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事務會用到報告,所以寫報告時要避免過長。那麽報告應該怎麽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學生農村養老調查報告,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大學生關於農村養老的調查報告1我國老年人口問題由來已久,表現在老年人的生存和發展,如物質保障、醫療服務、住房等問題;還表現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壹系列社會問題,如生活方式、價值觀、社會心理等的變化。其中,如何滿足老年人的晚年需求,並不是壹個簡單的問題。面對中國7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農村的現實,顯而易見,農村養老問題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為了更深入、更具體地了解農村老年人的基本情況,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城關鎮保安村xxx名老年人進行了調查。基於調查和自己的粗淺認識,目前我國農村養老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
第壹,家庭養老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
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社會支持能力。然而,家庭養老的告別對中國農村老年人來說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它在社會養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家庭仍然是基本的生活單位,是老人最後的大本營。越是經濟落後的地區,家庭養老的作用越大。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的情況下。家庭養老起到了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壹旦家庭養老的基礎被破壞,數千萬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將失去保障。
(壹)家庭養老方式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目前,我國人口眾多,人口老齡化趨勢快,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地區差異大。而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農民的支付能力相當有限。中國大部分農村還處於溫飽階段,只有少數達到小康水平,少數農村還處於貧困狀態。不僅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同壹地區不同鎮之間,同壹鎮不同村之間,甚至同壹村不同家庭之間,農民經濟收入差距也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完全依靠建立統壹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來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壹定的保障體系必須適應壹定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我們仍然有必要依靠家庭養老來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明確指出,我國老年人的贍養主要依靠家庭,從而使家庭養老模式合法化,增強其活力。
(2)家庭養老的文化基礎深厚深厚。“我老了,人也老了”,尊老愛幼壹直是中華民族恪守的傳統美德。家庭養老作為壹種文化,從農業經濟開始到現在,在中國已經延續了大約三四千年。支持家庭養老功能是傳統倫理“孝”的價值取向,是“自然”行為的最高準則,自然也是家庭成員的重要行為準則。傳統中國家庭作為壹種福利單位,是養老的天然組織,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壹大特色。生活在家庭中,老人不僅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應有的照顧,享受到了子女滿堂的天倫之樂,得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因此,家庭養老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即使中國經濟高度發達,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極其豐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家庭養老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3)家庭養老的實際保障效果不會被大大削弱。首先,獨生子女政策不會對家庭養老產生很大影響。壹些學者認為,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孩子較少,可能會影響養老質量。然而,根據美國密歇根大學人口研究中心Ringo等人對中國老年人整體照料的研究,認為中國老年夫婦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同時需要子女的日常照料,因此所謂的家庭規模小型化並不壹定對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構成重大威脅。而且通過調查發現,獨生子女老人的生活要比多子女老人的生活好,因為這個時候,女方是無法推卸養老責任的。其次,農村流出人口的增加不會對家庭養老造成很大影響。有研究認為,農村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導致老年人無法得到日常照顧。調查顯示,家庭養老主要由女性承擔,很多國家只有40歲至59歲以下的中年女性才會遇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定期護理的情況。在農村流動人口中,外出打工的女性中,xx年齡段最為活躍。40歲至59歲的女性傾向於在家照顧侄子和孫子以及老人。確實有些家庭只有壹對中青年夫婦雙方都外出工作,也會把年老體弱者托付給親戚朋友或者請人照顧。最後,就家庭養老的保障水平而言,雖然只能滿足普通家庭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但與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而且隨著農民負擔的減輕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庭養老的保障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二、當前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基本思路
鑒於上述分析,考慮到我國目前和今後相當長壹段時間內農村經濟、社會和人口的差異,認為應建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過渡性方案。具體來說,對於目前沒有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老年人口和未來仍無法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未來老年人口”,家庭養老模式仍是解決其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在這個過程中,輔以壹些行政激勵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努力減輕家庭養老負擔,繼續鞏固和落實家庭養老的整體功能。同時,要不斷推動傳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轉型發展。在更富裕的農村和更富裕的家庭,當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時,社會養老應及時得到補充,尤其是對農村“未來老人”——農村青年壹代,應全面加強和推進社會養老保險,有效解決他們未來的養老問題。
