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招聘培訓

招聘培訓

姓名:曾有德

性別:男出生日期:93歲(1920年出生)

籍貫:廣東梅州,現居地:廣東蕉嶺新浦鎮同福村。

軍校學歷:黃埔17期6號校區,在17兵團4旅15中隊步師(總隊長曾天傑,少校戴明連)。

故事經歷:65438-0337(年齡17)在同時期公學任教兩個學期。覺得自己對教學不感興趣,想去廣州學手藝。1937 10從家裏出發,在梅縣、興寧、紫金、惠州被日軍飛機轟炸,躲在防空洞裏。第二天,聽說鬼子差不多進了惠州城,從西邊走了。日軍到達廣州後將進攻廣州,廣州已下達緊急疏散令,人心大亂,只好步行到西江(廣西容縣)。1939的夏天,我來到了韶關。聽說黃埔軍校秋季在梅縣招生,回梅縣報考軍校。17期考入黃埔六分校,分配到17兵團第四大隊15中隊步師(總隊長曾天傑,少校戴明連)。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廣東保險第二軍肇慶師任壹級準尉(軍長鄒紅)。曾老不想當三等兵,就請假回家了。當他聽說他的哥哥張翼輔為國捐軀時,他更加堅定了去前線的決心。他得知同村的曾月涵將軍的部隊(新任二十師師長)駐紮在湘陰關王橋,叛變了。1942年元旦,以特勤連少尉身份加入新20師,部隊在新墻河與日軍對峙(其間調任反毒副隊長)。第四次長沙會戰,在安仁縣九乳山與日軍作戰,任特務連隊長,連長,後任師少校參謀,在茶陵擊傷日軍飛機左大腿。長沙失守後,在郴州南部防守。抗戰勝利後,部隊投降郴州,後赴江西臨川整訓。新20師撤銷後,他們被調到第四軍

姓名:張啟宇

年齡:1929年2月

產地:廣東梅州

現居住地:廣東省梅州市梅縣

原單位:1943,5月考上信號兵,1943,分配到53軍,130師司令部。

參加戰鬥:參加騰沖戰役

家庭狀況:生活穩定。張啟宇——張老是老兵陳金侃給我們介紹的戰友。壹見面就覺得他很年輕。“我才83歲,是最年輕的遠征軍。1929年2月出生,1943年5月才14歲。我謊報自己18歲應聘通信兵(那壹年,蓋小屋,後去昆明黑林鋪集訓,後被分配到遠征軍53軍130師司令部。該師原是張學良的部隊,官兵整天罵老兵!老師姓張,後來是王×王。我們師通信排26個人,都是少尉軍官。44年難登高黎貢山。沒飯吃,沒鹽吃,有巖鹽吃,下大雨,沒地方住,戰士兄弟沖鋒後山上到處都是死屍!打怒江,打騰沖。。。抗戰勝利後,我到了沈陽。因為不想幹了,聽說207師不用打了,就開小差跑去了207師青年軍。指揮官的名字叫羅有倫!我海外的父親給我寄了200塊錢讓我去北京讀書,但是200塊錢偷偷溜到北京後什麽也買不到,於是他在48年底回到了梅縣,考上了華南大學學會計。畢業後解放,留在梅縣教書。先後在南口中學、梅縣師範任教,1989年退休高級講師,退休金4000多元!文革沖擊小,他是第壹屆梅州CPPCC的壹員。”目前身體狀況良好,說話清晰。他的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事業有成,妻子身體健康!“我很滿意我的生活。首先,我在民族危機時期抗擊日本侵略者。二、我教書育人三十八年,桃李滿天下。”臨走時,張老自豪地告訴我們!

