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將軟件學院的建設作為計算機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步驟,針對泛珠三角地區軟件產業“壹般人才好找,高級人才難找”的現狀,中山大學的目標是培養IT行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即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符合中國軟件產業發展需要,能夠滿足國際化軟件人才需求的高素質軟件人才。
基於這壹方針,學校充分利用中山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借助學校多學科的條件,充分滿足軟件學院的教學需求,為培養軟件工程人才、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軟件學院在做好軟件工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同時,積極為地方軟件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培養服務,積極探索軟件人才培養新模式。廣州將軟件產業的發展列為“十壹五”期間的重點發展領域。市政府成立“軟件產業發展領導辦公室”,由分管副市長直接領導,並設立軟件人才培訓專項資金。軟件學院抓住這壹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機遇,積極與廣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山大學軟件人才培訓中心”,配合政府各項人才培養計劃,特別是中高級軟件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這種合作加強了學院與人才需求單位的關系。通過這個窗口,學院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社會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體系。目前,學院正在與廣州市發改委探索更深層次的合作,與地方政府建立全面的合作關系,將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有機結合,積極探索“課程+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2.建立軟件工廠,開展深度校企合作。
培養面向工程的高端軟件人才離不開實踐。但是目前國內的軟件企業和國內的環境還沒有形成接受學生實習,為在校學生提供有效實踐平臺的文化。為了解決這壹問題,中山大學軟件學院借鑒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模式,於2006年3月聯合合作夥伴廣東電信工程公司、廣東南海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仲達大學軟件工廠。
軟件工廠的建立搭建了校企溝通對話的平臺,為進壹步的產學研結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軟件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實踐提供了重要的平臺,為學生搭建了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的橋梁。學生可以在實際的軟件工程項目中鞏固和掌握課本上的理論和方法;另壹方面,將實際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回歸到課堂和書本中尋找答案,增強了學習興趣。
軟件工廠除了作為軟件學院學生的實踐平臺外,還具有以下功能:壹是承擔軟件開發項目,進行自主產品研發。壹方面,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項目的機會;另壹方面也促進了軟件工廠本身的發展。二是作為師生轉化、孵化科技成果的窗口;第三,為學生創業提供壹定的條件和相應的平臺。
軟件工廠對外合作、自主研發等。大多數軟件工廠都是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行管理和運作的。與多家IT公司廣泛合作,承擔了直屬海關預警系統、SAVL車輛自動監控系統、嵌入式教學實驗平臺、七號信令網關、石油公司調度系統等項目的開發,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環境和條件。在項目開發中,軟件工廠的高級軟件工程師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指導,編碼和測試工作基本由學生完成。有同學參與了2-3個項目的開發,有同學已經能夠進行系統分析和設計。可見,學生不僅要有專業理論知識,還要結合實踐能力。
今後,學院將繼續沿襲醫學院的教學培養模式,進壹步將教學過程與實踐有機結合。
學院還準備利用軟件工廠這個平臺,收集國際知名企業的問題,並結合這些問題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壹步提高大學生在軟件工程方面的實踐能力,提高軟件人才培養質量。