第三,具體措施
應該說,這壹基本思路符合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也符合當前廣大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意願。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壹)通過思想工作和法律手段並重的社會幹預,實行家庭養老。第壹,堅持不懈地宣傳敬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重點是做好中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堅持“從娃娃抓起”,把尊老愛老、贍養老人的教育滲透到中小學生的頭腦中,消除少數家庭嚴重的“寵幼棄老”現象,為家庭養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確的思想基礎。二是加強法制建設,走法律保障之路。切實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教育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規範和約束家庭和社會成員自覺維護老年人權益,維護家庭內部代際和諧,建立有利於家庭養老的社會環境,大力推動簽訂《家庭贍養協議》。實踐證明,這是壹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方法。三是改革傳統的家庭養老機制。在被調查的xxx位有子女的老人中,xxx位老人全部由兒子贍養,只有3位無兒無女的老人通過招女婿贍養的方式養老。顯然,在農村家庭養老機制中,兒子是主體。這種機制是歷史傳統自然形成的。在實行計劃生育的今天,沒有男孩的家庭比例約占四分之壹,這種機制必須改革。
(二)進壹步健全和完善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措施。家庭養老大大減輕了國家的經濟負擔,在這個問題上國家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從家庭養老在農村的主導地位出發,積極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在家庭-村合作醫療存在的資金、人員、設施等方面支持養老:壹是加大對農村資金、技術的支持,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解決農村養老的最大問題——經濟支持。二是對照顧老人確有困難的家庭給予經濟資助。我們應該盡力減輕貧困家庭的養老負擔。讓這些家庭中的老人也能安享晚年,同時給關心和照顧老人的家庭成員提供各種優惠政策。第三,大力發展農村合作醫療。解決當前農業和“農村老人看病難”的問題。
(3)強調社會的作用,擴大社會對家庭養老的支持。壹是充分發揮農村老年組織的作用,增強其功能。加強和規範老年支持體系建設,就是要規範家庭和社會非老年成員的行為,保證老年人幸福地度過晚年。因此,建立和完善養老組織的組織領導職能,是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目前,從表面上看,鄉鎮和村級的農村養老機構是健全的。但實質上卻處於“無人員編制、無活動經費、無工作能力”的困境,對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組織老年人活動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必須重視鄉鎮級老齡組織的制度建設,發揮其支柱作用。二是加強老年群體的力量,發揚自助和互動精神,倡導年輕健康的老年人幫助年老體弱者;增強老年人在經濟上的自立能力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從而減少老年人對社會和家庭支持的需求。三是發展老年公共福利設施。充分發揮各村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場所的作用,解決老年人“玩得開心”的問題,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四)加強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宣傳,逐步擴大社會支持比例。從長遠來看,在經濟方面,隨著國家特別是農村經濟實力的提高,養老的責任逐漸從家庭轉移到社會,家庭養老最終會讓位於社會養老,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在過渡時期,既要提倡家庭養老,又要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使社會養老保險在“未來老人”群體中發揮主要作用。在調查中,很多中青年不參保,除了經濟條件不允許,害怕政策變化或者沒聽說過社會養老保險。更集中的是他們保險意識淡薄,年輕時不在乎,中年後因為壹次性保險金額大而不得不放棄。因此,在農村,應大力加強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思想教育,逐步將年輕壹代的贍養方式引導到社會養老保險的軌道上來,以“早”字為基點,築起壹座巨大而堅實的社會保障“堤壩”。
(5)優先發展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建立完善的社會化養老保險體系。壹個完善的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應該有五個內容:壹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二是老年人生活照料體系。當前,充分發揮農村社區的作用更為現實可行。可以參考大連的做法,建立“居家養老院”,組織壹些清閑在家的中青年婦女,為無子女、子女不在家、生活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養老福利服務,實行低收費政策,由集體或國家給予適當補貼。三是老年人醫療保障服務體系。xxxx年xx月,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發布《關於農村衛生服務補助政策的若幹意見》,確定到xxxx年,各級政府增加的衛生投入將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縣級財政要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安排資金,對農村五保戶和貧困家庭進行醫療救助,中央財政也將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此給予適當支持。這壹規定表明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民的社會保障。據調查,仙居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於xxxx年xx月全面鋪開,有xx個鄉鎮(街道)的* * * xx人參保,參保率為xx%。第四是老年人社會救助體系。對農村孤寡老人實行吃、穿、住、醫、葬“五保”供養制度,提高供養水平。但在調查中發現,有兩位孤寡老人沒有納入“五保”供養體系,甚至全鎮沒有老人納入該體系。他們的生活條件相當令人擔憂。此外,還要處理好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貧困家庭的老人以及子女之間存在嚴重養老糾紛的老人。他們都是老年人口中的弱勢群體,必須得到國家或集體的特殊照顧,幫助他們擺脫困難,安全度過晚年。五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體系。主要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在農村為老年人興辦文化、體育、教育、娛樂等活動。由於我國農村老年人數量多、地域廣、收入差異大,上述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還應體現多元化、多層次、多方式、多渠道的特點。
