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外防投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嚴密監測、嚴格排查、嚴格風險控制,嚴格落實“四嚴”工作要求,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聚焦會前、會中、會後關鍵環節,強化重點人員、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措施,實施全鏈條追溯管理。
應用領域
本工作指引適用於在本省舉辦的200人以上的大型會議、展覽、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等人群聚集活動。
對於有境外人員參加的大型活動,應根據活動期間中國的疫情、境外人員所在國家的疫情以及當時的防疫政策,制定相應的疫情防控要求。原則上與中國境內的參與者執行相同的防疫政策。
預防和控制措施
01活動準備
按照“誰舉辦、誰負責”和“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由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履行主體責任,提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預案或相關工作制度,落實防控措施。精心組織涉外聚會活動。高危區所在縣、封閉控制區、控制區和預防區未解除的縣或局部發生病例的縣,原則上不舉辦大型人群聚集活動。確定活動時間和地點後,組織者應當根據活動性質和規模,制定風險評估方案,並在活動前兩周進行風險評估。評估前盡量收集參與者來源、活動舉辦地分布、活動安排、飲用水和食物供應等信息。,並及時實施風險評估中提出的措施。活動前,主辦方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並指定專人負責疫情防控的信息報告、聯絡和協調工作,做好活動參與者的健康篩查,確保活動工作人員掌握疫情防控基本技能和應急處理程序,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健康普查
在新冠肺炎主要包括疫苗接種、流行病學史篩查、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
01
按照接管原則,原則上所有活動參與者在活動前完成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種;符合強化免疫條件的,應當及時完成強化免疫。
02
組織者應提前通知參與者。全國性活動要求參與者從報到前14天開始做日常健康監測,早晚檢查體溫,自我觀察是否有畏寒、咳嗽等疑似癥狀。如果體溫超過37.3℃,或有疑似癥狀,應及時就診,排除感染性疾病。只有申報狀態正常,“健康碼”和行程卡正常,且在報名時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人員才能參加活動。
03
必要時,省數據局可提前查詢參與者的“健康碼”狀態,篩查流行病學史。
04
目前參加大型活動需要全員進行核酸檢測。報到時必須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倡導外省參訓人員進行落地檢測;活動期間,全體工作人員將根據活動舉辦地設區市的疫情防控要求,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
05
有下列情況之壹者,原則上不得參加:
①報到前14天內國內有高風險地區,或21天內有國外居住史,或判定為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和亞密切接觸者,正在集中進行醫學觀察、居家健康觀察和日常健康監測;
②已治愈出院的確診病例和已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仍處於隨訪和醫學觀察期;
(三)註冊前48小時內無法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者核酸檢測結果異常的;
④報到前65,438+04天日常健康監測中,發現體溫超過37.3℃或有疑似癥狀,報到開會時不排除傳染病或身體不適癥狀仍存在;
⑤“健康碼”不是綠色碼,旅行卡異常,不能排除異常情況。
材料和場所的準備
展會現場、會議場所、參會人員常駐酒店等活動服務機構應當配備必要的疫情防控設施、設備和物資。測溫點應設置在展館入口處和會場,配備熱成像測溫設備、紅外測溫槍、壹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洗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並設立服務臺安排人員值守。主辦單位應向參賽者提供口罩等必要的防護用品;公共區域應配備足夠的洗手消毒劑、口罩、手套、洗手液、足夠的洗手設施、幹衛生紙、垃圾桶等。供參與者使用。
1活動前,主辦方要對室內活動場所進行壹次全面的預防性消毒。展覽館、會議場所、參會人員駐地賓館等服務機構應當根據會議規模設立臨時觀察室,指定專人負責,配備防護服、壹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等專業防護用品。臨時觀察室的位置應相對獨立,有明顯的室外標誌,通風條件良好。應盡可能配備獨立的廁所和自來水洗手設施。
報告要求
有條件的集會活動,可以建議參與者乘坐專車前來報道參加。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應加強個人防護,途中佩戴壹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宣傳和引導
在顯眼處設立告示牌,提醒參與者遵守相關防控要求、註意事項以及特殊情況下的求助方式。引導參與者遵守“壹米線”,勤洗手,戴口罩,使用筷子等衛生規範,咳嗽打噴嚏時註意遮擋,適當開窗通風,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盡量不聚集,減少聚集。在入口、餐廳、會場、公共休息區等關鍵環節設置監督崗。全程防止人群聚集並勸導參與者定期佩戴口罩,落實相關防疫措施。
02報到後的相關要求
①所有相關人員體溫測量正常,出示“健康碼”、旅行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簽署健康承諾書。
②入住指定酒店時,同壹地區的人盡量安排在同壹樓層或區域。
03活動期間的要求
經評估,活動期間疫情風險較低的,可不對參與者采取閉環管理措施。活動期間,可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及時調整核酸檢測、封閉管理等衛生管理措施。
人員健康要求
01健康監測。每天去集合地點前,用體溫計獨立測量體溫。體溫≥37.3℃者不得參加會議。把他們隔離在房間裏,第壹時間向活動組織者報告。場館入口處的所有人員都要測量體溫,只有體溫正常的人員才能進入。參與者應在間隔時間內有序入場。當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嗅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鼻涕、咽痛、結膜炎、肌痛、腹瀉等癥狀時,不允許進入會場,並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引導參賽人員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醫和調查。
