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合自己的經歷,?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三大挑戰。壹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要求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二是教學行為的改變,要求教師學會理解,學會寬容,註意幫助和引導,學會反思,學會合作;第三,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程的研究者和建設者、開發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素質的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教師要有實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是有效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完善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發展個性的能力。具有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師能夠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學生心裏去。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優秀品質內化為學生的品質,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善於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熱愛學習、學習、思考、創造、關愛自己、教育自己。有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誌和良好的人格。(2)教師要有反思的能力。以前老師的工作往往被認為是簡單的技術工作,先觀察別人的課,再模仿自己。這種技能的訓練是壹個由表及裏的過程,不註重教師自身的經驗和技能。因此,必須有壹種肯定教師個性化發展的評價理念:教師的成長是壹個個性越來越鮮明的過程。每個老師的個性都要在發展中體現出來,不能千篇壹律。(3)教師應具備課程整合、設計和開發的能力。教師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融入課程。壹個好的課件制作靠的是老師,因為他最熟悉學生,他創作的內容最適合學生。因此,它是最有價值的。(4)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職業情感。對職業的態度、情感、需要、創新精神和獨立意識都會影響教師的職業行為。具有良好職業情感的教師往往善於理解、關心和幫助學生。能夠民主管理,公平辦事,平等待人,尊重學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做到豁達、寬容、守信,善於遵循教育規律,用文明、健康、積極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學生,對每壹個學生負責。2.請結合實際分析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探究性學習作為壹種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體現了自身的諸多特點:(1)綜合性和開放性——探究性學習的初衷之壹是消除以往教師在不同學科的教學。學科化學習的弊端。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為綜合學習提供了機會。通過圍繞某個問題組織各種跨學科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掌握知識、思考問題。而且探究性學習的很多內容是學校提供不了的,而且它涵蓋的範圍很廣,甚至是在同壹個主題下。研究的視角或入口也相當靈活,需要老師和學生更有創意。(2)主動性和自主性——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學生主動發現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研究課題,從選題、組織課題組、實施研究、撰寫項目報告都是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老師只是承擔了指導者的角色。(3)探究與創造——探究是人類認識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廣大中小學生正處於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身心發展時期,探究性學習也適合他們的個性發展。他們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壹層壹層地探索未知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結果主要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學生的創造力。(4)實踐性和過程性——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學生在做中學,在做學習,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整個探究學習。學生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與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更註重學習過程。它強調讓學生盡可能地經歷壹個完整的知識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從中感受探究的魅力。(5)互動性和靈活性——探究性學習是壹個多向互動的學習過程,壹方面是學習主體與學習客體的互動——通過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另壹方面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探究性學習是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來進行的。同時,其學習形式多樣,師生可以根據交流合作的實際情況,選擇靈活的方式開展探究學習。(6)層次性和超越性——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層次和類型存在差異。可以重點關註專題的定位,有的專題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有的專題更具學術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不僅強調層次性,更強調超越性,讓學生大膽懷疑和猜測,從而創造性地學習,不斷挑戰和超越自我。3.舉例說明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對策1。第二,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定位;第三,熟悉校本課程開發的流程;第四,選擇有效的校本課程開發策略;4.現代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應遵循哪些原則?答:(1)根據教學目標,每個單元、題目、項目都有壹定的教學目標,即具體的教學要求,如使學生認識某個概念,理解某個原理,或掌握某項技能等。為了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來傳遞教學信息。
