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體會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體會

關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範文如下:

農業和農村經濟需要新的增長點。除了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遵循中國自身的發展規律,我們還應該著眼於“五個現代化”。

1.運營產業化。產業化經營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工業化的關鍵環節。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著力發展壹個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關聯度高、產業拉動和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產業。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探索出了四種產業化經營模式:壹是龍頭型。第二種是市場驅動型。第三種是主導產業驅動型。

第二,農民組織起來了。農業的現代化首先應該是農民的組織化。發展各類民間專業協會,提高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是實現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對接的必由之路。

第三,農業市場化。傳統的舊治理方式已經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因素。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是當前發展各種經濟的基本原則和特征之壹。為此,我們進壹步創新機制,改革傳統的治理方式,用市場化的思路和方法發展農業。首先是發展股份制農業。二是將“三廢”開發推向市場,促進規模經營。三是多種形式改革水利設施。

第四,科技生產。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並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成為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成為提高農業整體質量和效益的決定性因素。

第五,產品品牌化。品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準入卡”,名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綠卡”。發展特色產業,必須走品牌化道路。我們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以標準培育品牌,以質量創造品牌,以品牌爭奪市場。

科學發展觀對農業的指導意義:

壹是促進觀念的轉變,突破傳統農業思維,用工業思路抓農業,將現代技術、現代管理、現代裝備註入農業生產過程,實現農產品的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

二是指導實踐。在完善農村經營制度的實踐中,要讓農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給農民提供的收益。在建設新農村的實踐中,農民應該依托區域資源,發展最有保障和支持的優勢產業。在建設新型農民的實踐中,要多渠道、多層次地培訓農民,既要培訓農業技術讓農民成為好農民,也要培訓非農技術轉移輸出農民,讓農民成為不當農民。

第三,規範行動。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來規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優勢產業布局、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新型農民培訓、科技進村入戶、產品增值加工等壹切行動的出發點都要貫穿科學發展觀。

第四,創新機制,重點是創新農業的投入機制,整合農業項目,圍繞產業實施項目,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吸引農業龍頭企業入駐,發展現代農業,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