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數學教學經驗總集

數學教學經驗總集

老師是園丁,為自己付出了心血,也培養了學生。壹個好老師會從教學中獲得什麽?我收集了壹些《數學教學經驗總集》,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數學教學經驗總集1 1,適當使用學習工具。

小學的數學思維主要是抽象的邏輯思維,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主要是具象。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物理學習工具對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壹定的作用。比如我在教乘法的初等知識的時候,因為是新的運算知識,學生之前只學過加減法,所以很難搞清楚它的含義。我用學習工具教學生從加法的意義過渡到乘法的意義。但值得註意的是,放置學習工具時要有壹些技巧。比如在擺放花片的過程中,先放兩堆不同號碼的木棒,然後放兩份相同號碼的木棒,最後放多份相同號碼的木棒,讓學生感受到加法的負擔,再引入乘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義,也願意學習乘法。可見,學習工具的恰當使用有利於新知識的過渡和教學,也可以擺脫枯燥的學習氛圍,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記憶力的提高。

2、從現實生活出發,運用社會生活知識進行教學。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數學尤其是初中數學要生活化。如果能從他們的實際生活出發,把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學習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如有這樣壹道應用題:小紅做了23朵紙花,送給學生18。還剩幾朵花?這是壹個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應用題。有的同學想給二年級的同學解出題就能很快解出,但有的同學連題的意思都不懂。這時,如果我們從實際生活出發,詳細地給出這道題的實際意義,然後根據結果和減法的意義,就很容易讓學生理解這道題的意義,這樣解題就比較容易,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結果,只是用數學知識解不出來而已。所以在壹些應用題中,如果能從現實生活出發,先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再用數學知識來回答,讓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也能給學生帶來樂趣。

從今年的高考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它與以往的試卷有很大的不同。題目新穎,題目順序有很大調整。解答題中,16是集合和概率的結合,18是三角函數圖像和折線的結合求最大值,20題是新定義的。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依靠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命題人刻意回避學生平時做的題,這些題體現了創新。靠海戰術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考試,必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在XX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奮鬥,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我們不斷總結、反思和探索,希望能找到壹條讓學生學好數學,走向高考成功的道路,用獲得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今後的數學教學。下面說壹些教學總結和經驗。

1,註重基礎知識的融會貫通,夯實基礎。從福建省XX省高考數學試題可以看出,今年的數學試卷起點不高,側重於數學的主要基礎知識,要求考生準確記憶和靈活運用概念、性質、定理等基礎知識。高考數學試題將堅持新題不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更加註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維方法的考查。第壹輪復習資料的選擇很重要。壹定不要隨意選擇壹個所謂的優秀優秀的材料。復習資料壹定要重點突出,全面,特別是例題要典型,覆蓋面要大,學生的習題也要有代表性。面對千變萬化的高考試題,應該說在高三壹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和我們高三備考組的所有老師壹直秉承壹貫的教學理念,按照復習計劃做好每次考試的準備工作,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須知,分工合作,無論單元測試,階段測試,還是培養學生。第壹輪復習到1結束,知識點通過。重視基礎知識的整合,夯實基礎。將高中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整理,有機串聯,形成知識網絡。在教學中,每壹節課的教學都要堅定不移地面向全體學生,重在落實基礎,要常抓不懈。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加強易錯易混淆知識的梳理;多角度多方向理解問題的本質;形成準確的知識體系。在概念、性質、定理等基礎知識的教學中,不能走過場,趕進度,把知識炒成“生肉飯”,而要在“準確、系統、靈活”上下功夫。學生只有打好了基礎,做中低檔題時才能概念清晰、得心應手,做綜合題、難題時才能思路清晰、計算準確。要以不變應萬變,不能因為往屆高考題的難度就判斷明年的高考數學壹定是簡單的還是難的。而是要繼續打好基礎。沒有基礎,就談不上能力。只有基礎紮實,才能提高能力。

2.強化數學思維方法,提高數學能力。第二輪復習還是重視三基,但是壹定要加強數學思維方法,提高數學能力。本輪復習專題,有針對性的復習重點知識和重點問題。XX高考數學試題的特點還表現在:在考查數學主要基礎知識的同時,註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進壹步深化了能力考查,真正體現了從知識觀到能力觀的轉變。在復習中註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加強壹般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高中數學涉及的重要思維方法主要有函數與方程的思維方法、數形結合的思維方法、分類討論的思維方法、化歸的思維方法等等。這些數學思維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只有總結、理解和運用它們,才能把數學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數學素質更上壹層樓,成為“優秀的解題者”。因此,要註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強化解題思維過程,在解題教學中增加互動性,充分調動和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循著學生的思維軌跡引導情境;解題後要註意引導學生反思,研究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和途徑,把數學教學的過程轉化為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善於從壹個問題的多個解題方向中選擇簡單的思維路徑來得到問題的最優解,從而不斷總結經驗,真正把能力培養落到實處。在能力培養上,尤其要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嚴格要求學生,註重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其次,在教學時,教師要認真研究本班學生的實際,實行分層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練習和試題,安排不同層次的課後輔導,讓所有的學生都帶著不同的目標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高考填空題的比重是50%。從今年高考的實際情況來看,選擇填空題並不難,但是考試的知識覆蓋面較廣。在第壹輪和第二輪復習中,我們都穿插了小項訓練,讓學生在復習小項題時學會使用排除法、特殊值法、選項替換法等方法。總之,我認為在高三復習中要做到以下四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復習後做壹個系統性的知識網絡)

