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說實話,我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找校外老師輔導數學和英語,到了高三還在輔導。學費約654.38+萬元,效果壹般。我不用做家教。壹方面我不踏實,另壹方面我怕我媽不同意。”北京東城登勢洞口附近壹所中學的白然進退兩難地說。
“學費和收獲不成正比。”柏然的母親張靜愁眉苦臉地說。
白然在找家教。老師壹小時掙300元,壹次教三個小時。按人頭算,如果5個孩子同時上課,每個孩子平均要交180元。至於孩子有沒有收獲,老師壹般不會問。
柏然每周參加兩次家教,學費***360元。補習班也上了,錢也花了,但效果如何?張靜講了壹個讓她心寒的故事。
去年寒暑假,白然數學、外語等四門期末考試不及格。
“錢浪費了!”張靜很焦慮!她旁聽了兩次導師的課。結果發現補課的內容和學校課堂上講的不同步。
這個老師,曾經教過高三數學,剛剛退休。他按照自己準備的教案教學生,然後做例題。包括白然在內的大部分同學都做對了,只是做題的內容和解題的方式和課堂上不壹樣。
不補習,好像吃了虧。張靜已經要求人們詢問或四處尋找家教的小廣告。正好,在家長會上,學校主動給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推薦補習班。
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教師在電話中告訴張靜,他是退休後打入北京家教市場的“名師”。“為什麽校長敢在家長會上推薦這麽多培訓機構?說白了,壹個字:李。北京很多學校不僅推薦培訓機構,還會把教室租給這些培訓機構,最終受益的還是學校。根本原因是家長太舍得花錢給孩子找家教了。”這位“名師”說。
“名師”的啟蒙對張靜不起作用,但她仍不放棄:“為什麽有的孩子通過家教提高成績?我怪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所以我要不惜任何代價找到壹個好的導師。”
柏然學校的班主任看穿了家長的心思。“我給妳孩子推薦壹個英語家教,每周壹次,每次付到300元。”
正是這份推薦信讓張靜對家教徹底死心了。
“每月補習費1200元是提前交的,老師不收收據。但是去年6月5438+10月,導師堅持說我孩子沒交費。當時我猶豫著要不要和老師爭辯,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我馬上把錢拿出來,又付了壹次。”張靜非常生氣。
“家教費裏有班主任的提成,我們多交的1200元給了班主任。”白薇解釋道。
現在,除了緊跟學校的復習進度,柏然的媽媽還額外花錢“開小竈”,要麽周末上補習班,要麽在緊張的復習中時不時請家庭導師專門輔導。“雖然對導師很失望,但補總比不補好。”張靜說。
“很多家長願意出錢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但真正了解孩子內心感受的不多。”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名師”說。
王靜:假期補課是無奈的選擇。
馬蘭
寒假前,王靜四處打聽哪個輔導班好。看著報紙上整版的招生廣告,她有點疑惑:不知道什麽時候冒出了這麽多輔導班,高考,沖刺高考,藝體高考輔導,高考精英班。打電話問價格,壹兩千是最低的,三五千,幾萬元都敢張嘴。而且他們往往是xx重點中學的看門人,不知道這個學校有多少高三老師。誰能判斷是真是假?王靜對我說:“最後我決定報壹個孩子班裏人數最多的輔導班,而且是成績好的同學都愛去的班。”與其‘大頭’,不如‘跟大溜’。"
65438+10月17放假,18開始了緊張的假期生活。她家的“假期作息表”是這樣的——王靜早上6點半起床,先熱壹杯牛奶,然後給孩子做壹個簡單的三明治,兩片面包,壹個煎蛋。最近禽流感,雞蛋幸免,火腿腸被抓...6: 40,叫醒孩子。假期,上課時間比過去晚了,但是距離遠了。從家裏到輔導班,要先坐地鐵,再換公交。8: 00,10,孩子要到了。上午的課從8: 30持續到11: 45。中午,王靜給孩子10到20元的夥食費。有時候兒子吃盒飯,有時候和同學去附近的“成都小吃”店買碗面吃。衛生沒有保證,也不能指望像學校食堂那麽正規,填飽肚子就行。下午的課從13開始到17,是成年人下班的高峰期,也是下課。有時候晚上還有額外的課。比如物理課沒上完,就持續到晚上八九點。沒必要多掏錢。壹個假期大概1500元就可以了。這個輔導班的口碑恐怕就是因為這個因素吧。壹般孩子到家的時間是18點,然後邊吃晚飯邊看電視。當他們看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困惑,洗個澡,恢復精神,然後再補上學校的作業。
這樣的生活會持續到10月28日65438+除夕。晚上,王靜帶著兒子去奶奶家吃飯。雖然和奶奶生活在同壹個城市,但是因為功課緊,工作忙,只能打個電話聽聽聲音,見面的機會真的不多。幾代人聚在壹起這麽近。奶奶拿出壓歲錢的時候,就更貼心了。兒子抱著奶奶喊:“媽媽,快!給我和奶奶拍張照!”王靜心裏有點酸。假期過後,兒子依然每天與作業為伍,連祖孫親情都成了稀罕物;母親快80歲了,身體不好。她能有多少時間陪伴兒孫?
