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1208-1261年),字古,漢族。他研究星象、律動、算術、詩歌、弓箭、建築,於1247年完成《蜀九章》壹書。其中,同余方程組的求解技術(現稱中國留數定理)、三斜法求積方法和秦算法(壹個高次方程的正根的數值解法)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由於對數學的傑出貢獻,秦被稱為歷史上的“大數學家”。
秦·
2.祖沖之與祖宣
祖沖之(429-500),文遠人。祖籍範陽縣(今河北省淶水縣)淇縣,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們在《九章算術》劉徽註釋的基礎上,極大地推進了傳統數學,成為重視數學思維和推理的典範。他們還對天文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的書《篆書》已經丟失了。據史料記載,他們在數學上有三大成就:(1)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六位,得到3.1415926
祖沖之
3.梅文鼎
梅文鼎:清代精通中外數學的數學家,他堅信中國傳統數學“必精”,對古代名著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又能正確對待西方數學,使其在中國生根發芽,對清代中葉的數學研究高潮產生了積極影響。
梅文鼎
4.張爽、劉輝
魏晉時期,中國的數學在理論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趙爽和劉徽的工作被視為中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的開端。趙爽是中國古代最早證明數學定理和公式的數學家之壹,並對《周快舒靜》做了詳細註釋。劉徽註解的《九章算術》,不僅從總體上對原書的方法、公式、定理進行了解釋和推導,而且在論述過程中進行了許多創新,甚至寫出了《孤島計算法》,利用重力差技術解決了與測量有關的問題。劉徽的重要任務之壹就是創造割線,為圓周率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科學算法。
5.張衡
後漢書提到張衡寫過壹本書《論計算失敗》。這本書在唐朝後期就已經失傳了,以至於唐朝的張淮太子李習安都懷疑張衡根本沒有寫過這本書,但因為陵縣是網絡世界,所以叫陵縣。從劉徽對《九章算術》第二十四題的註釋可知,有所謂“張衡算”。所以應該肯定張衡寫了壹本數學書。從劉輝的這個筆記可以看出,張衡把立方體質量和球體命名為渾。他研究了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了球的體積,其中圓周率的值確定為10的根,比較粗糙,但這是中國第壹個得到π值的理論。另外,根據錢寶玉對《陵縣》的校勘:“(日月)直徑為當日的三分之壹,地的三分之壹”,那麽當時的π值等於730/232=3.1466,比10的平方根更準確。不過,現在看來,錢葆楨的校勘未必都符合張衡的原始數字。
張衡
6.李誌
原名李治、仁青、敬齋,欒城(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人。金元時期的數學家和詩人。金正大末中進士,辟知周俊。金死後,他住在北方的壹個小村莊裏,經常和元好問壹起唱歌,元好問被稱為“李源”。晚上封閉龍山(今河北省元氏縣),隱居講學。從元世祖到元初,他被翰林學士召去,上任數月,又因舊病辭官。能詩,有《靜齋集》,今有考證著作《靜齋古今》傳世40卷。此外還有《圓海鏡》12卷(1248)、《壹古衍斷》3卷(1259)、《盤說》40卷、《弼書叢鑒》12卷。葉莉對數學的主要貢獻是天體術(設置未知平行方程組的方法),用於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內切圓和外接圓的性質。
李誌開元書
7.賈憲
北宋人大約在1050年完成了《黃帝細草九章》。原書失傳,但主要內容被楊輝著作(約13世紀)抄錄,可代代相傳。楊輝的《九章算法詳解》(1261)中有壹個“方術法門源流”的圖解,說明“賈憲用此術”。這就是著名的“賈仙三角”,或者說“楊輝三角”。《九章算法詳解》還記載了賈憲對高次方根的“增乘開方法”。
楊輝三角形——二項式數組
8.張秋儉
清河(今邢臺市清河縣)是公元5世紀著名的數學家。他從小聰明好學,熱愛算術。我壹生從事數學研究,成績斐然。“百雞問題”是中世紀關於不定方程整數的典型問題,揚克對此有著獨到的見解。著有《張秋儉suan經》三卷本。後來的學者,北周的甄鑾和唐代的李先後對該書進行了註釋。劉為計算經典寫了很好的草。計算經典的風格是問答式,組織嚴謹,用詞古雅。它是中國古代數學史上的傑作,也是世界數學數據庫中的壹份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