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有著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五四時期,當時崇德的學生成立了自治社團。學生們在市學生聯合會的領導下參加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盡管代理校長E·方誌作出了努力。
1925上海五卅慘案後,崇德中學的反英氣氛特別高漲。為了表達反英,大部分學生退學或轉學,9月開學時壹所當時200多的學校只剩下不到100名學生。
1935的12月9日運動中,崇德的部分學生不顧校長淩顯陽的勸阻,於65438+2月16日淩晨走出校門參加遊行。在中山公園舉行的壹次講座上,楊振寧代表崇德中學參加了中學生演講比賽。演講的題目是“中學生的責任”。在12月9日的震驚之下,高中生、、孫壹良(孫道林)、陶生吹、許、等人領導學生開始了救國運動。1936年6月至65438年2月,、孫道林、許、(朱自清之子)、先後加入中國* * *生產黨,成立崇德中學黨支部。第壹任支部書記是李壹舟。1936 165438+10月,綏遠的中國軍隊抵抗日軍入侵,住在崇德的學生壹度攢下壹些夥食費來支援。
日偽統治時期(1937-1945),北京的中等教育遭到嚴重破壞。1939,崇德中學被迫關閉。1940年春,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與淩顯揚密談,以焰炟大學為掩護,將崇德老根據地遷至海澱維秀園,創辦焰炟高級中學。同年8月,招收高壹高二學生150余人。九月開學,淩顯陽任高中主任。19411 2月8日,日美太平洋戰爭爆發,燕京大學和高中同時被日本關閉。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崇德中學在崇德校友和老師的贊助下,於同年9月復課。淩鹹陽還是校長。
1947年春,國民黨發動的內戰愈演愈烈。4月,地下黨學習委員會在北平成立了愛國青年學生的政治組織——民主青年團。不久,崇德中學成立了NLD組織,李友賓、鄭家登、莊守敬等同誌為首批成員。1947 165438+10月初,崇德中學地下黨支部正式成立,李有斌任書記,顧昂然任組織委員,賈政任宣傳委員。地下黨支部成立後,帶領學生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組織不斷發展壯大。迎接北平解放時,學校黨員17人,人民團成員40多人。1948年底,解放軍包圍北平,國民黨軍節節敗退。學校壹度被變成國民黨傷兵收容所,無法上課。淩顯揚在教會有人的慫恿下,把全校教職人員都辭退了。這時,學校的地下黨支部組織了壹隊師生日夜巡邏學校,迎來了北平的解放,並成功地組織師生參加了解放軍進城。
1949 65438+10月31解放軍進城時,崇德中學的師生們在前門的五座牌樓裏,為解放北平而無比激動地歡呼。2月學校如期開學1949。改組了學校董事會,在教職員工中建立了人民教育家聯盟,使學校的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1950年,淩顯揚辭職,校董事會決定請李瑞琦擔任校長職務。
1952 10年6月,北京所有私立中學被政府接管。崇德中學更名為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所有教職工繼續聘用。李瑞琦是壹所公立學校的首任校長。黨和政府任命白濤同誌為黨支部書記、副校長,學校在黨和市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不斷發展。
崇德中學的自費生很少。大約壹半的學生來自中小資產階級及其上層官僚的子女;大約五分之壹的學生是教會神職人員和信徒的子女。神職人員子女可免試優先入學,免交學雜費;基督徒的子女要通過考試,如果家境殷實,享受免費或自費獎學金待遇;還有56%的學生選自河北省農村教會小學。1913至1927,崇德高中每年夏季在分布在永清、安國、河間、獻縣、肅寧等地的教區設立招生點,家長報名時報出能交多少學費;被錄取的學生每年繳納5元至20元不等的學費。入學後免除其他學費,享受教會獎學金待遇,寒暑假回家發路費。他們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好。自費生畢業後不受任何限制。免費和獎學金生只能報考教會批準的學校——燕京大學、協和醫學院、北京稅務學院、山東齊魯大學醫學院、武昌文華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或南京金陵神學院。解放前,中國幾乎所有海關都有崇德畢業生。
學校的英語教學更為突出。自小學五年級以來,壹直采用直接教學。老師大多是英國老師。教科書直接從英國訂購或由我校英國女教師瑞德蘭編寫,高中也使用林語堂等人編寫的明凱書店印刷的教科書。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發音準確,符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很多畢業生反映能順利從事英語相關工作,基礎就打在我們學校。
語文教學更註重古典文學。起初,盡可能地聘請壹些老學究,如(第二名)、吳磊川(翰林,後來的燕京大學校長)和王(八公)。這也吸引了晚清壹些士子將子女送進學堂,如梁啟超之子梁思永、梁思成,陳(溥儀之師)之子陳念岱,(晚清最後壹位士子)之子等。
小學和初中的數學課本是我們學校編寫的。其突出特點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教平面幾何,從初中壹年級開始教代數。自制幾何教材從幾何繪畫入手,直觀地引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興趣。英國數學家高福來和西登斯主編的代數教材《普通代數》的特點是從圖像中引入概念,並有許多直觀的插圖。從中學三年級開始,用英語教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加強了英語訓練。
學校十分重視語文、數學,尤其是英語等重點課程的教學。對學生學習和自學的管理和監督嚴格,促進了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風氣。
崇德中學熱愛體育。學校特別重視足球、網球和壁球。有壹個足球場,三個網球場和幾個壁球場。崇德足球隊曾經在這個城市名聲很好。校隊經常和英國駐華大使館的英國士兵足球隊比賽。此外,他們還經常與通州潞河中學、北京書院比賽,凱旋而歸。足球壹直是崇德中學的傳統體育項目。它還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足球運動員。50年代有很多足球慈善賽,為抗美援朝做出了微薄的貢獻。足球已經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體育活動。
1961年,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被市教育局定為西城區重點中學,從此學校有了很大的發展。