王靜本希望安過新年,利用這段時間讓自己和孩子休息壹下。沒想到,從年初開始,兒子就嗓子疼得直叫,初二說話都困難。大年初三,他要去醫院看病。醫生說氣管炎是感冒引起的,比較快的治療方法是“打點滴”。王靜說,我覺得前壹段作業太緊,小考讓他“生氣”,壹放松就表現出來了。
大年初四,兒子說小學生要聚會,只在“水吧”裏敘說了“老”。王靜看孩子寒假以來壹天沒玩,就“批”了。結果兒子和壹群同樣是從家裏“新鮮空氣”的高三學生聚在壹起,玩得很開心。逛完廟會,他看了三個小時的金剛。玩得很開心,回到家聲音和打針前壹樣。妳可以想象下壹個“年”是怎麽過的...
年初六,也就是兩天後,輔導班又開學了。第壹天,王靜穩定了情緒,讓兒子繼續休息。第二天,她屏住了呼吸。壹方面,她拿著沈重的課表,其中大部分是她兒子的弱點。另壹方面,她翻著光月卡,看著日子壹天天飛逝。高三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最後我狠心咬咬牙,讓咳嗽的兒子鉆進風雪裏去上輔導班。
王靜說,我不忍心讓孩子這麽辛苦,但高考是人生大事。現在競爭這麽激烈,別人都在努力。不努力,就不上學。
我問她孩子社會輔導班的效果。王靜說她還不知道。當然最好是在這個學校補課。壹方面,老師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另壹方面,學費還是要看分數。作為父母,我們在公開場合花錢。而且最重要的是安全。與其把孩子分散到社會上,不如把孩子放在學校裏。那些網吧,酒吧不好勾引孩子,家長花錢就吃虧。
據悉,持這種態度的家長不在少數。因為高考從7月提前到6月,學習時間少了壹個月,高考卷子的容量和難度並沒有減少,所以對很多孩子來說更是難以承受。家長們也在無奈和無奈中掙紮,還有沈陽某學校部分家長集體上書教育部門,要求學校在假期補課的壹幕。
說到這,王靜的手機響了。壹條短信映入我的眼簾:xx社會教育機構為中學生提供“高考狀元”陪讀陪寫寒假作業,為中高考生制定應試計劃。
王靜的心裏充滿了新的希望...