CUHK軟件工廠也是面向高校和市場的重要窗口。學院的教師可以把科研成果拿到CUHK的軟件廠進行轉化和孵化,然後推向市場,創造效益。CUHK軟件廠在軟件學院投資80萬元設立學生虛擬創業基金,由軟件學院和軟件廠共同管理,用於支持學生團隊在軟件廠內部開展虛擬創業。在學院的組織下,軟件學院的學生可以向軟件工廠申請虛擬風險投資。資助項目包括:基於2.75G的視頻監控系統,資助金額654.38+0.5萬元。創業團隊7人,均為軟件學院本科生。虛擬風險投資的運作和管理是指風險投資的管理模式。當創業項目孵化到壹定階段,從軟件工廠中分離出來,成立單獨的創業公司來運營項目。
學院還與、微軟、IBM、甲骨文、SUN、惠普、思科等跨國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甲骨文、TCL產業研究院、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數十家知名IT公司簽署合作協議,與這些公司在聯合實驗室、學生畢業實習、聯合項目研究、就業培訓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3.引進行業經驗,培養研究型、創新型高端軟件工程人才。
在校內為所有軟件工程專業的本科生開設必修培訓課程是中山大學軟件學院人才培養的第二個重要特色。
為此,學校專門建設了軟件工程實訓基地,投入建設資金300多萬元。中山大學軟件學院的學生有以下兩個特點:壹是起點高,就業面廣。學生的就業去向不限於IT行業;第二,中山大學的學生有成為團隊技術和管理領導者的眼光和潛力。因此,高校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不同於壹般軟件企業的職業培訓。既註重特定計算機系統技術和領域知識的訓練,又註重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自主創新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優秀的職業素質。因此,實踐教學采用企業管理與自主學習型組織相結合的模式。
學院修訂完善了軟件工程本科生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將“軟件工程訓練”列入本科生必修課,分三個層次進行訓練。在高級培訓期間。培訓教學模擬公司的管理模式。指導老師是培訓項目的總監,項目團隊的所有角色,如PM、SCM、SQA、DBA、TS都由參與的學員擔任。為此,學院和軟件工廠制定了壹套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實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管理制度、軟件工程實訓過程規範、實訓案例庫、成績評定方法、評價方法、獎懲方法等。2007-2009年培養了1500名2004、2005屆本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學院初步總結出壹套培養研究型大學創新型軟件工程人才的培養方案。
4.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突出創新能力培養。
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從另壹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是CUHK軟件學院人才培養的又壹特色。
學校在軟件學院專門設立了學生創業和科技創新活動實驗室。學院撥出專項經費,派出指導教師,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積極參與的學術科研活動氛圍。在嵌入式軟件、電子標簽、信息家電、網絡遊戲等方面,組建了學生科研團隊。他的許多作品參加了中山大學的“創作基金”和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成果已涉及音樂王國門戶、網絡加密傳輸系統、電子遊戲地圖編輯引擎、裸眼視覺三維顯示等多個應用領域。
學院還充分利用校內外各類競賽和交流機會培養學生,每年舉辦“軟件創新設計大賽”。2007年承辦了IBM中國大學生編程大賽(華南賽區)等比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先後獲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省級獎6項、數學建模競賽省級獎1項、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和大學生創業大賽省級獎7項、近兩年金蝶杯全國大學生企業模擬與實踐大賽國家二等獎1項* * *學校“本科生科研基金”資助的本科生項目10項“中山大學”
大學生精力充沛,工程實踐能力強。經過幾年的實踐,許多學生在高水平的學科競賽和綜合能力競賽中取得了好成績,同時也擴大了學院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由大學生組成的黑石團隊在2006年“IBM杯”中國大學生SOA應用大賽中榮獲themoon壹等獎,獲得65438+萬元獎金。和p &;T隊在2008年“IBM杯”全加大學生SOA業務流程建模大賽決賽中獲得大中華區冠軍,成功壹次又壹次獲得“IBM杯”。此外,他還獲得了其他科技獎項,如2007年蘋果全球優秀學生獎學金、廣東挑戰杯課外論文大賽壹等獎、廣東挑戰杯課外學術與科學作品大賽二等獎、花旗杯科技應用大賽總決賽三等獎。
