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經驗舉例1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在校園領導的關懷下,我們語文組有幸在我縣臥龍校區觀摩了市教研室組織的三次公開課,包括閱讀課、古文復習課、作文課。同時也認真聽取了專家對這三節課的精彩點評。經過學習,我受益匪淺。現在我將自己的經歷和思考整理如下:壹、突出人性,但不淡化工具性。
“漢語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壹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新課標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位置,凸顯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本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本來面目。
但需要註意的是,在教學中突出語文的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該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壹體。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高度統壹的。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本質在於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內部的挖掘和創新,而不是聽、說、讀、寫外部的花哨翻新。
目前語文課堂的壹些做法值得反思。很多老師認為新壹輪語文課改是在弱化基礎,淡化知識。在課堂上,人格重視對中國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幾乎沒有提及詞語、表達等基礎知識的教學。有些老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是落後的、過時的,平時也不註重教學,公開課也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加法”。課堂教學精彩紛呈,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但學生聽不到朗讀的聲音,揣摩不到語言和文字的味道,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的段落必要的原創分析意見,缺乏必要的訓練和積累,學生閱讀短文時口吃。試想壹下,如果壹個學生連壹些很常用的字都不會讀和寫,壹旦寫作文就是錯別字和壹串病句,那麽即使他有很強的文學感知力,也很難表達出來。如果我們的語文課長期如此,沒有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功的訓練,那麽可想而知,其他壹切活動都是空中樓閣。
因此,在教學中,要紮紮實實地做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礎潛能的培養,把人文素質的提高滲透到語言文字的紮實訓練中,真正做到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壹,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第二,強調自主,但不能放任不管。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註重生成和建構,而忽視預設和教學。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因學施教、按需施教和增加靈活性。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讓給學生”,很多老師在短暫的迷茫後立刻明白並付諸實施:既然要把課上的時間讓給學生,那豈不是正好解放了自己?於是就出現了壹個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課少了,課堂上吵吵鬧鬧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被誇廢話多,創新多。在課堂上,老師淡化表象,讓學生說了算。比如,在文本的閱讀理解中,要求學生“想讀哪壹段就讀哪壹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而沒有充分引導想象的情境,但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壹節課給學生太多的時間自己閱讀。結論是:A也對,B也不錯,C很好,丁很棒。整個課堂上,學生們就像脫韁之馬,想說什麽就說什麽。壹節課下來,我還是搞不清楚老師想完成什麽任務,這節課要達到什麽目標。
老師引導孩子用心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有好處的。但是,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和獨特性會對學生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呢?長期的“說而不思”、“說而無據”、“說而武斷”、“編而不實”、“說而不負責任”,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新的誤解,很多學生無所適從,沒有辦法。
語文教學經驗例二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只有幾十年。我不能說我的經歷,但我有壹些想法和經驗在那裏和妳分享。教學理念:我壹直認為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行為,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壹定要背,壹定要背,壹定要理解,看起來是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但實際上會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覺得學習是壹項任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樣很容易扼殺學生對語文發自內心的熱愛和迷戀,從而抹殺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的培養。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安靜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精彩之處,努力去理解,去琢磨,去發現美,去尋找那種美的表達。讓學生愛上閱讀文章,享受文章,甚至期待和學習表達文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然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吸收精華,感受文章的寫法,達到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俗話說,教有法,教無法。有了好的教學理念,具體方法多種多樣。對於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教材,不同的環境自然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不同年級的教材自然適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材料應該不難。所以在教課文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學到了什麽。老師要引導的是學生難以理解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於抓住重點,老師要因勢利導。在學生自主理解的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的寫作風格和特點,認識到這樣表達的優勢,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寫作和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和課文材料,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表達的方法。不僅讓學生學會輸入,還要學會輸出,也就是使用。
總之,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盡力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引導他們學會閱讀、學會學習、學會使用。
語文教學經驗例三