吳:校外教育應該擴大學生之間的差異。
張喜安
月日上午,吳正在西城區少年宮給學生們講課。教室裏有十幾個學生。他們有的在三三兩兩地圍著長桌討論,有的坐在畫架前專註地寫生。吳在學生身邊走了壹會兒,看看他的作品進行指導,然後與陪同學生的家長談論他們孩子的學習情況。
在壹個身穿綠色衣服正在寫生的女孩旁邊,吳停下來,指著自己的畫對周圍的父母和同學說:“她這幅畫不錯,給人的整體感很強,素描關系正確,但有些處理不到位。孩子剛開始畫畫的時候缺乏空間的概念,那應該怎麽練呢?先解決線和面的問題就好了。有架子的話,就好填了。”
壹個11歲的小女孩把自己剛畫的素描舉在面前:“吳老師,妳覺得我畫得怎麽樣?”“妳畫得不錯,但要註意的是,在室內畫三桌打橋牌的人時,要把前面的人物畫得真實,後面的人物畫得虛幻,要有層次感。妳去看看我電腦裏別人畫的真實感是怎麽處理的。”
12快中午了,同學和家長陸續離開。只有壹位帶著小女孩的女士還沒走。她對吳說:“老師,今天我第壹次帶孩子來這裏。妳看,我孩子8歲了,學鋼琴,學數學,學英語,現在想學畫畫。”她向吳求助說:“告訴妳吧,我們並不指望我們的孩子成為音樂家或藝術家。我們只是想讓他們從小就各方面發展。不知道這樣行不行?”
“但是妳知道,開發它是妳的想法,但是現實中有很多問題和想象的不壹樣。第壹,這麽小的孩子要學這麽多,可能會讓她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課後,反而會制約學習。第二,妳有沒有發現她有什麽特別的地方?是父母想讓她學,還是她真的有這方面的特長?我見過很多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要求他們學很多東西,但最後他們什麽也沒學到。我認為孩子們只要專心學習,就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另壹方面,如果什麽都學,可能會把可能變成不可能。”
吳畢業於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從事兒童美術教育教學工作28年。在談到自己工作的特點時,吳說:“學校教師始終遵循國家教育大綱,強調集體教育,而校外教育則是個體教育,更強調系統化和具體化。學校老師對壹個班的學生有統壹的要求;校外教育是打開學生之間的差異,是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而不是讓每個人都壹樣。所以在輔導學生的時候,我想讓每個學生更像自己,而不是讓他們統壹。”
在教學上,吳註重藝術啟蒙和興趣培養。除了教孩子專業的東西,他更註重安排孩子參與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有人質疑校外培訓班會影響學生的文化學習,吳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她認為,如果處理得當,課外學習將對學生的文化課起到補充作用。如果有學生參加了軍訓,老師讓他們寫軍訓日記,她讓他們用畫畫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軍訓生活。平時她給學生的很多創作主題,大多是要求學生多觀察生活,畫出自己的生活。“通過繪畫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學生有了另壹種表達內心感受的形式。這樣不好嗎?”吳認為,這是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另壹種發展和提高。
談及近年來越來越熱的各種校外輔導班、培訓班,吳說:“我想把學生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系統化、具體化,讓他們相互銜接。現在小學美術老師不壹定能和中學對接,因為學校壹節課只有40分鐘,沒有時間訓練學生的技能,只是通過壹本書全方位的讓孩子知道什麽是美術。藝術不僅僅是繪畫,還有建築、書法、雕塑、制作。學校全方位向學生介紹或引導藝術知識的概念,校外教育則以技能訓練為主。換句話說,學生在學校沒有遇到的問題,就是我作為校外培訓老師想幫助孩子解決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校外輔導班和培訓班是必要的。"
鐘玲:數學、英語、繪畫,缺壹不可。
張喜安
2月11日,北京西城某文化宮內,小橋屋裏擠滿了打牌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從社區退休的老人。然而,在房間的角落裏,站著壹個十壹二歲的女孩,她正用壹個圖釘畫著房間裏的壹切。沒多久就看出她已經勾勒出了室內的輪廓,人物的表情和位置都很清晰,可見有壹定的繪畫基礎。這個女孩叫鐘玲,北京某小學六年級學生。