在推進山區信息化方面,大學生積極參與“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地方信息化,協助偏遠山區梅州市梅江區完成了“中國梅江”政府網站建設和山區信息化建設的調研和規劃,完成了5萬多字的稿件《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山區信息化——梅州市梅江區信息化實踐與探索》。此次實踐還建立了“中山大學軟件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正式確立了政府與學校的合作模式,為學生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平臺。
5.建立軟件人才培訓中心,服務地方經濟。
服務地方經濟也是中山大學軟件學院的特色之壹。
廣州市政府非常重視軟件產業,張廣寧市長提出“要像抓汽車產業壹樣抓軟件產業”。2006年,廣州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軟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廣州市軟件人才發展戰略,指出要“大規模培養和培訓應用型軟件人才”,“建立1-2大型示範性軟件人才培訓基地”。計劃依托中山大學等高等院校,大規模培養和培訓應用型軟件和動畫人才。
軟件學院積極響應廣州市政府的號召,為廣州市軟件人才的培養出謀劃策,派出骨幹教師參與廣州市相關軟件產業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並於2007年6月5438+10月成立了“中山大學軟件人才培訓中心”,致力於為廣州市培養大批應用型軟件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也是學院面向政府的窗口。中山大學軟件學院為廣州做了壹個培養中高級軟件技術和管理人才的規劃。根據自身特點,主要承擔中高級軟件技術和管理人才培養、師資培訓、中低端軟件人才培養中的培訓和培訓課程體系建設等任務。
學院承擔了為廣州市屬高校培養軟件師資的任務,至今已招收了兩組學生。與國外高校和企業合作培養高層次軟件人才也在進行中。通過這種合作,廣州獲得了本土軟件產業發展急需的中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軟件學院不僅獲得了壹定的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加強了與地方人才需求單位的合作關系,更了解他們的需求,有利於推動各項教學改革,特別是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而且通過這樣的社會服務活動,擴大了軟件學院的社會影響力,提高了學院的聲譽。
6.攜手國外高校和跨國企業,培養國際化人才。
為了真正讓學生從國際合作中受益,學院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學院與國外著名大學和企業開展了合作與交流。截至目前,學院與國外高校的合作進展順利,與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簽署了2+2本科合作框架協議,與英國伯明翰大學、比利時魯汶工程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簽署了2+2本科合作培養協議。從2007年開始,學生去國外大學留學兩年。
學院積極參與由海外知名學者參與的旨在提高國內研究生教學水平的“龍星計劃”。“龍星計劃”的發起人是美國人A & amp;2004年6月5438日+2月,M大學副校長趙薇教授訪問中山大學,實施“龍星計劃”合作。此後,學院連續兩年承擔了“龍星計劃”的美國研究生課程“高級圖形與可視化”和“數據挖掘”,分別由紐約州立大學斯通布魯克分校的秦虹博士和西蒙·弗雷澤大學的裴健博士授課。
學院與眾多知名IT公司的合作也取得了不少進展:如2009年6月,11,美國IBM公司軟件部高級工程師、科學家淩·布朗博士來我院為本科生開設選修課《高級電子商務工程》;2006年6月,165438+10月,微軟派出高級工程師為我院研究生開設《微軟生產技術》課程;5438年6月至2007年10月,IBM派出高級工程師講授研究生課程《面向服務的軟件工程》。與Intel、IBM等6家知名IT公司建立了8個聯合實驗室。這些實驗室的建立是學院國際化和校企深度合作的良好開端。
7.建立高端立交橋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人才。
學院充分發揮中山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從2004級本科生開始實施“專業高端立交橋”模式:與傳播與設計學院合作建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與電子系通信工程專業合作建設“通信軟件”方向。
在軟件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中,這種高端立交橋式的培養模式也是CUHK軟件學院的重要培養特色。
8.與行業合作辦學,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
學院始終按照教育部和學校的相關要求,積極推進辦學機制改革,提出與企業合作辦學的理念,與行業合作,為社會培養具有行業特色的急需人才。在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下,根據行業特點和要求,設置教學計劃,實施“訂單式”培養。如學院與廣東省衛生廳合作開設廣東省衛生系統行業班,培養衛生行業急需的軟件人才,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衛生信息管理”、“醫院信息概論”等課程。2007-2008年,受廣州市發改委委托,開設了廣州市屬高校教師班,並根據教師班的具體情況增加了相應的課程。
