景點開放夜場模式

濱海新區多景點開放夜場模式

濱海新區多景點開放夜場模式

在學校,說到知識點,妳是不是壹直都很關註?知識點是學習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關鍵點。為了幫助妳更高效的學習,以下是我收集的濱海新區很多景點開啟夜場模式的知識點,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濱海新區多景點開放夜場模式

但在盛夏,由於白天氣溫較高,光線較強,凡特歡樂世界、水立方、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等多家景區為了給遊客營造更加舒適的遊樂環境,延長了閉園時間,並結合各自特點推出了壹系列夜間活動,開啟夜遊模式。

5小時夜場的價格大約是白天的壹半。

“操場很多項目都是露天的,白天太熱了。現在有壹場晚間表演。下午4點可以入園,晚上9點閉園。可以玩五個小時,非常爽。有些項目還可以錯開排隊高峰期,晚上演出的票價幾乎是白天演出的壹半,還是挺合適的。”暑假剛來方特的大學生小楊說。日前,記者在Fant歡樂世界采訪時了解到,從上周到8月底,Fant每周五、周六、周日都會延長營業時間,開始壹場通宵“狂歡派對”。對於白天入園的遊客,晚上仍可繼續遊玩,無需購買夜場門票。

據介紹,晚上,凡特還將推出舞龍、噴火表演等壹系列豐富多彩的表演,豐富遊客夜間遊玩的項目。方特歡樂世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做了壹個統計。上周末,16: 00之後入園的遊客約占全天接待遊客總數的壹半。延長營業時間讓很多遊客有足夠的時間去體驗更多的項目,受到了遊客的普遍歡迎。”

水立方

首場夜場壹直持續到8月26日。

離方特歡樂世界不遠的天津歡樂水立方,也是今年第壹次推出夜場。水立方工作人員表示,即日起至8月26日,水立方的夜場將每天開放,每天15: 30至21: 00。根據這幾天的統計,夜場的客流量基本在三四千左右。記者在現場看到,為了給遊客提供最好的親水體驗,公園還打造了3米高的海嘯波,配以全時魔音、華麗的特效激光和炫麗的煙花表演,還有嘻哈動感DJ助興。

據了解,水立方目前有6大主題區和20個娛樂項目,包括壹條雙層魔幻漂流河、多條頂級滑梯、壹個兒童水上遊樂區、壹個沙灘舞臺和滑板。隨著水立方夜場的開幕,遊客將可以在星空下玩水玩沙,乘涼。

水族館

住在小醜魚帳篷裏,在海底世界過夜

除了戶外遊樂項目,館內有趣的項目也在夏夜開門迎客。在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記者了解到,遊客晚上不僅可以在水族館裏遊泳,還可以在公園裏設宴過夜,觀察魚的夜間生活狀況。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市場部總監劉青青告訴記者:“今年,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的‘魚和我睡’夜宿活動不僅在設備上進行了改進,還從春天的睡袋變成了更具海洋特色的小醜魚帳篷。我們還開發了莫比迪克展區、鯊魚展區、未來水母館等夜宿場所,讓遊客在海底世界體驗更多樂趣。”

根據過夜活動計劃,18: 00入館,更換統壹過夜服裝;18: 30享用晚餐;19:00-22:00,過夜遊客將跟隨講解員遊覽極地海洋公園,夜間探索極地海洋生物不為人知的秘密,聽壹堂關於鯊魚的科普課,在海裏許小願,體驗飼養員的工作,與魚互動,餵錦鯉魚;美人魚22: 00演出,然後洗漱睡著了。據介紹,過夜價格為每人699元。

