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智力投資
水蛭養殖是壹項新事業,過去缺乏經驗和技術。所以要了解水蛭養殖動態和供求信息,掌握水蛭養殖技術,學習水蛭初級加工方法,懂經濟核算。這樣才能不打無把握的仗,保證養殖成功,有渠道銷售,從而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條件好的地區,打算從事水蛭養殖的最好參加學習培訓。在掌握壹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他們會去農場參觀學習,深入調查研究後再開始養殖,避免盲目性,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任何水產養殖業的興起、鞏固和發展都必須依靠科學技術。所以第壹個準備工作就是培養人才,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這樣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就能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保證水蛭養殖成功。
第二,物力和財力的投入
對於已經擁有土地和水域的人來說,農民的投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現場圍欄
現場圍欄的長度、尺寸和材料以及投資金額將在下文詳細說明。
(2)來源
水蛭的種源可以在野外采集,也可以購買。野外采集時要註意品種選擇,防止混種和無經濟價值的水蛭混雜。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水蛭質量差異較大,有的按條賣,有的按重量賣,價格也不壹樣,農民購買時要慎重考慮和選擇。
(3)誘餌
普通養殖戶養少量水蛭,基本不用花錢就能解決。但是,大型水蛭養殖場應該考慮給水蛭餵活的食物或者準備動物血液。
㈣其他投入
其他投入包括購買和建造水電、運輸、藥品、工具和機械設備。
以上所有投入都要提前計算和籌集,水蛭養殖規模要根據我們的能力最終確定。
農場的選擇
選擇合適的養殖地點是建設好養殖場,飼養水蛭的壹項重要工作。慎重考慮,慎重評估,盡可能做到經濟合理,適用安全,既要考慮水蛭的生活習性和要求,又要考慮地形、水質、土質、交通、電力、排灌、餌料等條件,確保水蛭既能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又能健康地生長發育。
壹、水蛭的生活習性
水蛭是水生野生的,溫度多變,有特殊的進食習慣。根據水蛭的生活習性,要求選擇溫暖、安靜的地方,有壹定的水域面積和多種動植物。噪音,尤其是振動,對水蛭的生長不利。所以要避開機場、工廠等交通頻繁、噪音和振動大的區域。
第二,地形
地形的選擇要背風向陽,環境要好。這樣可以增加春秋兩季的光照時間,延長螞蟥的生長期,也可以保護螞蟥在冬季不受風寒,安全越冬。同時,優美的環境不僅可以防止夏季中暑,還可以增加活的動植物數量,為水蛭提供充足的餌料。
第三,水質
我國淡水面積廣闊,由於地域差異,水質差異明顯。決定水質好壞的理化指標主要有溫度、鹽度、含氧量、pH值、水色、肥度等。需要考慮流向現場的水是否被汙染。嚴重汙染的水,如水色異常、濁度升高、懸浮物增多、有毒物質增多、有異味等現象,壹定不能使用。同時也要考慮1年甚至幾年內這個水域的水位變化,保證幹旱有水,洪水不淹。
第四,土壤質量
不同種類的土壤往往具有不同的pH值、鹽分種類和數量、含氧量、透水性和腐殖質含量,這些都會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壹般可分為五種:礫石土、沙土、粘土、壤土、腐殖土。水質豐富,即營養豐富,池底土壤可以是礫石土、沙土;水質不肥,就是養分不豐富,比如地下水或者自來水,底層土壤用腐殖土;如果池底漏水,底層要用粘土夯實。因此,應根據水質條件選擇不同類型的土壤。池塘底部的土壤應該是堅硬的,上面有豐富的有機物。
動詞 (verb的縮寫)運輸和電力
便捷的運輸可以給產品和飼料的運輸帶來方便,節省時間,減少運輸費用。除日常照明外,加工飼料和產品需要用電,要保證供應。