文革結束後,是全市第壹所正式復課的學校。學校教學秩序穩定,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成為當時全市乃至全國唯壹的中學。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建校以來培養了兩萬多名學生。其中不乏蜚聲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著名藝術家。1933夏末秋初,崇德中學迎來了新壹批學生,其中包括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楊振寧於農歷8月11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縣。1929年秋,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應清華大學的要求被聘為數學教授。全家到達北平。在崇德中學,楊振寧接受了正規的中等教育。他聰明好學,興趣廣泛。他不僅數學、科學和化學成績優異,而且普通話和英語也讀得很好。65438-0938年,楊振寧考入當時中國最大的教育中心——西南聯合大學,該校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合並而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生活為楊振寧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1945年夏天,楊振寧去了美國學習。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都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71年,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教授首次回國訪問新中國,並與毛澤東總統進行了長談。訪問期間,他走訪了母校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電話1994,1998。楊振寧為中美建交、中國學者赴美深造、中國教育和科技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思想、言行已經遠遠超出了壹個物理學家的所作所為,尤其是他對中華民族的熱切關註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們。當他第壹次訪問中國時,他列了壹張他想見的人的名單。名單上的第壹個人是他的密友,崇德中學的同學鄧稼先。
鄧稼先,1924,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柏林阪。他和楊振寧是老鄉,他的父親鄧以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教授,他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多年的老朋友。鄧稼先和楊振寧從小就有深厚的友誼。1936,鄧稼先從至誠中學轉到崇德中學讀高二。正在上中學的鄧稼先,學習成績提升很快,壹部分是因為他長大了,開始懂事了;另壹方面,也是因為他生活在這樣壹個民族壓迫很重的環境中,他覺得他必須有知識和技能才能拯救我們的國家。這可能是當時他腦海裏模糊的意識,但畢竟是存在的。他從壹個無知的頑童變成了壹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1941年秋,鄧稼先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秋,鄧稼先受其父好友楊武之教授的委托,隨楊振寧的弟弟楊振平赴美留學。1950年8月20日,鄧稼先順利通過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論文答辯。拿到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毅然踏上了回國的旅程。回國後,鄧稼先在中科院工作了八年左右。1958年8月,鄧稼先服從組織動員,主持原子彈氫彈理論設計。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把自己的智慧、個人的幸福乃至生命,無償地奉獻給了我們國家的國防事業。28年來,他努力工作,不辭辛苦,孜孜不倦。突破原子彈氫彈原理後,為中國研制成功,並進壹步武器化;隨後,又成功研制出新型強化氫彈,取得重大理論突破,並成功試爆第二代新型核武器。曾四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的國威大大提高,中國人民引以為榮,他做出了極其重要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被稱為中國的兩彈。1986年7月29日,受輻射重傷、患直腸癌的鄧稼先終於因全身大出血去世。他的遺言是:死而無憾。
崇德中學培養的學生中,有著名建築師梁思成,我國大地測量學和幾何學的奠基人,世界結構工程大師,有機化學家高振亨,地球物理學家秦新玲,著名材料學家嚴東生,數學家關。崇德中學與楊振寧、鄧稼先壹起培養了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孫道林、戲劇表演藝術家、詞作家開川、畫家丁武、體育活動家、原北京體育學院院長、FIVB規則委員會主任委員馬啟偉、中國遊泳橫渡瓊州海峽第壹人、北京體育大學第壹位成功橫渡渤海海峽並創世界紀錄的教師、原國家足球隊隊員張昆嶽、體育播音員、骨科專家馮傳漢、等。、駐芬蘭大使王煉、北京大學圖書館原館長、《大英百科全書》譯者、北京大學出版社美術編輯室主任林勝利、在德分別獲得工學博士、醫學博士的趙、趙兄弟、原人民醫院院長馮傳漢、、著名攝影師廖增、國際知名電機專家廖等。和三兄弟,原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廖曾祺,著名法學家江平,書法家林新成,漫畫家孫以增,圍棋手張文棟,著名電影演員張光北和叢珊都曾在該校學習。
新中國成立以來,許多老壹輩革命家和社會知名人士的子女,如蔡延鍇、王鎮、安文子、李景泉、楊成武、童、廖漢生、吳烈等都曾就讀於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許多校友在這個校園裏度過了他們三代人的中學時代。
崇德中學和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都為在這裏就讀的學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正如嚴東生院士8月回母校時所說,1985,北京三十壹中為中國培養了大批人才,教書育人是母校的壹貫宗旨。我在這裏度過了整個中學時代,我感謝母校為我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是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的寶貴財富。為了更好地激勵在校學生,在東北工業大學秦皇島分校第48屆校友王振武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榮譽室於1995+00年6月落成,室內展出了代表9位中科院院士的優秀校友的事跡。從此,它成為愛國主義教育、愛情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地。