濱海新區商務委旅遊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區旅遊景點的夜場模式不僅帶來了更多的門票,也促進了旅遊市場的有效拓展。比如夜間活動開放後,外地遊客會在新區住宿,吃夜宵,看夜景,這將進壹步拉長新區的旅遊產業鏈。據了解,今年夏天,新區旅遊部門將進壹步開發特色鮮明、形式新穎的夜間文化旅遊產品,推出啤酒節等部分節慶活動,為新區夜間旅遊市場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濱海新區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選擇發展深圳,帶動了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局面。上世紀90年代,中國選擇開發上海浦東,成為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中國進入政治經濟的繁榮期。如今,天津濱海新區已成為啟東向西開放、對內聯系、輻射全國的戰略區域,將帶動和支撐全國經濟增長。天津濱海新區正在成為中國第三次開發開放的重點區域,它的發展將掀起中國發展的第三次高潮,形成中國經濟的第三個增長極。

珠三角的發展模式是以與港澳、東南亞緊密聯系的外向型經濟模式為基礎,直接參與國際鏈條的流通。長三角的發展模式是開放型經濟模式,與亞歐等國際市場緊密相連,也與中國緊密相連,既滿足內需,也滿足外需。如果說開發深圳和浦東的初衷更多是國內戰略的話,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則凸顯了全球戰略層面上的全新意義。天津濱海新區發展的戰略設計,將坐標定位在整個國家戰略和經濟全球化國際平臺的高度。這是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走改革開放之路,融入國際社會的必然選擇。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壹個從南部特區的點狀開放到沿海城市的線狀開放,再逐步向中西部開放的過程。如果說深圳和浦東分別是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經濟支柱,那麽濱海新區的經濟在環渤海經濟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不僅成為天津最大的經濟增長點,也為整個北方經濟帶來了活力。

壹,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借鑒

(壹)深圳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

8月26日,1980,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深圳經濟特區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試驗場”。珠三角也成為中國第壹個快速發展的地區,形成中國第壹個經濟增長極。珠三角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江門、東莞、中山7個市和惠州、肇慶***14個市縣的部分地區,陸地面積41700平方公裏,人口約4077萬。

珠三角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壹,與長三角壹起被稱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改革開放20多年來,珠三角地區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據統計,珠三角地區GDP總量已達全國GDP的1/10,人均GDP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進出口總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1/3,而該地區人口僅占全國的3.3%,面積僅占全國的0.43%。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廣東省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只占廣東省的23%左右,卻積累了廣東省經濟總量的80%,GDP和地方財政收入占全省的80%以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與港澳壹起,形成了世界級的大都市經濟圈。

近年來,珠三角開始在更大範圍內積極尋求合作、整合資源,謀劃大範圍的區域經濟競爭與合作,於是“泛珠三角經濟區”發展戰略和“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相繼提出並實施。實施泛珠三角經濟區發展戰略,壹方面可以保持和提升珠三角原有的區域經濟優勢地位,通過擴大腹地尋求新的更大的發展,同時,泛珠三角經濟區的發展也必然導致我國各經濟區之間的良性競爭與合作,有利於增強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力,加快經濟增長,從而促進後發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浦東新區與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

1990年4月,中國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作出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中國改革開放開創新局面。浦東成為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焦點和標誌。浦東的開發開放不僅重塑了上海的國際中心城市地位,還將長三角發展成為中國最發達地區提升為國家戰略,形成了中國第二個經濟增長極。浦東的開發激活了整個長三角經濟帶的潛力。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長三角各城市的GDP都達到了兩位數的增長。長三角地區GDP占全國的21.7%,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35%。

長三角地區占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7.7%的GDP。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35個城市中,長三角占10;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中,長三角拿走了壹半。長江三角洲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核心區之壹,地處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入海口,自然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良好,科技文化教育發達。長三角是由15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復合區域,包括江蘇的上海、南京、蘇州、鎮江、無錫、常州、南通、揚州、泰州,浙江的杭州、湖州、舟山、寧波、嘉興、紹興,橫跨三大省市15個城市的74個市縣。這些以上海為核心的城市群正踏上新壹輪更深層次發展——經濟壹體化的門檻,成為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發展最快的地區,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帶之壹。長三角各城市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近年來,正醞釀將安徽、山東、江西等部分城市納入其中,擴展為“泛長三角”。