六、排灌
養殖池塘的水位應控制自如,排灌方便。實現旱灌澇排,必須兩手抓。特別是要防止洪水的影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七、誘餌
餌料大多是水中的浮遊生物、蝸牛、貝類、蝦、魚等動物。同時,要註意使用附近屠宰場的畜禽血。
育種模式
無論是利用房前屋後的泥塘泥坑,還是江河湖海,養殖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總結起來只有兩種方式:野外粗放養殖和集約化集約化養殖。選擇哪種養殖方式,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如果條件差,可以就地取材,采取野外粗放養殖;如果條件較好,可以采用集約化集約化養殖,即建立高標準的養殖池塘,為水蛭的生長繁殖提供理想的生態環境,通過工廠化養殖可以獲得較高的單位面積產量。
首先,在野外大規模耕作
野外粗放耕作是壹種利用自然條件,通過劃定耕作範圍來保護自然條件的耕作方式。野外粗放養殖不代表不在乎,但也需要投放足夠的種源,適當投放餌料,最後才能抓到。壹般有水庫養殖、池塘養殖、沼澤養殖、湖泊養殖、河流養殖、窪地養殖、稻田養殖。這幾個
這種方法具有養殖面積大、日照充足、天然餌料豐富、投資小、收益大的優點。但單位面積產量低,管理難度大,要時刻註意防止天敵、逃逸和水位波動。下面簡單介紹其中的兩個。
(1)沼澤文化
濕地的特點是水位淺,水生植物茂盛,濕地底部有豐富的有機質和腐殖質,浮遊生物和水生動物豐富。所以只要建圍欄,就可以放生水蛭。要定期觀察,適當補充餌料。密度過高時,要及時打撈。(2)稻田養殖稻田的特點是水位淺,水溫適宜,稻蔭充足,含氧量高,餌料豐富,適合水蛭的生長繁殖。因此,中國大部分稻田都生長著不同種類的水蛭。水田種植應選擇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土保持、肥力較好的地塊,並用圍欄圍起來。在水田中間,根據地塊大小挖壹個或幾個池塘。壹般在100平方米中間挖壹個1平方米的池塘為宜。同時在池塘之間和稻田周圍挖深約30厘米、寬約30厘米的防護溝通溝,使池塘和溝渠相通。在晾曬田地、放置壹旁、施肥或噴灑藥物時,要用動物血液將水蛭誘入池塘或有保護的通訊溝內,防止水蛭被殺死。施肥應改為深施球肥,噴灑農藥應改為低毒或無毒農藥。
第二,精耕細作
精養精養是壹種采用人工築池、投餵餌料的科學飼養管理方法。壹般有魚塘養殖、田間養殖、室內養殖、庭院養殖、工廠恒溫養殖。這些養殖方法具有較高的飼養密度,相對較高的資金投入,並且需要優良的養殖技術。但單位面積產量更多,經濟效益更好。
(壹)精耕細作的物理屬性
1.透光強,水層波動小:由於水淺,陽光可以透射到池底,有利於浮遊生物、沈水植物和底棲生物的健康生長發育。同時,由於水淺,水的上下兩層基本均勻,只有在有風和溫差變化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小的波動。為水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2.水的顏色是不確定的,水溫隨季節變化:水的顏色往往因土質、水深、施肥種類和水中浮遊生物的生長繁殖而不同。這是因為水體對浮遊植物是綠色的,對浮遊動物是黃色的,對腐殖質是棕色或醬油色的,對藍藻是藍綠色的,對魚腥藻是黃綠色的,對纖毛蟲是棕色的,對水蚤是紅色的。
1年,水溫冬季最低,春季逐漸上升,夏季最高,秋季逐漸下降。1年,5-9月水溫高,是水蛭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適宜時期。l日平均氣溫壹般高於氣溫,平均溫差低於氣溫。這樣,水溫比氣溫相對穩定。白天水溫往往低於氣溫,晚上水溫高於氣溫。
3.當水體變質時,水會散發出腐爛的氣味:如果發現水體有特殊的腐爛氣味和臭味,說明水體受到汙染,說明池底的有機物,如吃剩的餌料、沈沒的動植物殘體、糞便等。,會腐蝕並產生氨氣和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此時應及時換水或清理水池,防止水蛭大量死亡。
2)強化培養的化學性質