兩個月的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了!雖然很短,但是在短短的兩個月的中師實習中,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永遠不會忘記。在校園裏學習了三年多的教育理論,終於有機會實踐了。通過實習,我真正體會到了“紙上談兵是淺層次的,必須做出來才知道”的精髓。此時此刻,我認為要搞好語文教學,主要要做好四個環節,包括:課外備課、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反思總結。課外準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前提。壹般包括以下準備:掌握學生基本情況,批改作業和試卷,課後與師生交流。
在這次語文老師實習中,我擔任高州市馬圭中學七年級八班的語文老師。班級53人,男生35人,女生18人,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班級紀律不是很差,全班都很活躍,喜歡在課堂上耍花招。深入了解後才知道,這個班的入學成績很差,有的基礎差到連自己的名字都學不會,而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裏都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有的家庭條件好,父母不重視教育,說拿到初中畢業證就能幫他們找工作。所以整個班級的紀律不是很好,學風也很差。
批改作業和試卷是了解學生的另壹個重要措施。以前的老師常說:批改作業和試卷可以掌握學生的壹些信息,但是批改作業也是壹件辛苦的事情,尤其是作文的評價,是壹件很麻煩很辛苦的事情。我自己實習後也證明了這壹點。語文作文真的很讓人頭疼。通過認真修改學生的作業和試卷,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自己教材的掌握情況,以便在下次講課時有所側重。在馬圭中學實習期間,我批改作文最多。在批改作文時,我不僅註意他們在句法、用詞、結構等方面的缺點。,但有時我在他們的作文或周記中發現和了解他們思想狀況的變化。比如通過他們的作文,我體會到老師的壹言壹行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記得在壹篇作文裏,壹個學生寫我的新老師,他很有禮貌,喜歡第壹節課。當我們喊站起來的時候,老師禮貌的說,請坐,第二次老師說坐,第三次和我們老師壹樣。算了,算了,就擺個坐下的姿勢。他們牢記我當初的言行。
第三,師生之間的課外交流是輔助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當我們不去實習時,曾老師建議我們在實習期間多上壹些課,這對妳的課有幫助。所以我實習的時候,經常課後留下來,問他們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根據我作為學生的感受,認為導師只是每天完成教學任務,拿起書本轉身就走,是非常不正確的。課後有選擇的師生交流,壹方面可以處理好師生關系,另壹方面可以了解他們的水平和他們的需求。因為我每天都和他們混熟,他們會指出我課上的壹些問題,有時候聲音太低,有時候黑板太潦草,有時候資料太詳細他們看不懂,等等。這些都是他們給我的寶貴經驗。其實學生很喜歡和老師交流,但是怕老師不喜歡,所以很少找老師玩。
語文教學的壹個環節是課前準備,實習前壹周是見習。所謂見習,就是了解老師的課或者其他老師的課,和老師交流,積累經驗。課堂上的材料很多,不僅要關註老師怎麽講解怎麽分析,還要觀察學生的反應,掌握更多的信息,有助於備課。
說到備課,我不得不承認備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要教的課文,我們老師必須熟悉課文,多方面培養他們的潛力,所以我們老師也必須以身作則,脫口而出教材。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對材料有充分的了解。教學過程中的備課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準備。第壹周見習的時候,導師反復強調,講課的時候最基礎的知識不要說錯就好,新老師的第壹堂課很重要,直接關系到妳以後的課,不管學生喜不喜歡。而我的第壹堂課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五首詩。第壹節課,我只講了壹首詩。以前受老師影響,要多讀書,多背古詩。於是我在全班設計了很多朗讀的環節。壹節課下來,學生們都很無聊。當我看到他們不耐煩的樣子,我幾乎無法繼續下去。和指導老師溝通後,我才知道備課的重要對象之壹是學生,學生要做好備課的準備。我的學生基礎比較差,對很多東西都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涉及的相關知識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問是壹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壹味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往往適得其反。要註意問題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有人根據具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來回答。這些都是我們在為學生備課時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以後備課,我的問題壹般壹看就懂,答案壹聽就懂。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部分。
活躍的課堂氣氛是新時期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許多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其中,師生互動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好方法,也是當下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大致可以分為老師提問,課堂討論等等。教師課堂提問的具體方式有兩種:個別回答問題和全部回答問題。從這兩種提問方式可以看出,學生是主體。老師呢?老師在那裏起著領路人的主導作用。對自己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提示,讓學生回答的更準確。我們還可以在課堂討論中采用靈活的方法,如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專題討論等。但壹定要註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保持課堂討論的氣氛和主題,其中主題是從課文中提煉出來的,值得討論的。
另外,上課看書也是活躍氣氛的好方法。初中生和他們壹樣,基礎差,對語文興趣不大,上課容易走神,讓他們學習,有利於集中註意力。
最後壹種通常與文本聯系緊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思路清晰。要做到這壹點,教師需要熟悉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並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確定哪些材料需要闡述,哪些應該省略,學生會提出什麽問題,這樣我才能讓他們明白,等等。當然講課的時候要頭腦清醒,不能東壹錘子西壹錘子。提問要有針對性,不要太大太難。但是壹堂好課,我覺得不壹定要這樣,因為學生的生活和思維都不壹樣,不可能按照妳設計的教學環節來。妳應該知道如何在關鍵時刻隨機應變。因為學生總是談論書,所以他們不喜歡書。跑題很有必要。無論如何,目的是讓學生感興趣。中文無處不在。
課後總結有助於我們語文教學的進步。作為壹個實習生,很多事情不了解,很多事情處理不了,沒有經驗。所以上課有很多缺點。每次課後,我都收集意見,加上自己的經驗,然後沈思。上課安靜,黑板潦草都是我的錯,所以課後我堅持練習,每節課前我對自己說,今天大聲點。在班級設計的過程中,學生並不跟隨,因為備課的時候我是和學生分開的。印象最深的是,我還分析了“對仗”的概念,引用了《木蘭詩》中的“新月息鋪金,寒光照鐵衣”。老老師分析的很清楚,我也沒搞清楚。原因是積累不夠,指導有問題,所以多學了。是這樣的。我每天都在反思,每次都有壹點點收獲,然後壹點點改進進步。
短短兩個月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指導老師的指導,我的教學實踐,給了我很多經驗。另外,我聽過好幾個老師不同的教學方法,學到了很多經驗,發現每個老師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教學風格。我沒有理解“教學無定論”的真正含義我必須盡可能地挖掘這些寶藏,並努力成為壹名優秀的教師。
語文教學經驗例四