9、註重素質培養,全面發展。
學院定期開展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舉辦全校“文華杯”知識競賽、“愛海珠區,助殘送溫暖”文藝匯演、五四征文比賽、白雲區神山鎮三農問題調研、烈士陵園和黃埔軍校參觀等活動。
近年來,學院舉辦了30多場人文講座,將特色培養與學生職業發展有機結合,開展精英教育,讓學生樹立榜樣,有明確的成長目標。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博士、前中國駐以色列外交官陳教授、時代財富科技公司總裁張女士等知名人士蒞臨我院進行成功經驗講座。
包括微軟副總裁張亞勤博士。美國得克薩斯州b;M大學副校長趙薇教授、亞特蘭大大學吳傑教授、ACDSee主席Douglas Vandekerkhove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
10,註重培訓質量,贏得良好的社會口碑。
自學院成立以來,校領導和學院領導壹直把辦學質量視為軟件學院的生命線。我們在軟件工程碩士的招生、入學考試、培養過程、論文指導、畢業答辯中始終堅持“質量第壹”、“嚴進嚴出”的原則。在本科教育中,要註重教學質量,規範管理,抓好培養的每壹個環節。為此,根據軟件學院的辦學特點,在學校相關管理規定的基礎上,制定了壹系列管理規定,以保證教學質量。通過努力,形成了良好的學術聲譽。
2009年6月5438+10月,我院2005級本科生章雷獲得“國家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博士生資格。這是我院第二次有本科生獲得此類資格。此前,我院04級本科生黃晨宇獲得2008年國家高層次公派研究生項目資格,是67名獲得公派資格的學生中唯壹的本科生。
學院壹直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我院學生專業基礎紮實,工程實踐能力強,在壹些高水平的學術競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例如,我院王慶等同學組成的黑石團隊,在2006年“IBM杯”中國大學生SOA應用大賽中榮獲themoon壹等獎,獲得獎金65438+萬元。初賽中,他們是241支隊伍中最早最完整的隊伍,他們的方案甚至成為評委評判其他方案的標準。在復賽的方案展示中,他們的出色表現征服了眾多評委,評委給予黑石團隊“專業、專註、卓越”的高度評價。在最近兩個月IBM中國研究中心和開發中心的項目開發決賽中,黑石團隊在各項指標上壹直領先於來自清華、北大和Xi交大的其他四支團隊,最終成為全國冠軍。隊長王慶總結說,軟件學院的專業訓練和素質錘煉是他們贏得比賽的關鍵。
寶潔公司。由趙航和我們學院的其他學生組成;T團隊在2008年“IBM杯”全國大學生SOA業務流程建模大賽決賽中獲得大中華區冠軍。在中國200多所大學的800名P & amp的初級階段;T隊憑借豐富完整的初賽可交付成果成功進入復賽。在復賽階段,他們再次細化了業務建模流程,提出了多項創新。他們完成了49個文檔,***881個頁面,4個視頻,最終通過了嚴格的篩選,進入了決賽。在決賽階段* * *有15支來自中國大陸的隊伍和2支來自臺灣省的隊伍,P & amp;T隊在決賽時考慮了每壹個細節,從決賽答辯到作品展示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最終獲得了評委的壹致好評。比賽評委對P & amp;進行點評;P & ampT的評論如下:“P & amp;T團隊在業務流程和模擬方面有創新表現,在ROI和績效評估分析方面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壹個有思想的團隊。這部作品體現了壹個優秀團隊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團隊文化的建設和展示對作品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
畢業生綜合素質好,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在2006年軟件學院的驗收評估中,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組織的畢業生質量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綜合評價得分在全國示範性軟件學院中名列前茅(全國有9所學校得分超過4.3分,中山大學軟件學院得分為4.34分)。
畢業生就業前景好。除了繼續深造外,大部分進入了華為、思科、IBM、亞信、網易、騰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部分在銀行、學校、稅務、通信等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經過短短幾年的建設和發展,軟件學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們相信,在我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軟件學院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歡迎妳加入我們的大家庭,成為中山大學光榮的軟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