1.pH值(pH值)。pH是指池塘中的水的PH值。主要是水中遊離二氧化碳和碳酸鹽比例的變化。變化範圍壹般在6.5到9.5之間。pH值在晝夜間呈周期性變化:黎明時二氧化碳含量高,水的pH值降低(變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減少,水的pH值增加(變成堿性)。實踐證明,中性水或弱堿性水有利於水蛭的生長發育。
2.氣體的溶解量。氣體包括氧氣、二氧化碳、氮氣、氨氣、硫化氫和甲烷(沼氣)。壹般水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較重要。當水中含氧量大於0.7毫克/升時,水蛭會正常活動。當水中溶解氧低於0.7 mg/L時,水蛭會爬出水面,到岸邊的泥土或草地上呼吸空氣中的氧氣。這兩種氣體在池塘中的含量與水溫的日變化密切相關。其中,含氧量最多的時間是在下午,因為此時水中的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很強,消耗二氧化碳,產生大量氧氣。黎明時分,水中的氧氣含量最低,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夜間基本停止,而動物不停止氧氣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3.無機鹽的溶解量。無機鹽包括硝酸鹽、磷酸鹽、碳酸鹽和矽酸鹽。這些鹽的溶解量對浮遊生物和其他動植物的數量以及水蛭的生長和繁殖有直接影響。
(3)密集的生物成分
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池塘中的生物組成明顯不同。但它壹般由以下幾類生物組成。
1.浮遊生物:浮遊生物壹般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動植物。它們的活動能力有限,大部分都是靠水流被動移動。它們是池塘生物的主要成分,對水蛭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
浮遊植物主要包括低級浮遊植物,如藍藻(微囊藻、魚腥藻等。)在夏季繁殖,綠藻(水綿、肺孢子蟲、草菇),春秋兩季旺盛生長的矽藻等。
浮遊動物主要包括動物界最原始、最低級的動物。多為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喇叭蟲、尾棘皮動物等。
2.水生植物:主要有以下幾種水生植物。
(1)漂浮植物,如浮萍、蕪菁,完全漂浮在水面或水中。
(2)漂浮植物的葉子漂浮在水面上,而根生長在池塘的底層土壤中,如菱角、裙帶菜等。
(3)掛毯類植物紮根於土中,其莖和葉挺立於水面之上,如蘆葦、蓮子等。
3.底棲動物:底棲動物包括軟體動物中的貽貝和蝸牛,甲殼動物中的蝦蟹,非浮遊枝角類和枝角類,以及水蛆蛻、搖蚊幼蟲和貽貝蟒幼蟲。
4.其他動物主要有魚、水蛭、水蛇、烏龜、老鼠等。
5.真菌和細菌在汙染嚴重的池塘中,各種危害水蛭生命的真菌和細菌大量繁殖,對水蛭的生長造成很大影響。
第二,生態習慣
大多數水蛭生活在淡水中,少數生活在海水中,少數種類的水蛭可以生活在陸地上。水蛭經常可以在富含有機物的水中找到,如池塘、湖泊、河流和小溪。水蛭喜歡中性或微堿性的水,不適合酸性水。由於生態環境的改變,水蛭可以潛入水中,在幹涸的河流中打洞,甚至在失去自身重量40%的情況下還能存活。有些水蛭可以生活在陸地和水中。也有極少數的水蛭可以生活在陸地潮濕的叢林中,比如山蛭。相當壹部分水蛭半寄生生活,少數水蛭食肉生活。
水蛭背部和腹部扁平,前端較細,呈葉子狀。身體會隨著拉伸的程度或者吃的多少而變化。體長1 ~ 30厘米,大部分水蛭為3 ~ 6厘米。體表黑褐色、藍綠色甚至紅褐色,表面有條紋或斑點。身體分為幾段,前後端的幾段都進化成了吸盤,具有吸附和移動的功能。前吸盤小,環繞嘴,後吸盤大,呈杯狀。體節數是固定的,但往往被體表的環所覆蓋,如醫用水蛭。醫用水蛭的長度約為10 cm,可分為100多個體環。身體的生長因身體年輪的延長而延長。身體前後兩端的身體關節改成吸盤,前吸盤小後吸盤大,有壹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