賴樹炯

姓名:賴淑瓊

出生日期:1920籍貫:梅州市蕉嶺縣。

現居地:美國軍校經歷:黃埔軍校政治部單位及軍銜,第三分院,16:第四戰區158師473團見習軍官(上士),後至第七戰區。

自述經歷:1940 65438+10月,黃埔三分校16政治課畢業,被派往韶關曲江四戰區158師473團任見習軍官(上士),師長張發奎,師長林·。當時他們穿著草鞋行軍,背著6斤大米,被開了三次槍。(因為日本飛機經常在偵查,有煙火,會轟炸,所以要帶炒飯,以備不時之需。)第二屆粵北運動會期間,472團、473團掩護474團炸橋阻止日軍進攻。就在大橋被炸後,474團被日軍兩個中隊用三架飛機和六門鋼炮圍攻。後來日軍經粵漢鐵路、公路進攻韶關,其部隊經龍門、新豐退守翁源大汶口,被日軍包圍。12軍軍長余漢謀下令突破,第九戰區司令薛嶽派兩個師(“還我河山”部隊)增援。日軍發現後,撤退了。因為當時通訊落後,不知道日軍已經撤退了。黃色制服的粵軍幾乎與藍色制服的援軍交火(兩軍相距僅60米)。兩軍會師後,奉命追擊日軍,大獲全勝。後來部隊在惠州整編,中央下令支援駐港英軍,但不到兩天駐港英軍就投降了。部隊駐紮在廣州花縣,後來回到韶關。1942,升任上尉,暫調到二軍。指揮官是鄒紅(五名中國人),老師是張俊以。第二次長沙會戰時,他們奉命來援,但戰爭還沒結束,部隊就回廣州休息了。壹次,我隨團加強營去攻打日軍,從清遠徒步120裏到廣州九佛(蘿崗區九佛鎮)。因為漢奸密報,日軍派出三架飛機偵察,部隊隱蔽到第二天淩晨三點九佛撤退。隨後突襲番禺太和,用榴彈發射器打擊敵人,殲滅日軍200余人,受到12軍司令部嘉獎。後來第四戰區改為廣西,在韶關曲江成立第七戰區,余漢謀任司令員,蔣光鼎任副司令員。賴老提到親眼看到日軍的殘暴。日軍撤退時,賴老所在的團負責跟蹤,發現在泰陵山下有50多具中國人的屍體在燃燒。但當時軍隊中沒有隨軍記者,所以日軍的暴行無法公之於眾。1944離開部隊,轉到重慶戰時運輸隊,後到廣州華縣。

徐龍渺

姓名:徐龍渺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20 10月

籍貫:廣東梅州

現居住地:廣東省蕉嶺縣碧水西街

軍校經歷:黃埔軍校第四分校17號,曾經屬於陸軍的番號和軍銜。職務:第5集團軍,後到第2集團軍司令部。

從軍經歷:1920年6月出生(黃埔會員卡1965438+2009年7月),廣東蕉嶺縣碧水西街人,7歲隨母親移居泰國,16歲回鄉讀中專。

1940年到興寧縣,17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分校階梯班學習。錄取後步行到韶關,轉到廣西金城江(註:今河池市),再步行到貴州獨山縣的學校本部報到學習。1942年完成軍校學習,被分配從緬甸遠征返回駐昆明的第五軍。當時的指揮官是邱清泉。到達昆明後,老徐見到了壹位來自廣東潮州的教官,當時他正在軍校學習。教官在南京昆明認識壹個搞日本情報的專員。老徐在第五軍未正式入伍時,被調去加入專員手下的情報組織,負責帶領部隊保護情報組織人員的安全。老徐帶兵保護情報人員途經玉溪、普洱、思茅、車車等地,並配合保護情報人員沿滇南邊境搜集泰國。

他於1945年回到昆明,恰逢日本宣布投降參加8月5日的慶祝活動,當時他參加了陸軍總部的第二項工作,隨車前往湖南芷江(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於1945年抗戰勝利前進駐芷江,現址猶存,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投降紀念館的壹部分,何秦英任總指揮

1946抗戰勝利後,被分配到江蘇泰州負責新兵接收工作。大約壹年後,他回到了工作不穩定的家鄉蕉嶺。他是1948年去的廣州,經當時是63軍分區營長的熟人介紹加入186師司令部的(老徐說他也是當年軍校的老熟人)。1949年,解放軍軍隊南下。12年,該師退守廣西合浦後分散,小部分人員撤至海南島。老徐離開軍隊,經湛江、廣州回到家鄉蕉嶺定居。

姓名:王明勝。

出生日期:1965438+2007年6月。

籍貫:廣東蕉嶺

現居住地: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蕉城鎮原單位序號、職級。職務:四方面軍102師通信連。

從軍經歷:1943年,抓捕丁,加入四軍(鐵軍)102師通信連,任通信兵。師長薛嶽、師長張德能、師長陳偉光、副師長王作華、連長左書紅、班長張誌國。參加過1943、1944長沙第三、第四次戰役。第三次勝利,第四次失敗因為敵強我弱,戰局混亂,被迫放棄長沙。師長撤過長沙河後,306團和部分散兵仍被日軍包圍在長沙城內。經過許多困難,他們突破了日本侵略者的包圍圈,轉到朱令和湖南瀏陽的茶陵。突破日軍圍攻後,順利到達湖南郴州。當時的老師梁波在師大召開大會,表彰306團寧死不屈的戰鬥英雄,每人立下大功,獎50元。

1945年,王明勝在廣東樂昌宜章邊境繼續隨部隊作戰,直至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奉命在江西省樂昌市九江接收日本投降的軍械物資。1946轉漢口。1948年遷居廣西桂林,1949年遷居廣西柳州,被勒令解散,回到家鄉。後來他加入了* * *生產黨,幸好沒有受到文革時期的沖擊。

太多...只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