鐘玲在繪畫班學習快兩年了。每周六上午,她都去上美術提高班,9點到11點,沒有間斷。她說她從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繪畫。上小學前,媽媽給她買了蠟筆和繪本,她每天總是在紙上畫畫玩耍。不管她看到了什麽,她總是被她媽媽鼓勵著。上小學後,她開始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學校美術課為她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但也讓她覺得學校美術課不夠用。2004年,她家附近建了壹座文化宮,教授英語、數學、美術、音樂等。她報名參加了壹個藝術班。雖然學費每學期500多,但我媽說只要自己喜歡,就不要想著錢。
鐘玲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裏經濟條件壹般。她每學期各種校外普及班、輔導班、高級班的學費,對她家來說是壹筆不小的開支。但是鐘靈不太懂這些東西。她只知道,只要她對自己想學的東西感興趣,父母壹定會支持她。鐘玲參加的校外培訓班有很多。從小學壹年級開始,除了少兒英語、美術、書法課,她還在四年級參加了壹個電子琴班和壹年的舞蹈班,專業是街舞。現在,除了每周六抽出半天時間參加美術提高班,鐘玲還經常自己在家練習寫作。壹周要畫兩三次,壹次畫壹張,大概兩三個小時。
雖然鐘靈喜歡繪畫,但他說他不打算以此為職業。現在,她努力練習繪畫的原因是壹種愛好。另壹方面,作為壹個六年級的學生,如果她繪畫成績突出,在升入初中時,她可以作為特長生去壹個好學校。根據相關規定,目前各校接收的特長生數量約為新生的3%。現在幾乎每個孩子都參加各種校外培訓班,大家都在努力學習。所以即使畫的很突出,作為特長生上重點中學也是有競爭力的。
聰靈明白,要想上好的中學,將來要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不能只畫畫。除了畫畫,她還考上了北京西城外國語學校實驗班。她每周日有兩節數學課和兩節英語課,從早上8: 30到11: 40。對此,她不僅不覺得有負擔,反而相當自豪:“能上這個實驗班,很不容易。不是讓妳出錢,而是妳必須通過考試。”除此之外,她每周四下午還要去其他補習班上劍橋英語課。
鐘玲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學校的課程對她來說很容易,她每天可以在半小時內完成作業。說起校外的劍橋英語課,她的語氣中透著焦慮:“我們班很多同學都開始上公共英語課了。我現在在學劍橋英語三級,比較晚。”雖然她說沒感覺到什麽壓力,年紀輕輕就談到了以後的升學之路,但她還是挺有危機意識的:“現在初中生雖然不用考試,但是作為特長生,想選擇壹個好學校是很難的。我們班的許多學生正在參加各種培訓課程,學習關於英語、數學、體育和音樂的壹切。我不上,到時候上不了好學校怎麽辦?”
張女士:孩子上輔導班很有必要。
張喜安
“今天上班的時候我給妳打過電話。問過幾家寒假補習班,有的英語課滿了,有的數學課上完了。要上學就去上英語、數學、語文。”“為什麽?我乖就不用去上別的課了。”妳的英語成績是76,好嗎?”“好!剛剛好!”“就妳的成績來說,妳做不到。現在人家重點學校80分以下就不合格。”“人就是人,我在我們班學習是中上。”“是中上嗎?我覺得最多也就差不多了。“像這樣的爭吵經常發生在韓寒和她的母親張女士之間。
2006年春節後幾天,張女士在報紙廣告上看到壹個數學課不錯,說壹個班六個孩子,每天可以免費輔導,每周六講兩個小時。王女士馬上聯系,但壹打聽學費,壹個月就到了800元,平均每節課100元,要交半年。作為壹名普通的工程師,張女士說:“我們這些打工仔怎麽會有那麽多錢?此外,這只是壹個主題。如果英語、數學、語文都教,幹脆不吃不喝。”無奈,她只好又去打聽別的班。
事實上,韓寒從小學開始參加的各種校外輔導班、同步提升班的費用已經累積成壹筆巨款。光劍橋英語三級就要六七千元,還有奧數課,每學期壹兩千元。張女士也找過家教,名師指導的家教120元~150元壹小時。相比之下,本科家教便宜。“但是那種家教什麽都教不了,只是告訴孩子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坐半天,然後上廁所,喝點水,休息壹下,早上80元。看那塊手表。都是錢!”其實只要是負擔得起的,張女士在孩子教育上花錢從來都是毫不猶豫的。她說父母都壹樣。從孩子入學的那壹天起,父母就被裝上了“戰車”,踏上了艱辛的“備戰”之路。
回想起去年韓寒在市重點中學上奧數課的場景,張女士還記憶猶新:“本來計劃壹個班招40人,最多的時候壹個班60人。學校開了九個班,樓裏的教室都坐滿了,韓寒的班就被帶到平房裏上課。每次下課,學校門口都擠滿了人,五六百個學生,加上家長老師,都堵在學校門口,附近交通癱瘓。”
韓寒從小學壹年級開始就在媽媽的指導下上了N種補習班。小學二年級,她參加了劍橋英語班。每周五晚上,她媽媽都騎車帶她去上課,風雨無阻,她壹學就是五年。韓寒住在北二環,學校在北四環。她媽媽每天都帶她騎自行車,不管刮風下雪都不停歇。說起當年的辛苦,張女士心疼地說:“那時候孩子還小,坐在自行車後面,小腳都凍紅了。但是沒辦法,為了上個好學校,再難也要堅持!”