二,濱海新區及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壹)濱海新區發展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由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和塘沽、漢沽、大港行政區組成,面積2270平方公裏,人口654.38+0.07萬。自65438年至0984年改革開放以來,這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高速增長,大量外資湧入,成為中國北方發展最快的地區之壹。

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天津最大的經濟增長點,經過近十年的開發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天津濱海新區GDP和外貿出口占比分別為40.2%和62%。天津濱海新區正借助天津產業戰略,通過大力引進國外高新技術產業,東移,向現代化工業基地發展。現已形成冶金、化工、機械制造、現代電子、生物化學、現代制藥、食品六大支柱產業集群。

十年來,濱海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融入國際經濟,不斷改善投資條件,努力營造壹流的投資環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從1993年的1124億元上升到2003年的97710億元,年均增長20.8%。十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9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4億元。外貿出口從654.38+0.993的5.03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89.38億美元,年均增長33.3%。工業總產值從1993年的213億元上升到2003年的213.3億元,年均增長25.9%。十年來,累計批準外資企業項目5381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47億美元。外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占新區工業總產值的61%,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新區工業總產值的46%。

(二)濱海新區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與深圳、浦東的發展相比,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環境大不相同。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區域壹體化的趨勢日益加劇。天津濱海新區發展戰略是在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推出的。它的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必將推動中國經濟更加快速地發展。

首先,濱海新區將成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渤海是中國最大的內海,它被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天津、北京和唐山所包圍。就行政區域而言,環渤海地區包括遼寧、山東、河北、天津、北京三省二市。區域總面積51.64萬平方公裏,人口21萬,分別占全國的5.1%和17.8%。該地區具有獨特的地理和經濟優勢,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壹。天津濱海新區作為環渤海經濟的核心區和龍頭,與整個中國北方經濟緊密相連。濱海新區的發展將“激活”環渤海地區,輻射和帶動中國北方的經濟發展。

其次,濱海新區可以起到承東啟西的作用。濱海新區位於中國北部,是輻射東北經濟板塊和西部經濟板塊的樞紐,是“兩個板塊”的對外開放軸線。濱海新區是西北地區最近的出海口,是西北地區與東北地區溝通的必經之地,將有力推動西北地區對外開放,加快西北地區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濱海新區是東北地區連接華東華南的咽喉,是中國北方通向世界的門戶。

第三,濱海新區壹方面連接南北,壹方面連接內外。近年來,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建設在帶動環渤海地區和北方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圈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天津港出口的貨物有三分之二服務於華北和西北地區。環渤海地區和中國北方可以通過天津濱海新區走向東北亞和世界。世界可以通過天津濱海新區走向中國。

第三,開發濱海新區,建設京津唐科技新幹線。

濱海新區的發展必將加速區域經濟壹體化,特別是京津塘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因此,應努力打造“京津塘科技新幹線”這壹高科技產業集群,以提升該地區的整體國際競爭力。

(1)京津唐科技新幹線

“京津塘科技新幹線”是指以京津塘高速公路為軸,西起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經河北省廊坊市向東延伸至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帶狀區域,其中分布著中關村科技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廊坊經濟開發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壹地區背靠京津等具有相當科技經濟實力的城市群,擁有較為發達的交通、通訊工具和網絡系統緊密連接的軸心,廣闊的環渤海區域,具有R&D和產業的雙重優勢。它不僅是中國智力密集度最高的地區,而且已經形成了比較發達的高科技創新源和高科技產業鏈。京津唐高速公路主線兩側有8個高科技園區,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特別是電子信息及通信設備制造、生物醫藥、光機電壹體化、納米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產業在世界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壹地區的很多企業都有能力將自主知識產權不斷融入行業。如果分工合理協調,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的知識經濟和高科技產業中心。

