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長笛的問題

長笛的問題

長笛的介紹和分類

——蘇州周萬春琴行演奏管樂器。

長笛簡介

長期以來,關於中國竹笛是何時產生的,眾說紛紜。浙江余姚河姆渡近幾年出土的文物中,有壹種骨笛與我們今天的六孔笛非常相似。距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應該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此外,還有7支美國華僑收藏的戰國銅笛。湖北省睢縣出土的戰國初曾侯乙墓中橫吹的兩支笛子;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公元前168年)出土的橫吹長笛兩支;廣西桂縣蘿蔔灣

壹號墓出土的七支由兩段竹子制成、按音孔橫吹的笛子,證明笛子是最原始的樂器,比其他任何樂器都要早幾代。

根據《呂春秋》、《玉海》等文獻記載的黃帝命淩倫伐昆侖之竹為笛的傳說,以及睢縣出土的兩支竹笛,推斷中國最遲在黃帝時代(公元前2400年)就已有竹笛,而在漢晉時期,則根據音律理論制作長短不壹的笛子。《晉書》載有笛子演奏家烈和的壹段話:“凡樂合奏,隨聲清濁,簫聲時長時短。裝啞者,用三尺二笛,故稱二尺九調。傳說漢魏時期。這都是自然的……”。與此同時,蔡勛、梁武帝等人都制作了十二音長笛。笛子是有節奏的,所以是“八音、七音、無和”。到了晉代,已經有了“舜帝”(豎吹,管內有開槽的木塊,吹起來會發出聲音)和“手笛”(長九寸,類似於今天的高音笛)。隋朝以後,為了解決十二音笛過於復雜的問題,出現了壹種可以演奏半音階的笛子。在唐代的呂彩中,被制成“尺八”豎吹,當時很流行。它隨著唐朝的雅樂傳到了日本。同時,劉做了壹個七星管,上面放了壹個笛膜,幫助發聲。他也是第壹個講笛子電影的人。宋代出現了中間有吹孔、兩手交叉的“叉笛”。據《宋史》記載,此笛可作十二旋相宮,亦可作八十四調。它的系統小如優雅的笛子,長9英寸如黃色的鐘管。它有六個戲法,四個左,兩個右,由樂師執。當兩只手交叉懸掛時,它有壹個拱形。請叫它陳宮管。“這種笛子類似於今天的大嘴笛。宋代以後,竹笛的形制與現在的六孔竹笛壹模壹樣。由於戲曲的盛行,竹笛成為戲曲伴奏的重要樂器。

竹笛的結構

竹笛是用竹筒做成的,裏面是空心的,外面是圓柱形的。管體上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音孔,2個輔助音孔。笛身由竹筒制成,內部中空形成內室。由軟木制成的塞子安裝在噴水孔上端的管道中壹定深度。吹孔:是笛身左端的第壹個孔。笛子能發聲,就是空氣通過吹孔註入笛子管內,使笛膜和竹筒內的竹簧振動。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個孔。主要用於貼笛膜。笛膜在這裏起到了改變音色的作用。笛子沒有膜孔也能吹,但是有膜卻得不到特有的音色。笛膜:壹般是用蘆葦膜做的,搓後用小方塊。氣流振動笛膜後,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音孔:(按指孔)* * *壹共有六個音孔。如果分別打開和關閉這些音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音孔可用於調音,並在限定笛子的最低音域中起作用。

音孔下端的兩個孔可以用來調節高音,美化音色,增加音量,也可以用來飄耳。

海底又稱笛腦,是笛塞內緣至吹孔中心的壹段笛身內腔,阻止氣流向上流動,使微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絲弦是用來把絲纏繞在笛身的,有21到24個通道,起到保護笛身不斷裂的作用。

浮耳:系在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織而成。

入口:通常笛身左端(或兩端)鑲嵌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稱為鑲嵌。

竹笛的品種和規格

竹笛流傳甚廣,種類繁多。曲笛,邦迪和頂迪是最廣泛使用的。還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舜帝。

曲笛:因其為昆曲伴奏而得名,又稱“板笛”、“城笛”或“纏絲笛”。因盛產於蘇州,故又稱“蘇堤”。這種笛子多在C調或D調,管又粗又長,可能是大橫吹的遺留。音色豐富柔和,清新圓潤。廣泛流行於中國南方各地,最適合獨奏或合奏。是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昆曲音樂等地方音樂中最具特色的重要樂器之壹。

梆子:因梆子戲伴奏而得名。這種笛子通常被稱為:F調梆笛、G調梆笛、A調梆笛。管體比曲笛的更細更短,這可能是小側吹的遺留物。高亢明亮的音色,是吹奏高音的壹種笛子,主要流行於北方。多用於演唱音樂會、評劇、梆子(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在北方,也可以用來獨奏,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

調音笛子:每支笛子都有固定的曲調,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笛子。適合演奏不同的曲調,最適合獨奏或樂隊演奏。給演奏者帶來了方便,可以保持指法不變,只演奏音樂對應的笛子。在調音笛本體的吹孔和音孔之間安裝有銅插座,以調節吹孔和音孔之間的距離。這種改進的調音笛可以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通過調節管的長度來控制音高。定音笛將對統壹我國竹笛的名稱起到積極的作用,因為它不再分為曲笛和梆笛,而是以三孔的音高命名,既符合傳統的民間演奏習慣,又解決了笛子高度調節的混亂,為記譜和演奏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完全適用於傳統的六孔長笛和各種改革長笛。