大學生關於農村養老的調查報告2在我們現在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壹定的寫作技巧。我相信大多數人在寫報告的時候都會頭疼。以下是邊肖整理的農村大學生養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讓我們看壹看。
我國老年人口問題由來已久,表現在老年人的生存和發展,如物質保障、醫療服務、住房等問題;也展現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壹系列社會問題,比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社會心理的變化。其中,滿足養老的問題不是壹個簡單的問題。面對中國7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農村的現實,顯而易見,農村養老問題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為了更深入、更具體地了解農村老年人的基本情況,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城關鎮保安村xxx名老年人進行了調查。結合調查和我的粗淺了解,我國目前的農村養老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
第壹,家庭養老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社會支持能力。但是,家庭養老在我國農村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在社會養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家庭仍然是基本的生活單位,是老年人最後的大本營。經濟越落後,家庭養老的作用越大。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家庭養老起著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壹旦家庭養老的基礎被破壞,數以千萬計的農村老人將失去晚年保障。
(壹)家庭養老符合中國當前的現實國情。目前我國人口眾多,人口老齡化速度快,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地區差異大。但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農民的支付能力相當有限。中國大部分農村還處於溫飽階段,只有少數達到小康水平,少數農村還處於貧困狀態。同壹地區不同鄉鎮、同壹鎮不同村甚至同壹村不同家庭的農民經濟收入不僅存在地區差異,而且差距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建立統壹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來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壹定的保障體系必須適應壹定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我們仍然有必要依靠家庭養老來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明確指出,我國老年人的贍養主要依靠家庭,從而使家庭養老模式合法化,增強其活力。
(2)家庭養老的文化基礎深厚。尊老愛幼壹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庭養老作為壹種文化,在中國已經延續了三四千年,從農業經濟開始。贍養家庭和養老的功能是傳統倫理中孝道的價值取向。孝順是“自然”行為的最高準則,也是家庭成員的重要行為準則。中國傳統家庭作為壹種福利單位,在養老機制功能上是壹種天然的養老組織,這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壹大特色。生活在家庭中,老人不僅有安全的基本生活,每天還能得到應有的照顧,享受子女的天倫之樂,得到精神寄托。因此,家庭養老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即使未來中國經濟高度發達,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極其豐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家庭養老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3)家庭養老的實際保障效果不會被大大削弱。首先,獨生子女政策不會對家庭養老產生很大影響。有學者認為,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孩子少,可能會影響養老質量。然而,根據密歇根大學人口研究中心Ringo等人的研究,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的老年夫婦並不同時需要子女的日常照顧,因此所謂的家庭規模小型化並不壹定對老年人的日常照顧構成重大威脅。而且通過調查發現,獨生子女老人的生活比多子女老人要好,因為這個時候,女性無法推卸自己的養老責任。其次,農村流出人口的增加不會對家庭養老造成很大影響。有研究認為,農村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使得老年人無法得到日常照顧。調查顯示,家庭養老主要由女性承擔。在很多國家,40歲到59歲的中年女性都會遇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定期護理的情況。在農村流動人口中,流動婦女中xx年齡組最為活躍。40-59歲的女性更傾向於在家照顧侄子和老人。的確,有些家庭如果只有壹對中青年夫婦外出工作,也會把體弱多病的老人托付給親戚朋友或者請人照顧。最後,就家庭養老保障水平而言,雖然只能滿足普通家庭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但與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隨著農民負擔的減輕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庭養老保障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二,當前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基本思路
鑒於上述分析,考慮到當前和今後相當長壹段時間內農村經濟、社會和人口狀況的差異,認為應建立不同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過渡方案。具體來說,對於目前未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老年人口和未來仍無法享受社會養老保險的“未來老年人口”,家庭養老模式仍是解決其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在增加農民收入的過程中,應輔以壹些行政激勵措施,努力減輕家庭養老負擔,繼續鞏固和落實家庭養老的整體功能。同時,要不斷推動傳統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轉型發展。在更富裕的農村和家庭,當家庭的養老功能弱化時,社會養老應該得到及時補充,尤其是對農村“未來老人”——農村青年壹代。要加強社會養老保險,全面推進,切實解決他們未來的養老問題。
第三,具體措施。
