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公司內部的危險因素,進行風險評估,確定不可承受的風險,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程序,實現全過程安全控制。
應用領域
本體系適用於公司內部的危害識別、評價和控制活動。
危險因素的術語和定義
危險因素是指能夠造成人員傷亡或物品突然損壞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響人的健康、引起疾病或對事物造成慢性損害的因素。
通常兩者不加區分地統稱為危害因素,解釋事故發生的原因,即人、物、環境、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危害是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或狀態”。
危險源
指可能導致死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來源或狀態。
危險識別
指識別危險發生的時間、原因和方式的過程。危險識別的兩個關鍵任務是識別可能發生的特定意外後果;識別導致這些後果的材料、系統、過程和設備的特性。
風險評估
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對擬建或現有項目和系統可能發生的危險和可能造成的後果進行綜合評價和預測,並根據可能出現的事故風險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以實現項目和系統的安全過程。
事故
指造成死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事故。
負責的總經理
負責組織領導公司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規劃,提供重大危險源控制所需的資源。
安全環保部負責重大風險因素的危害識別、風險評估和控制計劃的制定。監督管理不可承受風險控制計劃的實施。負責環境汙染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負責環境汙染不可承受風險的管理和控制計劃。生產技術部負責組織生產過程和工程項目的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負責生產技術和工程項目中不可承受風險管理項目的項目管理。按照“三同時”的要求,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職業安全衛生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負責組織機電設備設施的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負責機電設備設施不可承受風險管理項目的項目管理。財會部
負責支付不可承受風險管理所需費用,並確保專款專用。
車間負責本單位作業範圍內的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負責經營範圍內不可承受風險管理項目的項目管理。實施本單位評估的風險因素控制計劃。公司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工作程序領導小組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組織機構
組長:主管安全的副總經理。
副組長:安全環保部部長
成員:各部室主任、車間主任。
危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專業小組
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專業組分為安全專業組;生產技術專業組、電機能源專業組:
安全專業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小組組長由安全環保部部長兼任,副組長由安全環保主管人員兼任。生產技術和工程項目專業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小組組長由生產技術部部長兼任,副組長由生產技術部副部長兼任;機電設備設施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小組組長由生產技術部部長擔任,副組長由生產技術部機電設備負責人擔任。專業組成員:安全技術管理人員、生產技術管理人員、機電設備技術管理人員、環保技術管理人員。車間危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專業小組
組長:車間主任
副組長:主管車間安全的副主任。
成員:安全員、設備技術員、生產技術員、班組長。
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人員要求:具有安全管理經驗或相關專業職稱的人員;具有豐富的現場施工經驗和分析表達能力;關鍵人員應接受過專業培訓。壹般來說,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根據生產(工作)過程的階段;按地理區域;根據生產設備;根據任務;上述方法的組合。收集相關信息,包括:任務:實施地點、持續時間、人員、實施頻率等。設備:可能使用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及其使用說明;材料:使用或遇到的材料及其物理形態(煙、蒸汽、液體、粉末、固體)和化學性質;現場控制方法:操作規程、安全規則、操作程序和作業指導書、員工的能力及其接受的相關培訓、現場安全控制設施;手工操作:可用手移動的物料的尺寸、形狀、重量和表面特征,以及用手移動物料的距離和高度;數據:作業活動和工作環境的監控數據;事故:與本工作活動相關的事故經歷;現場工作環境(條件):空間、高度、溫度、濕度、安全防護設施等。危害因素識別的危害分類依據:法律法規(職業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 5044-85)和有毒作業分級(GB 12331—90+0—90)等。);事故的危害程度、規模和人員傷亡情況;事故頻率;相關方的關註程度;財產損失金額;降低風險的難度。危險因素分類