玉屏笛:產於貴州玉屏縣。由當地竹子制成。笛身呈橢圓形,外部刻有山水、花鳥、動物、昆蟲、魚或詩詞等。,工藝精細。成對的男女笛子更有名。公笛管略粗,刻有“龍騰”。女笛管略細,發音明亮,刻有“七彩風”。這種龍風笛子在工藝上相當獨特。

短笛:也叫學生笛,笛子很短,壹般沒有音孔。有帶膜和不帶膜兩種孔,用於練習或合奏。

低音長笛:近年來,隨著樂器的改進和音樂的多元化發展。笛子的種類越來越豐富。比如:長低音管,彎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於b1,稱為“低音笛”,如大A、大G、大F、大C等。

指壓法

手指按孔法如下:分別在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的指尖按第壹、二、三聲孔;拇指夾在笛身下方的第二孔和第三孔之間;小指輕輕貼在笛身或自然放置。分別按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指尖的第四、第五、第六音孔;將拇指握在六孔膜孔下;小指自然放在第三第四孔外。

正確的口型

演奏時,上下嘴唇微微向兩邊張開,像微笑時壹樣。嘴唇既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演奏前,將嘴對準噴水孔,並與噴水孔成直角。為了幫助初學者掌握正確的姿勢,下面引用著名長笛演奏家趙松庭先生根據多年竹笛教學經驗總結的壹句話,如下:

風門直,笛身平,頭要直,胸要直。

大拇指和小拇指互相支撐,不要讓笛子晃金。

虎口之間有蛋的空間,關節舒服,手靈巧。

六根手指要緊壓,手指要放松成弧形。

高低著陸都有規範,多余的動作扔掉。

勁松緊跟我,語氣由心定。

張開雙臂四十五個,龍虎白虎都行。

切忌打姿矯情,認真看真相。

油門、口力、語氣、位置的含義和要點

(1)風門

指的是上下嘴唇之間的小孔。彈低音時,阻尼器要大,彈高音時,阻尼器要小;吹強音時,風門要大;聲音弱的時候,油門要小。

(2)口腔力量

指控制嘴唇松緊的肌肉拉伸力。通過放松或收緊嘴部力量來達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初學者在使用壹般口語力量時,隨著練習的進展,可以逐漸提高控制能力。

(3)口風

指吹氣的力度和氣體的流量。

(4)設置

指風門與吹風孔之間形成的角度。

各種音階的演奏方法

正常情況下與井眼成直角。將笛子的六個音孔全部關閉所發出的聲音就是這種笛子的鼓聲。笛子有很多種,比如c . d . E . F . G . A . b .的笛子,現在以壹個有桶音的笛子為例來說壹下如何演奏音階。如果把鼓音A取為“5 '”,就可以演奏1: d的音階。準時播放聲音。打開第壹個音孔,就能發出“6”1的聲音。第壹個和第二個孔(也就是開第二個孔)是“7”音。第三孔是“1”音;開四孔是“2”音;第五孔是“3”音;開六孔方便吹氣。我們可以先把六個音孔都打開,吹出的聲音是“4”。然後在最後壹個孔上按“3”,向下做“3 ^ 2 1 ^ 7”的練習。

呼吸和通風方法

呼吸,首先要有正確的姿勢,讓呼吸器官處於自然狀態。目前廣泛使用的是胸腹式呼吸,即通過胸膜和腹肌的活動來控制呼吸。這種呼吸方法要求腰要直,胸要直,肩要平。深呼吸胸部周圍的肌肉和胸肋逐漸擴張,用小腹和橫膈膜控制呼吸,然後均勻呼吸。這時候可以感覺到肌肉和胸肋逐漸收縮。例如,日常生活中有兩種常見的情況:

(a)在1米外點燃蠟燭,吹滅。通常情況下,妳會下意識地深呼吸。這時候吸氣往往很用力,必須胸腹結合。

妳可以試著跑500米,然後突然停下來。此時妳的呼氣相當迅速,頻率加快,吸氣位置會比平時更深。這是胸腹結合,不僅僅是胸部運動。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吸氣呼氣動作,和吹笛子時的呼吸動作非常相似。不同的腳吸氣要快,呼氣要有控制。在此,我引用趙松庭先生總結的呼吸要領如下:

肩膀不要上下移動,胸腹要同時擴張。

慢吸平吹放松全身,腹肌也不用忙了。

突如其來的吸力和吹力都是向下的,田單鼓的力量很強。

根據需要使用口鼻,不要大聲呼吸。

沒有空氣之前不要吸氣,均勻呼氣。

采用急性吸氣的方法,即通過口鼻同時吸入空氣,吸氣迅速,呼氣時氣流集中;另壹種是循環通風。可以不借助樂器開始練習,但壹定要保證正確的口型。吸氣後可以利用嘴的收縮擠出空氣,同時通過鼻子吸氣保持空氣流動,然後用笛子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