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河南博物館屬於哪裏?

河南博物館屬於哪裏?

河南博物院目前擁有1.7萬件/套以上,大部分是珍貴文物,其中以青銅器、玉器、陶瓷、石雕最具特色,是見證和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的文化藝術殿堂。原來有“中原古文明之光”的基本陳列,還有“河南省古代石雕藝術博物館”、“河南省古代玉器藝術博物館”、“楚青銅藝術博物館”、“明清工藝珍品博物館”的專題陳列。目前主展館閉館升級功能,在西附樓開展“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等臨時展覽。

河南博物院以“弘揚固有文化、倡導學術研究、增長民眾見識、促進社會文明”為宗旨,以建設“國內領先、世界壹流”博物館為目標,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精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是領略中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是增進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

顛倒,人間正道滄桑;驀然回首,我們走過了壹段曲折的歷程,我們的足跡深深地鐫刻在歷史的深層——河南博物院從1927成立至今,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傾註了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如今,隨著民族的復興,祖國的繁榮,她正逐步走向輝煌,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河南博物館的發展令人驕傲,令人鼓舞。作為中國博物館發展史的壹個縮影,它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河南博物館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之壹。早在1927年6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馮玉祥將軍就在《治豫政綱》中提出了“教育是立國之本”的思想,並盡最大努力支持文化教育事業。同年7月,在馮玉祥將軍的親切關懷下,、、何被省政府任命為河南博物院籌備委員,隸屬於省教育廳,並將開封法院西街原學校大樓定為館址(今開封市三聖廟街),這是河南博物院發展的開端。

然而,這座河南解放前唯壹的博物館,自誕生之日起,就隨著時局的動蕩走上了壹條坎坷的道路。1928年5月,原河南省政府將河南博物館更名為“民族博物館”,以展示各民族的歷史和現狀,宣傳民族和睦、世界和諧的理想,並改為省政府直接領導。同時劃撥部分被沒收的劉師古堂遺產作為專項資金,限期開放。國家博物館的宗旨是“啟發人們的知識和文明,湧動他們的生活,促進社會文明”,廣泛收集歷史、自然科學、農業、藝術和身體健康方面的實物資料。同年6月10,10,在沒有藏品的情況下,利用大量模型等手段成功舉辦了第壹次展覽。

四神雲氣壁畫描繪了壹幅奇幻奇幻的畫卷,龍、虎、朱雀、怪獸、神山、靈芝、奇花異草、雲氣構成了漢代人想象中的來世世界。這幅壁畫規模巨大,文化內涵豐富,繪畫藝術高超,為漢代壁畫所罕見。也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格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墓葬壁畫。

1930 65438+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將“國家博物館”恢復為“河南博物館”,確定為省教育廳直屬的社會教育機構。65438+2月23日,教育廳任命管百義為館長,收回人民師範的房子作為古董陳列室。1931 1 10月20日,河南省教育廳頒布《河南省博物館機構設置規定》,明確博物館的宗旨為:“1。弘揚固有文化;第二,促進學術研究;第三,增加人們的知識;第四,促進社會文明。”同時成立了保存部和收藏研究部兩個部門,成立了由民政廳廳長、教育廳廳長、河南大學校長、博物館館長組成的七人理事會,將國家博物館原有的19展廳調整為7個,並拆除了大量民族服飾和模型,豐富了歷史文物。從1930到1937這八年間,河南博物院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館藏歷史文物最為豐富精美,具有河南地方特色,湧現出以關柏毅為代表的壹批高水平研究者。從此,河南博物院聲名鵲起,贏得海內外廣泛贊譽。七七事變爆發於1937,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為避免文物遭到破壞,館藏的68箱主要文物被迫移至重慶,工作陷入停頓。1940日偽滿戰爭時期,河南省博物館更名為“河南省博物館”,下設事務部、博物館保存部和研究部。抗戰結束後,國民黨河南省政府派謝孟崗作為接收人,接管了日偽當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館。但由於解放戰爭爆發,國民黨政府忙於內戰,經濟嚴重匱乏,經費緊張,博物館舉步維艱。

