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有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680畝,總建築面積654.38+05.4萬平方米。高職高專在校生6000余人,中專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每年繼續教育和安全培訓近萬人,技能鑒定站每年約2000人。實驗室52個,高職院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6萬余元。圖書館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藏書50萬冊(其中電子書26萬冊)。建築面積7400多平方米的新圖書館於2004年6月投入使用。投資100多萬元的校園網前期工程已建成開通。學院還擁有計算機網絡中心、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室外操場等教學和體育設施。
學院現有職工678人,其中教師328人。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197人(專任教師140人,“雙肩挑”教師26人,兼職教師31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青年專任教師34人,占青年專任教師總數的43%;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4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7%;“雙師型”教師45人,占專任教師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總數的41.69%。
學院現有11教學單位:采礦工程系、通風安全系、煤礦機電系、信息與電氣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經濟管理系、醫務系、基礎系、技師系(實習工廠、技能鑒定站)、安全培訓中心、繼續教育系。其中,技能鑒定站為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安全培訓中心是國家安監總局二類安全培訓機構;繼續教育部是省級繼續教育基地,正在申報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我院體育系具有國家二級裁判鑒定資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我院建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遠程培訓輔導站,中國商業技師協會授權我院建立營銷專業人才國家資格認證工作站,安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指定我院為電子電工培訓基地。我院還是“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為中西部地區教育文化發展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持和服務。
學院現有27個高職專業:采煤技術、礦山測量、礦山地質、通風與安全技術、瓦斯綜合利用、救援技術、礦山安全監督與管理、礦山機電、機電維修與管理、機電運行與管理、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網絡系統管理、計算機信息管理、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管理、物業管理、建築裝飾技術、會計學、旅遊學。其中,1國家教學改革試點專業——電子工程;有兩個省級教改試點專業——護理學和會計學(現註冊會計師)。
學院充分利用辦學優勢,在集團公司產學研理事會確定的20多個廠礦、醫院建立了產學研基地。此外,還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建立了十余個省外實習實訓基地。
學院是上海人才市場“聯合培養、定向就業聯盟”成員單位,是安徽省教育廳批準的“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淮南分中心”成員單位。學院以各院系為重點,學院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全面協調、收集、發布就業信息,形成全員抓就業的局面,積極拓寬學生就業渠道。並通過采取“以獎代補”等激勵措施,對壹次性就業率達到70%的部門和科室進行獎勵。2002年高職畢業生就業率為89.6%,居全省高職院校前三位,2003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
該學院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壹系列成就。舉辦高職後,學院承擔各級教學、科研、課題63項,其中省部級11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0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由學院主辦的全國統壹學術刊物《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被中國核心期刊(選刊)數據庫收錄,全文上傳至“萬芳數據-數字期刊群”,被中國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
學院高度重視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我院行政部等10個基層黨組織被省委組織部、省委教學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00多人被省委組織部、省委教委和各級各部門授予先進黨務工作者、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黨員、先進個人、優秀教師等稱號。學院是淮南市、淮南礦業集團“文明單位”。2003年,學院黨委被授予安徽大學先進基層黨委稱號。
幾年來,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龍頭,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教育辦學格局”。根據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十五”發展規劃,到2007年,學歷教育在校生將超過1萬人(其中高職約6000人,中專約4000人,函授和遠程教育約2000人),短期培訓(包括安全培訓和繼續教育)在校生將超過1萬人。
學院主辦方淮南礦業集團是國家特大型企業,安徽省17重點企業之壹。礦區面積大,資源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300多億噸,其中可采儲量175億噸,占華東地區煤炭儲量的50%,安徽省的74%。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是“建大礦,辦大電廠,做資本”。近日,已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簽署意向書,在北京共同建設淮南煤電基地,靜態總投資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到“十壹五”末,淮南礦業集團煤炭年產量將超過5000萬噸,裝機容量將達到480萬千瓦。到2020年,煤炭年產量達到6543.8億噸,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目前,田集、豐臺電廠已進入建設,將於2008年正式並網發電。
淮南礦業集團的雄厚實力為研究院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保障。強勁的發展勢頭,是我院擴大規模、上臺階的絕佳機遇,為把我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以工作為中心、經管文醫結合的省內壹流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