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不僅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也有許多教師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優異的成績。1976唐山7月28日地震後,學校成立了以毛普森老師為首的地震小組。他們將觀測數據及時上報國家地震局和有關單位,為上級及時做出地震預報提供了重要依據。連續三年,他利用震前接收電磁(波)輻射的方法監測地震,多次接收震前信息,目測判斷大致方向。這壹成果被寫成論文發表在1986第壹期《地震學雜誌》上。在全國地震前電磁波會議上,他的觀點被會議采納。他還引入了計算機技術,設計了壹種智能記錄儀,用於接收地震前的電磁輻射。1990 10國家專利局通過了這項專利申請。毛普森的名字入選了1992年5月出版的《中國現代發明家辭典》。有著輝煌歷史的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充滿了生機。校園環境更加整潔優美,是北京市綠化美化園林式單位。整個校區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擁有設備齊全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語音教室、電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備課室、音樂藝術專用教室,圖書館藏書5萬冊,閱覽室可同時容納150名學生,有130種報刊可供師生選擇。200米的跑道操場和900平方米的遊泳池為師生提供了鍛煉身體的條件。
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是西城區文明校園,治學嚴謹,校風積極。現有教職工143人,其中西城區高級教師40人,學科帶頭人8人。學校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發揚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廉潔、文明、團結的校訓,倡導勤學、周到、堅韌的學風。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德育為核心,加強教育研究,實施分層管理,完善不同學齡群體的德育目標,加強心理教育,倡導和探索啟發式、討論式等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快教育技術現代化,努力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學校註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特長,尤其是京劇、鋼琴、手風琴、電子琴、排球、遊泳。三十壹中是北京市排球傳統學校。學校排球隊曾代表北京參加全國中學生排球比賽。是北京的軟式排球訓練基地。足球和遊泳在西城區的比賽中也表現不俗。新建的形體教室豐富了學生的文體活動,特長生在三十壹中有了更大的發展。2000年,中國青少年研究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被命名為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踐基地。
學校非常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1985期間,在《人心》生物教學中使用了復合幻燈片、自制視頻、教學片等手段,取得了優異的效果。之後,三十壹中在電教硬件和軟件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自主開發的電教教室控制平臺及壹批教育現代化所需的電教設備和教學軟件,並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湧現出了壹批優秀的青年教師。1990被評為北京市第壹批優秀電化學校,1997被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學校承擔市級科研項目《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健康第壹是學校工作的指導思想。學校註重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學生健康成長的需求,保持密切的社團關系,註重建立健康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從65438到0997,全校師生為壹位患骨癌的同學捐款4萬余元,鼓勵他戰勝病魔,於2000年高中畢業後赴瑞典留學。1999,學校通過健康促進學校銅牌驗收。
1997以來,三十壹中主動承擔教育扶貧任務。每年為雲南省綠春縣培養10名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高中生,首批10名學生已於2000年全部進入大學。
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是壹所開放的機構。多年來,先後接待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斯諾、美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等來自近100個國家(地區)的12000多人次。荷蘭著名電影導演埃文斯和法國電影工作者馬斯林分別於1972和1974兩次到該校考察,以31中教師教育學生的內容為素材拍攝了電影《球的故事》,在1974年4月的巴黎電影節上獲得200多部電影壹等獎。
1992,三十壹中與日本福岡縣日宣街高中結成姐妹學校。通過兩校交流,增強了師生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培養了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風雨雨。成立初期的小樓,似乎在向人們講述那些久遠的故事和曾經的輝煌。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北京市第三十壹中學也在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