除了英語課和奧數課,為了讓她全面發展,韓寒從小學壹年級壹直到五年級,每周日都上美術課學畫畫。另外,我媽還給她報了電子琴班和書法班。韓寒是個聰明的男孩,學習很好,尤其是語文,還得過全國作文優秀獎。但作為家長,張女士總覺得孩子要學的東西很多。壹進中學,她就立刻把韓寒安排在英語班和數學班。韓寒現在的學校不是市重點,但還是不錯的。她符合電腦分配。但當時為了保險起見,張女士還是交了1.5萬元的擇校費。她說:“這還是關心。是不是要交三萬塊錢?”
張女士說:“我覺得有必要說說社會上的補習班和輔導班。不是我們想去,而是我們應付不了中考和高考。目前學校留的作業已經很少了,僅靠課堂上教的課程是不行的。”
張女士說,家長這麽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能進重點學校。“因為只有好的初中才能考上好的高中;只有上了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有體面的工作。”但現實是,重點學校和壹般學校的差距已經不是壹兩個點了,重點越來越重要,壹般越來越壹般。張女士感慨地說:“其實孩子認真上學,花不了多少錢。關鍵是外面的輔導班花了很多錢,但是這個班不能省,錢不能省。歸根結底是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哪個家長不明白孩子上個好學校有多重要,所以不管多難,家長都要全力支持孩子去校外輔導班!”
采訪筆記
寒假應該是輕松的,但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卻是沈重的。
幾位中小學生告訴記者,他們寒假最喜歡的活動是:去遊樂園,和同學聚會,和家人壹起旅遊,但事與願違。
沈陽某媒體近日向數十名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發放的調查問卷顯示,98%的受訪學生寒假生活是在家和在輔導班或托管班度過的。93%的家長表示,希望孩子寒假參加補課。北京的壹項調查也顯示,70%以上的小學生報了校內外的各種輔導班,為擇校考試做準備。
我們采訪的家長和學生也是如此。究其原因,升學壓力無疑是輔導班市場需求的最主要原因。在社會呼籲加強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的大背景下,家長“增負”的強烈願望絕非無的放矢。在教育的等級制度和學生評價體系沒有明顯改變的今天,學生和家長只能被動面對升學難、社會就業難等現實壓力。
所以家長對補課的想法非常矛盾。壹方面,他們希望孩子假期能養好身體,過輕松的生活;另壹方面,希望孩子抓緊壹切時間學習,通過補課提高學習成績,增加未來學習的競爭力和就業機會。
正如壹位教育專家指出的,“補課”成為假期的主旋律,反映了壹些家長急功近利的急切心理。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拿著書,都會感到輕松自在...事實上,這種比上課還累的“補課”往往事與願違,效果大多為零甚至為負。
最可憐的是我們的孩子,背負著繁重的課業,中考和高考的壓力,父母的厚望,冬天的寒風,艱難地度過了這個輕松快樂的假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大多數受訪者采用了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