(2)針對性原則(掌握關鍵知識、重要問題和重要方法)

(3)實用性原則(輔修訓練、主修訓練、綜合訓練、模擬訓練)

(4)實用原則(必答題,可能問題的最終訓練)

從今年高考成績來看,感覺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特別是壹些好學生,沒有考到應有的水平,有時還會分配給學生進行課外練習。學生不太重視,有的甚至抄襲來應付老師。數學思維方法沒有真正深入人心,只是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數學能力的提高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

數學教學中的微笑與生命之歌。不要抱怨生活給了太多的艱辛,也不要抱怨生活有太多的波折。大海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失去了壯闊,沙漠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失去了壯闊,人生如果只求兩點壹線壹帆風順,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史鐵生

時光飛逝,我畢業半年多了。在這段時間裏,我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轉折,從壹個孩子到壹個成年人,從壹個學生到壹個老師,同樣是在校園裏,但我再也不會是壹個觀眾了。

在這段時間裏,我真正知道了什麽是成長,什麽是成年...

壹、我的理想、我的夢想

20xx年8月的壹天,我帶著行李和夢想來到這裏,就像去大學報到壹樣。面對未知的明天,我更加激動!但當我踏進校門,看到領導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大學輔導員燦爛的笑容,在心裏告訴自己,什麽都沒變!在培訓的日子裏,我了解到這是壹所全新的學校,壹切都是新的,包括我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今天是上學的日子。走進9班(17)的教室,看著壹張張稚嫩的面孔。不管之前聽到什麽,我依然堅信我可以改變這壹切,因為我有我的理想和夢想!在我真正成為壹名教師之前,我在腦海裏畫了這樣壹幅職業藍圖:學生是我班上最好的演員,在我的指導下,他們在生動嚴肅的課堂氛圍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知識。課後我是他們最好的大哥哥。我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甚至我們可以成為親密的朋友。

2.幻滅的理想和夢想

20xx年8月27日,我開始了當老師的第壹堂課。雖然對學校的教學改革早有心理準備,但課前也下了很大功夫(備課,聽課,甚至排練上課要講的內容)。但是到了課堂上才發現連“學習教練案例”這幾個字都打結了,這是我第壹次接觸。更別說“6+6+1”的教學模式,我根本用不上。前幾節課,我還沒準備完就下課鈴響了。而且課堂氣氛沈悶,有幾個同學不理我。我覺得可能是學生對我的測試說服力不夠,所以就補充了書上沒有的知識點,因為學生都喜歡有見識的老師。結果課堂變成了我的獨角戲,學生幾乎沒有反應,課前設計的藍圖被徹底打亂...那段時間,我的夢想破滅了。

班主任工作不順利,除了經驗不足,和教學能力有直接關系。畢竟為了改變混亂的局面,我決定課後去接近那些“刺”。幾次交談之後,我似乎成了他們的朋友。

三。反思和感知

20xx年9月,在完成九年級第壹次月考後,我再次被現實驚醒。我帶的三個班的物理平均分比所有實習的學生都低,幾乎排在最後。現在不同的是,我沒有迷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學生時代,“生活”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我的日記裏。那時候,我不知道什麽是“生活”,也不知道生活在哪裏。現在我覺得生活就是生活,生活的大部分是我的教育生涯。我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感受生活。我曾經讀過著名教育家加裏寧的壹本書。書中有這樣壹段話:“壹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很好地約束自己。他應該覺得他

我們的壹舉壹動都在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沒有人受到過如此嚴格的監督。壹句看似平常的話,卻蘊含著深刻的含義,也就是說,教師的情緒、儀容、舉止直接影響著和諧課堂氣氛的形成和教學效果的實現。