通過建立京津塘發展軸,進壹步推動首都經濟圈的建設,將“京津塘”經濟圈建設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經濟區,輻射和帶動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北京和天津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的雙城,發揮中國北方中心城市的作用。北京具有政治、文化、金融、信息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功能,天津具有港口和濱海新區的優勢,可以疏解北京城區的部分功能,構建便捷的區域“交通走廊”,合理劃分港口,促進京津都市圈的發展。京津塘地區在城市特色、產業特色、資源特色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合作基礎和有利條件,實現優勢集聚戰略的潛力巨大。京津塘地區的人力資源、科技資源、信息資源、政策資源、資金資源等各種資源在集聚戰略下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強大的經濟磁場,吸引外部優勢資源進入該地區,進壹步降低成本,創造更多價值。

(二)京津唐科技新幹線發展戰略

“京津唐科技新幹線”肩負著中國高技術源頭和產業化基地的歷史使命,是壹項全新的創舉,必須從全國乃至世界的高度規劃其未來發展戰略。

1.大力發展原創產業,打造高科技產業集群。

中國必須盡快從產業跟隨型向產業原創型轉變,盡快培育技術的自主研究和創新體系,建立自主創新的高技術產業集群。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面對發達國家控制先進技術的局面,只能經歷從技術引進、利用、吸收到自主創新的過程。由於工業化初期過度依賴技術引進,這壹階段我國工業跟隨的特征極其明顯;在奠定了壹定的技術基礎,積累了可觀的物質財富後,需要盡快擺脫技術依賴的模式,向自主技術創新轉變。

產業原創不僅包括技術的自主創新,還強調對未知產業的立足和投入。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產業原創必須把提升國家競爭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核心,強調企業和國家層面的自主創新,同時采取以自我為中心的策略,積極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科技成果,使之成為國家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還要樹立全球戰略眼光,積極參與經濟、科技全球化進程,把自主創新與不斷擴大開放統壹起來,有效整合國內外資源,形成維護國家利益、不斷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能力。同時,從行業跟隨到行業原創轉型,立足點和投資的重點必須從現有行業轉移到未知行業。現有產業是指傳統的第壹、二、三產業。雖然它們仍然對當前的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但未來國家競爭力的含義已經發生了變化,高科技產業、知識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將成為未來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從1993到1997,高科技部門產值占美國GDP的27%。本世紀初,美國高技術產業和新發明的產值占其GDP的50%,經合組織國家的這部分產值也占其GDP的23%。

可見,發展高科技產業,鼓勵科技研究和創新,必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突破的關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必須以發展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為基礎。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說,要倡導和建設國家產業原創體系,將所有開發者的新技術、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帶納入國家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組成的組織和機構網絡,開展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創造、擴散和運用活動。國家產業原始系統是由與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相關的機構和組織組成的網絡系統,其骨幹部分是企業(主要是大型企業集團和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包括國家科研機構和地方科研機構)和大學。同時還包括政府部門、培訓機構、非政府組織以及配套基礎設施。這些部門的活動和相互作用決定了壹個國家傳播知識和技術的能力,並影響該國原有產業的崛起。國家產業原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特別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包括實施創新活動、配置創新資源(人力、財力和信息資源等。),創新體系的建立和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大力宣傳和廣泛開展知識的生產、傳播、應用和保護,是國家工業原創體系的基本任務。創新資源整合,即在發揮無形市場力量配置資源作用的同時,通過人們有意識的理性設計,促進不同創新資源高效組合的各種活動,是國家產業原始系統的核心任務。

2.從全球產業鏈定位京津塘新幹線發展方向。

在世界經濟壹體化浪潮的沖擊下,各地區應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需要,調整在京津唐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產業布局,形成跨區域的高新技術產業鏈,定位於全球產業鏈的高端。北京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北京和天津發揮高科技創新源的作用;河北腹地要發揮制造業優勢。作為壹個整體,“科技新幹線”要與跨國公司協調,特別是在東亞地區的分工上,推動各類企業將工業化觸角伸向世界市場,暢通投資和營銷渠道,把握世界市場前景。京津塘新幹線的創新網絡不僅形成於產業集群內,還兼顧了國家間的緊密聯系。要註重創新網絡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培育,激發京津塘高新技術產業帶世界級人才的創業沖動。