武則天的金竹簡這不僅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壹壹張金竹簡,也是武則天留下的唯壹壹件與自己有關的可移動文物。對研究唐代歷史、武則天的政治思想、武則天時期的書法、古代送簡制度、古代收禪制度都有重要價值。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解放了古都開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教育和文化事業,立即成立了以趙甘亭為主的三人管理小組,進駐博物館,進行整理。1949 165438+10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廳廳長曲乃生為館長,開始組織人員,整理文物和展室,修繕房屋和設施,開展經營活動。博物館又壹次出現了生機和繁榮。

1953根據中央文化部關於地方博物館的方針、任務、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意見,河南省博物館被確定為地方博物館。1961年,河南省博物館從開封遷到省會鄭州,有了很好的展覽場地。然而,就在博物館有計劃、有秩序地開展各種經營活動時,壹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在被發現之前,鄭州商城只是壹個普通的商代早期城址。1974在鄭州商城發現的。其規整的造型和古樸的裝飾花紋,顯示出只有壹代商王才有的能力和身份。那是淩渡·方丁!它的發現為確定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文革10年,博物館組織癱瘓,業務荒廢。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河南省博物館逐步走向完善,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特別是到了80年代,博物館的實力不斷壯大,機構設置趨於合理,設立了展覽部、保管部、社教部、圖書館、研究部、中原文物部、辦公室、行政部、保衛部等部門,建立了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博物館呈現出壹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日月交替,滄桑巨變。歷史的車輪進入了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日益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進壹步促進了民族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由於河南博物館的建築建於65438年至0958年大躍進時期的鄭州,無論是建築形式、建築規模還是內部設施都難以滿足當今博物館日益發展的需要。因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高瞻遠矚,決定在八五期間在省會鄭州建設壹座具有當今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博物館。1991年秋,根據--同誌的有關指示,在原省委書記侯宗斌、原省長--等領導同誌的積極努力下,國務院決定由國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資興建新大樓。

“福號_尊福號_尊”年代屬於殷墟青銅器二期,是我國發現最早的鳥形銅像。它的整體形狀是壹個昂著頭的a字形。_尊的生動造型,結合蟬紋、雙頭夔文紋、饕餮紋、盤蛇紋等復雜紋飾,使整個器物看起來更加凝重陰森,蘊含著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懷和審美觀念。這是壹件罕見的藝術品..

新館位於鄭州市農業路中段,占地6543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近3億元,歷時5年建成。主展廳位於校園中心,呈金字塔形狀,後面是文物庫房,四角有電教樓、綜合服務樓、辦公樓、培訓樓等。整體建築結構嚴謹、宏偉、古樸典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也體現了中原文化的特色。

按照國家現代博物館的要求,新館內部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有自動消防系統、安全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文物保護系統、電教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等設施。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決定將中原石雕藝術博物館與河南省博物館合並,組建河南博物館。河南博物館的建立是河南博物館發展史上的壹個裏程碑,是中國博物館史上的壹件大事。

河南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文物豐富。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壹。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在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為河南博物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玉柄鐵劍玉柄鐵劍,學名玉柄銅芯鐵劍,出土於河南三門峽虢國國君墓。它由鐵劍體、銅柄芯和玉劍柄組成,銅柄芯連接玉劍柄和鐵劍體。是典型的匕首,號稱“中國第壹劍”,其實,應該叫“中國第壹鐵劍”。

河南博物院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文物的收藏。但由於當時缺乏豐富的經驗,博物館的工作非常盲目和隨意,藏品的收集往往是簡單的“珍藏”,相當復雜,良莠不齊。

蓮鶴方壺壺是壹種青銅酒器,是壹種重要的青銅禮器,古人用來祭神祭祖,宴賓客。銅壺作為青銅時代極具生命力的壹種青銅器,其形制不斷變化發展,而蓮鶴方壺是青銅時代的絕世珍品,也是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河南博物院最早的藏品之壹。

從1930到1936,舊河南博物院的保存事業蒸蒸日上,在藏品的收集、整理、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在關百義先生的帶領下,先後接收了古物保存委員會保存的全部文物,包括1923年新鄭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器、1925+065438+10月鄢陵城關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洛陽等地的石刻等。在1934和1935,先後收藏了大量古代名人名畫和近現代藝術品,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博物館藏品的數量和質量。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博物館還主動進行了多次實地發掘,獲得了大量出土文物。這壹時期的藏品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上乘,彌足珍貴。例如,蓮花鶴方壺、大型鼎、王子嬰二級爐、編鐘等。新鄭出土;登封縣九玉柄;石刻有北魏石棺、劉根造像碑、八種造像、隋代四種造像、佛塔碑文、唐代童子墓誌、宋代二體石經、晉代進士碑文等。因為擁有大量的文物,大大提高了在全國博物館行業中的地位,在國外備受好評。當時有這樣的評論:“除了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在中國博物館藏品中排名第二。”

