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農民科技培訓

農民科技培訓

農民科技素質是現代農業建設的第壹生產要素。九臺市把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加強農業科技服務作為壹項重要任務,不懈努力。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效率的原則,制定科技興農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有效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使科技貫穿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

壹是組織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為搞好科技培訓,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和示範戶的帶動作用,我們采取了中央直屬農技推廣單位技術人員包村、農技人員包鎮的方式,全面開展宣傳、培訓和服務活動。根據村莊和農戶的不同特點,細化培訓計劃,選派培訓教師。教師由農業技術專家組成,邀請高校專家教授在關鍵技術和重要節點授課,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為了取得培訓的實際效果,采取了塔式保障體系,每個農業技術指導員覆蓋10個科技示範戶,每個科技示範戶幫助帶10個骨幹專業戶,每個骨幹專業戶指導10個農戶進行農業生產。通過以示範戶和核心戶為重點的現場指導,將農民學到的新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創新培訓形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有效的培訓形式,提高培訓效果。集中精力辦大班。以鄉鎮、村為單位,農閑時集中訓練;現場指導。以示範戶為單位,在每個農時以現場會的形式進行指導;電視講座。農閑時,每周錄制壹次實用農業技術,在9家電視臺的黃金節目欄目播出,方便農民。分發技術信息。為了配合培訓,組織農業專家編寫培訓手冊、技術理解論文,制作技術光盤。根據需求,每個學生都得到了自己的需求,可以說是把老師送到了農民手中。全開?農業技術110?咨詢熱線。科技人員每天都耐心細致地解答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據統計,每天至少有10個咨詢電話被接聽。通過這壹系列有效的訓練方法,訓練達到了?技術人員到家裏,技術成果到外地,技術需要接收?效果不錯。在線互動。九臺市農技推廣中心給所有鄉鎮農技站提供電腦,所有鄉鎮農技站都有寬帶上網。農業局建立了內網,每個生產季節都會及時發送蟲害通報和種植新技術,方便基層農技人員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電子科技書店。上傳介紹種植養殖新技術、新品種的各類農業書籍,供農民技術員、農業科技示範戶點擊,方便快捷高效。

2011通過市、鄉兩級領導和農技人員的共同努力,集中培訓326期,現場指導300次,召開現場會12次,電視講座20場,* * *培訓65438+萬余人次,技術咨詢6萬余人次。發行了65438萬份技術資料和5000張光盤。

通過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的積極性。九臺市龍嘉鎮袁家村四社村民顏誌敏通過培訓學習農業科技知識,采用超高產栽培技術。種植的16畝玉米總產量達到12600kg,平均畝產839.5kg,比同村平均產量高出30%,增收5200元。依靠科技,全市糧食增產5.8%,全市糧食增產654.38+0.5億斤以上,效益增加654.38+0.8億元。九臺市入選中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二、結合先進農業技術推廣項目,以提高科技含量為中心,註重農業科技服務。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項目、糧油高產創建活動和示範園區建設是我市重要的農業建設項目。通過項目建設,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高產、提質、增效和健康可持續發展。農業科技項目集成新品種新技術,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將科技培訓納入農業科技項目建設,農民通過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培訓,學到了新知識、新思想。通過高產攻關模式的示範和各階段的現場觀摩,農民學習了解了示範園的高產創收新品種、高產栽培技術和高產管理經驗,農民看得見、喜歡,對全市農業生產起到了典型帶動作用。

2011,通過國家高產創建活動項目,在全市建設了12個高產示範地塊和12個百畝研究田,促進了全市玉米、水稻生產。玉米和水稻產量分別達到952.3公斤/畝和850.6公斤/畝,約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5438±0.5倍。通過全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示範縣建設項目,全市建成10個示範基地和1000個示範戶,輻射全市農民;建設全系統綜合技術示範基地10個,九角、龍嘉4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展示200多個新品種、20項新技術。通過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篩選出適合我市種植的玉米、水稻新品種18個、新技術12項,為我市糧食高產高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通過新農村建設載體,高效集合農業新技術和新成果,加快城鎮化進程。

新農村建設是農業發展的方向。九臺市非常重視科技在新農村中的作用。高標準、高要求,在龍嘉鎮洪光村建設了示範村,取得了成效。洪光村有農民住宅樓,農民入住率達到80%。為了提高農業生產科技貢獻率,成立了洪光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洪光村現有耕地100hm2,全部種植水稻。土地集中種植,專人管理。

2011,九臺市將洪光村列為送科技下鄉重點示範村,全力打造洪光村新型農業建設典型。安排農技人員常年提供後續科技服務。農閑時培訓農民5次,農忙時現場指導7次。召開吉林省水稻機械化播種和秋季品種展示現場會各65,438+0次,培訓農民技術骨幹65,438+00人,發放標準化水稻生產技術手冊65,438+000份,提質增效技術論文65,438+000份,技術光盤65,438+000張。建設100畝1高產研究田、萬畝1示範田、吉林省現代農業技術體系1水稻產業技術體系、2011新品種試驗示範田。通過各級農業科技人員的齊心協力,水稻高產研究場實現了全市850.6公斤/畝的高產模式。合作社平均產量比2065,438+00增加65,438+05.2%,總產量65,438+065,438+02,000公斤,增加效益30多萬元。

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推動農業農村又好又快發展的潛力、希望和出路在科技。九臺市站在經濟發展和民生需求的高度,高度重視農業科技投入,不斷推動農業科技發展,不斷加大科技服務力度,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