應該說,這個基本假設是符合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也是符合農村老年人意願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壹)通過思想工作和法律手段並重的社會幹預,實施家庭養老。首先,我們應該堅持不懈地宣傳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重點是做好中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堅持“從娃娃抓起”,把尊老愛幼的教育滲透到中小學生的頭腦中,消除少數家庭嚴重的“養幼棄老”現象,為家庭養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確的思想基礎。二是加強法制建設,走法律保障之路。認真貫徹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教育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規範和約束家庭和社會成員自覺維護老年人權益,維護家庭內部代際和諧,營造有利於家庭贍養的社會環境,大力推動簽訂家庭贍養協議。實踐證明,這是壹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方法。三是改革傳統的家庭養老機制。在有子女的xxx老人中,xxx老人由兒子贍養,只有三個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老人通過招女婿養老。顯然,在農村家庭養老機制中,兒子是主體。這種機制是歷史傳統自然形成的。在實行計劃生育的今天,後代中沒有男孩的家庭比例約占四分之壹,這種機制必須改革。
(二)進壹步完善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措施。家庭養老大大減輕了國家的經濟負擔,在這個問題上國家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農村家庭養老的主體地位出發,在資金、人員、設施等方面積極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養老政策措施。家庭-農村合作醫療。首先要加大對農村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力度,確保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從而解決農村養老的最大問題——經濟支持。二是為照顧老人有困難的家庭提供經濟援助。要盡量減輕貧困家庭的養老負擔。讓這些家庭的老人安享晚年,為照顧老人的家庭成員提供各種優惠政策。第三,大力發展農村合作醫療。解決農村老年人“看病難”問題。
(3)強調社會的作用,擴大社會對家庭養老的支持。首先,要充分發揮農村養老組織的作用,增強其功能。加強和規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就是要規範家庭和社會中非老年成員的行為,確保老年人幸福地度過晚年。因此,建立和完善養老機構,強化其組織和領導職能,是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目前,從表面上看,農村養老機構在鄉鎮壹級是健全的。但實質上是處於“無人員編制、無活動經費、工作不足”的困境,對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組織老年人活動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制度建設,發揮鄉鎮老年組織的支柱作用。二是加強老年人力量,發揚自助互動精神,倡導年輕健康的老年人幫助年老體弱者;增強老年人的經濟自立和生活自理能力,以減少社會和家庭的養老需求。第三,發展老年公共福利設施。充分發揮村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場所的作用,解決“老有所樂”問題,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四)加強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宣傳,逐步擴大社會供養比例。從長遠來看,在經濟方面,隨著國家特別是農村經濟實力的提高,養老的責任逐漸從家庭轉移到社會,家庭養老最終會讓位於社會養老,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在過渡時期,既要提倡家庭養老,又要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使社會養老保險在“未來老人”群體中發揮主要作用。在調查中,很多中青年不參保,除了經濟條件,害怕政策變化或者沒聽說過社會養老保險。比較集中的是他們的保險意識薄弱,年輕的時候不在乎。中年以後,因為壹次性保險金額大,不得不放棄。因此,在農村,應大力加強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思想教育,逐步將年輕壹代的養老方式引導到社會養老保險的軌道上來,以“早”字為基點,築起巨大而堅實的社會保障“堤壩”。
(五)以社會養老保險為重點,逐步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壹個完善的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應該有五個內容:壹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第二,老年人生活護理體系。當前,充分發揮農村社區的作用更為現實可行。參照大連的做法,可以成立“敬老院”,組織壹些在家有閑的中青年婦女,為無子女、離家在外、生活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養老福利服務,實行低收費政策,由集體或國家給予適當補貼。第三,老年人醫療保障服務體系。xx月,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發布《關於農村衛生補助政策的若幹意見》,確定到xxxx年,各級政府增加的衛生投入將主要用於農村衛生發展。縣財政要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安排資金,為農村五保戶和貧困家庭提供醫療救助。中央財政也會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給予適當支持。這壹規定表明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民的社會保障。據調查,仙居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於xxxx年全面鋪開。* * *有xx個鄉鎮(街道)有xx萬人參保,參保率為xx%。第四,老年人社會救助體系。對農村老年人實行“五保”供養制度,保障溫飽、醫療、殯葬,提高供養水平。然而,調查發現,這兩位孤寡老人並沒有被納入“五保”供養體系,甚至全鄉沒有老人被納入該體系。他們的生活狀況相當令人擔憂。此外,還要處理好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貧困的老人以及子女之間存在嚴重養老糾紛的老人。他們都是老年人口中的弱勢群體,必須得到國家或集體的特殊照顧,必須得到國家或集體的給予,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安全度過晚年。第五,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體系。主要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以農村為單位,為老年人興辦文化、體育、教育、娛樂等活動。由於農村老年人數量多、地域分布廣、收入差距大,上述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還應體現多元化、多層次、多方式、多渠道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