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藝術設計第十五講第四講_包豪斯發展的三個階段01

藝術設計第十五講第四講_包豪斯發展的三個階段01

包豪斯發展的三個階段?

根據校長任期的不同,Bos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格羅皮烏斯的1919-1928,邁耶的1928-1930,密斯·範·卓琴的1930。

(壹)第壹階段?

包豪斯的基本目的是通過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的結合,圍繞統壹的對象——“建築”(在格羅皮烏斯的概念中,“建築”既指建築,也指人的生活環境),重建藝術與文化的整體性。把建造“大廈”作為藝術活動的目的和原則是從羅斯金和莫裏斯那裏繼承來的。包豪斯根據學生的能力,努力把未來的建築師、畫家、雕塑家培養成具有獨立創作能力的能工巧匠或藝術家。工藝技術人員和藝術家應該找到相同的方法,這將使他們在建造“建築”時密切合作。

格羅皮烏斯將自己的學校視為設計文化學校。學校有兩個原型:建築公會和大學模型。格羅皮烏斯認為,作坊裏的基礎手工藝教育是任何壹種藝術創作的必要基礎。他孜孜不倦地強調,教育活動的最高價值在於它的完整性。如果學校沒有車間,就不可能形成這種誠信。包豪斯教育的基礎是新教師觀,即教師應該是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的和諧統壹。

在包豪斯的本科階段,學生除了課堂教學,還會根據自己在某些材料方面的特長,定期到壹家工廠進行學習和實習。根據現代工業的要求,他們學習勞動管理和節約原材料和生產資料的方法。他們在學習材料加工技術的同時,還學習壹些應用課程,學生本科畢業時獲得學士學位。最優秀的畢業生可以進入高級班,也就是所謂的“結構思維班”。提升班的教學以包豪斯的實驗車間為基礎,結合具體產品的設計和制作。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學生與許多專家打交道,解決設計和生產中的各種問題。在德紹時期,鮑斯的車間變成了壹個設備齊全的實驗室。在教學過程中,在與設計的有機銜接中,實驗室生產出高質量的現代工業產品樣品。包豪斯同時試行對學生的藝術教育和技術教育,使學生具有雙重能力,合二為壹;然後將經過培訓的藝術生送到工業部門,克服早期機器生產造成的技術與藝術的脫節,恢復和重建藝術家與生產世界失去的聯系。這就是格羅皮烏斯所說的“藝術與技術——新的統壹”。

包豪斯的第壹個集體創作是“索默菲爾德別墅”。格羅皮烏斯主張以建築為中心實現造型藝術的結合,而多斯布格首先追求造型藝術、建築、詩歌、音樂中風格的相似,以及風格形成方法的相似。在“索末菲別墅”落成典禮期間,杜斯布格以私人身份來到包豪斯所在的魏瑪講學,主持造型討論課,公開挑戰格羅皮烏斯,倡導“用最簡潔的手段實現最簡單的風格”,宣傳理性控制創作過程的“機械美學”。他使用的圖形只有正方形和直角,他使用的幾何圖形只有平行六面體,他註意到了原色——紅、藍、黃。

包豪斯的壹些學生陶醉於“純粹”的形式,導致包豪斯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向形式探索中的理性主義過渡。

在包豪斯的早期作品中,功能主義傾向並不明顯。甚至羅格·皮烏斯自己的設計,如魏瑪公墓的卡普暴動紀念碑,仍然表現出對後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的興趣。1925-1926根據格羅皮烏斯和邁耶的設計,在德紹新建了教學樓、車間和宿舍。這些建築的內部裝修、家具和設備都是由當時包豪斯最優秀的學生、包豪斯家具工坊的負責人布魯赫特設計的。他完全接受格羅皮烏斯的“藝術與技術——新的統壹”的概念。在藝術設計上,他試圖吸收現代工業生產技術,使用更便宜實用的材料,解決標準化問題。

格羅皮烏斯晚年反思,包豪斯最寶貴的教育經驗是什麽?他認為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性、獨創性和創新意識。他在1924出版的《包豪斯的概念與結構》壹書中,在闡述預備學校的教育思想時,要求學生自覺摒棄對任何固定風格和流派的模仿。預科的目的是揭示學生的個人潛力,並使其向自己需要的方向發展。問題不在於壹個人天賦的高低,而在於每個人在節奏、明暗、色彩、材質屬性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長處。所以壹定要優先發展學生最有特色的能力,同時均衡發展他的其他能力。預科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考驗,也是老師展示他其他能力的地方。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自己的創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的道路;不是把某種風格強加給別人,而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