教師的情緒是教師壹生的關鍵,因為它決定了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和學生的情緒,並直接影響教師處理問題的方法。工作以來接觸的中學生,基本都是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們出生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從小被人照顧,過著“口對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所以,90後的初中生普遍有這樣的心理特征:身體上,超重但普遍體質差;認知,聰明,熟練,但大多數人對學習不感興趣,叛逆感強;情感上,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這在重組家庭和單親家庭中尤為明顯);意誌,忍耐力差,吃不了苦,心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在行為習慣上,他們盡力表現出自己鮮明的個性。當他在某壹方面不如別人時,他會選擇其他方式來獲得心理滿足(比如上課搗亂、穿奇裝異服、濃妝艷抹等。).對網絡有嚴重的依賴,願意把感情寄托在虛無主義的網絡遊戲或者和陌生人聊QQ而不是和現實中的人交流,迷戀網絡小說。

老師應該是播種、誘導、培養學生感情的藝術家,而不是冷酷無情的老師。教師要想讓學生有豐富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就應該是壹個熱愛學生、愛恨分明、善於表露真情的人;他是壹個在表揚好的品行時能引起學生的敬佩和欽佩,在鞭笞壞的品行時能引起學生的憤慨和羞愧的人。只有真誠地關心學生,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

我壹直記得這樣壹個故事,邁克失業後,心情非常糟糕,他在鎮上找到了壹個牧師。聽完邁克的故事後,牧師把他帶進壹間舊茅屋,桌上放著壹杯水。神父笑著說:“看看這個杯子。它已經在這裏很長時間了。幾乎每天都有灰塵落在裏面,但依然清澈透明。妳知道為什麽嗎?”邁克仔細想了想,說:“杯子下面已經積了灰塵。”神父點頭表示同意:“年輕人,生活中有很多困擾妳的事情,就像灰塵落在水裏壹樣,但我們可以讓他沈入水底,保持水的清澈透明,讓自己感覺好壹點。”如果不停的振蕩,不多的灰塵也會讓整杯水渾濁,更讓人討厭,影響人的判斷和心情。"

在領導和同事的鼓勵下,我勇敢地開始扮演老師的角色。我盡力把我心目中的和諧師生關系呈現到現實生活中,希望我的快樂和真誠能打動學生,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老師!但理想終究是理想,我預設的教學情境已經被學生認不出來了。

由此我進壹步認為該學生所在的臺階較低,我想把他拉上去。為什麽不先降低幾個“臺階”呢?適當降低標準,縮短師生距離,正是為了逐步達到高標準。先說這兩個同學。以前他們天天聊這個,後來有話說了。這也是壹個小小的進步。如果這些最近的步驟積累起來,會是壹個很大的進步。

帶著希望上路——感受教育生活。在工作的日子裏,有時候經常回想起大學的日子:成功與不成功,開心與不開心,失去與得到,珍惜與放棄,很多往事變得模糊,但有時候低頭伸手,恍惚間就會看到關於教書生活的點點滴滴,還有這半年來和學生在壹起的日子。這個時候,心裏總會有壹個鼓足勇氣把老師扛到底。有時候想到在這個三尺講臺上30年,很漫長,也很難過,但想到和學生在壹起,就更好了。和孩子在壹起的日子,總是歡樂多於悲傷,微笑多於淚水。日子也在孩子們的笑聲和老師的教導中流淌。我和孩子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扮演主角,書寫著我們之間最動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在這些故事中,我經歷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收獲了很多,同時也探索了壹些教育。

孩子的方式在教育思想上要成熟得多。這壹刻,我實在想不出華麗的詞語來堆砌我的回憶。我只想用最簡單的語言和妳分享我的感受。

通過數學教學,我深深體會到,在過去,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傳遞知識,這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的探索精神和終身學習的願望比他們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學方法要活,學習方法更要活。為此,我們需要為學生建立壹個開放的學習模式。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是配合當前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壹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求、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把教材落到實處,必須建立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施要體現開放式教學。

1.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互動和發展的展示。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應該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老師只是在學生學習、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學生有必要通過親身經歷和對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體驗來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

2.教師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教材中,很多字幕都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的,很有趣味性和挑戰性,非常適合學生的胃口。因此,教師要認真閱讀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圖,尤其是在創設情景時,不能隨便或搞排場,容易流於形式。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有很強的目的性,選擇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好奇心的有特色的材料來創設情境,從而達到創設情境的目的。比如我在講解有理數的冪時,就是這樣設置教學場景的,在新課前的“閱讀有理數的冪”中安排了壹個有趣的故事“棋盤上的學習”,讓學生通過講故事來呈現。這時老師問了壹個問題:妳以為國王的金庫裏有那麽多米嗎?問題壹提出,課堂上真是“壹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三三兩兩在討論,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有的睜著好奇的眼睛等待老師的回答。這時,老師抓住機會引導我們。我們學了這壹節的內容後,大家自然就明白了“國王的國庫裏有那麽多米嗎?”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探索。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更要教會學生學習。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註意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動手能力、獨立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還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壹些思考、合作和交流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