(2)根據教學內容:各科性質不同,適用的教學媒體也不同;同壹科目不同的內務章節對教學媒體的要求不同。比如語文科目,最好是通過閱讀具有文學特征的敘事性文章來重新塑造形象,通過提供壹定場景的媒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喚起他們對文中人物、場景、情節的想象,為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提供條件。比如數學、物理等學科的概念、規律、公式都是抽象的,只有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等壹系列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理解。要提供形象、生動、多樣的媒體教材,幫助學生理解。
(3)根據學生變量,不同年齡的學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所以教學媒體的選擇壹定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比如,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直覺思維和記憶比邏輯抽象思維和記憶更發達,註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對他們來說,電影、視頻、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用得更多。多媒體教學軟件要形象生動,重點突出,色彩豐富,每節課最好配合動畫使用。視頻和電影也要用短片,動畫鏡頭多壹些。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概括和抽象能力得到發展,感性經驗逐漸豐富,持續集中的時間延長,因此為他們選擇的教學媒體可以更廣泛,而傳遞的內容更具分析性、綜合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加了理性認識的分量。重點應該是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同樣的媒介可以持續使用更長的時間。
1.進取心理與挫折心理的碰撞是青年教師心理狀態的主流。但對於大部分青年教師來說,由於主觀上沒有做好投身教育事業的準備,對教師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認識不深,缺乏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素養,又初入教育,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業務能力較弱,壹時難以適應教師角色。所以有挫敗感,有情緒波動,有情緒變化。再加上教師的低工資和校外高收入的誘惑,增強了他們進取心理和挫折心理的碰撞強度,進壹步阻礙了他們快速進入教師角色。
2.為人師表的要求與年輕人的心理之間的矛盾。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廣大青年教師追求的心理目標。他們正處於青年時期,感情豐富,思維敏捷,充滿活力。他們希望以身作則成為壹名教師,滿腔熱情地投身於教書育人。但由於他們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內涵理解不深,對為人師表的艱巨復雜要求沒有思想準備,往往表現出壹副好心情。應對自己內心不順暢時的壹時精神狀態,缺乏對學生比對家長更深情,對事對事對事對事小心翼翼的精神。這種以身作則的要求與年輕人心理的矛盾,使他們在剛進入教師角色時,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情緒起伏大的特點。
3.競爭心理與抑郁心理的沖突。勇於競爭是當代青年教師的顯著心理特征。他們渴望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參與平等競爭,施展才華和知識。但由於初入社會,生活經驗少,處理復雜人際關系能力弱,往往會高估自己。另壹方面,在初級階段,他們不僅想盡快勝任教育工作,參與講師評聘,還考慮到需要謹慎處理上下級和同事之間的關系。此外,由於職稱評聘、獎金分配、住房分配等管理制度不完善,他們渴望參與平等競爭、脫穎而出,但也苦於急於結婚成家和壹些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經常發生競爭心理和壓抑心理的激烈沖突。
(二)成熟階段的心理沖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師提升教師人格的心理沖突集中在成熟階段。根據調查分析,現階段青年教師的設計方案壹般有三種,其心理沖突的具體表現和形成因素如下:
1.加強教師人格的提高。他們大多是優秀的青年教師。基於各種主客觀因素,他們較早確立了投身教育事業的誌向,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相對和諧,從而在教學或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他們下定決心再接再厲,提高教師的人格,爭取更高的水平。他們的心理狀態集中表現為進取心理和焦慮心理的矛盾。
2.先緊後松完善教師人格。他們被提升為講師,表明他們在初始階段的成功。為什麽不在成功後放松壹下?可以看出,他們的心理特征集中表現在願意中遊和不願意落後的心理沖突上,突出表現為當壹個自認為不如自己的青年教師做出了突出貢獻或者教學生活發生重大變化時,就會出現壹些情緒振蕩和情緒起伏。
3.減緩教師人格的提升。在起步階段,少數教師長期陷入不切實際的漩渦,壹直無法進入教師的角色。幾經休整,緩解了壹些心理沖突,最後被評為講師。他們認為自己取得了成功,可以轉移興趣中心,熱衷於家庭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至於提升教師人格,會慢慢來。為了生活的目的,為什麽要受那麽多苦,進取精神又會消退。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適當的心理調節對緩解青年教師的心理沖突,解決他們的心理矛盾,完善他們的人格,進而提高他們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