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屏蔽的簡稱是什麽?
摘要:編者按: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向央視發出通知,在主持人口轉播、記者采訪、字幕中不能再使用“NBA”這壹簡稱,可以稱之為“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不僅央視,其他電視臺也可以;不僅是NBA,還有CBA,F1,GDP,WTO,CPI。廣電總局的這壹規定壹出,立刻引來各方熱議。有網友調侃,幹脆用中文把CCTV-1的logo改成了“中國央視第壹節目”,然後把字號放大到壹個豪華的地方。場面應該很壯觀。但也有不少網友對這壹規定表示支持:“中文夾雜英文,讓中文有些不倫不類。這種習慣應該改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結合網友的意見,記者采訪了部分市民,通過整合歸納,以辯論賽的形式組合成壹篇稿件。如果文章用詞有失偏頗,希望讀者見諒。辯:(正)外文縮寫要屏蔽,(反方)外文縮寫不要屏蔽。贊成:臺州學院人文學院大二學生陳驍(第壹次辯論)。椒江洪家中學李老師(第二場辯論賽)。我市退休工人張先生(第三辯)。臺州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鄭有笑(第四場辯論)。正方: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第壹場辯論)。浙江臺州學院研究生唐笑(第二場辯論)。臺州19樓學校教授高萬龍,網友“風從哪裏來?”(四個論據)肯定地辯稱“張老師習慣於和外國人打交道,他的講話有壹個特點——他喜歡中文裏不必要的英文...他講話中嵌的英語還不如他嘴裏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是裝飾,而且是有用的。”這是對著名作家錢鐘書《圍城》中“中文配英文”的強烈諷刺。這次廣電總局出臺規定,禁止在電視節目中出現“NBA”等外語和縮寫。這無疑是保護母語和民族文化的壹劑良藥。從更深層次來說,“屏蔽外文縮寫”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中國文字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它是中國文化的根和命脈,它的筆畫和繪畫都浸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但也有人盲目地認為,與世界接軌就是學習西方文化,全面引進語言。更何況,就算是我們的名山大川也要有外國名字。我不知道這些崇洋媚外的頭腦發熱的人血管裏流著什麽血!此前,央視也曾對觀眾做過調查。調查顯示,很大壹部分觀眾不知道什麽是“NBA”,或者說“NBA”對他們來說僅限於籃球的概念,“CBA”和“F1”也是如此。這種規範的行為不僅不會影響觀眾的觀看習慣,反而有助於更多觀眾了解這類事件。所以我們的觀點是屏蔽外文縮寫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既然反對者辯稱不用“NBA”,“CCTV”也是縮寫,那就先取消吧!那些電視臺不是用這個“電視”就是那個“電視”!至於妳擔心“這麽多外來詞進來,漢語不像漢語”“漢語不純”,我想說,這就是現代漢語!漢語本來就不純,歷史上本身就是混合語言。所有強大的文明都是多種文化交匯的文明。如果妳想漢語純正,那就回到非洲的原始部落。多產的媽媽可以純潔嗎?停止外來詞就是停止東西方文化交融和背離潮流。當今社會有很多“雙語者”,既懂中文又懂英文。當他們在交流中遇到難以表達和翻譯的外來詞時,就直接使用外文縮寫,雙方都能理解,便於交流。這不是故意的,更不是崇洋媚外。領導還講“入世”!另外,國際交流太頻繁太快,大量外來詞湧入。我們還沒來得及想出相應的漢語,壹批新詞又出現了。這就使得外文縮寫直接進入中文。從詞匯本身來說,縮寫勢不可擋。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長詞組成壹個短語時,自然就形成了縮略語,這是語言本身的功能。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更加廣泛的前提下,有些外來詞比較長,不方便翻譯。外文縮寫清晰經濟。所以我們的觀點是屏蔽外文縮寫違背了語言發展的正常規律,不應該這樣做。正如央視壹位體育評論員所說,“這是杜絕‘港臺口音’之後的又壹個好消息。人民電視母語要全覆蓋。外語為什麽要占領宣傳高地?”屏蔽外文縮寫,意味著國內的人完全能看懂,媒體受眾更廣,讓“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中國男籃聯賽”等體育賽事為全國人民所熟知。網上流傳著這樣壹句話,“APEC記者會後,我約了央視的朋友和壹群MBA、MPA研究生,討論中國入世後IT行業的未來,以及對GDP的影響。”