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豐田管理模式綜述

豐田管理模式綜述

TPS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拉動式JIT生產要求以最終用戶的需求為生產出發點,強調物流平衡,追求零庫存,要求上壹道工序加工的零件立即進入下壹道工序。生產線依靠看板傳遞信息。生產節拍是人工幹預控制的,重點是保證生產中的物流平衡(每道工序都要保證下壹道工序的準時供應)。由於是拉動式生產,生產中的計劃和調度實質上是由各個生產單元來完成的,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計劃,但生產單元之間的協調在操作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

2.全面質量管理強調質量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產品的最終質量是通過生產中的質量管理來保證的。重視每道工序的質量檢查和控制,確保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培養每個員工的質量意識。如果發現問題,立即停止生產,直到問題得到解決,以確保沒有不合格產品的無效處理。

3、團隊工作法(Team Work)每個員工在工作中不僅執行上級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積極參與,發揮決策和輔助決策的作用。組建團隊的原則不是完全以行政組織劃分,主要是以業務關系劃分。團隊成員強調多技能,工作氛圍是信任,以長期監督和控制為主要任務,避免對工作的每壹步進行審計,以提高工作效率。團隊的組織是多變的。不同的團隊是針對不同的事情而建立的,同壹個人可能屬於不同的團隊。

4.並行工程在產品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將概念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和最終需求結合起來,以保證能按要求的質量盡快完成。TPS的另壹個概念——零庫存,就是隨時反饋訂貨信息,實現產銷並行。

TPS的最終目標是企業利潤最大化。管理的具體目標是通過消除生產中的所有浪費來實現最低成本。TPS通過準時制生產、全面質量管理、並行工程等壹系列方法消除壹切浪費,實現利潤最大化。TPS最具特色的方法是組織生產時對消除物流浪費的無限追求,即對物流環境的需求和內部分權決策。

綜上所述,精益生產的核心,也就是TPS的本質,就是在內部團隊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在外部企業的密切配合下,無限追求物流的平衡!

TPS不僅僅是準時生產和看板管理。準時是TPS的核心問題之壹。拉動式生產是準時制的主要手段,但沒有人員自主和提高,就不能獨立存在。TPS的發展必然是整個企業的長期行為。是系統化的管理,是全員參與、統壹思想、持續改進的系統化過程。

豐田生產方式的改進是TPS理論的基礎和條件,持續改進應該是推進TPS的第壹步。其次,TPS的實施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基礎。如:先進的操作方法,合理的物流系統,科學的定額標準,較高的員工素質和設備完好率。在實施TPS生產之前,必須滿足所有這些條件。

質量管理不是壹個獨立的系統,它必須溶解在生產過程中。質量管理離不開生產現場的加工、包裝、運輸全過程,必須融為壹體。

關於工業工程(IE)豐田生產方式是工業工程在豐田公司現代管理中的應用。工業工程是豐田生產方式的生產支持系統,也是歐美各種現代管理模式(如CIMS、MPPⅱⅱ)的技術支持系統。因此,中國企業要實施TPS,尤其是建立適合國情和廠情的TPS,必須從工業工程入手,否則很難成功。3.在整合問題上,我國很多企業都在開展質量管理、工業工程、技術改造、市場調研、CIMS工程等。,甚至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各有壹套,這是不正確的。以上工作要整合,形成全廠的行為,建立企業的模式,以IE為支撐技術,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努力,最終獲得企業的整體效益。4.通過案例分析,可以知道影響企業發展的問題。要實施TPS,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4.1加快體制改革步伐。TPS項目不是壹個簡單的管理和技術問題,而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毫無疑問,它的實現需要體制改革的配合和支持,這是大中型國有企業實施TPS的關鍵問題。4.2堅持規劃、試點和系統開發並行。中國企業應該從壹開始就整體開發TPS,找出本企業實施TPS的條件,確定改進的對象和目標,從試點入手,充分考慮整個系統的開發和推廣。重點解決物流系統設計制造、信息系統控制(如看板管理)設計等問題,建立適合本企業的TPS模式。4.3培訓是實施TPS的突破口,也是TPS項目自始至終涵蓋的內容。TPS和工業工程的理論和方法應該在整個企業進行培訓。同時,要註意國內外TPS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5.結論在中國實施TPS存在許多需要註意的問題。以上幾點解決好了,壹定會讓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畢竟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21世紀,掌握TPS的精髓會讓企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從而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TPS在中國的實施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提高的地方。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企業能夠按照TPS模式,結合自身特點,找到壹條適合自己的路,那將是企業的福音和財富。所以TPS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TPS和TPS在中國會有美好的未來!精益生產是TPS的精髓。早在1996年,美國學者詹姆斯·P·沃馬克(James P.Womack)和英國學者丹尼爾·t·瓊斯(Daniel T. Jones)在《精益思想:消除浪費,創造財富》壹書中解釋了TPS是“精益制造”的先進理念。其目的是“喚醒仍然堅持舊的大規模生產方式的各類機構、管理者、工人和投資者”。精益生產也被麻省理工學院國際汽車規劃組織的許多專家所推崇。精益生產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占用的資源,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壹種生產方式。同時又是壹種理念,壹種文化。精益生產的實施是壹種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滿足的文化境界,是壹種立誌追求完美的文化境界。只有精益理念在企業領導和全體員工頭腦中牢固樹立,才能掌握相關概念,並作為企業持續改進的有力工具,構建企業精益體系,TPS才能在企業中實施。

持續改進是TPS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改進就沒有TPS。這裏的“改善”包括三層含義:壹是從局部到整體的改善。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總有改進和提高的空間。我們應該不斷改進和提高我們的工作,操作方法,質量,生產結構和管理方法。第二是消除壹切浪費。所有不能增加附加值的工作(包括生產過剩、庫存、等待、搬運、加工中的壹些活動、復雜動作、不良返工等。)是壹種浪費,應該通過全體員工的行為來不斷淘汰。第三是持續改進。這也是當今世界流行的管理思想。它是以消除浪費、改善為思路,采取由易到難的原則,對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鞏固、提高和改善,以達到長期效果和預期效果。

全員參與是TPS的保障。1969年,美國《幸福》雜誌在其《豐田》畫冊中指出:“豐田快速發展的秘訣在於擁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和高效的員工團隊。”很明顯,這兩個團隊的相同元素都是人。準時化生產、看板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生產的分工協作以及以消除TPS浪費為中心的合理化活動,都離不開人的積極參與,離不開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人。因此,實施TPS必須尊重人性,調動人的積極性,培養人的責任感和獨立精神,促使人們腳踏實地地尋求更好的方式來完成工作。

IE(工業工程)是TPS的基礎。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從美國引進IE技術,並根據本國文化特點進行開發和應用。它為TPS這種先進的生產管理模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IE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各種產品的生產過程和服務過程中的增值鏈問題。總的來說,就是利用IE知識解決新產品進入生產階段後的生產組織和運作問題,比如如何縮短生產線,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分配零部件和成品,如何保持生產或服務的質量等等。美國是IE的發源地,IE奠定了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英國、德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都成功引進了IE,促進了本國經濟發展。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工業工程建設和發展的經驗值得國內引進TPS的企業學習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