02加強防護。在發生疫情的集會聚集活動中,所有參與者必須全程佩戴規範的醫用口罩。當整體疫情相對穩定時,鼓勵參與者在室內活動時戴口罩,但室外不戴。卡口工作人員、保潔人員戴壹次性乳膠手套,手消毒;特殊崗位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需要提高防護等級。
活動場所的衛生要求
01
保持活動場所空氣流通,優先采用打開門窗等自然通風方式,開啟排氣扇等排風裝置,加強室內空氣流動。
02
展覽舉行前,進入會場的展品和工具應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展會期間加強監測,做好展品的日常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日常消毒登記臺帳。
03
嚴把進口冷鏈食品入展關,嚴格落實特殊準入、特殊儲存、特殊展銷要求。無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和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不得展出。參展商對需要打開的商品內包裝進行消毒。防止未經預防措施充分消毒的進口冷鏈食品進入會場。
04
每天在活動場所用後消毒。該場所經消毒1-2小時,徹底通風擦拭後,可再次投入使用。加強電梯機房、電梯按鈕、扶梯扶手和公共休息區的消毒。落實廁所清潔措施,保持空氣流通,及時清潔地面,對水龍頭、門把手等重點部位進行消毒,提高沖洗消毒頻率。
05
活動期間,對現場聚集的人群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應急通道暢通,關閉非必要的娛樂場所,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06
在公共區域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有醒目標誌。
酒店等會議和活動場所的管理要求。
活動場所的衛生要求
01
參與者只有在體溫正常並持有“健康碼”綠色碼、正常旅行卡和符合規定時間和頻率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情況下,才能進入酒店等舉辦活動的場所。
02
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接待來訪者和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時,相關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
03
工作人員應當做好分類調度,對場所內的公共用品和設施進行清洗消毒。如果活動持續時間較長,可以設立快遞、郵件集中代收點,做好消毒和代收備案工作。
中央空調通風系統的使用要求
活動場所的衛生要求
01
調試前應進行清洗、消毒和衛生學評價,新風口及周圍環境必須清潔。
02
帶回風的空調系統投入使用前,應更新新風系統或安裝全新的新風系統投入運行;如果不能安裝,應在回風口安裝高效過濾器或消毒裝置。
03
中央空調的新風和排風系統應在會前1小時開啟,會後繼續運行至少1小時進行全面通風。
04
下水管、空氣處理裝置水封、衛生間地漏、空調機組冷凝水排水管等u型管應定期檢查,及時補充,避免不同樓層間空氣混合;廁所、汙水室等的排氣系統。應投入運行;箱式電梯的排氣扇和地下車庫的通風系統保持正常運行。
05
食品和飲料衛生要求。建議用餐以自助為主,可通過非高峰用餐、額外物理隔離、分餐等方式控制用餐人數。餐前半小時對用餐區的桌椅、地板、空氣進行消毒,並通風。加強餐具和廚房環境的清洗消毒,重復使用的餐具應由壹人消毒。建議不使用進口冷鏈食品,不供應生食、涼菜、冷加工糕點等。,確保食物煮熟及徹底煮熟,並保存食物樣本。場館和酒店應提供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06
交通衛生要求。參與者應盡量固定通勤路線,活動期間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動,最好步行、騎行、開私家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加強個人防護,與他人保持合理距離,盡量避免接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出行後及時洗手。有條件的可以統壹安排車輛,組織參與者集中乘車到活動地點,有專車,有“點對點”班車。只有那些“健康代碼”為綠色且旅行卡正常的人才能乘坐公共汽車。做好車輛和駕駛人信息登記管理和車輛通風消毒工作。
緊急處置
01異常“健康碼”和旅行卡的處理
活動場所的衛生要求
如果發現“健康代碼”為紅色代碼或黃色代碼,且旅行卡上標有星號或其他顏色,會立即被工作人員帶到臨時隔離室。按照規定進行驗證後,會變成符合轉碼條件的綠碼,正常參加活動或提供服務。無法排除異常情況的,按照疫情預防控制的有關規定執行。行程卡是壹個帶有綠色代碼和星號的人。判斷後決定是否參加活動。
02處置有疑似癥狀的人員
活動地點衛生需要01主辦方提前聯系,確認周邊醫院位置和轉移路線。活動期間,主辦方將指派專人加強對活動現場的巡查,督促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第壹時間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02
出現發熱、咳嗽或腹瀉等呼吸道癥狀的參與者,應立即采取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及時轉移到臨時留觀室觀察,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送醫療機構處置。
03
如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主辦單位應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盡快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配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和亞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控制和消毒工作,配合采取限制人群聚集、封鎖活動區域等措施。
04
主辦方應指定專人負責疫情等信息的報道,並做好相關媒體活動的管理工作。信息報送應及時、準確、客觀、全面,涉及重大、復雜、熱點、敏感問題的,應按必要的程序進行審批。
活動結束後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1)會後活動及時做好清潔、保潔和消毒工作。
(2)返回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定期佩戴口罩,返回前不要聚集。
(3)提醒各相關人員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在活動結束後14天內出現發熱、幹咳等癥狀,應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及時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並及時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