抗日戰爭時期,為確保文物安全,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員精心挑選了5678件文物,65438幅拓片+0162冊圖書,1472套(卷),裝在68個箱子裏運到漢口,存放在法租界。1938年9月,隨著國內形勢日益危急,存放在漢口的文物被運往重慶,從而避免了日寇的劫掠和破壞。至於遺留在開封的文物,開封淪陷後,大部分青銅器和鐵器下落不明。存放在重慶的文物68箱,由國民黨政府於6月1949 165438+10月選出,其中文物5119件,圖書1450套(卷)運往臺灣省。至此,河南博物院已被大大削弱,苦心經營20多年的文物博物館已無精品可言,博物館名存實亡。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得到了占得先機,重整旗鼓,大力開展文物征集工作,通過調查、收購、捐贈、發掘、遴選、調撥,迅速恢復了生機。而且館藏文物的數量和質量都不是過去能比的。截至目前,館藏文物已達10萬件,特別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和古陶瓷,享譽世界,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如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彩陶,臨汝出土的鸛、石斧彩陶,鄭州窯-青銅器,淅川出土的楚青銅器,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的青銅器,三門峽郭墓地出土的青銅器,扶溝出土的楚金銀幣,洛陽唐三彩,和鈞瓷。此外,自1954以來,該館多次派藏家到革命老區調研、參觀,收藏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同時還接收了省軍區、省民政廳等單位移交的部分革命文物和相關資料,其中不乏珍品,如《太平天國公告》、《義和團旗幟》、《吉鴻昌烈士死時的血衣》、《彭雪楓烈士遺物》、《靈島周報》、《新青年雜誌》、《紅旗》、《中州評論》、《黎明報》等。

近十年來,隨著文物工作的深入,埋藏已久的地下文物終於重見天日,重新出現。為配合河南省博物館的建設,發揮河南作為文物大省的優勢,從不同側面再現河南燦爛的古代文化,在省委、省政府、文化廳、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從中央、省、地市級文物單位征集了壹大批精品文物。這些精品文物,猶如鑲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珍珠,放射出璀璨的光彩,必將以無窮的魅力吸引無數海內外遊客。

展覽是壹切業務工作的中心環節。河南博物院自成立以來,壹直圍繞這個中心開展工作。“國家博物館”時期,“國家模型展”是河南博物館歷史上第壹次舉辦的展覽。展覽以雕像為主,配以照片,展示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模型。展覽後,在當時的開封社會各界和市民中引起轟動,“遊人堵路”。

“河南博物院”1930至1937期間,在廣泛收集歷史文物、民間文物和各種自然標本的基礎上,先後開設了13展廳。如安陽殷墟出土器物展室、新鄭古器物展室、洛陽古物展室、巖石展室、國家模型展室、開封索國寺舊集文物展室、石雕展室、藏經展室、植物和礦物標本展室、書畫展室等。由於當時的陳列水平有限,在“唯物論”思想的指導下,陳列質量較差,但仍可看出當時的“河南博物院”已初具規模,是國內壹座輝煌的博物館。

賈湖骨笛這是壹種來自古代的笛子。出土於河南中部淮河上遊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它由鶴和鳥的中空尺骨制成,可以演奏大約七個音節的音樂。它的發掘改寫了中國音樂起源的時間和歷史,是中國古代音樂文明史上的奇跡。

65438年至0937年,文物藏品運抵重慶後,開封博物館的藏品繼續陳列開放,但數量和質量都大為遜色。1938年,侵華日軍占領開封,博物館被迫停止活動。直到1940日偽軍統治下該館更名為“河南省博物館”,才開設了原展。