根據事故的直接原因對危險進行分類。分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缺陷、管理缺陷四個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為:誤操作、忽視安全和警告;導致安全裝置失效;使用不安全的設備;手代替工具工作;物品(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芯片、生產用品等。)存放不當;冒險進入壹個危險的地方;在不安全的位置攀爬(如平臺護欄、汽車擋板、吊車吊鉤);在被吊物下工作和停留;機器運轉時的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潔等工作;有分散註意力的行為;在有必要使用個人防護設備和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略這些設備和用具的使用;不安全的服裝;不正確處理易燃、易爆等危險品;誤操作;其他不安全行為。事物的不安全狀態:有缺陷的設備、設施、工具和附件;保護、安全和信號裝置的缺乏或缺陷。環境缺陷:工作場所的缺陷;工作環境不好。管理缺陷:制度缺失;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有缺陷;安全培訓、教育和評估存在缺陷;安全投入不足;監督和日常檢查;緊急救援有缺陷。事故分類
根據《公司員工傷亡事故分類》(GB 6441-86),主要分為20類,包括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溺水、燃燒、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滲水、爆破、火藥爆炸、瓦斯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
危害識別的作業現場方面主要包括作業的全過程、作業環境、勞動防護用品和職業健康,並將上述方面融入到每個崗位或工種中,以“工種”為載體,貫穿於作業的全過程;主要體現在每個工種的人在工作後、工作前、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後的每壹個步驟中可能受到的傷害。生產過程:設計:安全預評價、三同時、設計文件和圖紙;生產技術:生產技術適合生產條件;考慮特殊災害的影響;設備設施相互匹配,符合工藝要求;各工序相互配合,滿足生產要求;生產作業的順序和方式適應當前的生產形勢;生產經營範圍在工作許可證規定的範圍內。生產保證體系:交通線路、供配電、防排水、防火維護等。變更管理:變更管理體系、變更的體系文件、人員變動等。設備設施:全過程控制:計劃、采購、安裝(施工)、調試、驗收、使用、維護、報廢;原始技術資料和圖紙;維護;檢驗:特種設備、安全標誌產品和專用設施。危險識別方法
根據公司的生產特點和管理形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危害識別:
詢問和溝通方式;專家分析法;實地觀察法;查閱記錄;任務分析法;安全檢查表法;工作條件的風險評估方法。
主要以面談的方式,通過召開班組會議的形式,工作組成員會對員工進行詢問,與員工進行溝通,從而了解員工在作業過程中可能遭受的各類傷害及其原因。
識別和評估程序
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應包括以下過程:
準備;危險識別;將危險轉化為風險的條件;量化風險結果;劃分風險等級。識別和評價時應考慮以下因素:在中毒窒息的風險評價中,應考慮可能的原因,包括:有害氣體聚集區、通風不良和火災影響。在洪水風險評估中,應考慮不同的可能突水水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降雨和積雪融化。火災風險評估是否應考慮不同的可能火災類型,包括固體物質火災、液體或液化固體火災、氣體或液化氣體泄漏火災和粉塵爆炸火災?在機械傷害的風險評估中,應考慮不同的可能原因,包括:穿刺機械;鏟裝機械;運輸機械;傾倒機械;粉碎機械;排水機械;空氣壓縮機;配套機械。在事故爆炸的風險評估中,應考慮:燃料油;鍋爐。在評估移動設備和交通的風險時,應考慮采購、維護、檢查、自然環境、運輸材料的特性、路線和及時性等因素。在對關鍵設備進行風險評估時,應考慮其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在調查人機工程學時,應該包括:重復運動、電動工具的使用、工作姿勢、座椅舒適度、環境條件和可達性。識別心理危害時是否考慮了以下因素:工作因素、人為因素和個人生活環境因素。照明測量過程應考慮應急照明設備、照明時間、能見度、照明光源布置。應定量監測暴露於物理、化學、生物和人類工程學的已識別危險中可能導致嚴重健康風險的比例。應考慮對職業危害的監測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及比例。應考慮職業危害監測設備定期校準的比例。應考慮風險狀況的壹致性、可審核性和連續性。風險評估方法LEC評估方法:
LEC法使用與系統風險率相關的三個指標的乘積來評估系統人員的傷亡風險。這三個因素是: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e-人類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
C——事故發生時的損失後果。
風險值D =後果L×暴露E×可能性c
初始風險評估所有新工藝和新項目都必須接受初始風險評估。初始風險評估過程應綜合考慮:生產過程風險;有害物質的風險;設備和設施的風險;環境風險;職業健康風險;管理風險;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相關方的觀點。