“教學做合壹”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的精彩部分。陶先生認為“做”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采用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使“教”與“學”融為壹體。陶先生“教學做合壹”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壹門實踐性課程,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能,而培養這種潛能的重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也就是說,學生要通過大量豐富多彩的“做”來逐漸認識和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把教師“教”語文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學”的過程融為壹體,提高學生潛能的綜合教學活動。所以我認為,作為壹名教師,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壹)具有廣博的知識。俗話說“給壹個人壹碗水,就要準備壹桶水”,這“壹桶水”折射出的道理顯而易見。教師要想擁有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就不能滿足於現有的學歷和被控制的知識。他們不僅要註重積累,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自動更新和“充電”自己的知識,自覺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為適應教育綜合化和教育功能多樣化的需要,教師應擺脫只能教壹門學科的局面,既能教必修課,又能教選修課和活動課,由單壹型教師向復合型教師轉變。我們提倡教師不僅要在專業領域做出突出貢獻,還要多才多藝。這樣,當我們每天站在學生面前的時候,才能有壹種獨特的魅力和韻味。
(2)能說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推廣普通話是我們教育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該把練習普通話作為提高素質的必修課。持之以恒才會有效果。
妳應該能寫壹手漂亮的字。好的書法是教師的門面和形象。壹個好老師,他每堂課的板書都是壹幅精美的書法作品。
(4)熟悉每壹個學生。只有熟悉學生,才能準確把握這個學生在智育、品行、學業上的優劣。這樣才能備課好,組織教學好,成為學生的老師和朋友。
(五)自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新世紀的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制作教學課件,利用網上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進行終身學習。
(六)具有較強的組織教學潛力。有效組織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和引導學生集中註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勇於探索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7)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隨著時間的改善,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差,矛盾越來越尖銳,競爭越來越激烈,節奏越來越緊張,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這壹切都給人們和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極其重要。
首先,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壹群孩子。我們不會為他們的錯誤斤斤計較,更不會對自己的學生生氣。如果老師能包容他們,就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的善良本性,學生改正錯誤的速度也會更快。
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為學生樹立榜樣。我們不能在心情好、工作順利的時候善待學生;出了事,或者心情不好,郁悶的時候,把不開心的情緒發泄在學生身上,讓學生成為他們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損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老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情緒帶入課堂。無論發生什麽事,他們都應該努力讓自己對學生微笑,並總是對他們熱情和耐心。
語文教學經驗例五
通過對“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的研究,我明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課改道路上值得總結和反思的課題。通過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的時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壹,正確認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觀有不同的結果。什麽樣的課堂是高效的?學生能學嗎?他們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嗎?他們想的有多廣多深?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答案正確與否,不是壹個是或否,更重要的是好或壞。同時要明確,壹堂好課不僅是定性的,更是定量的。如果壹堂課老師講的太多,但學生知道的還很少,那就不是壹堂好課。壹堂課如果只是讓學生學會討論壹個小問題,是達不到最基本的教學目標的,也不能算是壹堂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不僅要實現教學目標,還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本質,組織討論不在於花哨而在於實用,合作互動不應該在江河日下,而應該更多地聯系教材和其他小學語文教學訓練經驗。
第二,安排學生提前預習,事半功倍
在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潛能,這壹要求尤其體現在課外預習上。學生通過對相關學習資料的收集、整理、閱讀和思考,可以獲得大量與課文相關的信息,為學習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悉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義。課堂教學減少了太多的時間,教師必須先糾正、引導、鞏固,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真的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獲得的收益。小學語文教學培訓心得5篇小學語文教學培訓心得5篇!。其實壹節課40分鐘,正常人真正能集中註意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就是為什麽老師講課要抓住重點,也是課堂教學在這壹刻逐漸調整的原因。
因為,我們發現孩子無法集中註意力40分鐘,那麽每個孩子的高效20分鐘在這壹刻是什麽時候出現的呢?這20分鐘是集中還是分散?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用100%的註意力集中40分鐘,而是根據孩子的註意力潛能,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內發揮自己的潛能。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案的時候要註意壹些時間限制。連續的長時間學習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煩,所以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註意設置真正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潛能、提高意識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上課時間。老師滿嘴灌,或者壹味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浪費課堂教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