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角色觀,克服角色沖突。
幼兒教師的職業角色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和態度的總模式。社會對幼兒教師期望的多樣性和幼兒教育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幼兒教師社會角色的多樣性。幼兒教師只有充分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並以此來控制和衡量自己在個人體驗和接受中的行為,最終自覺地將社會要求轉化為個人需要,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職業角色。要樹立正確的角色觀,有效克服角色沖突導致的心理障礙,關鍵在於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對自己角色的認識不斷深化,在角色認同中不斷提升對幼兒教師職業的堅定信念。壹方面,社會上尊師重教的風尚和幼兒園發揮才能的環境是影響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確立角色意識的客觀因素;另壹方面,幼兒教師對其職業的社會價值有著深刻的認識,個人對作為幼兒教師的榮譽和自豪感的體驗是主觀因素。幼兒教師要註意開闊視野,培養興趣,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打破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傳統角色期待。只有這樣,幼兒園教師在扮演專業角色的過程中才能做到“心有所依”,才能有效避免角色沖突帶來的心理內耗,保持公平、謙遜、熱情、樂觀等教育者的良好心理品質。
(2)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克服認知偏差。
兒童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活動的基礎和出發點。孩子是壹種需要發展,也有發展潛力的人。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兒童的和諧發展和健康成長。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即強調兒童教育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和壹切教學方法都要為兒童服務。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始終堅持從幼兒的個性出發,尊重幼兒的愛好,發揮幼兒在教育實踐中的主體作用。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把尊重和愛護兒童作為壹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公平、平等地對待兒童的壹切行為,包括他們的缺點和過錯。這不僅是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要求,也是對幼兒教師道德修養的要求。
(3)幼兒教師發揮良好的專業作用,改善師生關系,事業有成。
幼兒教育是壹項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凝聚著幼兒教師的心血。真正成功的教育,必然會鑄造教師的精神特質,如理想信念、智力、意誌、情感等,是教師人格力量的寫照。具有良好成就動機的幼兒教師總是通過完成培養幼兒體現自身人生價值的神聖使命來贏得肯定。為了有效緩解動機沖突帶來的心理挫折,幼兒教師依靠社會不斷完善從思想觀念到制度保障的幼兒教育評價機制,提高社會地位;另壹方面,也有賴於幼兒園教師自身坦誠地正視動機沖突的存在。作為壹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能夠扮演壹個自我導向學習者的角色,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豐富我們的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促進我們向專家學者型教師的方向發展。
另外,幼兒教師要註意行為規範。當不良情緒已經發生時,可以通過壹些行為變化來改變情緒,這屬於反應調節。也許這些行為很瑣碎,但卻是獲得好心情的有效方法。比如參加文體活動;改變面部表情,對自己微笑;改變走路姿勢,擡頭挺胸,昂首闊步;進行肌肉放松訓練;整理書桌或衣櫃,讓壹切井然有序;找個朋友聊聊天之類的。這些行為可以發泄情緒,或者轉移註意力,或者產生積極的暗示。經常使用可以增強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