5.4.3.3的初始風險評估結果應包括對各種風險可能發生過程和風險等級的描述,並根據其風險大小進行排序。
5.4.3.4初始風險評估結果形成文件,各單位應根據初始風險評估結果進行風險分類管理。
持續風險評估各車間應持續進行風險評估,及時處理重大風險。連續風險評估的常用方法包括:使用前檢查;計劃任務觀察;設備檢查;工作前危險預測;交接檢查;定期安全檢查和定期維護;安全標準化體系的評價。風險評估計劃根據生產特點,應制定如下風險評估計劃:冶煉作業風險評估;工程地質風險評估;設備和設施的風險評估;職業健康風險評估;交通運輸風險評估;危險材料的風險評估;火災風險評估;洪水風險評估;緊急風險評估。風險評估計劃必須配備相應的資源。風險評估
根據已完成的初步風險評估結果,安全環保部對各車間匯總的風險評估結果進行驗證,並進壹步完成其他評估工作。
核實已完成的風險評估:核實各車間所列工種是否全面,主要設備設施是否全部包含,工藝流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各職能部室的評價是否準確;驗證作業過程評價表中各工種的作業過程是否有條理,是否有差距;驗證評估中使用的LEC方法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準確,驗證確定的風險等級是否準確;驗證確定的不可承受風險是否準確;驗證所提出的風險控制措施是否切實可行、合理。審核以下三個方面:獲取和識別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收集各部門、車間的法律法規和安全操作規程,審核其是否健全、有效、執行到位,即符合性、執行性和有效性;對過往事故進行分析和總結,收集過往事故和事件的資料,並進行分類匯總、統計、分析和總結;審查現有的規章制度、文件、機構和職責,審查其是否健全、有效並得到落實,安全責任是否明確。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應按照實施導則的要求進行,可參考政府單位認可的有資質機構提出的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報告。
5.4.7風險等級的確定:LEC評估法用於評估以下風險等級。
5級:320以上,風險非常高,極度危險,無法繼續手術。考慮放棄和停止這個操作。
四級:160到320,屬於高風險、高危險,需要立即整改糾正。
ⅲ級:70至160,中等風險,明顯危險,需要整改。
二級:20到70,這是可能的風險,壹般比較危險,需要註意。
壹級:20以下,為可接受風險,輕度危險,可接受承受範圍。
風險控制措施如果風險分級管理的風險等級為四級或四級以上,則指定為公司的重點任務、重點設備或重點工序,由生產技術部和安全環保部組織所管理的單位制定現場安全措施;危險程度達到三級的,定義為車間的重點任務、關鍵設備或關鍵工序,由車間主管領導組織車間生產、安全相關處室現場制定安全措施;作業風險達到二級的,為車間或班組的重點任務,由車間或班組組織本單位安全技術管理人員制定安全措施。風險控制計劃
風險控制主要采用以下壹種或多種措施的組合:
A——制定目標、指標和管理計劃;(例如:技術改造、硬件設施安裝)
b-制定安全規章制度;
c-制定應急計劃和響應;
D——編制關鍵任務的作業指導書;
e-執行工作票制度;
F——執行危險作業審批制度;
g-編制安全操作程序;
H——制定安全檢查表(日常和特殊);
壹.加強培訓和教育;
j-維持現有措施。
安全環保部監督協調各部門、各辦公室、各車間有效控制重大風險;監督和評估所有部門和車間風險控制的有效性。車間根據當年的內外部條件,每年對本單位的管理和生產活動進行壹次危害辨識和危害評價,並將辨識和危害評價的結果報安全環保部。各單位應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總結本單位的風險等級、關鍵任務、關鍵設備、關鍵過程和各項風險控制措施。生產車間和安全環保部應根據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的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以達到有效控制。風險控制措施的確定應遵循以下原則:消除;替代;工程控制和隔離;管理措施;個人保護。當員工安全和健康與財產保護發生矛盾時,應優先考慮確保員工安全和健康的措施。重大風險控制措施應按照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大隱患整改制度執行。作業過程中的重大風險控制按照安全標準化體系作業管理制度執行。設備設施的風險控制按照《設備設施管理制度》執行。工藝風險控制按照工藝管理制度和相關生產保證體系管理制度進行。職業病危害風險控制措施按照《職業病危害控制制度》執行。危險作業或危險區域作業應按照許可作業管理制度進行。認真執行危險作業審批制度和工作票制度。供應商和承包商的風險控制按照供應商管理制度和承包商管理制度執行。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控制按照安全標準化體系的相關制度執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更新:安全環保部每年3月組織相關單位對公司的危險源、風險評估結果和風險控制措施進行再次確認,如有變化及時更新。安全環保部應定期審查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根據危害識別、風險評估和更新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施工單位負責人應對新建工程項目組織危險源辨識,並填寫《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表》。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