京津唐科技新幹線將建成以京津雙子星為兩端,廊坊為支點的國際化大都市帶,形成全新的增長極和特色經濟,拉動京津冀整體經濟增長。“京津聯動、雙融合、陸海並進、立體發展”,從而形成“壹帶兩極五中心”的中國新壹輪財富增長高端載體。建設“帶”:從北京到天津30分鐘快速通道的特殊經濟走廊;構建“兩極”:以北京為中心的經濟集群和以天津為中心的經濟集群;實現“五個中心”:面向全國、面向東北亞、面向世界,形成現代制造業中心、現代商貿中心、現代航運中心、現代物流中心、現代文化中心。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應盡快形成科學有效的區域經濟治理結構,充分利用市場的力量,為京津唐科技新幹線的騰飛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京津唐科技新幹線要錯開發展,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北京作為首都,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具有資金、區位、人才、信息、交通、經濟等優勢,促進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天津濱海新區憑借優越的區位優勢、良好的港口條件和相對雄厚的經濟基礎,發揮商業和航運中心作用,分擔首都部分經濟功能,支撐首都城市功能。

3.發揮區域智力高度密集的特點,加強高校和科研機構對新優勢的研發。

* * *加強高校與科研機構合作,爭取研發新優勢。京津地區是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區之壹。要加強京津唐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強大的科研網絡,有效促進產學研良性互動,加快科研成果的創新、轉化和擴散。

充分發揮京津的“中國大腦”和“智庫”功能,將高密度智力資源與R&D、產業、企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形成學與需、產與研的緊密結合,借鑒長三角、珠三角產業集聚的經驗,創新制度和環境,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優勢。推動聯想等企業孵化高科技、國際並購,擴大全球工業化的分工和智力連接;國家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作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新的孵化基地,開創了我國原創技術產業創新的新模式。加快風險投資的制度建設,改善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的生存條件,為他們提供創新進步的平臺。

4.以企業聯盟為動力,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打通京津唐科技新幹線。

以市場力量為動力,通過企業之間的互動、各種類型的橫向和縱向聯盟以及戰略聯盟來促進集群創新發展,並尋求國家和各種組織的參與,是京津塘高新技術產業帶前進的不竭動力。京津塘高新區要打破市場分割和壁壘,要求地方政府出讓壹部分行政和經濟權利,讓各類資源按照市場機制得到優化配置。

當前,應從產業分工、交通建設、市場培育、環境改善、旅遊發展五大領域推進京津冀區域團結合作。

第壹,京津冀要做好制造業和流通業的產業分工。打造分工合理、聯系緊密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跨區域發展大企業集團,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進的區域產業結構新格局。支持中心城市優勢企業加快產業升級,將傳統產業和配套產品向周邊地區轉移。

二是交通建設方面,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規劃京津冀交通網絡規劃。加快高速公路和現代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實現北京港與天津海港口岸集裝箱貨物直通;組建以首都國際機場、天津海濱機場為主要成員的機場運營集團公司,實現各機場客貨分流。

第三,建設統壹的大市場壹直是京津冀區域合作的重要目標。京津冀三地應首先謀劃共同完善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發展物流貿易合作,突破體制障礙,建設區域統壹市場,促進區域資源優化配置。

第四,隨著整個區域經濟與發展、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水、能源對經濟發展的約束逐步加強。因此,應加強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制定京津冀地區規劃,加強水資源保護開發和生態環境管理。

第五,京津冀地區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制定旅遊發展規劃,發揮地方特色,規劃旅遊精品線路,打造區域旅遊市場,發展區域綜合旅遊,對新幹線生態宜居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借鑒深圳珠三角和浦東長三角的發展經驗,京津冀地區也要以區域合作機制創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必須建設大城市帶。壹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在產業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布局上的重視和支持;另壹方面,在內部機制方面,重點推動建立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息交流、要素流通、市場開發、利益共享、政策協調和爭端解決等合作機制,促進區域經濟壹體化機制的逐步建立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