解放後,河南博物院獲得新生。1949-1961期間,除了河南自然環境與資源、河南歷史、河南革命文物三個基本展覽外,還舉辦了幾十個展覽,大部分都與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和政治運動有關。如從猿到人的展覽(1950)、壓抑-展覽(1951)、偉大祖國展覽(1952)、青銅器展覽(1952)、青銅器展覽等。

前人在評論汝窯釉色時,說“天藍色最珍貴,粉色最珍貴,天藍色最珍貴”。這種天青釉雕花鵝頸瓶,瓶口小,瓶底大,瓶身輪廓呈圓滑的“S”型曲線。釉面光亮,釉層下藏蓮花紋,這在汝窯傳世品中是從未有過的。

1961到1966這段時間是河南博物院穩步發展,展覽較多的時期。遷鄭之初,與省文物隊聯合舉辦河南省歷史文物展覽,展出文物2000余件。每天都有觀眾湧入,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1963舉辦的河南革命文物展,用實物、圖片、繪畫、文字系統再現了河南革命鬥爭的歷史。1964年,在原有歷史文物展覽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的研究、設計和制作,舉辦了遷鄭後的第壹個基本展覽——河南歷史展,反映了古代河南歷史的概貌。

“文革”期間,展覽工作受到極大沖擊,展覽被汙染為“黑展”,被查封。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博物館工作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舉辦了幾次教育展。如抗大校史展、焦事跡展、紅旗渠展、羅陽煤礦史展等。

從1977到1997這20年,可以說是河南博物館大發展的20年,展覽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國家文物博物館的地位逐步確立。首先,1980,河南歷史展恢復。展覽在文革前展覽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采用了新的展示設備和手段,使其更具科學性和普及性,真正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園地。自1981以來,先後舉辦了河南革命文物展、古代雕塑藝術展、古建築藝術展、明清書畫展、館藏精品文物展、楚國青銅器展等數十個展覽。參觀人數逐年增加,年均觀眾超過30萬人。

尤為引人註目的是,通過6年多的醞釀和深入研究,在河南博物院的集體智慧和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及兄弟單位的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在落成當天隆重推出了《河南古文化之光》、《中原百年風暴》、《河南古代石雕藝術》、《河南古代玉器》、《河南古代建築》、《楚國青銅器》、《明清青銅器》。特別是《河南古文化之光》是河南博物院近70年來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內容更充實的展覽。展廳面積3200多平方米,展品1000余件(套),均屬文物藏品,集中展示了河南古代文化的輝煌成就。在內容上,壹改傳統模式,盡可能增加觀眾對項目的參與度;形式上,廣泛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讓觀眾真正賞心悅目;在講解手段上,配備了電腦控制自動放大錄音講解、視頻放大、聲控幻燈、感應錄音講解等先進設備,增加了觀眾參與的部分項目,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觀眾對文物的知識性、觀賞性和娛樂性需求。

此外,河南博物院自成立以來,壹直在為中原文物如何走出河南,走向世界做出積極的努力和嘗試。比如1935-1936年在倫敦舉辦的中國藝術國際展,當時河南博物院選送的8件新鄭出土青銅器在倫敦引起轟動,受到海外觀眾的高度評價。70年來還在國外舉辦和參加過展覽:1980丹麥、瑞士中國珍品展,1985日本中國泥人藝術展,1986日本黃河文明展,1987美國中國泥人藝術展。1990中國漢文明展,1991法國史前文物展,1992澳大利亞皇帝中國展,1993丹麥皇帝展,1993丹麥皇帝展。通過展覽,我們加強了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也讓更多的海外觀眾更加了解河南和源遠流長的中原深厚文化。

4.從《河南博物館學報》到《中原文物》

具有70年歷史的河南博物館,不僅是文物薈萃之地,文化教育之地,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特別是在解放後的四十多年裏,河南博物院在科研領域培養了大批人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29年,殷墟文物進館後,當時的河南博物院聘請了考古學家關百義為成員,對甲骨文和各種器物進行研究和修訂,並成書出版。1930年底,管百義先生接任館長壹職,同時成立研究部,科研工作進入正式階段。據粗略統計,在1931-1938期間,河南博物院共出版了100余冊各類文物目錄和研究著作。比較重要的有《壹闕石刻圖》(管百義)、《石畫》(管百義)、《殷墟實物存真》(管百義)、《殷墟人物存真》(管百義)、《新鄭古器考證》(管百義)、《南陽漢畫畫像》(管百義)、《河南進士考證與殷墟第壹集解讀》(許)、《石刻收藏報告》(孫)和《河南博物館自然科學報告》(傅)。在研究內容上,具有濃郁的河南地方特色,充分發揮了地方博物館的優勢。在研究方法上,他們重視實踐,研究者經常走出書房親自參與文物和標本的收集和整理。如1935年八月,關柏義在薊縣山表鎮發掘戰國墓;1936年春,孫參與殷墟第十三次發掘;9月1936至10月165438+,許、郭育才在輝縣發掘。

