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比較壹下美國和日本在管理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力量的源泉
●美國:依賴制度
美國管理制度的運行動力來源於嚴格的治理和激勵制度,以制度的力量約束和激勵高層管理者的行為。明確規定了公司董事會、股東會和管理層的權利、責任和利益。
●日本:依賴文化
日本管理體系的運行力量來自於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依賴於員工對企業終身忠誠的日本文化傳統。建立董事會、工會、監事合作、協商、和諧的管理模式。
(二)人的地位
●美國:重視個人。
美國尊重領袖或精英的個人實力。領導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企業靠的是總裁的判斷力、觀察力和決策力。員工深受企業領導行為的影響。企業文化的核心是老板文化。
●日本:重視團隊。
日企更註重團隊實力。領導通常是自下而上的。中層領導在現場不斷與壹線員工密切溝通,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將公司文化滲透到每壹位員工的心中。
㈢任務目標
●美國:股東利益最大化
美國企業的根本目標是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因此,企業政策經常受到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
●日本:多重目標
日本企業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員工、客戶、市場的目標往往大於股東的近期利益。通常情況下,企業為了擴大市場,短期內寧願犧牲股東的利益。
(四)組織分工
●美國:高度專業化。
美國企業專業化趨勢更強,內部分工微妙。員工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來獲得職業進步和組織優化。
●日本:高度壹體化
日本的企業分工相當粗糙,強調員工的長期雇傭心態。企業往往會為員工提供持續的綜合培訓和內部崗位輪換,以應對市場上的突發狀況。
(5)績效考核
●美國:短期目標
美國企業采用目標管理,嚴格執行短期績效考核,在季度和年終獎評定過程中實行物質激勵、懲罰激勵、多勞多得、優勝劣汰。
●日本:長期發展
日本企業重視挖掘企業員工的潛力。企業的短期業績通常放在員工的長期發展之後,員工的短期業績並不是評判和獎勵的唯壹標準。
管理沒有“法”。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美國和日本的管理體系在管理思想、理念和哲學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國內正在崛起的企業來說,學習哪種模式要看國內的具體情況,不能簡單盲從。
企業管理實踐實際上是管理者、下屬和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沒有固定的管理模式,任何管理制度都是由政治、經濟、組織、文化氛圍、社會風氣、人員素質、身份地位等諸多因素決定的。
以美國為例,200年前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強調個人主義、民權和民意。美國是壹個多民族多種族的國家,經濟非常發達,第三產業占GDP的90%以上。在這樣的環境下,美國以金融服務為主的企業員工渴望自由和獨立,追求金錢和事業上不斷進步的機會。因此,在管理中采用績效評估、職業培訓、專業化和流動性,勢必會滿足美國人的心理需求。
而日本則經歷了幾千年相對穩定的歷史,民族結構單壹,深受中國儒家、日本佛教、武士道、大和文化的影響。其島國的處境也給人很大的危機感,進而演化出文化壹體的民族凝聚力。日本的經濟結構與美國也有很大不同,制造業(第二產業)仍占27% ~ 30%。這些因素使得日本制造業更適合采用長工制和團隊創新的管理模式。
有鑒於此,我認為:日企更應該關註美日管理思想的精髓和精髓,而不應該只專註於花花綠綠的表面管理技巧和模式。
目前,中國正處於壹個非常獨特的歷史階段。總的來說,我們還是壹個發展中的農業國家,有著深厚的仁孝忠的人文傳統。與此同時,多年的政治動蕩和市場開放,各種西方文化和思想對中國社會的不同層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勤奮、謙遜和愉悅,武斷的決策和民主的選舉,集體意識和個性的張揚,貧窮中的快樂和對財富的追求,各種思想在激烈地碰撞和交融。
因此,日本企業應該同時吸收美國和中國的管理經驗:充分發揮制度力量,依靠傳統文化的影響;既要培養優秀的領導者,又要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既要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又不能犧牲員工的根本利益;優勝劣汰的績效考核不能代替對員工的人文關懷...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學習美日管理的關鍵在於深刻把握中國國情和員工需求,靈活批判地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並加以融合,創造出壹套真正符合中國實際的混合管理體,是中+美日管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