4.教師應該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實現:每個人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個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壹個學生的發展,即給所有學生打好基礎,也要註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興趣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困難和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同時,新教材設計了“思考”、“探究”、“嘗試”、“思考”、“討論”等諸多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對於數學成績好的學生,老師也可以選擇壹些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和探索,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5.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並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願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更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例如,在“展開與折疊”和“切割壹個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從而豐富學生的感知和理解方式,使他們更願意走近數學,理解數學,在數學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成功。近年來在城考中的突出表現是:題目新,閱讀量大,給學生出建立數學模型的實用題,而這類題恰恰是學生難以掌握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大膽嘗試,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自己,揚長避短,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5月X日,我有幸被學校安排參加了xx市小學數學教學文化觀摩研討會。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向所有教師展示高新區在建設課堂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並觀摩三堂滲透了課堂文化理念的教學課。

我聽了三節課,即

第壹節,X老師對厘米的理解。田老師先介紹“阿福的新衣”這個故事,通過學生對“衣”的認知沖突,產生對壹個單位厘米的需要,從而引出題目。本課的亮點:

(1)讓學生經歷壹個思考過程:壹根小棍子的長度_ _ _ _ _幾根小棍子連起來測量長度_ _ _ _ _ _ _ _把幾根小棍子下面的數字標出來(也就是拿壹把尺子。

(2)認識尺子,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特別是不從0刻度開始測量時的註意事項。

第二節,X老師認知平均。於老師先通過之前兩個選手的比賽成績,讓同學們決定派誰上場。有同學說總分比總分高,但是兩者時間不壹樣,然後提出用平均值來衡量。本文介紹兩種思路:多動少補,先總結後劃分。

第三節,X老師的方程的意義。這節課的亮點:讓學生通過天平得到不同的數學表達式,然後讓學生分組交流得到不同的分類:是不是方程,從而得到方程的定義。

此外,大會還安排了高新區學校間課堂文化交流與建設報告會。印象最深的是,會上提出了壹些我們平時很頭疼的事情,比如學生老是插嘴怎麽辦;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不舉手怎麽辦?計算馬虎怎麽辦;學生不能充分表達怎麽辦,等等。另壹個經驗是,高新區在研究方面進展甚微,甚至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了。

聽完報告,我感慨萬千:有些現象完全是孩子在小學應有的行為,老師只是讓他們的教育符合我們認為對的要求。是否違背了兒童發展的規律,是否束縛了兒童的思維。要尊重個體差異,承認孩子學習上的好壞,發展孩子各方面的特長。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照顧壹部分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只是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分數上。

我很迷茫自己應該有什麽樣的教育理念,應該教育什麽樣的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希望能在以後的教育路上找到合理的答案。

3月22日,我校組織全體數學教師觀看了第十四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展示培訓活動網絡直播,這是壹次以培養核心素養為重點的數學教學實踐探索。吳正憲老師的專家報告和三堂精品課像陽光雨露壹樣滋潤著數學老師的心田。這次網上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大家聽了吳正憲介紹的“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深度學習”專題講座。吳老師介紹了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發深度學習,讓學習內容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生活的意義,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然後我們看了孫穎歆老師的《雙數乘雙數》。孫老師的課堂目標明確,內容科學,方法得當,符合學生實際,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的有效指導和課件的生動展示,達到了規定的目標,效果十分顯著。

印象最深的是唐老師對長方體的認識。這堂課結構合理,創新思維新鮮。全班以四項活動為主線。在指導中,要求學生猜測盒子中的幾何圖形。“猜”字緊緊鉤住學生未知的欲望,分層次展現,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個詞“切”把直觀的胡蘿蔔切成立方體,實現了面、邊、頂點的概念。設計大膽新穎,學生直觀易懂。

第三個字“求”打破了傳統的從壹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這節課在學習特殊立方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壹般長方體的特點,敢於突破。這種反設計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第四個“做”字,唐老師精心為孩子提供了有趣豐富的學習工具。通過“捏”和“建”,讓孩子獨立創造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用結合,讓數學知識真正落地生根。

許儀老師的《折線統計圖》能夠根據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選擇課程資源,權重適中,難度適當,教學方法實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運用恰當靈活,信息反饋及時全面。以武漢抗疫為載體,貼近生活實際,讓數據傳遞育人,具有重要的道德意義。

而且徐老師設計的分層作業,讓學生相互聯系,因材施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及時有效的線上教研培訓為新學期的學習開了壹個好頭,激勵大家積極行動起來,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在反思中提高,在感悟中收獲,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努力把握數學教學的精髓,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智慧、方法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