1936年7月,王有橋任館長後,為了“陳列文化,研究學術”,創辦了《河南博物院學報》,因日軍入侵於1938年3月停刊。短短兩年,* * *出版了15期,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真是名副其實的“琳琳郎朗,匯聚壹堂,成了中州古文化的大觀”不僅可以詳細了解河南博物館的發展歷史,還有壹批重要的考古理論、考古調查報告、考古研究論文,直到今天仍然是重要的學術參考資料。

建國後,隨著博物館的快速發展,科學研究也逐漸深入。在過去的40年裏,盡管受到許多政治運動的影響,但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有數以千計的考古發掘報告和學術論文,出版了數十種專著和通俗讀物。比較重要的有《中國陶瓷素描》(河南省博物館編著)《龍門造像銘文》(河南省博物館編著)《河南省博物館》(中國博物館7號)《中國奴隸社會》(徐順展)《漢代堆積鑄件》(唐文星)《中原古文化》(徐順展)《夏文化研究論文集》。《黃河文明的曙光》(徐順展),《河南文博考古文獻記載》(孫傳賢主編),《漢畫——河南漢代畫像研究》(周舟,),河南博物館落成隨筆等。

65438-0977年,由河南省博物館主辦的第壹份省級文化期刊《河南文博通訊》創刊。已故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刊物問世後,迅速引起國內外讀者的關註。1980年,為進壹步擴大影響,改為國內外公開發行,1981年更名為中原文物。20年來,《中原文物》始終肩負著向社會宣傳文物保護政策、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術繁榮的多重使命,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獨特風格的學術期刊,越來越受到文博界的關註。成為研究史前文化、夏商文化、漢畫、楚文化和科技考古的重要園地,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壹級期刊和全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截至目前,《中原文物》已出版近百期,學術論文和考古報告2000余篇,還有《河南省考古學會會報》、《魏晉南北朝佛教學會會報》、《論仰韶文化》等專刊,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反映了中原大地文物博物館的工作。

從《河南博物院院刊》到《中原文物》,我們不僅看到了河南博物院幾十年的輝煌歷程,更深刻地認識到,豐碩成果的背後,有著河南博物院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他們默默耕耘,為河南博物院的發展和科學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管百義先生是20世紀30年代著名學者、古生物學家,河南博物院的創始人。他學識淵博,著述豐富,在歷史學、金石學、考古學、甲骨文、方誌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傑出的創造。孫先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為漢畫研究開辟了新天地,奠定了漢畫研究的基礎。解放後,河南博物院人才濟濟。同誌如詹、韓、楊煥成、孫傳賢、任、、王應三、、唐文星、等。著述豐富,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如今,他們有的已年過七旬,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齡,卻默默奉獻在文化藝術戰線,不知道老年即將到來。更可喜的是,在老壹輩專家學者的指導和鼓勵下,湧現出壹大批後起之秀。他們不僅有紮實的文物知識,而且善於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這是我們的事業成功和繁榮的根本保證。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河南博物館的美好未來。

河南博物院今天的輝煌,是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是河南博物院幾代人奮鬥的結果。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全體工作人員的不懈追求,河南博物院將以嶄新的姿態、現代化的管理、多功能的服務、優美典雅的環境引領時代潮流,為中原增添新的輝煌。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8號

交通線路:公交(B1、83、32、39、42、61、69、96)、出租車(距離鄭州火車站約10公裏,18分鐘車程,車費大致25元)。

參觀門票:免費(憑有效證件)

開放時間:春、秋、冬季:9: 00-17: 00 (16: 00):夏季:9: 00-17: 30 (16: 30)閉館日:周壹(國家除外)

郵政編碼: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