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學習模式隨筆1第壹,教師要審時度勢,有意識地加強心理調節。
教師不健康的心理可能導致學生人格不完整,不能正確處理學生、教師、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壹旦爆發,可能會傷害學生的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本身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規範自己的語言。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老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另外,作為老師,要“學會為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才能真正有心理安全感。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開闊視野,也可以讓他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情,少經歷焦慮和挫折,對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第二,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堅決抵制各種誘惑。
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誘惑,教師尤其需要樹立自尊、自強、自律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動者和具體實施者。壹個成功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上營造和諧溫馨的氛圍,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反之亦然。因此,教師保持樂觀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學習,我知道教師要善於自己的心理調節和保健,了解自己,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積極健康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第三,教師應該發掘他們的潛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對心理調節的技巧和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壹定的了解;通過對個別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對識別和認定心理異常有了進壹步的認識,有了壹定的指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好的老師會潛移默化地用自己的語言、行為、情緒感染學生,督促學生積極投入學習;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體驗到愉悅和滿足的感覺,表現出對老師的尊重和熱愛。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開放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第四,教師要面向學生,爭做陽光教師。
作為壹名教師,要以身為人民教師為榮,增強人生信念,面向學生,肩負教育責任,堅守崗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師職業的教師永遠成不了好教師,更談不上培養出傑出的人才。教師要努力做壹個陽光教師,有健康、平和、寬容、大度、崇高、自信、積極的心態,有化尷尬為和諧、化壓力為動力、化痛苦為快樂、化陰霾為陽光、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面對孩子,要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要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父母,要能像陽光壹樣真誠交流;面對教育,要有陽光平和的心態;面對教學科研,要有陽光般的積極熱情;在發展面前,要有陽光般的無窮能量。給自己陽光,妳就給學生傳播陽光,給大家帶來陽光。讓我們永遠記住:“給妳壹點陽光,它就會燦爛。”調整心態,熱情學習,快樂生活,快樂工作。
經過十天的訓練和學習,我已經找到了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我想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來教育我的學生,更加關註他們的心理發展。我相信這次培訓給我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它將會有壹個延續,影響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和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努力學習,把所學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在教師心理健康學習的經歷上,我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獲益匪淺。在學習了很多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後,很多之前的問題都解決了,真正體會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的宣言近年來壹再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上的疾病和衰弱,而且是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良好的狀態。”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過這次學習,我真的覺得不僅是學生,老師也應該保持心理健康,而這個問題壹直被我們大家所忽視。老師經常要做學生的心理工作,為學生排憂解難,誰來解決老師的心理壓力?教師作為社會中的壹個特殊群體,由於自身的社會角色和社會任務,以及自身身份認同和社會認同的不對等,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困惑和壓力。
老師的工作環境是學校,整天和上級,和學生在壹起。社會分工的其他工作是為某壹方面的物品或人或某壹段時間服務的,而教師是為人——成長的人服務的,肩負著引導他們成長的重任。不做這份工作的人,八小時後是無法理解自己在為學生的成長和未來做什麽的。當老師簡直就是壹份比較累的工作。然而,社會對教師的認可卻使教師失衡。在外地的公交車上看到壹句話:公民要尊師重教。朋友看到後說:看妳們老師多受重視。我苦笑了壹下,說:“市民做不到的,就是社會提倡的。”因為教師收入低,壹些家長只關註學生的短期成績,責怪老師,所以老師得不到社會真正的關註,壓力太大。由於他們所謂的“面子”,當他們出現心理問題時,得不到專業人士的治療,甚至在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普及的情況下,老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了心理障礙和疾病,這是壹種普遍現象!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垮下來是常事,所以現在輿論已經開始關註教師的“亞健康”狀態,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多的問題來自心理。那麽,教師如何避免或切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呢?
首先,我們應該拓寬視野,豐富我們的業余生活。個人認為,運動是調節身心的好方法。找幾個朋友在運動場上揮汗如雨後,不僅疲憊的身體得到了鍛煉,而且有資料指出,在運動過程中,身體內部會分泌壹種物質,俗稱“快樂物質”,使人放松、愉快。
第二,要有知心朋友。經常和他們聊天,好的壞的;驕傲,沮喪:大,小...和大家說說話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方法。
第三,好好利用妳的假期。對於平時假期很少的老師來說,可以選擇去附近地區看看,去市區看看,或者去家鄉的知名景點看看。當然可以。老師的兩個長假,是妳放松心情,調節心情的最好時機。
第四,照顧家庭。當壹切都不順心的時候,家是妳永久的庇護所。永遠不要試圖只關心每個人,不管小家。最後,妳可能會失去兩個家。
以上是我的經驗,收獲巨大,經驗可能很膚淺。有些建議僅供同仁參考。當然,記住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關註自己的心理,正視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大家都能保持開放的心態和良好的心態!
從教範文3開始,我就壹直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全方位、多角度、近距離地接觸心理健康咨詢工作。這次培訓不僅有專家授課,還有同行的互動交流,對我的觀念和理論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說是感慨良多。
現代社會復雜的社會現象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帶來了升學、就業、競爭等諸多壓力,引發了學生心理疾病的上升。我們的老師經常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從低效費力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擺在當代學校教育面前的壹個非常嚴峻的課題。培訓中,聽了專家列舉的當今青少年中真實的、令人震驚的心理健康疾病後,我深深體會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每壹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早日加入到這項工作中來。
剛接觸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時候,我不禁疑惑:心理健康活動課和思想品德課不是壹模壹樣的嗎?通過培訓,我走出了這個誤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區別,說教和輔導有很大的區別。我理解心理健康課程不同於傳統的學科課程。是學生自我探索、自我認識、自我調整、自我完善的過程。以互助自助為機制,學生自身的經歷和感受對其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通過訓練,我認識到學生本身是心理發展的主體,教育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心理的自我矛盾運動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在心理活動課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思想、言行、需求、情緒等因素,盡力滿足各類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處理他們面臨的各種困惑。設計活動時,要營造寬松的心理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組織互動時,要為學生提供壹個扮演主角的舞臺,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可以理直氣壯地傾吐自己的感受,宣泄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是以引路人和幫助者的身份出現的,就像杜威說的那樣:“教師是引路人,他握著舵,學生用很大的力氣把船劃向前。”
學完這些知識後,我突然發現自己在不經意間有意識地應用了現在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雖然整個培訓只有幾天,但是我學到了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為以後的工作積累了壹些經驗,受益匪淺。它填補了知識的盲點。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壹定會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工作中,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關於教師心理健康學習模式的體會論文4
今天聽了壹場精彩的“幼師心理健康”的演講。通過這次學習,我對“健康”有了新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註身體健康。其實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註心理健康。幼師直接面對的是年輕的心。為了更好地教育幼兒,教師本身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基本上教師的心理健康還是可以接受的。壹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關註孩子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壹步明白,在工作中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對於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做壹個樂觀、獨立、包容、平和的幼師,讓自己以最愉悅的心情盡可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總之讓我深深明白,和可愛的孩子壹起磨練是壹種幸福,和心愛的幼兒教育壹起成長是壹種幸福。我們要做壹個真正合格的幼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