哦,短時間內,只有30個漢字,卻有20多個字母。這還是純中文嗎?對立的壹方是純潔的?笑話,漢語本身就不純,怎麽可能純?連農村婦女都知道“b超”。有必要稱之為“第二類超聲檢查”嗎?「MP3」壹定要說成「運動畫面專家壓縮的標準音頻3級」嗎?這有必要嗎?就像古代女人的裹腳布,又長又臭。語言的本地化不是靠堵就能完成的,語言的使用是基於人的方便。中文適當引用外文縮寫沒有錯,本地化與此並不矛盾。本土化需要壹定程度的全球化,讓中國的壹些東西包括語言不會被外國“汙染”,最終還是要靠壹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來說話。請允許我,壹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說幾句話。謝謝妳。現在看電視不容易,尤其是壹些體育賽事。許多表達不是英文的,中文也不是中文。我想不通。最討厭的是沒有解釋,電視臺也不負責。像我們這些平頭百姓,沒看過多少英文字母,怎麽看得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關心中國和國外的體育文化。電視向全國觀眾播放。全國統壹用中文名不是更好嗎?如果反對的三個論點想通過屏蔽縮寫讓全國觀眾熟悉,效果未必好。盡可能方便的說出來。縮寫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美國等國家非常常見。我去過很多國家。雖然剛開始我不太習慣,但是時間長了在交流中用縮寫會很方便。“GDP”、“WTO”、“CPI”這些詞是既定的東西,全世界都在用,中國的老百姓也非常熟悉。現在,使用行政手段強制執行禁令是不必要的,但改變它是令人困惑的。別的不說,電視臺是引導廣大群眾的語言陣地,電視節目必須進壹步規範用語。主持人的口語播報、記者的采訪、字幕必須使用標準普通話,不能使用縮寫。這是弘揚和凈化母語的壹種方式。英語夾雜在漢語表達中,不倫不類,多數不為大眾所理解,長期不利於民族文化的傳播。據我所知,世界上有聲望、有實力的國家都不是這樣。外語只適合專業人士或有學習目的的人。在中文交流中經常攜帶英語的人,大多英語並不熟練,而在某些語言中,人們從不攜帶外語來炫耀,卻能翻譯多種語言的作品。建議廣大民眾實事求是、坦誠相待自己的母語和民族文化,以利於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播。此外,正如四川大學教授謝遷所說,“這種措施在國外並不新鮮。比如,俄羅斯媒體已經在電視臺和報紙上全面禁止使用外來語。”在俄羅斯,俄語是每個公民最優雅、最純正的語言。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也讓他們拒絕在各種媒體上以外語出現。這是捍衛民族語言純潔性,維護媒體語言統壹性的體現。如果反對的四個論點都是為了保護母語,目的和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這樣做的效果幾乎為零。我並不是執著於外國的東西,相反,我壹直反對現在全國各地的英語熱,把英語放在壹個過於重要的位置,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然而,在全國“盲”學英語的熱潮下,僅僅屏蔽電視廣播中的外國縮寫,無異於作弄他人,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怕少部分觀眾看不懂這些縮寫,從而屏蔽掉,那真的要感謝廣電總局的關懷和人文關懷了,但這樣的關懷和照顧有些多余。喜歡籃球的球迷當然知道“NBA”和“CBA”的含義,但完全不關註籃球的人,即使把“NBA”改成“美國男籃職業聯賽”,依然不會關註。所以,屏蔽縮略語除了給電視主持人增加壹點工作量外,並沒有給電視觀眾帶來哪怕壹丁點的好處。如果妳真的想提供關心和照顧,妳不妨嘗試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減少煩人的廣告時間。記者說,自古以來有兩種文字規範。沒什麽好說的,但是我們不禁要問,說了怎麽改?“NBA”、“CBA”等外國縮寫因其方便、易記、國際通用而被媒體和年輕人廣泛使用,壹下子全改了,似乎有點突兀。況且,在這個通知下發之前,也沒有人告訴大家這些話“有問題”。如果語言是壹個萬能的工具產品,它自然是聽命於人民的,只有使用者才應該有話語權,也可以對這個產品的使用提出更實際的建議。不經討論就執行政策,不僅會暴露政策的漏洞,還會給自己貼上不尊重多數、違反語言發展規律的標簽。政府規範外來詞使用的政策沒有錯,但不經討論、不計後果地強制執行就值得商榷。我們對臺州新聞廣播工作人員沒有異議。既然我們有這個政策,就應該嚴格遵守。剛開始,我們可能不習慣。畢竟用了這麽久,但是我們會慢慢習慣的。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相關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